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節錄)
即使是那些懷疑巴斯夏作為經濟學家沒有什麼出眾之處的人也會同意,他是一位天才政治評論作家。約瑟夫.熊彼得曾稱他為「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記者」。為了介紹現在您手上這本他寫給普通大眾的最成功的文集,我們倒是很樂意承認這一點。我們甚至可以同意熊彼得對巴斯夏的苛評,他說「他不是一位理論家」,但這一點卻也並不足以抹殺他的地位。在其非常短暫的寫作生涯快要終結的時候,他確實曾想為他的一般性概念提供一種理論上的論證,但最終沒有贏得專業圈內的歡心。他針對公共事務僅僅撰寫了5年評論,然後在絕症迅速侵襲之際的幾個月時間內,為自己截然不同於既有學說的論點辯護而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可能真的就已經是一個奇蹟了。然而,人們可能會問,恐怕不是因為他年僅49歲時就英年早逝的事實,才使他沒有取得更大成就。但是,他那雄辯的著述當然證明了他對什麼是重要的問題具有洞察力,也具有掌握事物本質的天賦,而照理說這能夠為他提供豐富的材料,從而對科學作出真正的貢獻。
證明這一點再好不過的例子,就是收入本書的第一篇,他那著名的〈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從來沒有人用這麼一句簡單的話就清楚地揭示了理性經濟政策的關鍵難題所在,我還想加上一句,也為經濟自由給出了決定性的論證。正是因為他把整套觀念濃縮為這麼幾個單字,我才在上一段中稱他為「天才」。他圍繞這句話組成的一篇文章,就清楚地闡明了一整套自由至上主義的經濟政策體系。這句話儘管只是第一篇文章的題目,實際上卻是整本書的提綱挈領。巴斯夏在反駁他那個時代流行的謬見的時候,一遍又一遍地闡明了其含義。我後面將會提到,儘管他所駁斥的那些看法,今天只是穿上了一件更為複雜的外衣,但其實質自巴斯夏以來並沒有根本改變。不過,首先我想就他的核心觀念的一般含義多說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