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新文明書局經營71年,老闆陳伯三說,父親日治時期是長工,曾去日本海運工廠做工,回台後為了擺脫貧窮而學習刻印,從小攤位開始兼賣一些小書,慢慢擴大,才租下整間店面,一半賣書、一半賣文具;後來買下現在的店面,目前三層樓的建築,於921之前改建,當時為了裝電梯,特別開挖地下筏式工程,地震時整條街倒了一片,書局因此倖免,挑高8公尺、氣派的裝潢,也成為竹山人的約會聖地。
人潮早成往事,隨著竹山人口衰退,書局現在的收入主要來自不習慣用網路訂書的老客人,或是帶著孩子來懷舊的居民。房子若出租,肯定賺得比經營書店多,但老闆娘許美琴捨不得,「你有沒有看過京都的百年書店?我好喜歡喔。不分租,還是希望書店能開到百年,希望啦。」陳伯三在旁樂著說,他早上6點就去田裡,「我都跟人家說,晴耕雨讀,我不是在書店,就在田裡種地瓜,加減賣,用這個收入來彌補。」
「以前書店養我們一家13人,現在換我們養它囉。」南方書店二代老闆陳潤星說。3年前,全家一度考慮收店,因為業績無法負擔請人,老闆娘每天早上8點顧店到晚上10點,實在累了。但家人討論後,還是捨不得。「如果房子出租,爸媽勢必每天窩在家裡,看電視,沒互動,很容易退化。我之前當藥廠業務,看太多。」兼職經營寵物營養食品的三代陳筑閔解釋。
投票結果,老闆娘1票輸給其他人3票,但愛畫漫畫的兒子陳峻昕,決定離開佳能的工作回來接手。年輕人先因應疫情,向文化部申請補助,將店內老舊的日光燈、招牌汰舊換新,也與陳澄波文化基金會合作辦活動,傳統書局漸漸有了新的氛圍。今年邁入70週年的南方書店,因位在車站旁邊,同時有學生、遊客與居民的客流,他們發現,閱讀雖被網路取代,但被取代的是流行、消費型的內容,與連鎖書店相比,南方書店的史地、科普書籍反而賣最好,最熱銷的是本地作家的《彰化小食記》,與已逝作家陳柔縉的台灣文化史相關書籍。去年,他們重印台灣女婿、日籍作家青井哲人絕版的《彰化一九○六》,本擔心賣不完,結果店內500本很快銷售完畢,也給了他們繼續經營的信心。
同樣是二代接班,嘉義仁偉書局羅怡芬發現,書籍銷售占比雖低,但只要她認真訂書,每週更換展示新書,書的販售額就會提高。從台北嫁到民雄的美術老師黃莘雅是店裡常客:「每週都很期待去看有什麼新書,有些書我翻了有趣,想說冷靜一下,結果下週去就被帶走了。」
羅怡芬同時在學校兼任台語老師,與在地有理想的青年辦活動,也將想推動的議題海報、布條,散布在書店各角落。公投東京奧運台灣正名時,鄰居阿姨看到宣傳、主動幫她蒐集一疊連署書,「客人看到我掛的反核旗會說:『這毋通啦,攏無電啊。』我就跟他們聊:『阿姨那妳知道我們現在用多少核電嗎?』也不用跟他們爭辯,就是聊天。」
只是她既要顧書店本業,還要展開議題觸角,如要認真選書,或申請文化部獨立書店補助方案,難免吃力。南方書店陳筑閔也直言:「我們另外都有工作,文化部的補助要辦活動才能核銷,我們的人力狀況,也擔心到最後會變成為了拿標案而去辦活動,所以不是每年申請。」青壯世代的書店經營者已是如此,年長經營者更感困難。對此,文化部回應,傳統書店可向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諮詢。然而,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業務眾多、人手有限,又是2年一標的單位,政府沒有建立明確、長期的窗口。
