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目前在義大利米蘭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來自全球160個國家與組織正圍繞著以「餵養地球,生命的能源」為主題,討論全球農業的未來趨勢,思考如何拯救失衡的農業。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主辦國義大利善用科技與創意成功打造綠色農業,與台灣同樣以小農為主的義大利,不僅2014年農業附加價值(GVA)達316億歐元高居歐盟第一,同時青年農民占比達61%,農民人均產值則是台灣的2.6倍。甚至出現全球第一所美食科技大學,農學院的學生比法律系更好找工作,究竟義大利是如何成功吸引年青人願意投入農業?
而台灣正面臨農業人力斷層的危機,台灣農業是否可化危機為轉機,培育新現代專業農民,是相當值得探討的議題。面對台灣青農世代的挑戰與機會,本文首先分析台灣當前農業勞動力問題與挑戰,其次提出青年農民所遭遇的困境,接著說明我國培育青年農民的政策,最後提出相關結論與建議。
二、台灣農業勞動力問題與挑戰
隨著工商業社會的發展,台灣農業部門面臨諸多挑戰,包括農業人口與農業就業人口減少、耕地面積減少、農業結構調整之經費有限。誠如農委會陳保基主委所言,台灣農業已經到了人、土地、產業向必須同時檢討與調整的時刻。尤其面臨農業企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經營的挑戰,農業勞動力人口斷層嚴重,將不利於農業的永續發展。
根據農業統計年報顯示,台灣整體就業人數從1978年的623萬人,逐步增加至1,097萬人。然而,農林漁牧業就業人數由1978年近160萬人,於1994年跌破百萬人大關後,之後一路銳減至2013年的54萬人,減少幅度約65%。所以,台灣農業就業人數占整體就業人數的比例由1978年的13%,下降至2013年只剩5%。
另一方面,農業就業人口老化問題亦影響農業生產效率。根據統計,1993年的農業就業人數中65歲以上約6萬人次,然至2013年卻增加到約9.4萬人次,若以比例而言,同期其占農業就業人數的比例則由6.6%增加至17.3%,近20年間已經提高約3倍。
顯然,當前台灣農業部門正面臨就業人口萎縮,且就業人口結構高度老化而年青人卻無較高意願從農,造成農業人才斷層。同時因年紀較長之農業工作者教育成度較低,導致整理農業工作者之人力資本偏低,降低農業生產效率。
三、青年農民所遭遇的困境
為解決農業人力短缺問題與促進農業勞動力世代交替,農委會近年來持續推動新世代青年農民培育政策,包括:2006年推出漂鳥和園丁計畫,透過農業體驗方式,吸引青年返鄉務農;2009年正式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老年農民或無意務農者,將土地出租給年輕專業農民;2011年整合各試驗改良場所的訓練資源成立農民學院,讓有志從農者有學習農業的管道,落實農民終身學習機制。展現出政府協助青年返鄉從農之決心與魄力,視為當前推動農業重要之政策。
雖然政府積極協助青年返鄉務農,卻也同時面臨許多瓶頸與挑戰,例如農地取得困難,農地是農業生產的基本要素,沒有農地就沒有農業。今年馬總統與青年農民座談時,與會的苗栗縣青年農民張智傑就提到由於無法徹底落實農地農用政策,導致農地被炒作,讓有意從事農務年輕農民買不起農地,也租不到農地。
另一方面,由於投入農業經營期間不僅經常需要生產資金,如用於購買飼料、農產加工原料、購買農藥等生產費用之外,還必須考量銷售、農業設施、推廣等其它資金,對於青年農民而言,籌措第一桶農業經營資金,是普遍會面對的問題。
最後,由於農業在大多數人的思維仍然存在「做農嘸出脫」的社會價值觀。根據教育部在「100學年度高中職應屆畢業生各群科就業者所從事行業結構與有工作意願情形」的調查項目顯示,農業群學校畢業生只有15.64%有意願從事與本行相關工作。換句話說,農業學群的畢業生選擇從事農業相關行業的學生不到兩成。顯然,在培育農業基層技術人員的過程中有嚴重逐漸流失的情形。
四、培育青年農民的政策
面對青年從農在農地取得方面、經營資金籌措及社會價值觀等各項問題,已成為政府提供青年農民協助與解決困難之首要任務。
針對農地取得問題方面,其中一項很重大的癥結因素就在於農舍濫建導致農地價格一路飆高,造成有意從事農務年輕農民買不起農地,也租不到農地。有鑑於此,為遏止農舍興建及違規使用情形益形嚴重,建立台灣農地合理價格,農委會與內政部決心研擬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規範未來農舍的起造人和購買農舍的承受人必須符合「農民」資格。同時變更過去一年兩期的休耕補助,改以一年一期補助,另一期的補助費用則是改為「轉作補貼」,真正落實農地農用,讓有心務農者有地可耕。
其次,針對資金籌措問題,政府持續辦理推動「青年從農創業貸款」,今年更特別宣布給予最高500萬元為期3年的零利率利息補貼,減緩貸款初期還款壓力。同時建置「青年農民創業入口網」一站式查詢服務,分為「農糧、漁業、畜牧、休閒」4項產業,在創業資源方面說明資金協助,並提供線上200位專家群回覆青年農民碰到的疑難雜症。
另外,為鼓勵農業科系年輕學子投入農業,擺脫「做農嘸出脫」的社會價值觀,政府積極與學校規劃在暑假期間辦理農場見習,鼓勵在校相關農業科系之年輕學子到農場學習,將學校與所學真正應用於農業職場,提早培養學生對於投入農業之興趣,以進行農校學生對於從農的職涯探索,發展為農業人力之重要來源。
五、結論與建議
面對我國農業所遭遇的危機,若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主動因應,相信將為我國農業帶來轉機。尤其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創新風潮的崛起,我們應當以不同的思維與觀念發展農業,就如同今年世博會的主辦國義大利掀起的農業革命,在台灣就有一群農青正悄悄在進行一場農創運動。例如南台灣高雄美濃青年農夫蕭旦倫與劉文峰等人,合資購買無人機快速找到飼養放山雞的位置,將原本需要耗費2小時巡邏時間減少為半小時,這就是青年農民他們懂得如何善用網路與新科技成功的經驗。
因此,台灣農業仍然是充滿機會與商機的,建議政府持續鼓勵青年農民創業,善用科技、創新的思維及開闊的視野,訓練現代化農民,提高農業競爭力,吸引更多年青人關心與討論農業議題,迎接青農世代的來臨,相信不久的將來也可以讓我國的農業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
(本文刊於20150717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