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市場拜票。(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九合一選舉倒數15天,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陣營規畫,在最後衝刺階段擬回歸到黃最拿手的選舉模式,增加陸戰比例多掃市場、夜市等,多跟選民互動,突顯她擔任多年民代的魅力。另外,黃珊珊也有2個弱點,第一,缺乏鐵份;第二,選舉語言與柯文哲重疊度太高,難以激起關注。黃營在最後階段會研擬感性訴求戰略,盼讓支持者出門投票。
幕僚指出,外界會很直覺地認為民眾黨系統是以空戰為主,但實際上,黃珊珊9月開始就調整比重,開始增加陸軍的比重。幕僚觀察,黃珊珊的支持度能從一開始的9%一路成長到25%,陸戰扮演了關鍵角色,疫情期間也鬆動很多里長帶槍投靠。從陸戰找回優勢,多跟選民接觸互動,在最後關頭仍有一定成效。
根據黃珊珊競選辦公室規劃,選前黃金周末將舉辦一場大型造勢活動,另外車隊掃街也正在規劃中,預計至少安排3天。由於日前的腳踏車繞行北市的造勢宣傳活動成效不錯,幕僚也不排除於投票前再規劃一場。
幕僚說,這些規劃都是黃珊珊較為熟悉的選戰模式,「走出辦公室,多跟選民互動」,在選舉的最後階段會持續強化這一點。
▲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圖/記者林敬旻攝)
選舉語言貧乏「像聽柯文哲講話」難引關注 最後關頭打感性訴求
有黃營人士點出,黃珊珊在講任何主軸性語言,從用詞、語句等都跟柯文哲一樣,例如開口都是「超越藍綠」、「開放政府」、「公開透明」等,已經變成「反射動作」,講久了都沒有新鮮感。即便是理念相同,但至少在用詞上可以做替換,才不會讓選民感到疲乏、才能激起興趣。
另外,黃珊珊在選舉語言的詮釋上也不夠熟稔。黃營人士舉例,以黃珊珊目前的立場,應該對選民提到「穩定第二」、「推一把就上了」等,說服選民或是激起支持者的危機意識,出門投票。但可惜的是,黃仍不斷稱「民調只是參考」等,略顯可惜。
黃營人士說,綜合多份民調,都顯示黃珊珊在年輕族群的支持度是北市3組候選人中最高的,但這些族群對於選舉不熱衷,因此黃如果沒有很強的感性訴求,是很難驅動這些人去投票。更不用說,黃珊珊與柯文哲是截然不同的個體,除了不像柯有鐵粉外,柯粉票的轉移也有限。
黃營人士認為,黃珊珊吃虧的點就在於「鐵粉」,若論潛在支持者,黃應該是最高的,但這些人不表態、投票意願低,即便是支持者其擴散度也有限,因此近期開始構思感性訴求,盼驅使支持者出來投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