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More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國政基金會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家債務高漲與公共支出財源

國家債務高漲與公共支出財源

國政分析 財金

作者: 韋端 鄧哲偉邱靜玉 ( 2007年11月13日 14:39)
關鍵字:債務 公共支出 國債

%
熱門指數
分享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德國國債鐘。)

一、政府債務急速惡化

政黨輪替後,台灣的民主開啟嶄新的一頁,但政府的一本帳冊,卻因為交替,變得格外的沉重。在原政府執政時期,財政的穩健與經濟的發展,總是會相互權衡,用長遠的眼光來延續整體的政策規畫,因此,債務餘額皆能有效的控制。但新人入主,過去穩當的財政政策一夕變盤,之前所做的努力彷彿過往雲煙,當前的國家負債,可以說是無底深淵,難以估測。

以往,政府了解財政平衡的重要性,因而推動各項財政改革政策,終在八十八年七月達成前一年度的總決算平衡,並有賸餘1,070億元,次年復有八十八年度總決算賸餘464億元,債務餘額由1兆2,643億元降至1兆2,149億元,此乃執政的重大政績,至民國八十九年才因接收台灣省政府債務而致債務餘額激增。

自民國八十年至八十八年間,債務餘額由2,169億,增至1兆2,149億,平均債務餘額年增1,247億元。反觀政權移交後至九十二年度止,債務餘額由2兆3,575億元攀升至3兆1,025億元,三年增加債務7,450億元,平均債務餘額年增金額高達2,483億元,政府債務累積的速度為前八年平均的1.99倍。如扣除歲計賸餘,則淨債務餘額的增幅更高,國家債務急速惡化。

國債因不同計算方式,出現多種版本。截至九十一年底,根據最新資料:(1)各級政府在其總預算及特別預算預算內,所舉借一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共3兆1,171億元(中央政府為2兆8,159億元,地方政府為3,012億元);(2)各級政府在其總預算與特別預算內,所舉借未滿一年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3,192億元(中央政府為1,950億元,地方政府為1,242億元);(3)各級政府除債務基金、信託基金以外之非營業基金長期公共債務未償餘額7,563億元,本項極易成為國債,因為甲、乙類公債的分野很小,且有糧食平準基金撤銷後,所餘債務932億元直接列入中央債務餘額之先例;(4)各級政府除債務基金、信託基金以外之非營業基金,短期公共債務金額1,831億元;(5)公營事業民營化作業基金每年短借遞延還款325億元、工業局委託榮工等三家公司開發工業區805億元。

最常用的國債存量資料,是上述之(1)部分而已,為3兆1,171億,占GNP31.4%(占GDP32.1%)。更合理的計算,是上述的(1)至(5)項,其中(2)的部分相當於政府以短支長,帶頭掏空行庫,尤以台南市政府未償餘額實際數占歲出總額達74.6%為最,遠超過公共債務法第四條所規定「各級地方政府所舉借之未滿一年公共債務,其未償餘額不得超過其當年度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30%」;(3)、(4)的部分,因為非營業基金乃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故宜納入;則(1)至(5)項合計未償餘額高達4兆4,887億元。若再加上基隆河整治條例742億元,擴大公共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增加就業等方案初期經費700億元,總計國家總負債將達4兆6,329億元,遠高於名目資料,占GNP比率達46.6%(占GDP47.8%),與美國債務最高期相當。本項數據,尚未將政府的「隱藏債務」納入。

二、國債惡化的原因

在景氣好的年代,民間消費積極,廠商大量投資,整體經濟活絡,政府的稅收也因此大增。政黨輪替後,台灣經歷前所未有的負成長,民間消費、投資大幅滑落,去(九十)年經濟成長率為-2.18%,政府稅收也因此減少。但政府為了挽救經濟,一再規避法律籌措財源,過度犧牲與傷害財政,致使經濟與財政形成長短腳的偏頗,其效果更大打折扣。

