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放涼再冷藏?醫:60度就要放冰箱 避免細菌毒素增

民眾最常有的錯誤觀念是「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到冰箱」,或稱是過時觀念。最好食物在50至60度以上的時候就放進冰箱,避免細菌增生跟產生更多的毒素。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民眾最常有的錯誤觀念是「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到冰箱」,或稱是過時觀念。最好食物在50至60度以上的時候就放進冰箱,避免細菌增生跟產生更多的毒素。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事件造成2死,引起國人再度關注食安問題。兒科醫師林哲民在「Dr. Jimmy 林哲民醫師」臉書粉專表示,民眾最常有的錯誤觀念是「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到冰箱」,或稱是過時觀念。最好食物在50至60度以上的時候就放進冰箱,避免細菌增生跟產生更多的毒素。

餐廳爆發嚴重食物中毒,我們需要注意什麼?林哲民表示,他在住院醫師時期,曾經照顧到一群在夜市吃青木瓜沙拉名店,集體食物中毒的病人。查房的時候,主治醫師問,「你們知道除了生食,有的油炸物也可能會食物中毒嗎?知道是哪一種細菌造成嗎?」答案是金黃葡萄球菌的毒素。

他說,雖然在加熱的過程中,可以殺死多數細菌,但細菌產生的毒素可就沒這麼好對付。「許多毒素是可以耐熱的」,以金黃葡萄球菌的腸毒素為例,要加熱至100度持續2小時,才會被破壞。

林哲民表示,在食物製作或保存不當之下,細菌繁殖或是其生產出的毒素過多,食入人體便會造成食物中毒。這次素食餐廳中毒,專家猜測是細菌產生的毒素所引起,「那就不是高溫烹調就可以消滅的」。

除了餐廳需要做好品管,政府需要多抽樣篩檢,林哲民表示,一般民眾在存放食物上也必須留意,因為細菌在溫度介於7至60度之間都能快速生長繁殖。一般而言,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70度細菌才容易被消滅,這也是兒科醫師建議要用至少70度熱水泡奶粉的原因。

食藥署建議食物調製後勿於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室溫超過32度)勿放置超過1小時。林哲民表示,民眾最常有的錯誤觀念是「食物要放到常溫才能放到冰箱,不然容易壞(冰箱跟食物都會壞)」。

林哲民打趣,「以前把熱的東西放冰箱,都會被阿母巴蕊」,也不能說這是錯誤,只是過時觀念。以前的冰箱降溫的能力較差,熱的食物放進去會使冰箱內溫度提高,反而讓其他食物加速細菌繁殖。現在冰箱的瞬間降溫能力都不錯,最好食物在50至60度以上的時候就放進冰箱,避免細菌增生跟產生更多的毒素。

林哲民說,趕快把這個觀念也跟長輩們說,解釋一下原因,「不然他們不會聽,別讓食安危機在自家發生」。

冰箱 醫師 食物中毒

延伸閱讀

寶林案「24hr內做了五件事」 王必勝曝:我請北檢介入

從剴剴案到寶林中毒 吳思瑤:北市府通報系統慢N拍

寶林食物中毒》急診醫「沒遇過這麼兇猛的病程」:不敢吃粿條更該怕玉米和椰子製品

寶林食物中毒疑「米酵菌酸」惹禍 醫師提4關鍵

相關新聞

國健署健康飲食3大技巧 避免「假蔬菜」讓蔬菜攝取量不足

現代人工作繁重、工時也長,雙薪家庭更是辛苦,只有休假日才能好好休息。平日為了節省時間求方便,多數人都是外食族,一天當中總會有一兩餐在外面買著吃,當外食族在吃自助餐或是買便當時,多少會考慮如何達到均衡飲食,或是一日五蔬果、311法則。國健署特別透過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分享健康飲食3大技巧,順便提醒國人應多加留意「假蔬菜」,以免蔬菜攝取量不足。

餐飲旅宿業腹瀉頻傳 就診達近14萬人次 諾羅病毒檢出多

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上升,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餐飲、旅宿業腹瀉群聚事件頻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

地牛翻身!花蓮15:45發生規模5.8地震 最大震度4級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下午3點45分發生規模5.8地震,最大震度4級,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 32.8 公里 ,位於台灣...

補充保費擬提高 2年後上路

健保財務緊繃,補充保費制度上路十一年,即將出現重大變革。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昨天證實,已著手研擬「健保法」修法,預計補充...

桃機地勤事故增 今年平均每月1件

地勤作業引發的地安事件層出不窮,今年截至十月就有九件,幾乎平均每月都有一件,去年地勤作業影響班機延誤,也較疫情前、二○一...

炒菜時「1處窗戶」千萬別開 譚敦慈:油煙充斥整個廚房很傷肺

長期處在空污環境,會讓人容易罹患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症狀,以及增加肺癌風險。除了戶外,家中的廚房也會製造「室內空污」,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指出,煮飯時靠近吸油煙機的紗窗千萬不能打開,否則會導致油煙充斥在整個家中,使得肺部受傷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