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介紹
【本書特色】
- ★讀創故事暖心人氣作家「藍雲」傾力創作!
- ★夫妻不過白頭,相愛難以相守,講述離婚女子的情感心路歷程,真實道出女性面臨失婚時,內在的壓抑煎熬與失落。
- ★透過本書插敘式的故事節奏,思索生命,看見自己、進而理解母親,看見孩子、也理解自己,拾回在關係裡遺落的自己。
【本書特色】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散文詩《孩子》中提到: 孩子透過妳來到這個世界,卻不屬於妳…… 妳是弓,而孩子是從弓上射發的生命的箭矢。
婚姻觸礁、母親驟逝。她該如何尋到勇氣、找回自己?
患有先天性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的惠敏,總是以開朗的外在形象,掩飾內心的自卑與脆弱,原本抗拒婚姻的她,卻與泰俊相識相知、交往七年後步入禮堂,並在婚後年餘欣喜迎接兒子寧遠的到來。
不料在婚後十五年的夏夜,惠敏意外看見泰俊的手機裡,大量來自別人的曖昧訊息,一時之間恍若置身冰窖,瞬間體會到了五年前母親美好遭遇父親金雄出軌時的震驚與不堪。因為不想步上父母吵鬧不休的婚姻窘境,她沒有對外哭喊與責問,只是說服自己,為了家庭和諧必須對丈夫重拾信任,然而經過三年的努力,她無法感受來自丈夫的真心相待,內心只有無盡的憂鬱苦澀,婚姻只剩千瘡百孔。
結婚十八年之際,夾在婆家與娘家之間的惠敏,婚姻已然觸礁,最後簽下離婚協議,孰料一切只是形體斷開,她的心仍困在修羅場中動彈不得。
九個月後,母親驟然意外病死,結束了破碎的婚姻生涯,她回看傳統母親的一生,也在其中看見了都會女性的自己,原來在婚姻裡面皆是相同面貌——以別人來定義自己,恍然了悟母親是以生命為她彎弓,射開前路重重迷霧。
而喪失兒子監護權的她,更希望能持續參與兒子未來的人生,面對正值叛逆期、不再朝夕相處的兒子寧遠,她知道,必須直面自己殘缺的心,才能成為孩子最強而有力的彎弓。
專文推薦摘選
★蔡造珉(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系副教授)
這本書的進行步驟是:衝突、緩解、和解與放下。
「溫柔」我以為是本書作者的最大特質,此書中段之後,無所不在的溫柔顯現,對父母、對婆婆、對丈夫……尤其在對自己成長中的孩子,作者母愛的噴發與堅定卻不逼迫的循循善誘,完全是古希臘劇作家索福克勒斯所言:「孩子是母親的生命之錨」的深刻演示,我也深信凡讀過此書之人,必能明白我的話語。我是如此領悟此書的,相信在您讀完後,也必然掩卷沉思而有那釋然之一笑才對。
★林綉雅(諮商心理師)
小說從親密關係出發,逐步反思看見生理缺陷如何影響自我意象,藉由兩個世代的女性,原生家庭的經驗,理解媽媽與我之間關係的複製與磨難,恢單沉澱也重新思索生命,並從生命裡淬鍊出力量,看見自己、進而理解母親,看見孩子、也理解自己,因而成長蛻變,拾回在關係裡遺落的自己。
讓人動容的是主角透過書寫檢視生命,與生命中所遭遇的人事。以勇氣面對生命的跌宕與脆弱,看見覺得不夠好的自己,並用文字承接並陪伴自己。
作者採訪摘選
★從詩歌中找到靈感
藍雲的創作靈感來自於詩集。從小就喜歡讀詩歌的她,覺得詩歌很有力量和美感,能夠觸動人心。尤其欣賞紀伯倫(Kahlil Gibran)的作品,他是一位黎巴嫩裔美國詩人、畫家和哲學家,他的詩歌充滿了詩情和哲理,闡明他對人生、愛情、藝術與生死等重大問題的理解。《彎弓》的書名就是來自於紀伯倫的一首詩〈孩子〉(On Children)......
這首詩是藍雲最喜歡的詩歌之一,也是她寫《彎弓》時的靈感來源。這首詩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與放手,也反映了作者自己對母親的感恩與思念,她想用《彎弓》這部小說,來探討女性在婚姻和親子關係中,如何找回自己的價值和意義,如何從被動的錨,變成主動的彎弓,如何從沉入海底走向天際!
★相互扶持,白首到老?
回溯藍雲父母的婚姻關係,對她的影響很大。父母恩愛相守近四十年,讓她一度以為婚姻是相互扶持到白首的事,父親卻在母親人生的最後十年,背棄了婚姻誓約,雖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夫妻之間的是非對錯也很難論斷,但父母最後十年的婚姻彷彿在向她驗證:愛情婚姻經不起時間、現實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