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下,既得利益者不願放棄,執政者又不敢大刀的闊斧改革,造成減稅容易加稅難。且為刺激景氣,政府不斷實施各項租稅減免措施,造成稅基不斷受到侵蝕,致使我國賦稅收入日益減少,其中九十年度全國賦稅收入年增率為-6.7%,減幅為歷年最大。而賦稅負擔率(賦稅收入占GNP比率)自七十九年度的高峰20.1%降至本年度的12.9%,且預估明年僅有12.8%的歷史新低,遠不及工業國家平均27.7%,亦較韓國19.5%、新加坡16.2%及菲律賓18.0%還低,可見政府支出依賴稅收來支應的比率日漸下降,只有藉由其它收入及債務的提高來彌補,國家債務也因此為之劇升。

我國已是民主國家,因此民意代表甚至國家領導人,均是由人民直接選舉所產生的。為求勝選,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常會開立社會福利支票,一旦當選後,自得背負兌現競選承諾的壓力。但財政的窘境,使其五花大綁,難以伸屈,故而動用舉債的方式,形成結構性的赤字。

三、國債惡化的影響

國家債務的高低,係評量政府施政的重要指標,也是跨國企業投資該國的參考因素之一,因此世界知名研究機構皆會定期檢視各國的債務情形,以提供全球投資者作參考。債務的高低與國力的強弱也息息相關,因此國家債務惡化將產生下列影響:

(一) 降低國家的國際債信

國債惡化,首當其衝的就是國家債信評等。由於全球化日益盛行,國際資金在世界各個國家流動,為求高報酬低風險,在決定資金是否投入一國時,國際三大信用評等公司-標準普爾(S&P)、穆迪(Moody)及惠譽(Fitch)所公布的資訊就成為主要的參考指標。當這些評等公司調降一國的評等時,代表該國政治經濟前景堪憂,投資該國的外資更可能因此集體撤資,造成股匯市重挫,甚而引爆金融風暴,一九九七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最明顯的日子。

當時受創嚴重的各國如印尼、泰國及韓國等,都是因為遭到國際信評機構連續的調降信用等級,造成外資及該國企業大筆匯出,致使幣值暴跌,經濟一厥不振。

而安度亞洲金融危機的台灣,竟也步上後塵,由於政府財政狀況日益惡化,標準普爾於繼去(九十)年將台灣主權評等由原先的「AA 」降至「AA」後,日前又將評等再調降一級至「AA」,這是七十八年四月標準普爾首度公布台灣評等以來,最差的評等紀錄。主權評等事實上是指國家償清債務的能力,國際機構的一再調降評等,值得政府檢討。而標準普爾兩次的調降評等的時機,皆在新政府執政期間,因此新政府應責無旁貸,推動財政改革之路,以免評等再遭調降,引起更大的風暴。

(二)降低國際競爭力

今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國際競爭力排名,台灣從18名降為第24名,多年向上爬升的努力,一夕之間下降許多。拉低我國競爭力的罪魁禍首,就居政府效率大項中之中央政府債務上升率(第48名)、資本及財產稅占GDP比例(第46名),故目前國家債務惡化問題殊值重視。

(三)排擠經常支出

因政府預算的規模有限,所以諸多政事的推動,皆依政策方向作妥善的分配。然因政府債務餘額急速攀升,在可預見的未來,利息的負擔仍將沉重,分食政府的預算資源,進而排擠其他經常支出,非但不利國家整體資源的分配,亦影響國家的長期發展。

(四)加稅勢難避免

面對政府債務的惡化,一般百姓總是置身局外。殊不知,一旦政府無力償債,加稅將是必走的道路。尤其我國的稅賦負擔率與他國相較,仍屬偏低,政府已沒有降稅的空間。因此當政府財政吃緊、債務惡化,即使當政者宣稱任內不加稅,但向人民要稅的行為,卻已如火如荼的展開,如大規模的查稅行動、各地警政佈下天羅地網取締等。若國債難以償還,加稅將在所難免。

(五)經濟益形困頓

政府債務惡化,將無力從事各項建設與改革。債務的擴大,將致政府各項政策難以施行,而社會缺少政府資本支出投入建設的活水,經濟發展將日益困頓。

四、舉債建設之分析

新政府執政後,為提升台灣的經濟,經過三次行政院長的更迭,相繼提出綠色矽島,全球運籌中心、Taiwan Double、8100台灣啟動、六年國發計劃及挑戰2008等重大經建計劃,然受限於在財政困難,且兌現選票的強制性支出排擠效應擴大,因此預算結構僵化,而舉債建設成為唯一能走的道路。

