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顧全大局 還是不要就這樣算了? 王淨見「女街友遭踹」上前斥責
【EDITOR IN CHIEF_KAYT HSUEH;PROJECT DIRECTOR_DOMINIQUE CHIANG;PHOTOGRAPHER_CHOU MO;ART DIRECTION&STYLIST_QUENTI LU;STYLING ASSISTANT_POGA LIN, MENG JUNG LEE;MAKEUP_陳佳惠(謝盈萱)、GIWEWE CHIU(王淨);HAIR_JACOBS HSIEH AT ZOMHAIRSTYLING(謝盈萱)、哲立 AT DRIVEN.BY(王淨);TEXT_DOMINIQUE CHIANG】
本月ELLE國際中文版在迎來32週年之際,邀請到三組重量級明星擔任封面人物,首先登場的是實力派演員謝盈萱與王淨。二人在專訪中分享了許多人生想法。如果可以打破一個框架,謝盈萱想談那個內向羞怯的自己。「我到現在40歲,開始接受並喜歡自己,因此我想要告訴別人,內向是很棒的特質,內向也可以在工作上完成別人想像不到的事。不只是外貌長相,我們應該要可以去包容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她一直想把這件事說出,可惜過往沒有機會。
王淨則提到剛入行時有人建議她把臉上的斑雷射掉,因為在鏡頭面前不好看。「為了符合別人口中的漂亮,所以讓自己去承受手術的痛嗎?」王淨選擇留下臉上的斑,大方擁抱真實的自己。
《人選之人— 造浪者》播出半年之後,戲裡的翁文方和張亞靜,戲外的謝盈萱和王淨,首度合體拍封面。影集掀起翻天覆地的話題,金鐘獎獲得多項入圍肯定,都是當初始料未及的事。但是站在時代的岔路口,她們都意識到了,有些事情從此會開始變得不同。
拍照這天,公視才剛發布《人選之人—造浪者》將於10月底播出的消息。我們都還不知道,接著《人選之人—造浪者》會入圍金鐘獎14項提名,以及後續引發的總統選舉話題。畢竟,上半年掀起的Me Too蝴蝶效應,仍餘波盪漾。誰料想得到,一部政治幕僚職人影集,居然有如此強大的後座力。但戲好是真的,從劇本、演員到團隊製作,《人選之人— 造浪者》無疑是今年最好看的台劇之一。謝盈萱飾演的翁文方,正直敢言又溫暖;王淨飾演的張亞靜,內斂聰明卻心機重重,就像A面B面同時存在,性格迥異的兩個女子。戲裡戲外,都讓人在她們的表演中找到自我情感投射的位置。
彼此都在同一個頻率上
這是兩人的首度合作。回想第一次在劇組見面之前,不免緊張。王淨擔心非科班出身的自己,演技會不會不夠精準到位?謝盈萱則思索著該如何應對年輕人,不按牌理出牌的爆發力。等到進入片場,開始工作之後,兩人發現彼此原來都在同一個頻率上。「在拍對手戲時,你一定會遇到對方的表演節奏跟自己合不合的狀況,但王淨反應其實蠻快的,她很快就知道你現在在做甚麼,是一個很舒服的對手。」謝盈萱回想,那時候兩人常常在等戲的空檔,就在車上聊起來。早熟的王淨,甚麼都可以聊,「她很直接,是一個敢愛敢恨的女生。」
面對謝盈萱的平易近人,王淨也鬆了一口氣。原以為影后的氣場很強,沒想到相處起來卻是鄰家大姊姊。她默默觀察,謝盈萱其實是一個敏感又體貼的人,總是不願意給大家帶來困擾。「因此拍到後期,我們彼此都會開始把自己交出去。」從戲外的默契延伸到戲裡的火花,翁文方和張亞靜,也從保持距離到打破心牆,慢慢建立起信任感。這份得來不易的情誼,叫人不由得想起生命裡曾經和自己一起奮鬥的夥伴摯友。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地死掉,會死掉。」因此當這句引起廣大迴響的台詞,從文方心疼亞靜的口吻中說出來,鏗鏘有力的強大力量,任誰聽了,都會油然從心底長出繼續前進的勇氣。
該顧全大局,還是不要就這樣算了?
站在角色的立場,翁文方遭遇過理想未竟的挫敗,於是把這份期望重新寄託在張亞靜身上,去推動她,不要就這樣算了。但是回到現實生活,究竟該顧全大局,還是不要就這樣算了?
