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製槍械向外走私害的 這個北美大城市槍擊案暴增

加拿大多倫多因為拖車幫搶地盤以及走私的美國槍,使得該地區槍擊案暴增 。示意圖。圖為2022年加拿大宣布全國手槍凍結令時,擁槍者繳交出來的手槍。路透
加拿大多倫多因為拖車幫搶地盤以及走私的美國槍,使得該地區槍擊案暴增 。示意圖。圖為2022年加拿大宣布全國手槍凍結令時,擁槍者繳交出來的手槍。路透

加拿大最大城市的拖吊車行業,有一部分被幫派控制。以前幫派解決恩怨用的是拳頭,現在有了來自美國的走私槍械,搶地盤變得愈來愈血腥致命。

華爾街日報報導,根據多倫多警察局槍枝與綁架組督察Paul Krawczyk,今年截至8月底,多倫多槍擊案比去年同期激增50%,謀殺案大增20%,這些案件約有七分之一與拖吊車行業有關。加國媒體將多倫多槍擊案稱為「拖吊車業搶地盤大戰」。這使得該市人心惶惶。

當局將暴力事件激增歸咎於美國走私來的槍械。多倫多市長鄒至蕙說:「我們看到太多來自美國的槍支越境。」她已經提高了城市的治安預算,並投資於防止青少年加入幫派的計劃,但警方想跟上犯罪分子的步伐很是吃力。

幫派從美國俄亥俄州、密西根州、德州和佛羅里達州等地走私現成槍枝北上。這些地方買槍比在加拿大容易得多。

加拿大人可以擁有獵槍,但無法合法購買手槍,持槍執照的背景審查是強制性的。根據多倫多警方統計,該市槍枝犯罪案裡有多達90%用的是走私的美國槍枝。加國邊境巡邏隊無法確切追蹤到底有多少美國槍枝走私進加拿大,有可能是數萬把。 

根據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ATF)資料,2017至2021年間,加拿大查獲槍枝裡有近25,000把可以追溯到美國來源,此事部分凸顯出美製槍械走私到黑幫和叛亂組織手上的全球趨勢。上述五年間,ATF追蹤到在墨西哥查獲的槍枝有近98,000把槍是美國來源,中美洲則有26,000多把槍。

為防藏汙納垢,多倫多所在的安大略省已經規定,強制拖車公司必須經過認證,拖車司機必須通過背景調查。

多倫多 槍枝 美國

延伸閱讀

走私大陸24公噸牡蠣 國人吃下肚證據不足…進口商無罪

屏東角頭「鴨頭」9月4日告別式 警方出動200警力防幫派火拚

多倫多台灣文化節揭幕 開幕音樂會聽眾如癡如醉

北聯幫餐會各幫派人士聚集 近百警力蒐證 查獲他涉侵占

相關新聞

全球去年碳排571億噸 增幅新高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EP)廿四日發布年度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強調各國政府若不採取進一步行動削減導致全球暖化的排放量,...

絕美極光大噴發!美加日等國都看得到 美警告:恐影響風災救援行動

太陽風暴引發強烈磁暴,在全球各地產生極光,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和日本等地夜空,10日都可見粉色夢幻極光。但美國...

美郵輪撞巨大浮冰瞬間畫面曝!乘客嚇壞:險成鐵達尼號2.0

英國著名郵輪「鐵達尼號」(Titanic)1912年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後沉沒,成為史上最知名的船難事件之一,而美國有線電...

名揚日本的台灣畫家陳永森:映照戰後膠彩發展的創作人生

台灣創作者當中,文藝創作啟蒙於日治時期、戰後選擇留在日本,且有獨特表現的人,文學部分有獲得直木賞的邱永漢,以及以東亞歷史小說聞名的陳舜臣。在視覺藝術方面,2023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吾之道」回顧展的何德來屬於洋畫家,而膠彩畫(相近媒材在日本稱為日本畫)的領域則必定要談起本文的主角——陳永森。

梅鐸槓上AI:資本家欲搶回利益與霸權,但誰來保護創作者?

澳洲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對人工智慧公司Perplexity AI 於2024年10月21日提起訴訟,認為這家人工智慧新創公司侵犯了記者、作家、出版商和他旗下公司新聞集團(News Corp)的智慧財產權。該公司的AI生成「回答機器」已將他們的受版權保護的新聞報導、分析和評論內容吸收到一個內部資料庫中,並用於生成回應用戶問題的答案。

亙古通今的拉斐爾:《雅典學院》超越時空的理想世界

《雅典學院》營造出來的氛圍,正是西方歷史上最傑出、知名的哲學家或科學家們,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齊聚一堂和諧討論的理想境界。要理解這幅壁畫的精神,位於畫面正中央的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是重要破題。 柏拉圖拿著的《蒂邁歐》,是其對話錄中探討宇宙起源與組成的經典作品。這部作品指出,宇宙是由地、水、火、空氣這四大元素組成,其又可分別對應不同的幾何造型。因此,對於傳承了古典哲學的文藝復興知識份子或藝術家而言,研究幾何學不是單純學理上的探索,在更大程度上是抱持著對信仰的熱情在探索世界真理。至於亞里斯多德的《倫理學》,探討了自古典時代以來特別重視的樞德(Cardinal Virtues),如節制、剛毅、謹慎等,以此為出發點,思考人之所以為人,或是如何更一進昇華自身的命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