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家人慘遭連環騙1500萬「律師是詐團臥底」 桃副市長王明鉅:看新聞才知道

LINE免費貼圖5款!WBCQ中華隊啦啦隊可愛爆擊 諧音哏鴨鴨日常必備

劉容嘉愛情長跑13年 男友身分曝光「身價破億企業家」

調查顯示禁餵有成 壽山獼猴數量下降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首度針對園區昆蟲進行普查與保育評估,發現昆蟲多樣性最高月份在10、11月,並因人為干擾嚴重,外來種植物比例高。(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首度針對園區昆蟲進行普查與保育評估,發現昆蟲多樣性最高月份在10、11月,並因人為干擾嚴重,外來種植物比例高。(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提供)

壽山是獼猴的棲地,因人類餵食,導致族群承載量上升,獼猴數量增加。最新調查指出,民國112年至113年壽山地區的台灣獼猴族群數量相較過去有所下降,推測與長期宣導及公告禁止餵食有關。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是鄰近都會區的淺山,也是台灣獼猴的棲地,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為了掌握園區內獼猴族群數量及健康狀況,自100年12月開園以來,迄今已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進行3次獼猴族群數量調查。

最新的112年至113年調查,不只調查園區內台灣獼猴族群數量,也研究獼猴的健康及疾病狀態。此次研究在112年2月至113年7月間進行,估算調查期間嬰猴出生率為43%。

研究指出,壽山地區(不包括北壽山特別景觀區)的獼猴數量約為822至1000隻。對照自管處過去委託研究的紀錄,102年估計壽山獼猴族群數量約在1153至1615隻左右(調查範圍不含北壽山自強營區),平均出生率約55.2%。

104年至105年則估計獼猴數量約在1299至1675隻區間(調查範圍含北壽山自強營區);平均出生率71.1%。自管處指出,調查成果顯示,台灣獼猴的族群數量和出生率皆有下降情形,推測可能是長期宣導及法令禁止餵食的結果。

同時,此次研究追蹤壽山的3個猴群,發現壽山獼猴的棲地選擇結果顯示,與過往文獻相比,現在的獼猴更偏好靠近人造建築與道路及步道等人工設施,棲地選擇結果可能受到人類餵食的影響。

自管處表示,壽山獼猴長期習慣人類餵食,導致人猴間的距離被打破,因而衍生人猴衝突問題。餵食行為不只有害獼猴健康,還會改變獼猴生態習性。壽山獼猴受人為干擾嚴重,出生率相較國內其他地區明顯較高。

自管處並指出,民眾常認為壽山獼猴數量增加,事實上,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壽山獼猴族群量近年來有所下降,但獼猴行為改變為更偏好靠近人類環境,長時間在人類環境逗留,因此讓民眾誤認為獼猴數量有增加。

自管處表示,目前人和獼猴之間應有的距離已遭破壞,需要重新建立人與獼猴之間的新關係。獼猴是高智商的動物,壽山人猴衝突是經年累月的人為餵食所導致的結果,需要長期宣導才能改善。

📱 iPhone開啟「小圓點模式」意外解救暈車族...

延伸閱讀

高雄壽山「山道猴子」當警察面壓車刷彎 超慘下場曝光

當人類消失…貓咪能活下去嗎?驚人結局揭密:逆襲成新世界主宰者

用人類牙膏幫狗狗刷牙會出事!「2危險成分吞下肚」恐跛腳肝衰竭

人類史上首見「兆億富翁」 未來10年內可望出現5位…黃仁勳也入列

相關新聞

獨/永遠熄燈!高雄衛生局抄空龍發堂 強制安置4名精神病患

高雄龍發堂2018年解散後,堂方仍持續收容住民,至少留置27人,7年多來,衛生局陸續轉介移出,不料卻爆發法師涉嫌施虐案,...

高雄TPASS月票今早大當機 學生「全擠在捷運站」進不去

全台推行TPASS月票,許多通勤族使用手機購買月票後,可由手機產生QRcode進出各類大眾運輸工具;但高雄今早發生TPA...

高雄基層農會選舉落幕 內門區65人搶45個會員代表席次

114年高雄市各基層農會農事小組長、副組長及會員代表改選於今日舉行投票,下午1時完成投票,隨即辦理開票程序。本次投票所設...

吉伊卡哇魅力驚人 高雄冬日遊樂園破320萬人次

「2025高雄冬日遊樂園」1月25日開幕,吉伊卡哇三隻小可愛魅力驚人,天天吸引爆滿遊客,累計至昨天大年初五已有320萬人...

馬祖人的過年!動員全島的宗教盛事「擺暝祭」 4大亮點一次看

台灣最大的宗教文化盛事是白沙屯媽祖進香遶境,即將在5/1(農曆4/5)出發,但你知道近期也有一場大型的宗教文化盛事嗎?

左營彩虹市集停電 顧客等50分鐘拿不到餐點 新光三越說話了

高雄左營新光三越彩虹市集昨晚突然傳出停電,有網友表示,在彩虹市集的餐廳點餐後5分鐘就停電,等了將近50分鐘,店員告知因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