尖銳的提問,謝盈萱給了一個不粉飾的真誠答案:「如果以我來說,我是一個會把情緒壓抑起來的人,因此大部分的時候,我會選擇妥協顧全大家。因為我覺得我的能力可能還辦不到,所以會自己先退一步,況且我的童年教育就是這樣經歷過來的。可是有時候我又會想說,既然自己做不到,那我來演你總可以吧!」That's why I want to play this character,她說。讓翁文方勇於衝撞的性格,彌補自己嚮往卻沒有的部分。
六年級生的謝盈萱,生長於《俗女養成記》的保守體制年代,溫良恭儉讓是童年就被教導該有的基本美德。她還記得小學老師在課堂上問,未來的志願是甚麼?幼教老師和護士,經常是班上女同學最多人想要的職業,一個充滿愛心、奉獻照顧、又乖巧的女性形象。但謝盈萱心頭隱約有個模糊的疑問句,難道女人只能有一個樣子嗎?帶著這個問題,後來她考上北藝大、踏上演員之路,轉換在各種角色之間。那個被壓抑的自己,不乖的反骨精神,也透過不同的角色找到出口。
相較之下,王淨的成長過程就沒有那麼多的束縛。「我們家一直都是女人當家,外婆一個人把我媽媽那輩帶大,我媽也是一個人把我們帶大的。她們可以靠自己維持一個家,甚至活得比別人還要精彩!她們的堅強獨立,一直是我的楷模。」女人當自強,之於王淨,本來就該理直氣壯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因此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之下,她會選擇面對衝突,不要這樣就算了。她曾經在片場看過女性工作人員被嘲笑身材像熊,搬重物體力沒問題……當下立刻過去幫忙解圍,「但我是用比較開玩笑的方式,化解尷尬,讓對方知道這樣說話不OK!」印象中還有一次,她在台北車站目睹一個男人正在用腳踹女性街友,立刻生氣上前斥責希望嚇阻對方。「其實當下我也很害怕,但因為當時身邊有高大壯碩的髮型師在一旁,我們正好要南下趕一個活動,才有這個膽量。」
人生並不是非黑即白,選擇更沒有對錯。在對抗與妥協之間,回應生命的狀況題,才有機會重新思索,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
內向的人與橘皮組織,都值得被看見
閒聊中我們談到《芭比》的爆紅,感覺一整年都是女力之年。還沒看過電影的謝盈萱卻敏銳地觀察到,泰勒絲其實早在自己的紀錄片,提出那些框架在女人身上的標籤和雙重標準。「你要獨立但又不能太獨立;你要夠有娛樂性,但又不能夠超出大家能夠接受的娛樂範圍;你不能夠太前衛,可是要讓大家覺得你很特別;你跟大家說要接受自己,可是又不能變老……」王淨和謝盈萱,不約而同都很喜歡這部紀錄片。太過入戲的觀眾,常常帶著自己的眼鏡,錯認演員的真實面孔。
如果可以打破一個框架的話,謝盈萱想要談談那個內向羞怯的自己。「當我剛開始從事影像工作時,會覺得在這個工作環境裡,必須要成為一個外向的人。你要勇於發揮、敢於表現,擁有一個陽光正面的標籤,才能成為大家憧憬投射的樣子。但明明我不是這樣,我不是一個喜歡站在太前面的人。」主持也好、演戲也好,舞台上氣勢強大的謝盈萱,只是她選擇在工作上扮演的角色之一。「我到現在40歲,開始接受並喜歡自己,因此我想要告訴別人,內向是很棒的特質,內向也可以在工作上完成別人想像不到的事。不只是外貌長相,我們應該要可以去包容各種不同性格的人。」謝盈萱一直很想要把這件事講出來,只是過往沒有機會。
明星也是平凡人,螢幕上的光鮮亮麗,只是包裝。世俗標準的完美,只是假象。王淨直率地表示,好比她身上的橘皮組織。「我很喜歡裸體做瑜珈,然後利用每次做瑜珈的時候,好好觀看自己的身體,才發現原來我的大腿和屁股有很多的橘皮,透過這樣,我反而更加認識自己的身體。但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把橘皮處理掉或幹嘛,因為我的身體已經跟我認識了25年,它有一些痕跡有一些皺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剛入行的時候,有人建議王淨把臉上的斑雷射掉,因為在鏡頭面前不好看。「為了符合別人口中的漂亮,所以讓自己去承受手術的痛嗎?」王淨頓了頓語氣,想一想,「不,因為出去玩,我就是要曬太陽啊!」她選擇留下臉上的斑,大方擁抱真實的自己。
有一些石子被拿掉,有一些牆被推倒
最後,當一切慢慢沉澱下來,再冷靜回望《人選之人》掀起的波濤大浪,謝盈萱有了站在更高視野的體悟,「我現在不會想用父權這兩個字去討論,因為當『父』這個字出現,他可能又會陷入二元對立的刻板印象,畢竟父權邏輯也有可能出現在女性身上。我覺得反而是時候去重新思考,時間一直在滾動、世界一直在改變,許多舊的價值觀也在鬆綁,好比愈來愈多亞裔演員出現在好萊塢,迪士尼也開始重新講述更多元版本的童話故事。所以我們正在進行一個全新的轉變,一定有甚麼是你以前感到不對勁的東西,但是說不上來,可是你又知道這個東西受到過去教育規範影響,把我們渺小化。因此要把它一個個拔出來,可能需要花一些時間。」
王淨持相同看法,與其談女力,不如討論性別平等這個更廣大的議題。「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只是女生的力量需要被重視,LGBT的權利也需要被關注。最起碼性別不再只是一個八卦話題,尤其在性教育這塊,我們一直都是比較保守、避而不談的,因此也是時候,重新去正視兩性情感的表達,並且落實對每個人身體的尊重態度。」
你不覺得很棒嗎?彷彿深思熟慮的哲學家,謝盈萱拋出一彎美好的想像弧線,「我們在這個時間點上,目睹一個新的東西正在形成,雖然我不知道它會往哪個方向去,真的不知道。我只希望它是往更成熟、更健康的方向開展,過程中,有一些小石子被拿掉,有一些牆壁被推倒,但我們就站在這個時代的岔路口上。」眾聲喧嘩過後,或許我們都看得更清楚了,甚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以及想要追尋的是甚麼。
對,就是此時此刻。未完待續的第二季,主角其實是千千萬萬個你,和千千萬萬個我,我們都是搖滾區的時代見證者。期待見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發生。
【完整內容請見ELLE雜誌 2023年10月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