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當心川普2.0衝擊全球減碳
全球暖化是一個全球高度共識且真正需要共同合作面對的難題,這不僅僅是個環境問題,更是深深影響經濟、社會與國際關係的重要議題。但川普上台後,對抗全球暖化的共識,走向分歧,企業必須重新調適。
對抗全球暖化,本來就不容易,即使個人有減少排碳的意願,但是機器、工具、能源、制度的面向卻有重重的用碳慣性;全球暖化背後的制度性挑戰,即現代社會的經濟結構與排碳行為已深度綁定,導致轉型的複雜性與難度居高不下。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秘書長指出,富裕國家在運用環境或永續創造出不平等的新壁壘。這種現象與巴黎協定中強調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CBDR)原則是相違背,因為較貧窮的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在資源、技術和能力上無法與富裕國家抗衡,卻必須面臨同等甚至更高的壓力以滿足國際要求。知易行難,這種不平衡導致世界各國在永續發展制度上呈現不同的廣度與深度,國際貿易與供應鏈因此無可避免地受到連帶影響。
美國再次由川普主政,對全球氣候政策的影響不可忽視。根據Carbon Brief的分析,到2030年,川普團隊的政策可能導致額外排放40億噸的二氧化碳,幾乎相當於歐洲和日本的年排放量總和。國外近期報導亦指出,川普未來可能會採取一系列不利於減碳的政策,包括允許更多頁岩油氣的鑽探和採礦、重新允許出口液化天然氣、取消加州更嚴格的汙染標準,以及撤銷對石油和天然氣業的甲烷排放費用要求等。這些政策將對原本已取得的減碳進展造成顯著衝擊。
同時,美國內部的反永續情緒也在上升。例如,德州及其他十個由共和黨主政的州對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如貝萊德、先鋒集團及道富銀行提起訴訟,指控其透過機構投資者影響力推動ESG政策,進而抬高能源價格,損害經濟利益。此外,美國證管會本應於今年中生效的氣候揭露規則也因遭遇廣泛反對與法律挑戰而暫緩生效,川普就任之後在這方面的進展恐怕會進一步放緩,甚至不排除有出現倒退的可能性。
川普政策對《通膨削減法案》中支持氣候創新科技的部分,也有可能削減或延緩批准,並全面擴大對化石燃料的支持。這一改變將直接影響到氣候前瞻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而這些技術原本是推動全球減碳進程的重要支柱。
根據麥肯錫的《電池價值鏈》報告,目前現有的技術能滿足九成的脫碳需求,但最大問題是這些技術尚未實現規模化、商業化。要實現大規模部署,需要公共部門提供風險分攤機制,降低資金成本,以吸引更多民間資本投入,若缺乏穩定的政策支持,這一進程將面臨巨大阻礙。
美國氣候政策的轉變不僅影響國內,還將對全球其他國家的氣候目標與法規設定帶來不確定性,進一步放慢全球原本應加速的淨零進程。相比之下,歐洲在永續發展上的步伐則顯得更加堅定且高標準。歐盟還於今年通過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要求企業審視其全球供應鏈,確保上下游合作夥伴行為符合永續標準。這些政策無疑為全球永續發展提供了典範,但也對非歐盟的出口導向的眾多企業帶來合規成本的增加與更大的挑戰。
大型經濟體間不同的永續步調,對全球市場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凸顯了推動永續發展的複雜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業在不同市場間營運的成本與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如台灣,需要迅速適應這種變化,提升彈性以應對不同的合規需求。政府與企業必須展現永續韌性,及早制定策略來應對國際間政策分歧帶來的衝擊,並積極尋求新的市場機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