不過,政府推出的「文化幣獨立書店點數放大專案」,則是目前每家地方傳統書局「真的有感」的文化政策,也回歸到賣書的本質。所謂點數放大,是文化部發放1,200點文化消費補助點數給16到22歲的年輕人,1點等於1元,若將點數用在獨立書店,可多得600點。我們在鳳山大書城,一下午就看到好幾位學生來買書,有人手機掃碼抽到50元,開心得不得了。
據文化部統計,400家獨立書店參與文化幣點數放大專案,2年度使用金額占整體文化幣消費約9.1%。文化部回應本刊時解釋,從各縣市獨立書店消費占整體文化幣使用金額來看,六都縣市平均約為7%,非六都縣市平均高達約16%,離島地區更有約34.38%,顯示對非六都縣市及離島地區而言,獨立書店是民眾非常重要的藝文消費據點。
鳳山大書城平日下午客人不斷,幾組是使用文化幣點數放大券的年輕人。老闆張仁飛(左)低調不願上鏡頭。資深書店人羅玫玲換算分析,獨立書店回收約3,664萬元,幾乎是現在全台獨立書店圖書營收的3至4成,是非常大幅的成長;而台灣獨立書店營收占全書市不到1%,文化幣點數放大的使用,能達到實體書店銷售的9%,顯示如果有政策鼓勵與行銷方式,讀者不是不願意走入獨立書店。
「買書的人口不是不在,只是獨立書店在電商折扣優勢與經銷商夾攻下,很難靠賣書獲利生存。」在台中經營書店逾40年的台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會長廖英良也認為,政府的獨立書店政策應回歸書籍銷售,圖書折扣秩序制(參考國外圖書統一訂價制的模式規範折扣範圍,避免惡性競爭)外,折扣價差補貼如設計完善,或是一種變通方法。針對中盤退場、地方書店進書困難的問題,發行方吳政鴻提議運費補貼機制,「預算規模不大,卻能大幅增進實體書店的進書動力與週轉率。」
只是,補貼政策牽涉配套,易引發爭議,去年推動圖書折扣秩序制座談的立委陳培瑜,正研擬與連署「出版文化產業政策草案」,希望下半年度會期有所進展。「出版社、獨立書店、發行方各有專業需求,但整個產業萎縮、人才流失,是時候回到更上位的國家政策。」陳培瑜指出,圖書折扣秩序制與公共出借權將優先討論。她也提到,文化部與教育部應建立跨部會的常態合作,「街角書店的消失,讓小孩失去自主遊逛、探索選書的機會,教育部大力鼓勵閱讀,跟獨立書店應該也有合作可能。」
彰化女中國文老師、作家陳育萱,已連三年將拜訪獨立書店納入課程教案,「一開始是因為課文有一篇林文月先生的〈記憶中的一爿書店〉,擔心學生可能沒看過文中的書店,所以請他們逛一間書店,並設計明信片。」陳育萱不要求學生從此愛上獨立書店,或在書店消費,而是潛移默化,有些學生因此和地方書店產生連結,和店主聊漫畫、新書,「地方政府如果能將獨立書店納入教案比賽,不是強制,而是獎勵,說不定能改變地方的文化風景。」
事實上,老書店多沒有文史保存的概念,書店結束,地方的集體文化記憶也隨之消失。鳳山大書城承載地方與多位作家的青春記憶,關店後,該地區將不再有書店,但無論是文化保存,或協調、鼓勵其他業者開店,截稿前仍沒有政府人士出面了解。金門長春書店內留有大量軍中周邊及文學類書籍,店主陳長慶先前曾詢問縣府和圖書館能否接手,他淡淡說:「他們經費充足可以買新書,對這些沒興趣啦。」
1973年創立的長春書店。金門早年駐軍多,阿兵哥看完電影、吃完冰就來買書,長春書店過去《爾雅小說選》擺上架,50本很快就銷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