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 II: 治學經驗、社會評論與詩文交, 再探史學泰斗的生命歷程 (7冊合售)
作者 | 余英時 |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 II: 治學經驗、社會評論與詩文交, 再探史學泰斗的生命歷程 (7冊合售):,思想史的傳薪者余英時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 |
作者 | 余英時 |
---|---|
出版社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商品描述 |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 II: 治學經驗、社會評論與詩文交, 再探史學泰斗的生命歷程 (7冊合售):,思想史的傳薪者余英時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 |
內容簡介 思想史的傳薪者 余英時 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的知識人 余英時文集涵括四大類、28種書目、總字數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余先生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本套書計有6種: 我的治學經驗 余英時雜文集 余英時序文集 余英時時論集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 余英時詩存 本套書特色 ● 彙整余英時先生擔任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論,以及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臧否,對當代中國、香港與台灣的情勢與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出其觀察與見解。 ● 收錄余先生治史、治學的經驗談,一窺其學思歷程的演變與養成。 ● 集結余先生散佚各處,應各方請託的文章;亦蒐羅余先生追憶同輩學人的書寫,以及與文化和出版界的交往。 ● 收集余先生與師長、親友,到同儕、門生之間的古典詩作、聯對,呈現其高超的文字造詣。 單書簡介 ▍《我的治學經驗》 作為史學工作者,余英時先生認為必須根據題旨和材料,採用種種不同的方法和預設 在思想上把自己隸屬於某一特定的哲學系統之內 即為其一向強調的「史無定法」 從新亞求學到哈佛深造,余英時先後受錢穆與楊聯陞兩先生指點治學門徑。自錢先生獲得中國傳統學問的基本指導,須從經、史、子、集上選取最重要原典下扎實的功夫,掌握基礎後才能發揮;由楊先生學習現代西方學界的治學方式,對原始文獻運用現代眼光加以考證與分析,同時廣讀相關著作,了解第二手資料,掌握英文、法文、日文等論著,強調做學問必須字字有來歷。錢先生擅於宏觀論斷,楊先生淵博和謹嚴,綜合與分析並重,余先生深感幸運,能有此可遇而不可求的機緣。 《我的治學經驗》內容為余先生自述或接受專訪,敘其治學、治史的經驗談與學思歷程的養成。不僅一窺余先生的求學與思辯歷程,更可探尋余先生對其學術研究主張的脈絡變化。 ▍《余英時雜文集》 懷憶亡友是情感上最承受不起的負擔,寫紀念的短文不禁觸緒萬端 余英時先生從緬想故人到文化關懷 以廣闊的胸襟去開拓一個無限的精神世界 《余英時雜文集》分為「學林憶往」、「文字因緣」兩輯。輯一收羅余先生過往曾在報章雜誌刊登過悼念同儕朋友們的追思文,那些相處的回憶對他而言彌足珍貴,每位友人的處世之道之於余先生都像是不同人生階段的老師,他懷念那些以文會友的歡愉時光,牽記一起共事的溫馨歲月。時間不曾為任何人停留,那些離去的故人們在余先生筆下意趣形象躍然於紙上,雋永深刻。 輯二則是存錄余先生為各大刊物創刊、刊慶的祝賀詞。「文化有傳統,也有變化因此保守和創新缺一不可。」「文化永遠是推陳出新而不是無中生有的。」余先生以文字復刻了輝煌時期的繁盛,與出版人因字結緣,留下他寫作史上難忘的暢酣經歷。 ▍《余英時序文集》 余英時先生不喜著墨於應酬式的文字,寫序必細讀全稿,力求把握住作者的整體意向 或就原著旨趣加以引伸發揮,或從不同角度闡述自我心得 無論從什麼方向下筆,都堅守一個原則:序文必須環繞著原作的主題發言 《余英時序文集》收錄余英時先生為他人著作之書序,言為心聲,序可明志,從中亦可見余先生對學術、人文關懷之所在。全書依其性質分為五輯,從著眼近代中國歷史與重要人物(如胡適、汪精衛、陳克文等)、師友論述(如錢穆、李遠哲、吳文津等),到關聯中共近代史(如文化大革命、魏京生、劉曉波等)、西方學術譯著,並蒐羅余先生未於台灣刊行著作之自序,更有未出版《余協中、尤亞賢文集》的卷頭語,以誌余先生著述流傳之紀錄。 ▍《余英時時論集》 收錄1970年起,45年來余英時先生於港台各大報章雜誌發表之時事評論 呈現出其對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之民主進程、人之尊嚴的關懷與凝視 對時事脈絡的梳理與展望,條理明暢依舊,讀來卻又較其學術研究更為可親 《余英時時論集》收錄之時事評論,絕大多數為對中港台時事有感而發,如中美建交後的「中國統一」問題、1997香港租借到期之展望、蔣經國及鄧小平逝世後試論其生平功過、江澤民關於兩岸和平統一的「江八點」對台灣的意義、中華民國首次全民總統直選遇上中共飛彈演習恫嚇、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反思等等;亦有綜觀世界全局之論,如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科技空前發展與大眾文化覺醒所帶來的影響,及二十世紀在科學、醫學、電子革命等光輝燦爛的成就之外,同時也是有組織的暴力以「革命」之名橫行,恐怖組織、戰禍與混亂帶給人類空前苦難的世紀…… 在眾聲喧譁的時代,余先生以其史學觀點梳理脈絡,秉持人文關懷為其價值準則,提供一種清晰而睿智的觀點。書中部分時事如蔣經國的接班人等已可蓋棺定論,更多卻仍在歷史洪流之中持續發展演變。或許正因有這樣的觀點指引,人們才不至於在回顧歷史之時,感受到「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汲取到任何教訓」。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 如何從文化知識的角度,反駁「中國傳統不適合西方民主」的論點?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上任至今的做法,與毛澤東有何異同? 閱讀余英時先生對當權者的批判,對異議人士的評價,對世界局勢的思考 《余英時政論集》收錄余先生於2001年起,於自由亞洲電台擔任評論員期間發表的政治評論,展現深刻的思考,廣泛的關懷,還有他作為知識人的犀利觀察:五四運動的精神該如何繼承?劉曉波、方勵之等異議者何以可貴?中國的農民、工人又面對怎樣的問題?這又曝露出共產黨怎麼樣的缺點? 全書共為上、下兩冊,以主題方向分有九輯,內容批判中共建立的秩序,剖析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作風、中國社會層面的諸多議題,並評論中國與美國、北韓、日本等國的互動;另外也關切台港的民主與自由,評價中國異議人士以及當局對異議的打壓,思考世界的局勢、中國文化的傳統與異變,以及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反省。 ▍《余英時詩存》 余英時先生是一代典範的史學巨擘 不僅學術思想允為一家,在怡情養性的藝術修為上亦有相當涉獵 尤其於古典詩詞的創作,更有獨到風格 《余英時詩存》蒐羅超過百首余先生自作詩詞,並附多首師友步韻唱和之作。書中詩詞最早作於1964年,最晚成於2020年,時間幅度跨越逾一甲子。詩作內容多為面人懷世之屬,題寫對象從師長、親友,到同儕、門生,如錢穆、馮友蘭、錢鍾書、張充和、楊聯陞、勞思光、高友工、史景遷、張灝、余國藩、董橋、李歐梵等等,情真意切,款款動人。 本書亦選輯余先生所作銘文與聯對,顯露出其非凡的古文造詣。同時收錄多幀原始手澤,見字如人,加添了文學與藝術的相輔相成,也呈現余先生融會古今中外的學思涵養。 書系總目 歷史與思想 紅樓夢的兩個世界 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 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 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 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 未盡的才情:從顧頡剛日記看顧頡剛的內心世界 十字路口的中國史學 東漢生死觀 漢代貿易與擴張:漢胡經濟關係的研究 人文與理性的中國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到思維之路 民主制度之發展 自由與平等之間 文明論衡 香港時代文集 我的治學經驗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余英時雜文集 余英時序文集 余英時時論集 余英時政論集(上、下) 余英時書信選 余英時詩存
作者介紹 余英時(1930-2021)祖籍安徽潛山。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及漢學泰斗楊聯陞先生。曾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1973至1975年間出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4年獲選美國哲學會會士,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頒第一屆「唐獎」。其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並長期關心華人社會的民主發展,為當代史學研究者及知識人的典範。
