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補破網 研議修法 平台大體檢
不動產借貸媒合平台im.B驚爆詐騙案,讓P2P網路借貸平台問題再度引發關注。這個曾在中國大陸掀起三波倒閉潮的金融科技,台灣在2016年曾考慮立法納管,但最後沒下文,蹉跎七年後終於爆雷,政府得趕緊亡羊補牢了。
行政院去年成立「打詐國家隊」,在各部會積極打詐下,還是爆發了高達25億元的im.B詐騙案。事發當下,包括經濟部、數位發展部和金管會,都強調自己並非P2P的主管機關,但近來事態持續延燒,不僅捲入更多政商名流,還驚爆im.B曾參加金管會指導的台北金融科技展,引來外界更多批評聲浪。
政府不是在打詐嗎?難道im.B不是詐騙?
「沒有人管,有心者才可以為所欲為,」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日前砲轟,各部會只會互踢皮球,2018年央行報告都做好了,四、五年過去,政府監理還是空白,「就是政府機關這種擺爛、消極態度,才讓民眾受害。」
2018年9月,央行製作P2P報告時,國內P2P業者不過十來家,那時央行建議,應適度管理及協助發展。過去這幾年來,國內P2P借貸平台家數又更多了,現在已有20多家,而且每家的營運模式都不盡相同,這當中,有哪些是鮮花,有哪些是毒草,恐怕連執掌公權力的政府都給不出答案。
LnB信用市場執行長楊瑞芬說,發生這麼大的事,可正視聽,讓大家更清楚什麼是P2P,投資人要小心,不要人家把假的借貸契約放在網上,就信以為真了。
任何新興產業,都容易成為詐騙的溫床,P2P問題已經空轉七年,政府該好好面對,不能再明知有問題,還繼續放任P2P野蠻生長。
那麼政府該如何亡羊補牢?首先,台大法學院副教授楊岳平說,釜底抽薪之道是立法管理,而且不能只針對P2P,包括借貸、仲介借貸等相關行業都要納管,等於比過去政府曾研議的《融資公司專法》範圍還要廣泛,只要是跟借貸相關的行業都要管理。
楊岳平認為,這幾年來還有很多像「代辦貸款公司」這類跟借貸相關的行業,詐騙、高利貸等問題也層出不窮,有些公司規模可能都比im.B還大,只是沒出事,政府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必須全盤思考立法納管才能治本。
楊瑞芬也認為,金融科技發展既是國際趨勢,就需要有人推動立法,其中有關P2P部分,國際間也都有法規可以參考。
至於立專法後的主管機關,適合誰來擔任?楊岳平說,這些業務都「太金融了」,從借貸到金流都是金融活動,P2P業者也想運用聯徵中心信用資料,還有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問題,金管會應該是責無旁貸了;當然如果金管會的監管資源有限,可能需要增加人員及預算,這也需要國會的支持。其次,楊岳平強調,借貸相關行業的立法管理,不需要像金融機構一樣採取「高度監理」方式,而是採「中低度管理」,包括執照、消費者保護、定期檢查等基本管理即可,但不能像現在完全空白。
金管會雖鼓勵銀行跟P2P合作,但楊岳平認為,光透過銀行自律規範不夠,像是要求銀行做好KYC(認識客戶),銀行可能嫌麻煩,乾脆就不要這種客戶,合作也會變少;政府該監管的工作,不能全丟給民間。
最後,立法需要時間,在立專法前,金管會、經濟部及數發部等相關部會,應設法全面盤點國內P2P現況,楊瑞芬說,大盤點可以了解哪些不是真正的P2P平台,以避免再爆雷。
在外界批評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財委會答詢時允諾,會盤點國內P2P,5月底也將找業者開會,研議透過訂定指導原則、精進與銀行合作機制等作法,讓民眾更了解P2P;但是否立專法規範,仍未鬆口。
國內新興的金融科技發展,不是經常處在灰色地帶,就是得突破層層關卡,會有這些問題,除了是政府長久以來過度保護傳統金融的心態外,另一個原因則是台灣金融機構據點非常多,金融服務相對普及。
實際上,P2P除了促進普惠金融外,還有助地下金融檯面化、發展新的商業信用模式、提高社會資金使用效率等效益,政府不能忽視這股金融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