行政院日前提出「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及「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兩個方案,希望能以特別法的方式排除公共債務法的限制,搶救國內失業率和全力振興景氣。預計兩方案九十二年將額外投入七百億元預算,前者舉債二百億元,後者則為五百億元,可創造十一萬五千個工作機會,將失業率降到4.5%以下,且九十二年國內生產毛額將增加371億元,經濟成長率提升0.38個百分點。以下將針對此兩方案予以評析:

(一)200億公共服務之評析

1.政策了無新意

回顧一年,不論是「就業希望工程」、「緊急僱用方案」亦或是「多元就業方案」,雖口號不同,但內容皆同出一徹。失業率仍由去年一月3.53%,一路攀升至今年十一月的5.22% ,顯然政策失效。行政院經建會正執行「中長期永續促進就業方案」,任務及經費重覆,且該計畫一至八月執行率僅54.19%,執行不力。

2.執行稽核不足

政府出資提供就業機會,過去國內的施行效益不佳,內部執行稽核不足,弊案連連,淪為選舉的工具。南韓推動的公共勞務,主要是針對「未獲失業給付者」提供一定期間的工作機會,並有失業對策企畫評估團與失業對策監視中心負責管考,對申請者之檢視包括:財產、所得及失業期間等條件,按其所獲點數多寡,作為遴選參與公共勞務工作之依據,與國內部分地區優先僱用親戚朋友或淪為選舉綁樁工具,大不相同。

3.經費運用未能細目說明

失業率由目前的5.2%下降至4.5%,意味著就業市場必須新增七至八萬個工作機會,如以基本工資15,840水準推估,一年期計畫所需經費約135億至155億元,對照經建會所提出200億之「推動公共服務、提供就業機會」計畫,顯然浮報。

4.難以解決結構性失業

台灣失業率的上升,乃因國內產業的調整、倒閉,大批基層勞動力被解僱的結構性失業所引起。許多專業的職缺仍求才若渴,低技能工作則一位難求。推動公共服務的工作內容,主要為打掃環境、為政府建檔等低技術工作,只能鴕鳥式的解決失業問題,美化短期的數字, 並不能真正解決結構性失業的問題。

5.財源籌措排除公共債務法與預算法限制,傷害財政

以去年來說,其財源除了來自就業安定基金外,行政院各部會也撙節3%的業務費,提供臨時工作機會。今年,依行政院所送法案,不再用各部會的業務費來支應,而是用特別法增加預算,一年兩百億元支應,其中100億發行公債,另外100億由國營事業減資而來。但今年政府赤字嚴重,如今又再擴大政府債務規模,並且一再以特別法排除公共債務法之規定,且國營事業減資所獲財源屬資本收入,依預算法不得作經常支出財源,故亦須以特別法排除預算法的適用,兩者均屬嚴重傷害財政之行為。

6.排擠公共支出,乘數效果不佳

當政府考慮以公共服務的方式來解決失業,其必定會影響其他政策的運行,政策的優先順序,應予以衡量。本方案屬於經常支出,並不能如政府資本支出一樣,具乘數效果可以創造財富。

(二)500億公共服務之評析

1.拚經濟口號眾多,政府實質投資反而衰退

新政府執政後,經過三次行政院長的更迭,相繼提出綠色矽島,全球運籌中心、Taiwan Double、8100台灣啟動、六年國發計劃及挑戰2008等重大經建計劃,都在宣示推動國家建設,但今年的經濟支出政事別排名第四,與拚經濟為首要目標南轅北轍;政府欲擴大支出,前年政黨輪替後,政府固定投資成長率為-4.66%,去年則繼續下探為-4.77%,今年更預估為-10.07%(81年~88年間平均為6.5%),足見落實執行才是重點。政府固定投資呈負成長,如今再提出500億公共建設的口號,是否具實質意義。

