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調查 教部:7成高中師不確定大學是否重視
教育部今天舉辦「作伙學:學習歷程檔案審議計畫、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計畫」分享記者會。高中升大學學習歷程檔案內容包括基本資料、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等4項。針對課程課程學習成果一項,調查指出,高中端69%教師不確定大學教授是否重視,再者,也有61%教師認為,沒有心思設計適合產出課程學習成果的作業。
計畫主持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林國明表示,本次問卷調查針對社會較為關注的面向,包括製作課程學習成果與補習的關聯、高中教師對課程學習成果的看法等。
林國明表示,調查發現有50%學生表示積極製作課程學習成果,也有高達63%的教師認為有積極產出、上傳課程學習成果一項,57%學生滿意自己上傳中央資料庫的成果。
又近年社會關心,若學生家庭社經地位恐影響學生書面審查內容,進而擴大升學不平等。林國明也指出,本次調查也發現,城鄉差距、父母職業不影響學生製作課程學習成果的積極程,父母若為研究所畢業者,相較持專科、大學學歷的父母,子女在製作課程學習成果上確實較積極,但和父母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以下者相比,沒有顯著差異。而公立社區型高中,相較公立明星高中學生,願意更積極製作課程學習成果。
另,近年外界也關心,製作課程學習成果是否會增加學生壓力。林國明指出,78%學生認為準備考試的時間多於製作課程學習成果,73%的教師則認同製作課程學習成果對升學有助益,更有90%的教師認為課程學習成果不必每科都做。
但對於課程學習成果一項的困難處,林國明也說,69%的教師反映不確定大學教授是否重視;也有70%教師反映,課程內容已經教不完,較缺乏時間安排可以製作成課程學習成果的內容;也有61%教師認為,教學負擔已經過重,沒有心思設計適合產出課程學習成果的作業,確實是未來政策端可研議給予協助。
林國明說,調查結果顯示對教師的協助非常重要,若教師可積極參與校內外教學社群,就有望積極協助學生製作學習歷程,從中也能得到他人的經驗分享,因此鼓勵教師參與社群;再者,課程學習成果則不必每一科都做,學生自然可以減輕壓力。
中山大學教育所教授施慶麟則說明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他表示,自111學年起申請入學校系書審占比逐年提高,113學年多數校系書審占比多在30%至39%間。
施慶麟也指出,111至113學年書審教師審查件數中位數分別為60、45、46件,也以此進一步估算書審教師審查單件的時間,中位數則分別為13、15、14分鐘。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