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巨蛋特性待發掘 有機會成為全台最難攻破主場
亞錦賽即將於本週末登場,12/4的開幕戰由台灣對戰南韓,比賽地點選在剛落成的台北大巨蛋,這也將是台灣首座室內棒球場的第一場正式比賽,意義非凡。在近日舉行的測試賽,球員點出巨蛋場內的一些可能的安全疑慮,包括黑白相間的觀眾座椅和格子狀屋頂可能影響外野手的接球視線、一三壘側界外區與觀眾席之間的鋼柱可能造成球員在處理界外球時受傷、投手丘後方不夠平整等問題,顯示場地在確保球員安全這方面,還有改善的空間。除此之外,作為一個全新的球場,場地的大小和界外區配置、圍牆的軟硬度、人工草皮的特性、室內溫度與濕度如何影響球的飛行距離等等細節,也要待正式啟用、夠多的比賽在此進行之後,才會有更多的了解。在職棒產業發達的國家,巨蛋球場並不是新鮮事,而台灣在等待多年之後終於盼到了第一座巨蛋,也不要忘了巨蛋除了遮風避雨這個重要的功能之外,另一項特殊功能:主場優勢。
雖然時至今日,大聯盟完全閉合的巨蛋球場僅剩下坦帕灣光芒隊的純品康納球場(Tropicana Field)一座還在使用,曾被認為是現代化的極致展現的巨蛋型棒球場也已經褪流行,但巨蛋確實有它的時代意義和風光。包括1965年啟用、服役超過40年,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休斯頓太空巨蛋體育館(Astrodome)、明尼蘇達雙城使用了28年的都會巨蛋球場(Metrodome),都是巨蛋棒球場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以巨蛋為主場的球隊,確實相較於戶外球場,擁有更為明顯的主場優勢。
棒球向來不是一個主場優勢特別明顯的運動。雖然每座球場特性、配置不同,主隊在規則上也享有後攻的優勢,但在開放式空間的棒球場,主場觀眾能對比賽造成的影響非常有限。不過,在完全閉合式的巨蛋球場,情況就很不一樣了。一篇由岡薩加大學(Gonzaga University)心理學系教授羅馬諾維茲(Paul Romanowich)於2012年發表的研究,分析大聯盟從2001年到2009年的數據,並就巨蛋型、屋頂可開合式球場、完全開放型球場的主場球隊戰績進行比較,發現巨蛋型球場擁有最多的主場優勢,相較於完全開放式的球場,主場優勢多了約3%。如果單看個別球隊的主客場成績,差別也相當明顯:雙城在巨蛋時期(1982-2009)的戰績,主場勝率 .541,客場勝率僅有 .441,比同時期聯盟平均的主場優勢高了27%,隊史在明尼蘇達的兩次世界大賽冠軍(1987、1991),也都是在都會巨蛋球場的加持下拿下。這兩次的世界大賽系列賽,雙城主場全勝、客場全敗,兩次都是驚險地打滿七場,在主場封王。
雙城巨蛋之所以難以攻破,原因之一正是因為白色的屋頂容易「吃球」,讓不熟悉場地的客隊球員守備時吃盡苦頭。再加上滾動較快速的人工草皮,和重要賽事時場內可高達125分貝音量的觀眾喧嘩聲,讓主隊佔了不少好處。1987年的世界大賽,因為場內噪音實在太大聲,與雙城對壘的聖路易紅雀先發投手必須帶著耳塞上場,兩隊的球員在防守時也只能以手勢溝通佈陣,而牛棚的電話即使響了,投手教練也不一定聽得到。除此之外,曾擔任都會巨蛋球場場管的人員也曾揭露,他曾經試圖在比賽後段雙城落後時調整巨蛋的通風系統,讓球可以飛行得更遠,增加比賽逆轉的機率。(事過境遷,沒有人知道這樣的操作到底幫上多少忙,但巨蛋的特殊性,確實讓場地控制多了些操作空間。)
至於現在大聯盟碩果僅存的巨蛋主人坦帕灣光芒,自1998年創隊以來就以純品康納球場為主場,他們的主客場戰績差距,也是聯盟數一數二的明顯。光芒隊史的主場戰績1097勝958敗,勝率0.534,而隊史客場戰績則是欠佳的0.445(914勝1139敗)。最誇張的是隊史第一次打進世界大賽的2008年,當年的例行賽主場,光芒拿下57勝24敗、勝率超過七成,而在客場則是連五成勝率都沒有(40勝41敗)。和雙城的都會巨蛋球場不同,純品康納球場因為近年觀眾人數始終偏低,噪音不是主要因素,但淡色的屋頂和球場正上方的支架(catwalk),同樣會造成不熟悉場地的客隊守備球員困擾。雖然純品康納球場在外觀、觀賽體驗、交通等方面常常在大聯盟30座球場排在倒數,至少從球隊戰績的角度來看,這座巨蛋是加了不少分。
回過頭來看台北大巨蛋,在球員的安全能夠妥善顧及的前提下,草皮特性、座椅顏色、天花板可能「吃球」等細部特性,或許可以視為球場本身附加的難度和挑戰,未嘗不是未來入主巨蛋的職業球隊和中華隊在國際賽時得以利用的優勢。當然,要讓這些場地特性轉化為優勢,還需要球員在此累積大量的比賽和臨場經驗,這就需要藉由長期的職棒例行賽來慢慢培養了。
▪ 《台灣棒球訂製書》募資中👉加贈台灣英雄抗韓經典特報 只送不賣!
▪ 中華隊前進東京首戰惜敗委內瑞拉 12強賽最新戰況、賽程與比分表一覽
▪ 中華隊28人都是英雄 2024賽季成績一次看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