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表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在青年。兩岸青年要勇擔重任、團結友愛、攜手打拼。我們熱忱歡迎臺灣青年來祖國大陸追夢、築夢、圓夢。兩岸中國人要精誠團結,攜手同心,為同胞謀福祉,為民族創未來。」而在2019年1月23日的對臺工作會議中,中國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則基於習近平的前述主張,進一步指出,「要繼續拓寬兩岸青年交流管道,為臺灣青年來大陸學習、就業、創業、交流提供更多機會、創造更好條件。」由此可見,「招攬臺青赴陸」,依舊是中國大陸2019年對臺青年工作的重點。然而,究竟在近期,中國大陸在招攬臺生赴陸就讀方面,所採取的相關策略為何?分述如後。
一、暢通臺生就讀學前教育與義務教育的入學管道:
過去中國大陸對招攬臺生赴陸就讀的相關措施,多將焦點置於高教階段的臺生,然而自2018年起,中國大陸對於招攬臺生的相關政策思考,已開始向下延伸至「學前教育」及「義務教育」階段的臺生。例如,中國大陸在2018年8月6日公布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即明定,領取居住證者,擁有享在地義務教育服務的權益。
此外,在中共地方政府對31條的響應措施中,多數亦針對學前教育及義務教育階段的臺生,提出入學管道享「在地化同等待遇」的相關措施。然而,除北京提出需持區教委開具的「臺胞子女就讀批准書」方能於義務入學中依北京市戶籍學生對待的限制之外,其餘地方多屬對臺生全面開放,並未如前述《港澳臺居民居住證身領發放辦法》中所設居住6個月以上的身分限制。而檢視相關入學措施可見,中國大陸不僅暢通在陸就讀學前教育及義務教育的入學管道,亦傾向以「近便」原則來提供更為友善的就讀環境。
二、增加「港澳臺僑聯招」及「免試申請入學」管道招收臺籍正式生與預科生的中國大陸高校數量:
2019年,中國大陸持續放寬招收臺籍「正式生」與「預科生」的中國大陸高校數量。首先,在「免試申請入學」方面,2019年接受臺生持學測成績免試申請入學的中國大陸高校共有332所,比前一年度增加25所。
其次,在「港澳臺僑聯招考試」方面,2019年透過港澳臺僑聯招考試招收臺籍正式生的中國大陸高校總數為336所,比前一年度增加20所;另亦有16所中國大陸高校透過港澳臺僑聯招考試招收臺籍預科生,包括括廈門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大連民族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揚州大學、華僑大學、集美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藥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雲南師範大學等。
若進一步分析可見,在開放「港澳臺僑聯招考試」招收臺生的336所中國大陸高校名單中,除了廣東海洋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及廣東東軟學院等4所高校之外,其餘332所皆與「免試申請入學」的高校名單重複。此外,在透過「港澳臺僑聯招考試」招收臺籍預科生的中國大陸高校名單中,除了大連民族大學已招收免試申請入學的臺籍正式生,但在港澳臺僑聯招考試方面僅招收臺籍預科生的作法較為特殊之外,其餘高校皆屬同時透過港澳臺僑聯招招收臺籍正式生與預科生。
三、放寬臺生申請中國大陸高校的資格門檻:
中共教育部於2019年1月30日,發佈放寬臺生申請就讀中國大陸高校的資格門檻:自2019年起,臺生持當年學測語文、英文、數學任何一科均標以上的成績,即可向中國大陸高校申請就讀;但各校仍可針對自身招生計畫,訂定所依據的學測科目門類、數量(不超過四科)及相應成績標級要求,並可增設筆試或面試。
然而,2019年臺灣的學測制度出現「五選四」的變革,不像往年有「總級分」可作為參照。此一變革亦對中國大陸高校對臺招生造成衝擊,據報載,部分中國大陸高校在設定臺生申請入學的資格門檻時,選擇改以「四科達頂標」來取代以往「總級分頂標」的標準,導致出現因標準過高而無法招收足額臺生的窘境。
四、增設臺籍原住民學生招生保障名額:
中國大陸近年來對臺青年政策的特色之一,即是透過細緻區分臺青「異質背景」,並據此發展相關針對性政策措施,以擴大對臺青的接觸面。而此一特色亦體現於2019年中國大陸高校的對臺招生事務中。如作為985、211及雙一流大學的中央民族大學,自2018年首次對臺免試招生之後,在2019年預計免試招收的20個臺生名額中,即明定包括「少數民族考生10人」。
五、提供臺生中考加分或優惠待遇:
「中考」是中國大陸進入高中階段的招生考試。自2018年起,為臺生參加中考提供加分或優惠待遇,為中國大陸地方政府政策重點之一。如雲南、四川、寧波、杭州、昆山、南京、棗莊、湖州、珠海等,皆提供臺生「中考加分」措施;廈門則提供中考成績達當年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控制線的臺生,可依個人意願選報廈門市省一藉答標高中,錄取時依平行志願投檔錄取;重慶提供臺生中考「降分錄取」;濰坊則提供臺生在中考錄取時,綜合素質等級提高一個等級,最高到A級的優惠待遇。
六、提供臺生專屬的「獎學金」及「助學金」,並放寬臺生可同等申請本地生獎助學金:
除了中國大陸高教階段既有的「臺灣學生獎學金」之外,首先,自2018年起,中國大陸部分地方政府在對31條的響應措施中,開始新增「中小學階段」的臺生獎學金。其次,亦有專屬於臺生的「助學金」,如湖北及廈門,即位在當地高校就讀、家庭條件困難的臺生,成立助學金專門帳戶,接受社會捐贈,以協助其完成學業。第三,部分地方政府雖未提供臺生專屬獎學金,但選擇透過「在地化同等待遇」的方式,開放臺生可與在地學生同等申報各類獎學金或助學金,如雲南及河北。
七、完善臺生畢業後留陸生活與發展的環境
完善臺生畢業後留陸生活與發展的環境,試圖消彌赴陸臺生對畢業後謀職或發展的擔憂,亦為中共招攬臺生赴陸就讀的策略之一。相關政策措施方向如:落實臺青的「在地化同等待遇」,像是居住證、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失業服務…等,建構臺青留陸發展與生活的友善環境;將臺灣制度接軌或內含,如推動憑臺灣汽車駕照僅需通過體檢與筆試,即可換取中國大陸汽車駕照,以及執業資格互認等;提供具「積極性差別待遇」精神的臺青專屬措施,如地方政府規範每年需提供給臺灣民眾的就業機會數量,編列專款於推動臺青在陸實習、就業、創業事務,或臺青專屬的創業場所、貸款、補貼、稅費優惠、輔導獎勵措施,及臺生的職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等。
綜上所述,中國大陸招攬臺生赴陸就讀,在「對象」方面,已不限於過往的高教階段,而是向下延伸至學前及義務教育階段的臺生;而在「相關策略」方面,從暢通入學管道、擴增招攬校數、放寬資格門檻、增設保障名額、提供加分或優惠待遇、提供獎助學金,到完善畢業後留陸發展與生活的環境等,考量面向十分完善。然而,面對中共招攬臺生的各式積極措施,政府仍以持續凸顯兩岸制度差異、警告赴陸風險等論述因應,究竟在這樣的兩岸大環境結構中,未來臺生將會如何展現其主體能動性?值得關注。
(本文已於108.8.8刊登於蜂評網:http://www.fengbau.com/?p=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