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菜自備購物袋!全國47市場今起串聯減塑 可減少0.65億個塑膠袋使用

為推廣源頭減量,環境部資源循環署於今日與臺北市政府環保局、南門市場共同辦理「買菜自己『袋』」市場減塑活動,宣布全國22縣市計47市場串聯減塑,今年度預計可減少約0.65億個購物用塑膠袋使用量。民眾表示,自備環保購物袋已是習慣,不過生鮮食材對塑膠袋仍有依賴。
回顧我國減塑期程,2002年開始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透過法令強制及自願性的方式以減少垃圾產生量。2017年為呼應國際海洋塑膠垃圾汙染議題,將管制業別由原本7類擴大至14類,管制前推估購物用塑膠袋年使用量約為200億個,至今減量率約50%,但管制對象仍未包含傳統菜市場與夜市。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長賴瑩瑩表示,全國22縣市47市場串聯減塑,以鼓勵的方式推動市場塑膠袋減量,其中攤販將主動詢問消費者塑膠袋需求,民眾共同響應逛菜市場減塑3招,包含買菜自備環保袋、蔬果儘量併一袋、不要每攤都要袋,藉此來減少塑膠袋用量。
環境部日前指出,減塑市場的推動並無要求購物用塑膠袋付費取得,而是以鼓勵的方式來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由各縣市政府考量當地市場的特性,透過宣導、獎勵等措施規畫推廣減少使用購物用塑膠提袋,但不包括直接與食物接觸的包裝袋。
賴瑩瑩也強調,減塑3招是鼓勵性質,直接盛裝食物的生鮮袋還是可以使用,以此確保食材安全衛生,今天藉由南門市場帶頭示範民眾於市場採買如何減塑,預估47處減塑市場平均可減20%購物用塑膠袋的使用,且不管是不是減塑市場,環境部也提供二手袋循環箱及少用塑膠袋等相關文宣供各縣市政府或市場自治會申請或索取。
現場民眾吳小姐提著自備購物袋指出,自己多年前就已經養成自備環保袋的習慣,塑膠袋帶回家後的重複使用率並不高,很快就會變成垃圾,非常的浪費,自己帶環保袋一定程度上也是種源頭減量。
民眾張先生說,對於減少塑膠袋的政策非常支持,不過自己到傳統市場主要都是購買鮮魚、肉等生鮮食品,坦言塑膠袋確實是最方便的,如果不用塑膠袋裝,用自備保冷箱又不太實際。
至於環境部原本規畫7月起將在全台已選定的40個夜市試辦減塑,是否會和本次傳統市場減塑活動並行?資源循環署永續消費回收組組長李宜樺說明,進到傳統市場的民眾很多都是預期性採購,因此會事先準備環保袋,夜市因為小吃較多,加上大家習慣邊走邊吃,觀光客也還是佔多數,因此兩者的塑膠袋使用情境有所不同,目前會優先針對傳統市場減塑,夜市部分則還要再思考如何減塑和增加誘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