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賴清德? 郭台銘拋高教5大改革:縮短公私立大學資源落差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圖/記者湯興漢攝)

▲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鄭佩玟/台北報導

針對國內高等教育問題,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2)晚透過臉書發文,呼籲「放過孩子吧」,拒絕荒謬透頂的3+1政策,並提出高等教育5大改革主張。值得注意的是,郭台銘也支持縮短公私立大學資源的落差,與日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所提「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補助方案」頗為雷同。

郭台銘發文表示,台灣地狹人稠、缺乏天然資源,能創造今天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除了仰賴勤奮的人民、開創未來的實業家,更仰賴優質而平等的教育體系。他說,教育,可謂中華民國立國的根基,更是台灣經濟持續發展與繁榮的基石;1994年的教改,廣設高中與大學,讓高中教育得以普及,大學不再是窄門,每個想升學的孩子,多數都能進入高教殿堂汲取知識;但是30年前的教改解決了高等教育「量」的問題,但是「質」的問題卻沒有等觀提升。

郭台銘擔憂,學歷通膨(degree inflation)讓高等教育的問題逐一浮現,這是台灣社會這20年來眾人皆知的隱憂,這幾年甚至已經成為危機;而危機就藏在真實的數據裡。郭指出,1990年大學程度的失業率為2.03%,但是到2022年底,大學教育程度者的失業率高達5.16%,高中職教育程度的失業比例則是3.23%;另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01年具大學以上學歷,從事基層勞力工作者只占117萬名大學的1.8%,但是到了2022年,此一比率升至11.3%。

郭台銘感慨,學歷通膨更造成「高學歷、低薪水、低成就」的惡性循環;根據家庭收支調查,有大學學歷者,每年可支配所得中位數由1995年的63萬,降至2021年的53萬;而擁有研究所學歷者,1995年每年可支配所得中位數是84萬元,到2021年只微幅上升至88萬元,扣除物價指數,高學歷者的實質可支配所得,簡直是大幅退縮。

郭台銘痛批,面對此危機,政府竟然不思考如何解決這些根本性問題,更甚者,推出政策買票,比方「減免私大學生學雜費每年新台幣3.5萬元」,以及急就章「男大生3年讀書、1年去當兵」,這些政策根本就是倒果為因、本末倒置,聞之讓人感到怵目驚心。

「承認吧,台灣高等教育經費嚴重不足」,郭台銘表示,減輕學生與家長負擔固然重要,但莘莘學子更在意的是四年寶貴青春,究竟能否獲得足夠理論知識,並培養出未來專業技能;根據高教工會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公部門每年投入高等教育經費僅占國內總GDP的0.39%,約為724.5億元,佔國內GDP比例倒數第一。若與OECD會員國平均的1%的水準,顯然有極大的差距。

郭台銘質疑,政府提出的「3+1」,徹底顛覆大學教育的本質,甚至沒有任何的配套措施。郭因此呼籲,錯誤的政策就在眼前,政府務必懸崖勒馬,並重新檢討高等教育的政策。郭並提出「五大主張」,提昇整體的高教品質,相信是台灣高等教育應該往前實踐的方向:1、未來大學採用「2+2」課程設計。2、大幅提升高教資源。3、縮短公私立大學資源的落差。4、減輕教授非必要的行政與招生負擔。5、召開教育國是會議。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第3點縮短公私立大學生資源的落差,與日前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所提「縮短公私立大學學費補助方案」頗為雷同。郭台銘表示,台灣公立大學生每年可獲得政府補助3,332美元,而私校大學生僅能獲得1,163美元補助,但台灣56%的孩子都就讀私立大學,而且往往都是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教育是社會階級流動的動力」,縮短公私立大學資源的落差,給每個孩子公平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正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