餿水油事件發生迄今,民眾看到的是政府各部門各自為政、劃地自限,不但沒有協調統合,且爭相推卸責任,引來廣泛及深刻的民怨。
這一幅亂象,凸顯「健康納庶政(Health in All Policies)」的重要性。
「健康納入凡百施政」,是世界衛生組織近年來極力提倡的公共衛生策略性、綱領性的思維。其要旨在於強調,健康並非只是健康行政部門的權責,而是整體施政都應著力的共同核心事項。因此,在各級政府的施政當中,都應考量其對於國民健康的意義,並在各項施政中尋求對於健康產生加乘效果的組合,或避免對健康的不利影響,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國民的健康。
經世界衛生組織的提倡,「健康納庶政」的理念在健康先進國家,已陸續落實。在這樣的思維當中,要面對一個健康問題,除了衛生部門責無旁貸之外,也必須同時啟動包含社區、學校、企業、社福、經濟、環境等部門,共同產生具有綜效的健康政策,才是有效的健康策略。
以餿水油事件為例,除衛生部門對於食品經常性的把關外,必須從小學生的教育中,啟迪國民對於健康飲食的正確觀念、在社區中建立監督不良廠商的訊息與互助網、社福機構要特別留意經濟弱勢者的飲食來源,而經濟、環保部門與企業本身,自然更是責無旁貸。
「健康納庶政」自然不是一蹴可幾的事。首先必須先認識這個概念的重要性,界定其優先要解決的問題,並在各項政策性文件中加以闡明、編列相關預算、提出具體作法,然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陸續整合國民意見、消除部門間的隔閡,最後建構出可持續運作的體制,以確保後續健康施政的永續發展。
事實上,去年十一月衛生福利部邀請海內外專家召開的大型研討會「2013
台灣全球衛生論壇」,其主題就是「健康納庶政」。會中包括邱文達部長及多位來賓,均以此為題提出許多的理念與實踐策略。但從這次餿水油事件來看,台灣似尚未進入「健康納庶政」的初期階段。
「健康納庶政」思維,隱含對政府現行組織結構及其運作方式的檢討與挑戰。由於現代社會問題複雜,傳統上以「政務別」來界定並切割各部會的權責,不但不足以因應複雜的問題,且可能成為各部會諉過卸責的藉口。以現代社會各項問題相互糾葛、陳陳相因的實況,不但健康要納入各項施政,其他重要的議題,如所得不均、代間正義、永續環境等,均需納入凡百施政。
如何因應這樣的前景,並調整政府的結構與功能,是國家必須嚴肅且深入思考的議題。
(本文內容曾刊登於2014/09/14聯合報A15民意論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