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核電棄舊迎新不切實際
面對人工智慧的龐大能源需求,縱然許多人擔心我國的能源供應不足,賴政府仍堅持「非核家園」主張,將現有的核電廠於明年全部除役;另一方面又在民意的壓力下,於近日宣稱對使用新的核能技術抱持「非常開放」的態度。似乎有意拋棄舊核電,迎接新核電。此舉可用網路流行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形容。
民進黨原計畫逐步削減約占我國一成發電量的核能發電,再以增加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取代之,然再生能源進度嚴重落後,加上人工智慧帶動的可觀電力需求,不斷有業者與學者質疑恐衝擊國內的電力供應,如28日獲頒李國鼎獎的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直指全世界都知道核電是最經濟、最安全的能源,應盡快啟用核四。
近年來美國大型科技企業興起核能復興的浪潮,背後的原因在於,耗能的AI急遽成長,高盛預期至2030 年,全球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將較前十年成長160%;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也預估,2050年前北美核能發電量倍增。相關企業須自行取得所需的能源,且須符合淨零碳排的要求,核電被視為是電網減碳最佳的選項。例如近期Google和亞馬遜等主要科技公司,都選擇小型模組化反應器(SMR)。
日前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在接受《彭博》專訪時,在2030年前,台灣沒有產業供電方面的問題,表態政府對新核能技術的態度保持開放。彭博解讀為,這可謂民進黨政府檢討過往反核立場的最明確表態。看似政府的能源方向與美國一致,然而國際媒體卻對此採取較保留的態度。
首先,SMR的前景尚不明確,《經濟學人》統計,儘管美國擁有94座核反應器,約占世界總數的五分之一,但近幾十年來建造的核反應器卻很少。然而,全世界有超過60座核反應爐正在興建中,大部分在中國和俄羅斯。fDi intelligence指出,中國已在SMR領先美國10到15年,俄羅斯也在此領域表現優異,且俄羅斯還有原料優勢,為世界上大多數SMR所用濃縮鈾的唯一供應商。
美國40年來沒有新一代核設施,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支持的新創公司TerraPower於6月開工,為美國第一座新型核電廠,但新型鈉冷反應器的設計,尚未獲得核管理委員會的批准,預計最快要到2030年才能完工,是否能順利完成仍有許多變數。連微軟都等不及,而與美國聯合能源簽署20年的購電協議,重啟關閉的三哩島核電廠。
其次,價格未必便宜,支持者宣稱SMR較傳統的大型核電廠,建造成本較低,且建設速度也更短。然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核電廠對安全要求極高,可能會面臨與大型核電廠類似的高昂成本,以獲得監管機構的批准。
第三,建廠時間也難縮短,美國《Yahoo財經》(yahoo!finance)引用能源經濟和金融分析研究所David Schlissel分析師的說法,沒有人知道他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建成,可能需要10到15年的時間。分析目前正在營運的三座SMR廠(兩座在俄羅斯,一座在中國)與第四座正在興建的新廠,結論是「仍然太昂貴、太慢、風險太大」。
第四,最後,SMR龐大的投資,還可能排擠成熟的太陽能、風能和電池電力系統的關鍵投資。
吾等姑且相信政府聲稱,現有核電廠除役後,至2030年前都不會缺電。當前距離2030年僅剩六年時間,我國即使立即引進SMR都不可能在期限內落實,更遑論目前尚未開始規劃,光要達成行政院提出的「核安」、「核廢處理」及「社會共識」等三前提,六年內都有極高的難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