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年增千萬人因抗藥性亡 產官學界聯推教材扎根教育

聯合報 記者林則澄/台北即時報導

若不積極應對抗藥性問題,全球未來每年將有1000萬人感染超級細菌死亡。行政院對此將投入19億元經費,啟動「國家級防疫一體抗生素抗藥性管理行動計畫」,期盼降低抗生素使用量。

調查指出,只有6%受訪者在學校學到相關知識,有鑑於此,產官學界今天攜手推出台灣首份抗生素衛教教材「抗生素大作戰適當使用抗生素秘笈」,下一步將與衛福部、教育部討論,預計最快12月推廣至各中學,於新學期進行試教作業。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每年導致約500萬人死亡,若抗藥性問題持續,預計到了2035年,全球人口平均壽命將縮短1.8年,而至2050年,全球每3秒將會有一人、每年1000萬人會因為感染抗藥性細菌死亡,甚至高於癌症死亡人數。

王復德說,若在台灣,2050年每年有3.3萬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5名死者,就有1人是因為抗生素抗藥性身故,經濟損失恐達新台幣3000億元,可以說是沉默的疫情。

王復德說,近年來臨床觀察到抗生素抗藥性細菌比例逐年升高趨勢,以台灣加護病房中最常見的屎腸球菌為例,從2007年到2024年,抗生素抗藥性比例上成長了1.88倍、第二常見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抗藥性比例,在此期間甚至成長了10倍,導致臨床治療困難,經常需要用到後線的抗生素治療。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抗生素能阻止細菌增長或直接殺死細菌,廣泛應用於各類醫療場域的嚴重細菌性感染疾病,小至呼吸道感染、嚴重至肺炎或敗血症等,都可能涉及抗生素治療,其中卻有過度使用抗生素的情況,包括不當用藥、劑量不足、服務療程不足、服藥時間間隔不當、重複用藥,導致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受性而無法被殺死,形成所謂的抗藥性,最快1小時內就可以轉移給其他細菌。

張峰義說,醫界和民眾對抗生素使用的錯誤迷思,包括「抗生素是萬靈丹,可以治療所有感染」、「只有使用過抗生素的人,才會受抗藥性細菌影響」等,然而抗生素主要用於治療細菌感染,對於病毒性感染無效,並非所有發炎都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

張峰義指出,服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可能會破壞身體內的正常菌叢,特別是會影響腸道內的菌叢生態,影響營養吸收,甚至讓免疫力愈來愈差,臨床上也常見患者在服用抗生素後,感覺到症狀稍有改善,便停止服用,未完成療程,反而讓殘存的細菌繼續繁殖,增加抗藥性產生的風險。

張峰義表示,抗藥性細菌的傳播涉及人類健康、動植物生長、食品安全及環境等多層面,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議題,即使沒有使用過抗生素,仍可能受到抗藥性細菌感染。

台灣兒童感染醫學會理事長邱政洵指出「有生物的地方就有細菌,有細菌的地方就有抗藥性」,因此強調「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平時就要透過保持雙手清潔、注意感染的跡象及其併發症、僅在醫師診斷需要時,才服用抗生素、根據國公衛政策接種疫苗,以降低病菌導致的感染發生。

一份針對消費大眾的抗生素抗藥性網路調查發現,多數民眾對抗生素並不是完全陌生,也對正確使用原則有一些了解,但問到是透過何種管道學習抗生素抗藥性相關的知識,只有6%的受訪者表示是在學校學到,凸顯教育紮根的迫切性。

邱政洵說,抗生素是用來治療細菌感染,並不是消炎藥或是退燒藥,民眾一定要遵守抗生素使用「四不一要」原則,以及透過「診間三問」詢問醫師,以減少抗生素抗藥性風險產生。

四不一要:「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診間三問:「需不需要?」這次的症狀與診斷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小心什麼?」本次服用抗生素該注意什麼?「吃多久?」處方中的抗生素應該服用幾天?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表示,醫界和民眾對抗生素使用的錯誤迷思。記者林則澄/...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侯勝博說,建立民眾正確使用抗生素的知識,共同防治抗藥性細菌的...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已成全人類健康的重大隱憂。記者...

侯勝博說,建立民眾正確使用抗生素的知識,共同防治抗藥性細菌的產生,是目前的當務之急,目前大部分醫療院所都已有清楚藥單標註藥品,民眾也應該要更主動地了解自己使用了什麼藥?該怎麼用?要注意什麼?尤其是抗生素,要運用上述四不一要,診間三問的建議,更懂得與醫師溝通,正確使用。

抗生素 死亡 醫師

延伸閱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