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藥署提醒,要避免吃存放在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圖/翻攝自Facebook/寶林茶室信義遠百a13店-Polam Kopitiam-馬來西亞素食餐廳)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確定在死者體內檢出「米酵菌酸」,由於這是台灣首度檢出,外界也疑惑到底該毒素如何進入食物?對此,食藥署也提供詳細說明,並提醒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洗滌、烹飪就被破壞,所以要避免吃存放在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米酵菌酸是一種罕見毒素,由唐蒼蒲伯克氏菌產生,該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在「攝氏溫度22至33度」和「中和pH值」的環境中會迅速增殖,產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一旦被「米酵菌酸」感染,會影響肝臟和腎臟,引起包括精神不振、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若不慎食用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可能會危及生命。
吳秀梅提醒,米酵菌酸不會因為洗滌、烹飪就被破壞,所以要避免吃存放在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更要注意食品儲存溫度跟不要食用過期食品。
▲▼米酵菌酸會致死。(圖/衛福部提供)
▲食藥署提醒,避免食用存放在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