2.公共建設執行效率明顯不彰

政府許多的經濟建設,皆未能依預算來執行其進度,行政效率明顯不彰。截至今年第三季為止,總預算的資本支出僅及預算數的48%;與預算分配數比較,也只有75%而已,已分配而未執行的金額達600億元。若政府能提高公共建設的執行率,每年即可投入五百億至一千億的資本建設,並可替政府省下大筆債務。根本不須以特別預算的方式籌措財源,讓後代子孫負擔這龐大的帳單。

3.資金濫用,缺乏管理機制

舉債從事建設最令人詬病的是資金的濫用及缺乏管理機制。去年,勞委會運用就業安定基金推動之「永續就業工程」,就因缺乏有效監督,發生部分單位未依計畫執行,甚至出現侵佔公款事件。而九二一重建基金的特別預算,執行三年以來,進度落後,且經費的挪用、資源的浪費,時有所聞。政府將大筆公、私部門募集的資金用於為災區勞工創造就業機會,但事前既無完整規畫,執行時又欠缺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凡此種種無非是浪擲人民所繳納的稅金。而今,推動500億公共建設的資金應用,細目未能詳列,也沒有明確的管理機制,執行效果令人堪憂。

4.財源籌措排除公債法、預算法、財劃法限制,傷害財政

依「擴大公共建設振興經濟條例草案」,擴大公共建設所需經費,循特別預算辦理,並以舉借債務支應,不受(1)公共債務法每年度舉債額度、(2)預算法不得充當經常支出及(3)財政收支劃分法補助地方事項及經費負擔規定之限制。惟上述三法為財政健全之基本保障,輕易排除,則財政紀律蕩然。

五、主張

政府編列的特別預算的時機,應是天災人禍的非常時期,而不是在缺乏經費之際,便動特別預算的腦筋。特別法的性質,向來可以一石二鳥,一來不受舉債限制,二來在野立委皆不敢秉持自己的專業良知刪減預算,故常為當今執政者所使用。

去年,各部會可以節省業務費來支應政府推動的政策,可見各部會預算仍有刪減空間,以這些所刪減預算來編列獨立預算形式,接受全民監督,並以整體國家預算來權衡該預算規模,如此推動公共服務效果才能更加落實。

而「特別預算」與「排除公債法」使用不當時,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且會帶給後代更艱鉅的困難。以特別法舉債建設,不能像玩吃角子老虎一樣,一廂情願的試試手氣,想投入越多的資金,來大撈一筆,到頭來卻更有可能賠盡老本,一無所有。因此,在運用特別預算從事建設前,應詳盡的規劃,將建設細目清楚的呈現,接受民眾嚴格的監督,並在現行法律的規範下進行,才能從事實質的資本建設,而不應該越法後即想修法,讓國家財政更形緊縮。

據此,我們主張:

(一)支持「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及「擴大公共建設方案」

為搶救國內失業率和全力振興景氣,支持行政院所提「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及「擴大公共建設方案」,預算不予刪減,惟其財源應由行政院另行籌措,不得排除公共債務法、預算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的限制,且執行應予規範。

首先,「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畫」應依照各縣市失業人數比例執行,一則符合公平性,二則矯正各縣市刻意壓低失業率以避免評比偏低之心態。其次,「擴大公共建設方案」應詳列細目,經立法院核備後始能動支,並決議要求政府定時揭露進度;嗣後應透過立法委員輪值的方式,定期監督檢視。

(二)政府債務須透明化及單純化

預算書的不透明,常使得把關者焦頭爛額還是不能窺知一二。政府的心態,總是希望能瞞就瞞,國家債務的版本漫天飛舞,專家也莫衷一是。因此國家債務的透明化、單純化應是未來努力的目標,應讓全民體認當前債務危機的嚴重性,進而凝聚共識,監督政府恪守財政紀律。

(三)修正公共債務法、預算法與決算法

1.公共債務法修正重點:

(1) 公共債務未償餘額應明確定義,至少應包括各級政府總預算、特別預算、除債務基金與信託基金以外之非營業基金所舉借之長短期債務。(公共債務法第四條)

(2) 隱藏性債務,諸如信託基金、社會保險、國營事業之負債、既成道路之徵收補償等,亦應施以適當規範。

(3) 違反公共債務法相關規範時應予嚴懲。

(4) 不得以特別法排除公共債務法之限制。

2.預算法修正重點:

