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何為尹志平改名? 從「聽海湧」看戲劇的歷史道德
公視時代劇「聽海湧」取得收視佳績,但此劇號稱「時代劇」、還在台史博辦展覽,劇中對於日據時代戰俘監視員生活的描述卻被文史工作者批為「瞎編」。尤其將遭真實歷史中因拒絕投降遭日軍殺害的中華民國北婆羅洲領事卓還來,寫成被日軍饒命、為報私仇作偽證誣陷台灣戰俘的漢奸,引發文史工作者不滿。文史工作者徐宗懋為此在網路發起「對『聽海湧』發起侵權求償提告贊助計劃」,除了打算向公視提出侵權賠償,也計畫重新出版文史工作者李展平於二○○五年出版的歷史著作「前進婆羅州-台籍戰俘監視員」。
公視則回應,「聽海湧」製作團隊針對題材進行扎實研究,包括國內外學術研究成果、口述歷史、自傳回憶錄等,從中取材符合戲劇所需的元素及設定加以編寫創作。劇中羅進福為虛構人物,設定上是位從始至終都忠於中華民國,也心繫家人的角色,僅從真實歷史事件和人物啟發,並非紀錄片或傳記人物改編,因此從人物姓名、使用語言、經歷、結局,都是為戲劇設定與核心服務,與真實歷史的領事卓還來不同,不宜將兩人直接連結。
但徐宗懋找到「聽海湧」播出前後的多篇媒體報導,導演孫介珩表示劇中角色「真有所本」,包括中華民國駐北婆羅洲山打根領事卓還來與古晉戰俘監視員柯景星。 孫還提到因為角色真有所本,因此創造角色時「避免呈現太過煽情的情節。」然而在劇中,參考卓還來的婆羅洲領事羅進福變成作偽證誣陷台灣戰俘的漢奸,而現實中活了下來還任職聯合國的卓妻趙世平,劇中遭日軍污辱殺害。這些情節難道還不夠煽情?
徐宗懋指出,卓還來因為拒絕投降,戰爭結束前遭日軍秘密殺害,後人挖掘埋葬的地方,只找到頭髮殘骸,顯示死前遭日軍殘酷地凌虐、斬首和肢解。如此文天祥式的人物,「聽海湧」竟然把他改編成被日軍饒過一命,對台灣戰俘懷恨在心、在法庭上作偽證以報一箭之仇。至於卓夫人受到台灣戰俘暗助,後來一直放在心裡,交待後代一定要到台灣找到恩人柯景星,當面表達謝意。「聽海湧」卻把卓夫人改編成受到日軍的姦污,最後遭殺害。
李展平花了多年心血研究婆羅洲台籍戰犯戰俘監視員,並曾促成卓還來後代來台面見柯景星,感謝他「六十年前送蛋救命」卓妻趙世平。李展平指出,參考卓還來夫妻和柯景星的三個角色,是貫穿全劇的靈魂人物。「聽海湧」工作人員兩年前曾拜訪他說要做相關研究,他也提供史料與照片。「聽海湧」 全台巡迴宣傳劇本書時,使用他所提供的卓家後代與柯景星會面的照片強調「真有所本」,結果醜化歷史人物不說,公視還撇清說「不宜將兩人直接連結」。他表示,已透過友人聯絡卓家在美國的後代,討論提出損害名譽的法律訴訟。
公視強調製作團隊針對題材進行「扎實研究」,也遭徐宗懋打臉。他指出,劇中三兄弟在海邊和日本女性朋友使用專業相機。但戰時台灣物資缺乏,照相機被列為宣傳機器與戰略物品,拍照需要總督府頒發的執照。全台只有廿二人擁有攝影執照。而會去當台籍戰犯戰俘監視員者都屬家境清寒,又怎買得起相機?
戲劇和文學可以以「虛構」為名,醜化和扭曲歷史人物嗎?就連武俠大師金庸,也因在擺明是「虛構」的武俠經典「神鵰俠侶」中醜化了歷史上真有其人的「尹志平」,遭受尹家後人的抗議,最終金庸在新修版中將尹志平改名並修改劇情。
曾創作歷史小說的小說家甘耀明表示,他尊重「聽海湧」創作團隊為了「戲劇的張力」而改動「真有所本」的歷史角色,但以歷史為背景的創作者也必須理解並承擔「藝術性超過現實」帶來的風險。。
小說和戲劇將歷史人物醜化,最後顛覆了歷史人物的歷史形象,例子屢見不鮮。如被「三國演義」描述為奸雄的曹操,不少研究者指出他其實是才智與品德不輸諸葛亮的英雄人物。而電影「投名狀」中李連杰扮演影射奪義兄妻子遭刺殺的兩江總督馬新貽,歷史考證根本無奪妻之事,推測是當時的政敵透過戲曲「刺馬」醜化馬新貽形象,透過戲劇的渲染力,百年後世人仍認為馬新貽是小人。
歷史和戲劇之間的道德爭議,金庸可做為典範。其代表作「神鵰俠侶」多次搬上大小銀幕,劇中污辱了女主角小龍女的全真教道士尹志平,歷史上真有其人,多年來金庸頻遭尹家後人與道教抗議。雖然大家都知道武俠小說肯定是虛構,但金庸最終還是大筆一揮,將尹志平改名為「甄志丙」,劇情也做了調整,不給讀者「對號入座」的機會。
「聽海湧」身為時代劇,上檔前拼命宣傳做了扎實的歷史研究、強調劇中人物「真有所本」,上檔後卻讓提供史料的研究者發現醜化了他花心思研究的歷史人物。而相對於少人閱讀的歷史文獻,傳播力更廣泛的戲劇和小說往往會改變真實人物在公眾眼中的形象,「虛構」比歷史更有影響力。
「歷史和小說/創作是兩條線,有時平行,有時連結。」甘耀明表示,他寫到有根據的歷史人物時,不但劇情和姓名完全虛構,也不會強調「真有所本」,避免讀者對號入座。當創作者將「真有所本」的歷史人物改寫成劇中人物時,若為了戲劇的張力做大幅度變動,就必須有勇氣去承擔風險。
曾寫作歷史小說、也多次擔任歷史小說評審的李敏勇指出,台灣的時代劇和歷史小說一樣,常常強調對歷史有所本,但劇情和細節卻又天馬行空,讓讀者產生曖昧的聯想,有太多「應注意而未注意」之處。他認為,如果創作團隊強調「真有所本」卻又肆意改造,就必須有承擔責任的心理準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