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觸礁「該提離婚嗎?」 專家:慢一點,跟對方聊前先反思自己

▲▼情侶,夫妻,戀愛,擁抱,出軌,偷吃,外遇。(圖/CFP)

▲感情觸礁時,該立刻思考分手嗎?專家建議「慢一點」。(圖/CFP)

文/麥拉.史卓柏(Myra Strober)、艾比.戴維森(Abby Davisson)
摘自/時報出版《
愛與錢:史丹佛最熱門的人生規劃課,用5C架構做重要的選擇

有一次,麥拉在一場全國性的研討會上演講,有一位研究生伊莉娜於演講結束後過來找她,問她有沒有時間一起喝杯咖啡。她們找了一張幽靜的桌子安坐下來,伊莉娜說起自己的事。

伊莉娜和丈夫列昂尼德都來自於俄羅斯,兩人都在美國長大,並在新英格蘭念研究所時相遇。結婚三年後,他為了寫論文做研究,去了俄羅斯的一處鄉下,那裡沒有網路,電話也時有時無。雖然他們承諾每星期都要寫信給對方,但兩人都沒有貫徹,如今已經兩個月沒消息了。在此同時,伊莉娜和研究所學程裡的一位男士更常在一起,並發現自己愈來愈喜歡對方。「妳覺得我應該寫信給我先生,跟他說我想離婚嗎?」她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慢一點。」麥拉說,「妳太快說到離婚了。妳剛剛說妳沒多久前才結婚,你們兩個在一起的這幾年都很幸福。在妳考慮離婚之前,你們兩個一定還有很多話可聊。還有,在和他聊之前,妳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

麥拉問伊莉娜還想不想要這段婚姻,伊莉娜說她認為自己還想要。她內心深處還愛著列昂尼德,但她生他的氣,因為他選擇去幾乎沒有網路和電話服務的俄羅斯鄉下做博士研究,而且他沒有定期寫信給她。她認為,對他說她要離婚,或許能讓他更愛寫信。還有,她也真的喜歡同班的那位男子。

麥拉不是婚姻諮商師,也不是精神科醫師,但她敦促伊莉娜將對先生的怒氣和她想要留住婚姻的渴望分開。還有,她也建議伊莉娜仔細考慮她是不是想要採取任何行動以保住婚姻,這也意味著,在她弄清楚自己想從列昂尼德身上得到什麼之前,和另一名男子只能維持友誼關係。

許多伴侶都有過這種時候,其中一方、甚至雙方必須決定要不要中止兩人之間的關係。有這種想法本身並不是惡兆,但確實代表需要探索兩人心裡和關係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雖然有些伴侶在這麼做之後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繼續長相廝守,但也有人分道揚鑣。

然而,就算要經歷如此辛苦的離婚過程,長遠來說,分手仍會讓某些人更快樂、更健康。不管你處於什麼狀況,你都要知道這些艱難時刻可以、且到頭來經常證明大有益處。

麥拉在1980年代初離婚,當時離婚率正處於高峰,之後就開始下跌,到目前為止,千禧世代仍延續這樣的趨勢,他們的離婚率已經低於前幾代人了。但根據估計,目前的婚姻約有40至50%是以離婚告終。近年來,50歲以上的夫妻離婚率出現攀高的現象。

有趣的是,當麥拉問學生覺得自己目前或未來的婚姻會不會以離婚收場時,每個人都說不會。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好現象,代表了人們仍樂觀看待婚姻,但從其他方面來說,或許會助長自滿與否認的情緒。此外,覺得自己不會離婚,可能會讓人不去思考什麼叫做「好的」離婚,包括如何管理任何複雜情緒與財務決定(終結伴侶共同生活時必會發生的事)。

▲▼家庭,夫妻,家暴。(圖/CFP)

▲夫妻在離婚期間很痛苦,也會影響到孩子。(示意圖/CFP)

離婚對小孩的影響

每年,美國約有150萬名小孩要面對父母離婚。研究指出,多數小孩在父母離婚當時或後來長大成人之後,都沒有什麼重大問題,但也有15%飽受痛苦。

有一個指標可以預測小孩會不會出現嚴重問題,那就是父母雙方在離婚期間或之後是不是一直很痛苦。但就算沒離婚,充滿火藥味的婚姻也會對小孩造成不當影響,因為留在糟糕婚姻裡的父母不必然能幫助小孩。

說到底,對小孩來說,最麻煩的問題是父母不和,而不僅是他們到底是留在婚姻當中、還是離了婚。

有時候,離婚對家庭造成的破壞力量,並不像父母想得這麼嚴重,正如下列這位女士所說:「我之前就想過要離婚,但我一直在找理由,告訴自己這段婚姻還行,事情沒有這麼嚴重。我很擔心,不知道該拿小孩和財務怎麼辦。想到要成為單親媽媽,就算能取得共同監護權,都讓我覺得承受不了⋯⋯我留在婚姻裡很久,因為想到可能要把小孩交給前夫照顧就讓我坐立難安。但到最後,我根本不用跟他對抗,就擁有了共同監護權。到頭來,結果比我想像中還要好。」

有些人或有些伴侶決定,要等到家裡的老么離家上大學後才離婚;他們認為小孩長大了,不再一直住在家裡,可能比較容易接受父母離婚。然而,文獻指出,離婚造成的立即效應,對年紀大的小孩來說可能會不同,但他們不必然比較能調適;他們也和年幼的小孩一樣,需要父母的協助才能順利適應新的家庭狀況。

▲▼時報出版《愛與錢:史丹佛最熱門的人生規劃課,用5C架構做重要的選擇》。(圖/時報出版)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愛與錢:史丹佛最熱門的人生規劃課,用5C架構做重要的選擇》,一門在史丹佛大學開了40年的課程,內容與時俱進,佳評如潮。人們經常談論愛與錢,卻很少討論如何兼顧兩者。本書補足了失落的部分:將家庭關係納入考量,也教你如何經營事業與人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