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爾談人權:面對黑暗歷史,集體責任更重要

▲國際知名人文學者桑德爾與文化部長龍應台對談。(圖/取自文化部官網)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應邀來台的國際知名人文學者桑德爾日前談及人權問題時表示,每個社會都有歷史中黑暗的一面,他認為最難的就是面對歷史,尤其是黑暗的一面,除了個人責任,更重要的是群體責任。

文化部9日晚間舉辦世界人權日系列活動,邀請桑德爾與部長龍應台對談,兩人就「人權、正義與美好社會」暢談當代正義與道德,面對經濟、政治、社會矛盾時的複雜處境。桑德爾指出,每個國家都得面對自己歷史上的不公不義,唯有打開良知誠實面對過去,整個社會才有集體往前的自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面對人權議題,尤其是過去歷史的不正義,龍應台提到世界人權日當天,台灣也在反省過去曾經走過的黑暗歲月,包括1950年代逮捕許多政治犯的白色恐怖歷史;而柏林圍牆的士兵,在圍牆倒塌之前,執行的是以國家之名對逃亡者開槍的任務。她問桑德爾怎麼看這種「昨是今非」的正義問題?

桑德爾表示,面對歷史的不義是最困難的問題;每個社會都有歷史中黑暗的一面,這種隔閡之所以難解,是因為每個人對於過去歷史抱持不同意見,也對過去不公義的道德責任看法分歧,導致問題不斷糾結。

至於道德責任的歸屬,他認為有個人面向,也有集體責任。桑德爾認為,不論是白色恐怖時的台灣警察,或者冷戰時的東德警察,這些警察或士兵都是在一個更大的政治結構裡做出行為,所以既有個人責任,也有歷史的集體責任,而這種集體責任,往往是要延續好幾代來共同負擔。

他舉德國為例,現在出生的德國人和過去的罪有何關係?但他們仍然在付稅,支付賠償金給過去被屠殺的猶太人的家屬;同樣的歷史不公義,美國也正在討論是否對過去的奴隸制度進行道歉或賠償,如果確定,也是跨越時空,好幾代的美國人要負擔賠款。

要能朝向公義、道德的美好社會發展,桑德爾認為應該要讓公民社會可以駕馭政治家之上,他覺得舉辦公共論壇是很可取的方式,讓年輕學生參與、受啟發,開始關心公眾利益,很多道德問題可以透過這種辯論方式被廣泛注意,當年輕人成為政治領袖或菁英時,下一代就有能力處理今天被認為複雜、難以處理的正義、道德議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