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2024 COP29/德學者:各國難甩化石燃料

第29屆氣候峰會進入倒數,抗議團體在會場內表達支持核能的立場,宣稱如果敢吃香蕉,應該也能接受核能。特派記者余承翰/攝影
第29屆氣候峰會進入倒數,抗議團體在會場內表達支持核能的立場,宣稱如果敢吃香蕉,應該也能接受核能。特派記者余承翰/攝影

國際氣候團體昨於氣候峰會(COP29)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台灣僅進步一名,依然吊車尾。不過,專家學者認為,台灣致力於再生能源轉型,卻擺脫不了化石燃料使用,恐怕是世界普遍現象,主因是用電需求成長的速度仍快於再生能源的增長。

由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新氣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與氣候行動網絡(CAN)共同評比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共評比全球六十四個國家和地區,昨於COP29會場舉行記者會公布最新一期指標。內容明確點出,儘管六十四個國家和地區中,有六十一個在過去五年期間致力於再生能源的發展,但碳排放的趨勢在廿九處中仍未見改善。

以台灣為例,根據我國能源署公布的二○二三年發電概況指出,我國燃氣與燃煤發電總和占比高達八十一點七%;再生能源雖從二○一六年的四點八%大幅成長至九點五%,但仍不足發電總量的十%。

新氣候研究所聯合創辦人尼克拉斯.霍恩(Niklas Höhne)指出,今年明顯的現象就是再生能源快速成長,但化石燃料仍不見淘汰,這不只是台灣獨有的問題,全世界普遍都有相同的狀況,主要是各國的用電需求成長快於再生能源的成長,再加上再生能源增長的同時,發電計畫仍集中化石燃料,造成其「產能過剩」(overcapacity)。

霍恩點出中國大陸和印度的化石燃料電廠,與再生能源幾乎是同時在發展,尤其中國大陸的燃煤電廠已經降低發電量,由再生能源所取代,但政府仍在建設化石燃料電廠,這全都與能源規畫有關。不過,他坦言,面對再生能源發展的速度,突然呈倍數成長,事前規畫是非常困難的。

績效指標也點出,政權轉換確實影響能源政策的方向,最明顯的案例為阿根廷,自去年總統選舉之後,今年氣候績效大跌六名,滑落至第五十九名;在科學共識之下,新選出的阿根廷總統依然不願意承認氣候變遷乃人為因素。至於針對美國大選結果、川普確定重返白宮,德國看守協會資深顧問伯克(Jan Burck)認為,川普未來在政治上,恐怕很難改變拜登政府於任內通過的「降低通膨法」中所支持的綠色科技,但極有可能弱化其政策成果。

COP29 再生能源 化石 氣候變遷 績效 能源政策

延伸閱讀

前進2024 COP29/氣候變遷指標 我居全球倒數第8名

前進2024 COP29/台學者:我應優先除煤 而非廢核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朝2035年減碳50%努力

CCPI評比後段班 專家:能源使用總量負成長應為目標

相關新聞

愛國者治港的重判:47人案45人入監,最高刑期10年

「佢係好人點解要坐監?」香港47人案在11月19日宣判,45位民主派人士被以香港國安法的「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重判,刑期最重者監禁10年。這是港版《國安法》實施以來,人數規模最大一次的判決,也是對香港爭取民主運動的強壓打擊。其中一名被判刑4年3個月的呂智恆,其母親在法院外高舉標語「義人得生、惡人必亡」,並於現場高聲質疑:「為什麼好人要坐牢?」隨即被警察帶走。

前進2024 COP29/峰會倒數 「新集體量化目標」將出爐 氣候資金具體金額未定

第廿九屆氣候峰會(COP29)進入倒數計時,氣候資金規模能否如預期達到一兆美元規模,大會進入密集討論。大會趕在廿一日凌晨...

前進2024 台達電論壇 分享零碳韌性建築

二○○七年起開始參加氣候峰會的台達電,今年再度前進巴庫COP29,與美國建築師學會、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及NGO國際規範委...

前進2024 COP29/現場直擊:高溫調適機制 台灣下個考驗

COP29進入尾聲,各方普遍對攝氏一點五度的氣候防線表達悲觀。今年不但已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更預期本世紀結束前,全球恐升...

日美澳菲韓防長首次會談 強調多邊合作重要性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美國、澳洲、菲律賓和南韓五國國防部長21日在寮國首都永珍舉行會談。這是上述五國防長首次會談,考慮到...

遭國際刑事法院發出逮捕令 內唐亞胡辦公室:荒謬、具政治偏見

路透21日報導,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ICC)已對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前國防部長葛朗特,及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