(1) 歲入、歲出浮編問題之改善。

(2) 歲入、歲出連動:當預算執行後,若歲入達成率不佳,歲出則自動縮減。

(3) 發行公債與歲入脫鉤:除為彌補當年度預算赤字與到期債務還本而發行公債外,每年得發行一定比率之公債,以健全活絡債券市場。

(4) 不得以特別法排除預算法之限制。

(5) 中央政府特種基金個數及規模成長速度驚人,且運作良莠不齊,為避免成為政府操作報表的工具,應提升特種基金管理辦法之法律位階,使其符合其設置之特定任務,並能透過立院監督,以強化基金財務與管理的能力。(預算法第四條)

(6) 根據88下及89年度、90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中央政府實際執行之融資調度數超過需求數以至於造成總決算賸餘。然過度融資造成的歲計賸餘,反導致增加國庫利息支出負擔。(預算法第六條)

(7) 行政院主計處以「中央政府各機關單位預算執行要點」規範,各機關視該要點為內規,未對其形成任何約束力,以致雖預算通過成為法定預算,各機關延遲送達分配預算已成陋習。(預算法第五十五條)

(8) 現行因行政院於年度結束後才將一整年度之動支數額表送立院。然而一年編送一次可能會因時間太長,影響立院審議動支之合理及合法性的時機。(預算法第七十條)

3.決算法修正重點:

(1) 為免因過度融資造成的歲計賸餘,加重國庫利息支出負擔,要求提前償還債務以降低政府債務餘額。(決算法第四條)

(2) 應加強立院審議政府決算之責。

(四)恪守財政紀律

1.政府應有預算平衡的共識,不應再擴大舉債。財政未達成平衡之前,不得放寬公共債務流量與存量之規範。

2.公共債務法、預算法、財政收支劃分法乃財政健全之基本保障,一旦制定,自然有一體遵行的嚴肅性。政府不得以特別法之方式,輕易排除。

3.經常收支與資本收支應忠實呈現,不得將經常支出視為資本支出,資本收入視為經常收入,而達成經常收支賸餘的假象。

4.政府不得為遂行政治目的,濫開沒有法源依據、沒有相對財源的福利支票,或提出無替代財源的減稅方案。應考慮在選罷法中增訂政黨或候選人提出之競選政見,凡涉及增加支出或減少收入者,應提出相對財源,否則不得列為政見。另在預算法及財政收支劃分法中,對於各級政府和立法機關增加支出和減少收入的措施,嚴格要求提出相對替代的財源。

5.克制軟支出:拚經濟是希冀提升國內的總體環境,但若過份贊助民間活動,或花費在廣告、公關、請客及送禮等移轉性支出,對於經濟的乘數效果將遠不如於資本支出,甚至不如消費支出。因此政府須克制軟支出,讓整體資源能妥善運用。

6.政府應充分揭露人事、公關、差旅、出國、租金、油料等經費。

%
熱門指數
分享 列印
13

文章表情 (你對這則文章的感覺)

回應意見
更多相關文章
國政評論 財金

全球債務危機瀕臨引爆
李沃牆 ( 2023年2月1日 11:53 )

「債」字意謂欠人錢財,有責任與義務償還;而當公司或一國債台高築無力償還時,債務危機隨之而來。國際金融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IIF)公布的最 ...

國政評論 社會

迎接從現在到未來以迄於從時間到空間之台灣生活新圖像的論述思考
王順民 ( 2022年8月30日 16:41 )

暑假將告一段落,除了迎接中秋節的通過性儀式外,幾則七字箴言看時事的變遷事件,卻是潛藏著迎接從現在到未來以迄於從時間到空間之台灣生活新圖像的論述思考。 誠然, ...

國政評論 科經

民粹思維讓紓困旨意走味?
戴肇洋 ( 2021年6月11日 13:43 )

從5月中旬起國內疫情突如其來惡化,政府馬上提出紓困4.0方案,經5月31日立法院三讀修正紓困條例特別預算從4,200億元增加至8,400億元後,6月3日行政院通過採取舉債支出編列 ...

