社區監測熱島 多點綠意就多點涼意
「這是台灣大學幫忙裝的微型感測器,能清楚掌握里內熱島效應的變化。」台北市大學里里長吳沛璇指著路燈桿上的感測器說,里民掃描QR code,即能隨時隨地監測社區的溫濕度等微氣候變化,培養里民關心社區環境的習慣,提升氣候意識,就更能參與減碳行動,一起調適都市熱島效應、提升生活品質。
大學里今年獲得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銀級組優等的村里,吳沛璇說,大學里位處都市熱島中心,夏季升溫快、降溫慢,且因高度住商混合,餐飲等商業行為產生的廢熱,加劇熱島效應,導致加深電力依賴的惡性循環。
面對生活環境受氣候變遷影響,吳沛璇與台大氣候變遷學程合作,設置多具微型感測器,建立大數據作為調適作為的參考依據;她積極建置社區綠網,建商和國有地還不急著開發,她就爭取拿來綠化作公園,也打造社區田園,讓長輩種菜回饋弱勢家庭,也推動食農教育,「多一些綠意,就能多一點涼意」。
大學里也迎來主婦聯盟倡議建置的公民電廠,利用大樓屋頂種太陽光電,吳沛璇為此要辦數場公民電廠說明會,讓里內提升用綠電的比率。里辦公處還展開社區節能調查,與各社區管委會合作,盤查社區的節能燈具、屋頂綠化等現況,帶領里民參與改善耗能。
「我們的人行道比別的里寬,大家逐漸愛上走路和騎單車。」吳沛璇說,原本里內開車族多,全里完善人行道和Youbike系統後,巷道停車空間更少,加上台大校園車位月租要四、五千元,許多里民乾脆放棄開車,享受舒適的步行空間,搭配單車、捷運和計程車。
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指出,國際能源總署二○五○淨零的全球能源部門路徑圖顯示,要達到淨零碳排放目標,民眾「改變行為」就能貢獻百分之八的減碳量,尤其是住宅節能與交通減碳;「淨零綠生活」也是淨零轉型的十二項關鍵戰略之一。
二○○九年起環保署推動「低碳永續家園」認證,全台已有一一一八個村里參與,這些基層社區是由下而上實踐低碳生活、落實在地氣候調適、達成淨零目標的種子;未來低碳永續家園競賽,將更側重「綠能節電」、「綠色運輸」兩個項目,強化減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