書名 / |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 II: 治學經驗、社會評論與詩文交, 再探史學泰斗的生命歷程 (7冊合售) |
---|---|
作者 / | 余英時 |
簡介 / | 余英時文集典藏套書 II: 治學經驗、社會評論與詩文交, 再探史學泰斗的生命歷程 (7冊合售):,思想史的傳薪者余英時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 |
出版社 / | 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ISBN13 / | |
ISBN10 / | |
EAN / | 4711132389661 |
誠品26碼 / | 2682300460005 |
頁數 / | 2576 |
開數 / | 25K |
注音版 / | 否 |
裝訂 / | P:平裝 |
語言 / | 1:中文 繁體 |
尺寸 / | 21X14.8X15.9CM |
級別 / | N:無 |
重量(g) / | 3570 |
推薦序 : 余英時文集編輯序言
余英時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也是對於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深遠的知識人。
余先生一生著作無數,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與文化史,對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作品每每別開生面,引發廣泛的迴響與討論。除了學術論著外,他更撰寫大量文章,針對當代政治、社會與文化議題發表意見。
一九七六年九月,聯經出版了余先生的《歷史與思想》,這是余先生在台灣出版的第一本著作,也開啟了余先生與聯經此後深厚的關係。往後四十多年間,從《歷史與思想》到他的最後一本學術專書《論天人之際》,余先生在聯經一共出版了十二部作品。
余先生過世之後,聯經開始著手規劃「余英時文集」出版事宜,將余先生過去在台灣尚未集結出版的文章,編成十六種書目,再加上原本的十二部作品,總計共二十八種,總字數超過四百五十萬字。這個數字展現了余先生旺盛的創作力,從中也可看見余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他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文集中的書目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余先生的學術論著,除了過去在聯經出版的十二部作品外,此次新增兩冊《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與現代史篇,收錄了余先生尚未集結出版之單篇論文,包括不同時期發表之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我的治學經驗》則是余先生畢生讀書、治學的經驗談。
其次,則是余先生的社會關懷,包括他多年來撰寫的時事評論(《時論集》),以及他擔任自由亞洲電台評論員期間,對於華人世界政治局勢所做的評析(《政論集》)。其中,他針對當代中國的政治及其領導人多有鍼砭,對於香港與台灣的情勢以及民主政治的未來,也提出其觀察與見解。
余先生除了是位知識淵博的學者,同時也是位溫暖而慷慨的友人和長者。文集中也反映余先生生活交遊的一面。如《書信選》與《詩存》呈現余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詩文唱和,從中既展現了他的人格本色,也可看出其思想脈絡。《序文集》是他應各方請託而完成的作品,《雜文集》則蒐羅不少余先生為同輩學人撰寫的追憶文章,也記錄他與文化和出版界的交往。
文集的另一重點,是收錄了余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包括六冊專書,以及發表於報章雜誌上的各類文章(《香港時代文集》)。這七冊文集的寫作年代集中於一九五○年代前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本次文集的編輯過程,獲得許多專家學者的協助,其中,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與中央警察大學李顯裕教授,分別提供手中蒐集的大量相關資料,為文集的成形奠定重要基礎。
最後,本次文集的出版,要特別感謝余夫人陳淑平女士的支持,她並慨然捐出余先生所有在聯經出版著作的版稅,委由聯經成立「余英時人文著作出版獎助基金」,用於獎助出版人文領域之學術論著,代表了余英時、陳淑平夫婦期勉下一代學人的美意,也期待能夠延續余先生對於人文學術研究的偉大貢獻。
最佳賣點 : 思想史的傳薪者 余英時
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的知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