國政評論 財金

海嘯後十多年,換來債務問題嚴重
林建甫 周信佑 ( 2020年1月21日 15:45 )

金融海嘯已經過去十多年,在世界四大央行:美國聯準會(Fed)、歐洲央行(ECB)中國大陸人民銀行(PBOC)及日本央行(BOJ)量化寬鬆(QE)的救世下全球資金氾濫,除造成貧 ...

國政評論 財金

國債問題與年金改革
謝明瑞 周信佑 ( 2015年12月3日 11:42 )

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洲部分國家在擴大財政的政策下債台高築,由希臘開始的債務危機進而演變成一場席卷整個歐洲的債務危機。在這背景下,加上苗栗縣政府近年財政窘況頻傳 ...

國政評論 財金

扶養比增加/滿街「青貧」 非一日之寒
李沃牆 ( 2012年9月10日 15:07 )

日前主計總處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區三十九歲以下薪資所得倒退十幾年,滿街盡是「青貧族」。平情而論,挑戰才正要開始,未來所面臨的經濟、社會環境變化將更險峻。 ...

訪客最新推薦文章
社會

關於兒少安置人數不減反增的議題現象思索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項攸關到兒少人身安全保護的議題現象,背後實有進一步深究之處。 資料顯示:家外性質的安置兒少人數占總體兒少人口總數的比率,業已 ...

社會

關於從馬太效應到天使贊助者之於公益募...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身處於詭譎多變的氣溫天候,然而,恆久不變的卻是歲末寒冬的募款環境,這也讓『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的大型網路公益慈善活動,除了兼 ...

社會

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
王順民 ( 11月22日 15:13 )

一則關於高齡者被商業保險拒絕納保一事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加以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領有榮譽志工卡的80歲以上鄰長、社區關懷據點志 ...

訪客最新表情文章
教文

台灣需要發展怎樣的海洋文化?
劉新圓 ( 2007年10月4日 15:04 )

民進黨自建黨以來,經常標榜要發揚台灣的「海洋文化」,如1996年彭明敏參選總統提出的「海洋國家」主張,杜正勝的「同心圓」史觀等等,其 ...

社會

颱風天與颱風假的集體性盲思
王順民 ( 7月30日 16:15 )

一則與天災及其可能會伴隨人禍的特定議題現象,背後實有其多重意涵的論述思考。 有效的颱風對策 話說:每年的夏秋之際,颱風的登台入 ...

教文

歷史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法
劉新圓 ( 2009年9月30日 10:20 )

921大地震十週年,文建會舉辦古蹟週活動,希望藉此加強民眾對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視。然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位於台中市西屯重劃區的張慶興堂 ...

空氣品質指標
名家觀點
  • ( 11月13日 09:13)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六十四歲)占比低於總人口三分之二,扶養比將高於○點 ...
  • ( 11月13日 09:13)
    最近有立委關心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並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學者發言「最花健保費費用的老年人,在健保的貢獻反而最小。」並建議健保財源結構應增加資本利得的徵收。有類似想法者並不少 ...
  • ( 10月1日 08:40)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進行改革,就只能每年以更高的額度繼續撥補。長照預算也 ...
  • ( 10月1日 08:40)
    自八月一日起有四所大學退場,此消息衝擊許多私校,因為遲早會輪到。隔日驚聞股市大跌,接著八月五日跌幅更是空前,兩日股市跌近三千點。大學退場與股市崩跌,幅度都是台灣歷年之最 ...
  • ( 10月1日 08:39)
    日前卓揆拋出促進婚育見解,希望戶政資料扮演積極角色,找出適婚與適育者進行接觸。此想法可能來自五十多年前所推動的家庭計畫,當時由公衛護士下鄉進行宣導而奏效。 過去推動節 ...
  • ( 7月17日 11:22)
    拜登在辯論會表現不佳,不少擔心川普當選的主流媒體發動「陣前換將」,也有若干民主黨議員公開呼籲拜登退選。未來情勢如何演變,很難篤定,但是無論換與不換、如何換、換誰,都不是 ...
臉書粉絲專頁
財團法人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www.npf.org.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