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25個租客故事 被剝奪的居住尊嚴

你在台北快樂嗎?

租屋黑市超過7成很不可思議,每次找房子都很痛苦,格局醜租金又貴,台灣的租屋怎麼會那麼糟糕。

Bob/31歲/大安區/旅遊業

00:00

我深刻感覺到租房市場有多麼不友善,對於這些僅僅只是想要生存下去的人,可以剝奪到毫無尊嚴。

小白/27歲/中正區/兼職工作者

00:00

光鮮亮麗的首都台北,聚集了來自全台各地的北漂工作人口,但多少人懷抱著熱情與夢想來到台北,卻連「住」都難安心,被扭曲的租房市場剝奪生存尊嚴,被生活打擊到心灰意冷。

《聯合報》透過社群、網路問卷等方式募集自願者,在台北市各行政區共計採訪了25名租客,他們渴望在台北安身立命,卻遭遇詐騙、破敗屋況、危險隔間、申請租金補貼被拒等諸多亂象,有些個案想讓記者入屋採訪,竟然被房東擺臉色、甚至威脅漲租,基本的言論自由被閹割。

這些個案的困境,是全台租房族的縮影。專題透過影像與文字,帶讀者看見北漂租屋族的居住實況與心聲,小人物們如何努力在狹小房間裡,實現夢想?

*為保護個案,受訪者皆為暱稱或化名,職稱、年齡、租屋拍攝為採訪時個案狀態與居住處。

台北各行政區2023年租金實價登錄成交價格

資料來源:內政部不動產實價查詢網

註:實價登錄計算方式為該區實價登錄的租賃交易案每坪單價平均,資料統計截至11月8日,計算類型包含無電梯公寓(含雅房)、住宅大樓、華廈、套房。

全台租金連漲12年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台北市蛋黃區、要月租15000以下、看起來不像凶宅,太難"——小米,30歲

找房難,生活難

截至今年10月,租金指數飆到104.56,創12年來新高;房仲業者統計,上半年台北市每坪租金平均1603元,這還只是實價登錄反映出來的價格,民團直言「嚴重低估」,多數住宅租金仍是黑數。北漂族要在台北找到薪資可負擔、住起來舒適的「家」愈來愈難,面臨屈就妥協,還是縮衣節食、加碼居住預算的兩難。

內政部:「申請租金補貼是房客的權利,並不需要取得房東同意,房東也不得禁止房客申請租金補貼」

現實面:房客申請租金補貼困難重重。根據租客聯盟調查全台1355位房客,有高達49.8%、近五成房客遇到房東拒絕租金補貼申請。

"只要報稅、申請補助,房東就會漲租。政府的好意看得到吃不到。"

-Joechiboo,36歲

租房黑市受害者

市場不透明,是目前台灣租房市場最大問題,當租房族持續增加,租屋黑市問題更迫在眉睫。崔媽媽基金會研發推廣組長蔡亞芳認為,該透明的不只租金,從隔間材質、管線、消防等安全問題,到合約、水電價格等租客保障,都應有公開平台規範和揭露,並由政府定期查核,「不能都讓房東說了算」。

居家求生記— 失火、漏水、跳電、長蟲

依照行政院住宅租賃契約書範本,租賃住宅或附屬設備損壞時,應由出租人負責修繕,但實務上卻常出現糾紛。崔媽媽基金會2022年就收到241件修繕問題諮詢,因管線老舊造成跳電,或建物外牆年久失修造成的漏水、壁癌等問題層出不窮,房東常靠油漆粉飾內裝,房客住沒多久就「原形畢露」。

更嚴重的是安全疑慮。崔媽媽基金會研發推廣組長蔡亞芳表示,房東任意將房屋隔間分租,卻未保留足夠逃生通道,一旦發生火災,死傷往往更嚴重。基金會曾統計,近十年幾乎年年都有套雅房隔間分租火警,2021年高雄城中城大火,大樓內違規隔間的套房數高達120間,造成46死41傷;2020年萬華華西街火警,三層樓隔成16至20間套房,造成6死悲劇。

總統蔡英文:「未來,政府會持續推動各項住宅政策,努力發揮更大的效果,也會推出各項友善年輕人的政策。」

現實面:崔媽媽基金會從2017年到2023年間共收到1萬4千多件租屋糾紛,以終止租約、押租金返還、修繕為最大宗。許多房客因害怕房子被房東收回,不敢主張個人權益,房客、房東權力不對等。

"我今天身上穿的衣服,剛好就是被房東趕出來那天穿的衣服"

-小白,27歲

權利被閹割、尊嚴被剝奪

「有土斯有財」是華人社會傳統觀念,台灣居住政策長期圍繞「買賣」而設,直到2015年爆發惡房東張淑晶案,才催生出全台第一部管理租屋市場的「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但法規雖設,對一般房東(非業者)卻缺少罰則、沒有強制約束力,更無法改善黑市沉痾,房東仍舊是握有絕對話語權的一方。

"但小小的房子,禁錮不了我想做的事情。" -Local,29歲

蝸居小窩藏夢想

小小的房間裡,裝著一個個北漂游子的夢。他們在租屋處各個角落放進自己喜愛的物品,用能展現個人特色與風格的飾品、海報,妝點被壁癌和漏水侵蝕的牆面。台北生活和居住實難,租房市場中他們是沒有話語權的房客,但他們努力在蝸居小窩中找回主動權,不讓現實剝奪夢想。

台北是很棒的地方,有很豐富的資源。

但是居住正義在台北市,乃至於全國都沒有真正改善,這是最大的問題。

- Michael,41歲

台北能不能更好?

