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陽光行動 氣候危機 決戰綠天鵝
極端氣候出現,對台灣供水、供電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圖為去年乾旱時南投日月潭水位下降。 (本報系資料庫)

極端氣候出現,對台灣供水、供電都會造成深遠的影響。圖為去年乾旱時南投日月潭水位下降。 (本報系資料庫)

產官動起來 打敗綠天鵝 還有五挑戰

氣候變遷風險包括實體風險與轉型風險,前者泛指極端氣候帶來的各種損害挑戰,後者則專指政府推出氣候調適政策對企業帶來的衝擊。不難想見,台灣金融業要迎戰綠天鵝,單靠金管會跟幾家金融機構跑在前面是不夠的,眼前至少就有五大挑戰要克服。

首要挑戰是,金融業與投融資客戶議合的陣痛期,要如何兼顧業務與永續發展。

先行者聯盟中,唯一的公股金控第一金董事長邱月琴說,金融機構要做內部減碳不難,最具挑戰的是整體營運策略的轉型,舉例來說,在投融資方面,因要達成減碳的目標,就需要各子公司改變既有的業務策略模式,像是請客戶減碳、做議合,或是減降持有部位等,短期內恐將衝擊現有業務推展及績效表現。

邱月琴說,這樣的變革,需要金控各成員花時間磨合,對外不免也會與客戶產生陣痛期,不過,減碳刻不容緩,這仍是金融業必須努力的方向。

中信金控風險長黃志中也認為,氣候變遷風險是一個需要長期抗戰的議題,遠超出一般策略規劃、業務往來與投資周期,「在面臨氣候議題時,金融業應該有步驟地循序漸進推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社會與經濟衝擊。」

人才短缺 需時間培養

其次,綠領人才短缺,則是當前不少金融業面臨的挑戰。

黃志中說,傳統金融產業人才,擅長產業面及財務報表分析,但是對於氣候變遷衍生的碳費或碳關稅等未來新法規,乃至於面對淹水、乾旱等實體風險,會對授信戶或投資標的造成那些風險變化,該如何評估,仍有待能力的培養與經驗的累積。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也提到,每次走訪企業,客戶最常問的就是,能否介紹綠領人才來上班,有些企業需要這些人才幫忙評估分析氣候風險、寫報告,也有企業需要這些人才幫忙做綠能綠電規劃,人才需求相當大。

第三,欠缺國家級的氣候及ESG整合資料庫。

金管會副主委邱淑貞說,過去為了應對景氣循環風險,金管會與金融業在信用風險計算,及因應上,都有很多的經驗,但是,如何應對長期的氣候變遷風險,卻是頭一遭。目前各國都在起跑點上,大家遇到的困難很類似,要讓長期風險變成具有可管理性,一定要有科學基礎,除了要有中期目標外,也要蒐集建置相關資料庫。

一家民營金控風險部門主管指出,每每看到國外大型銀行能根據一些特有的參數、廣博的氣候資料庫,跑出一些「很厲害」的科學圖表,這些都是台灣同業很難做到的,「因為我們沒有資料去跑」。

該主管說,金融業要有效評估氣候實體風險,需要有「一致性」及「可比性」的氣候資料,但以台灣目前公開資料的細緻度來說,還無法符合需求。舉例來說,目前有關企業的碳排放量、用水、用電、營收及生產量等,這些原始資料都分散在各部會,缺乏整合且友善的介面,供金融業參考運用。

今年COP27閉幕,首度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在台灣,碳費機制卻還在牛步化中。圖為烏干達和菲律賓等國的抗議者在場外舉著「先拿錢出來」的標語。 (美聯社)
今年COP27閉幕,首度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在台灣,碳費機制卻還在牛步化中。圖為烏干達和菲律賓等國的抗議者在場外舉著「先拿錢出來」的標語。 (美聯社)

建生態鏈 活絡碳交易

林泉興說,目前已聽到公部門在討論這件事,「跨部會如何整合國家各種資料,建置一套完整ESG風險評估資料庫,供民間參考,永續政策才能真正落地。」

除了國內資料蒐集不易,對於一些海外據點較多的銀行來說,也有困擾。像是中信銀目前海外分支機構將近200處,黃志中說,要逐一對當地實體風險因子,進行重要性評估,並且量化分析,困難度真的很高。

第四,金融業如何掌握中小企業碳排資訊,是另一難題。

知情官員說,這是金融業普遍反映的問題,投融資客戶規模有大有小,上市櫃公司已被分階段要求揭露溫室氣體盤查資訊,但中小企業的相關資訊,金融機構尚無法掌握,也增加金融業進行溫室氣體盤查、進一步訂定減碳目標及策略的困難。

一家以中小企業客戶為主的銀行主管說,中小企業家數相當多,銀行光是一家家去溝通減碳,就已經很難了,又要客戶提供碳排資料,更是難上加難。

現在像是環保署、經濟部或一些金融機構,有提供中小企業簡單的碳排計算方式,但這些多是粗略計算,若要進一步提高資料準確性,作為議合或投融資參考,也會增加中小企業的負擔。

第五個挑戰,是碳費、碳交易平台等相關生態鏈的建立。

林泉興說,減碳一直不是單純的環保議題,而是經濟與政治角力,「國內不能只算自己國家的碳排,我們是貿易國家,遲早會觸及碳權,以及如何跟人家交換的問題,就像匯率一樣,須訂好水位來交換,但我們還沒準備好,這些都是台灣的挑戰。」

相關文章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