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寓言學管理/發揮驅動力 引導改變
話說,有天小鹿對公鹿說:「父親,你怎還怕狗呢?你比他高,比他快,還有大角可自衛。」公鹿笑著說:「你說得都對,可我只知道,一聽到狗叫聲,我就不由自主地立刻逃跑。」
此故事所談的,是部屬抗拒改變時,如何引導管理的議題。
人,為何抗拒改變呢?
若將思考簡化為輸入(Input)、處理(Process)、輸出(Output)三步驟。其中,最耗能量的,當屬處理步驟,也就是面對變因下的思考判斷。
數百萬年前,人類面對蠻荒威脅。在危急時刻,須保留最大能量,以便逃或戰,故爾最妥當的生存法則,便是留在舒適圈,毋須過多耗能思考。於是,大腦演化成節能機制,除非特別需要,否則,寧以不變應萬變。
同理,當遊戲規則改變,多數人也如同故事中的公鹿般,循著習性,能避就避。但若抗拒改變是人性原罪,主管面對此類部屬,該如何輔導呢?
首先,得帶領部屬面對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我們正處於一個易變(Volatility)、不確定(Uncertainty)、複雜(Complexity)、模糊(Ambiguity)的VUCA世界。不論從政治、經濟或氣候,快速變化的事證俯拾皆是。
如果「變與不變」是個選擇題,相信組織也傾向「不變」。因為「變」,得投入更多資源,也得面臨「變」後的風險。
然而,從個人角度,在劇變中,很難不隨之而變,組織角度亦然。既然不得不變是既成事實,何妨藉此,鼓勵部屬,共同踏上「變」的征途。
許多人排斥「變」,是因為不清楚「變」的具體內容。晦暗不明的劇情,若加上小道消息推波助瀾,形成錯誤解讀,更加深抗拒阻力。
因此,在認同「變」是唯一道路後,接下來應論述清楚變什麼(What)、為何變(Why),以及如何變(How)。讓部屬明白前因後果及脈絡,較能理解且跟上「變」的隊伍。
變什麼:指變動範疇,包含哪些策略、組織、職能、系統、流程。
為何變:指變動主因,係因絕處求生,還是未雨綢繆,尋求第二成長曲線。
如何變:指變動方式,區分哪些階段,以及每步驟的項目內容。
抗拒改變,是人的習性之一。但人性中,也隱含著以下三個驅動改變的特性,若能循之引導改變,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多巴胺效應:可將大目標切割為小里程碑,一達到即表揚。達成預定目標,可使大腦分泌多巴胺(dopamine),引發愉快感受。為再獲得此感覺,促使往下一個小目標邁進,進而驅動行為改變。
二、趨吉避凶特性:人性,總是趨利避害。可善用蘿蔔與棒子的力量,也就是績效管理中的獎懲制度。藉由行為目標設定,獎勵改變行為,懲罰保守行為,引導行為改變。
三、飢餓行銷:設定「變」的時程,愈早達到「變」之行為或成果者,可獲致高報酬,而獎勵隨時間與達成人數而遞減。變革先驅者風風火火獲得大獎後,引發觀望者聞風而至,爭取有限名額,誘發行為改變。
所謂,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高手。若藉提供誘因、鼓勵改變,逐步引導團隊成員正向看待「變」,並培養應變力,將使彈性應變成為新舒適圈,可更快跟上腳步,適應組織的「變」。
當團隊均以「變」為常態,由抗拒改變、接受改變到樂於改變。則組織雖面對多變環境,但應變力已成重要DNA,將更有勇氣面對未來VUCA世界的挑戰。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