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級韓綜「黑白大廚:料理階級大戰」透過百位韓國廚師的廝殺對決,一開始帶觀眾見證一道道的中式與西式料理不斷得勝,反而韓式菜色競爭力並不高(或只能當配菜),讓人驚覺──原來韓劇裡拼命推廣韓食、主角們對韓式炸雞、人蔘雞湯與湯飯念念不忘,或者無泡菜無大醬不歡的情節,都是殘酷的文化業配而已。
但全世界確實已經沈迷於韓式料理了。至少在台灣,韓式餐廳如雨後春筍一間間開張。如今「黑白大廚」更進一步透過與國際串流平台的合作,勾出我們意欲前往韓國做美食觀光的興趣。節目中熬到後段的廚師們,如今餐廳訂位狀況都已一位難求。
都說台灣、日本語香港的三星主廚比韓國多,更有拍料理實境秀的利基,可偏偏韓流當道,高執行完成度的節目企製戰力,也是外商敢砸重金投資的關鍵。如今一支成功在國際市場打開能見度的影視作品,可能贏過各國各縣市政府文化與觀光部門一整年的城市行銷宣傳努力,著實不能輕怠。
廚具排場豪華頂級、美食外宣也極度成功,但是一個節目要好看,最根本還是因為廚師的人生故事動人。節目先挑起黑湯匙與白湯匙的階級對立競爭關係,猶如「料理版魷魚遊戲」的娛樂性十足。再強勢藉由遊戲規則來迫使黑白合作,賽制裡漸漸平衡了黑白廚師的人數比例。而勢均力敵的比賽,最是好看。
做菜雖需憑真功夫、可味蕾評斷「比較好吃」則是如人飲水,在淘汰與生存的原因失去標準答案的情況下,主廚評審、蒙面評審和吃播網紅各路人馬的評價都在改變評分標準,令人難以相信其中沒有劇本設計或適度的操作。以此來看,要說服白湯匙名家主廚們上節目並不容易,他們可是得冒著自砸招牌的風險來共襄盛舉的(當然節目保證不會淘汰、才願意來的名廚也不無可能存在)。
明星廚師本就自帶氣場與神采,可供韓國受眾慕名追劇。但對於全球觀眾而言,「黑白大廚」裡幾個黑湯匙廚師故事,有時精彩更甚韓劇,包括煮東西和個性都非常表現主義的烹飪狂人、崛起背景勵志感人的撕漫男與外送員、羨煞所有小學生父母的學餐名家……還有波瀾不驚姿態力抗白湯匙主廚的拿坡美味里黑手黨,判斷力精準,團隊合作與領導能力兼具,在節目中漸至佳境,得到階級翻轉,可說一躍而成僅次於兩位主要評審的最紅在韓主廚。
整齣「黑白大廚」除了第一戰之外都在考驗著廚師們即興創作料理的能耐。玩過「胡鬧廚房」就更知道要把做菜實境秀的混亂現場拍出美學與節目魅力,其實非常考驗製作團隊的能力。但說到底,最大的贏家,依然是韓國飲食文化的國際化。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