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拒絕爛路 精準調查再復建
2024-07-23 00:50:15聯合報 / 記者楊竣傑、周湘芸/專題報導
陽明交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趙韋安分析廿五年前九二一地震與四○三地震的地震動分布圖,指出中橫便道當年位於地動加速度二五○gal、震度六級以上範圍,今年谷關震度不到六,就發生那麼多崩塌。
中橫便道在修補中度過廿多載,羸弱的地質,更是社會長年對政府應提供民眾基本民行,及是否應繼續花費高成本重複修建的爭論間拉鋸,仍無標準答案的關鍵。
九二一後,政府花廿億元修復中橫上谷關到德基段,二○○四年七月通車前,遭敏督利風災重創,決議休養生息。公路局統計,二○○八至二○二六年,便道搶通、管制、路基復健、建明隧道等經費逾四十億元,每年營運經費六千萬元。四○三地震後,是否應再花二○六億元復建的爭論再起。
「中橫若在現有超高山公路地形復建,勢必花大錢且效益低。」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理事拱祥生分析,要確保居民安全和生活質量,不該再做一條「爛路」,建議國六延伸至清境,當成減少梨山至台中車程新方案。
陽明交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袁宇秉說,現在的關鍵為「精準調查」,做好詳細潛在風險調查,再做後續規畫,否則都是空談。
聯合大學土木與防災工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黃明萬說,復建工作應有充分之補充調查作為規劃基礎,減少擾動到潛在不穩定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