台北是座讓許多人又愛又恨的城市,有豐富的娛樂與工作機會、便利交通,但高物價、房價、租金,卻讓人難以安身立命。內政部統計,2023年1至7月,就有44,560人從台北市遷往其他縣市,居全台次高。還在台北打拚的租客們對這座城市仍有期待,盼首都台北作為領頭羊,正視居住課題,讓租屋族能在台北安居,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台北

希望台北能變成一個對北漂族來說,更宜居的城市。-F先生

小白/27歲/中正區/兼職工作者
小白/27歲/中正區/兼職工作者
希望台北在有資源、人口,聚集青年菁英的優勢底下,成為一個對任何可能性都更有包容的一個城市。
00:00
小米/30歲/大同區/行銷企劃
小米/30歲/大同區/行銷企劃
台北遇到的高房價、高物價是全世界都有的問題,但希望台北在政策選擇上可以多看一點比較弱勢、沒有資源的人,多照顧一點平凡百姓。
00:00
Michael/41歲/松山區/影像工作者
Michael/41歲/松山區/影像工作者
台北加油,台北是很棒、很豐富的地方,但是居住正義在台北市,乃至於全國都沒有真正改善,這是最大的問題。除了這點,台北市是一個讓人想要一直待的地方。希望政府好好為人民解決居住正義,讓人們安心的在這個地方生活下去。
00:00
BC/28歲/中正區/軟體工程師
BC/28歲/中正區/軟體工程師
我希望大家可以放下,一來有些人可能要放下手邊利益,有些人可能要提升自己,來讓這個城市變得更進步。這裡其實一直殘留著很多比較老、舊的(事物),不管習慣或硬體設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進,但至少要意識到這件事。
00:00
F先生/33歲/大安區/行銷經理
F先生/33歲/大安區/行銷經理
北漂族會有很多無奈和妥協,希望台北能變成一個對北漂族來說,更宜居的城市。
00:00
焦糖鬆餅/26歲/信義區/金融機構專員
焦糖鬆餅/26歲/信義區/金融機構專員
台北大概只是一個過客,目前還沒有找到歸屬感。希望台北可以繼續好好生存下去,不要變得太資本、太極端、太利益主義,加油。
00:00
Local/29歲/文山區/記者
Local/29歲/文山區/記者
台北給我很多養分,小小的房子禁錮不了我所有想做的事情。
00:00
小潁/20歲/士林區/東吳大學政治系學生
小潁/20歲/士林區/東吳大學政治系學生
台北給了我很多不一樣的機會、空間和能量,讓我去做不一樣的事情,只是台北的天氣跟台北的雨、還有台北的吵雜真的很糟糕,讓我想要逃回原先的地方,不過還是感謝台北給我不一樣的能量。
00:00
棠棠/33歲/大安區/產業分析師
棠棠/33歲/大安區/產業分析師
哈囉台北,你陪伴我度過念書、結婚生子,我希望你未來可以成為一個更溫暖、更能容納不同階段人生的都市。
00:00
宛青/29歲/信義區/數據分析師
宛青/29歲/信義區/數據分析師
謝謝台北在過去四年帶給我的所有歡笑與淚水,未來再多多指教。
00:00

現況:政策跟不上租客需求

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時宣布「居住正義三支箭」,承諾8年內、2024年底前要蓋成20萬戶社會住宅,包括12萬戶直接興建、8萬戶包租代管。截至2023年11月底,既有加上新完工的社會住宅僅2萬8329戶,超過10萬戶仍在興建、尚未開工或規劃中,興建速度遠跟不上實際需求。

社會住宅興辦進度

社會住宅興辦進度
資料來源:內政部(截至2023.11.30)

至於包租代管,截至2023年11月底,四期計畫相加累積媒合8萬9千多戶,有效契約數約6萬5千戶;租金補貼方面,截至2023年9月底,累計申請件數約47萬戶。但崔媽媽基金會研發推廣組長蔡亞芳表示,包租代管媒合案量雖達標,但卻是「重量不重質」,空有案量,政府卻未善盡監督和管理代管業者之責。基金會近年就接到不少房客與代管業者的糾紛案,並未真正保護到租客,房東卻可因此享有「公益出租人」的減稅優惠。

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執行情形

社會住宅包租代管計畫執行情形
資料來源:內政部(截至2023.11.30)

蔡亞芳說,業者案量要能達標,就得有足夠屋源,多以房東權益為優先,租客若有修繕等需求,常被業者直接擋掉,衍生糾紛。此外,「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初衷是為照顧弱勢,其中40%應提供給經濟或身分(如身心障礙、單親等)弱勢戶,但業者會「挑肥揀瘦」,能租給中低收入戶,就不會租給低收入戶;能租給單親家庭,就不會租給身心障礙者,租房市場中最弱勢的族群仍一房難求。

至於租金補貼,蔡亞芳表示,申請案量持續增加是好事,但實務上仍有許多房客碰到阻礙。內政部雖說申請不需房東同意,也確實有個案這麼做,「但敢不問房東就申請的租客,都是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做好下個月就得搬出去,或無法續約的心理準備。」若詢問房東,則有很大機率會被拒絕,或下個月就被漲租,補貼最後還是進到房東口袋。

政策治標不治本 百萬租屋族困境如何解?

看報導
採訪記者
洪欣慈、林雨荷、
許珮絨、游昊耘
數位製作
洪欣慈、林雨荷
許珮絨
影像
曾原信、余承翰、
季相儒、葉信菉、
林澔一
視覺設計
薛羽涵、蘇韋豪
工程師
楊若榆
監製
蕭衡倩、林秀姿、
董谷音、陳易辰
製作單位
聯合報新聞部
2023.12.26
© 2024 United Dail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