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將自己的價值感建立在他人的陪伴與認同之上,所以總是在迴避衝突、迎合他人。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你對自己的成見引發了討好他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而這些又進一步讓你堅信自己的成見是對的。
文:菲德瑞克.馮傑 (Frédéric FANGET)
需要被愛的心理機制
為什麼有些人這麼需要被愛呢?這種人心靈深處都依循了這樣一個法則:
我的價值都建立在別人怎麼看我之上。
這個成見通常是從小就建立起來的。它會產生兩種行為模式,並強加在你身上,讓你不得不照著做。
- 兩種心理反應
必須透過別人來證明我,我才覺得自己重要,有價值。
的確,你認為如果你的伴侶是個出類拔萃的人,那就表示你自己也是個有價值的人。這種心理反應的問題在於你自己的價值完全取決於別人。要是這個你認為出類拔萃的人不再和你在一起,那麼你就可能喪失自信。
我不能被別人撇下,不然我就會認定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你要是被人撇下,尤其是被你認為有能力、有價值的人撇下,你會認為他之所以撇下你是因為你沒價值。這麼一來,你可能就會對自己說自己是個沒價值的人,因此喪失了自信。
這兩種心理反應會讓你有以下兩種行為模式。
- 兩種行為模式
你總想要讓別人看重你。
如果你能做到讓別人認為你有價值,那麼你也就會認為自己有價值。你有一種傾向就是,總想誘引別人來喜歡你,你總會想要討別人歡心。也許你會事先摸清楚他們的見解、他們的想法,然後說一些、做一些投合他們的事。
就像伍迪・艾倫的電影《變色龍》裡那個會化身為各種人物的角色一樣,他會隨時根據和他說話的對象而在外貌上起變化,以配合對方。
你也可能做捨己從人的事,包括做一些對方想要的事。
你總是想盡辦法取悅他人,去看他們想看的電影,去上他們想上的餐廳,去他們想度假的地方度假。對你來說,別和其他人起衝突、別討人厭免得人家撇下你,才是優先要務。你的想法是:「要是我和別人想法、做法一致,他們就不會撇下我,他們就會接納我。」
這麼做讓你覺得放心。不幸的是,這種行為並不能增加你的自信心。
這兩種行為模式伴隨著以下兩種思維類型。
- 兩種思維類型
第一種思維類型:「如果我依隨別人的看法,他會比較能接納我。」你認為為了融入一個團體,就不該表達個人不一樣的見解,就必須和大家想法一致。你很怕和別人起衝突。特別是,你非常恐懼你是群體中唯一和別人意見不同的人。
這種思維類型並不是空穴來風:在很多協會、很多公司行號中都可見到這種為了讓團隊和樂共融,會努力讓所有成員都抱著同樣的想法:「我們是最棒的……我們知道該怎麼做……」
第二種思維類型:「如果我凡事為別人好,他就不會撇下我。」你認為如果你時時配合你身邊的人,處處滿足他們的欲望,他們就更能接納你。
這種思維類型的問題是,它會讓你做些捨己從人的事,甚至讓你屈從於別人。這麼一來,是別人以他想要的來代替你想要的,別人也會替你決定你該做什麼,才能取悅他。
結果就是,你身邊圍繞著許多想要占你便宜的人,他們根本不考慮你需要什麼、想要什麼。你的欲望都不表達出來,因此,你會有喪失自信的傾向,會認為自己沒個性。接著生活中發生的大小事更會加強你這樣的成見。
- 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會加強你對自己的成見
在很多情況下,因為你從不提出異議,因為你總會去做別人要求你的事,所以別人會很喜歡這麼不突顯自己的你。總之,你是個無比親切的人,不會製造問題的人,你在你的朋友圈中、工作場合中會見到很多行事方式和你一樣的人。
通常,這些和你一樣的人都很容易被人接納,「這樣的人不會製造問題」。這種「社會接納」會讓你進一步加強你對自己的成見,也就是:你捨己從人的行為會讓別人接納你,而且別人對你的評價是正面的,你也就成了一個有價值的人。
你對自己說:「我是個有價值的人,因為別人都認為我人很好,至少他們不會認為我不好。」
可是,不幸的是,在某些情況下,你的需求總會和別人不一樣。
這情形就像是,在夫妻關係中,本來是受到支配的一方決定要表現自我,而另一方卻還想繼續支配下去。
這也可能發生在職場上,像是你有急需,必須請求主管同意,但這件事會讓他不快,你怎麼樣都不知道該怎麼跟他開口。
這也可能發生在朋友之間,像是他們要你在某一天幫個忙,但是那一天你正好不方便,你很不好意思拒絕。又例如,鄰居晚上太吵,吵得你睡不著,你不敢去跟他說放低音量。
你配合別人需要的這種心理,往往是行之有年,這種心理並不能讓你在生活中肯定自我。
而且你也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會起衝突的狀況,以往你都是避免或是逃避這種情形的,你會跟自己說:「我最好別引發衝突,要不然別人會撇下我,讓我獨自一人。」要是真的讓你獨自一人,你會認為自己不值什麼東西,也因此會喪失自信。
看得出來,你陷入了惡性循環,在這樣的惡性循環裡,你對自己的成見引發了兩種心理反應,這兩種心理反應又伴隨了兩種行為模式和兩種思維類型,接著這又進一步讓你堅信你對自己的成見是對的。
只有跳脫了惡性循環,你才能夠重拾自信心,我們會在後面的解決之道中看到。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醫治受傷的自信》,大田出版
作者:菲德瑞克.馮傑 (Frédéric FANGET)
譯者:邱瑞鑾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法國里昂第一大學教授 精神諮商長銷書//
一步步帶你走向自我肯定
一步步帶你脫離失敗挫折的循環
與內在小孩和解
擺脫缺乏自信的狀態 擺脫失敗主義的惡性循環
這本書是為所有懷疑自己的人寫的!
自信,是一輩子的功課。
自信心,像很多東西一樣,需要保養、維繫。
我們要一輩子保護它、給它滋養。
你是否常常帶著有色眼鏡看自己的人生 ?
七種看待自己的成見,你有幾項?
成見一:「我沒有能力去做……」
成見二:「我需要有人來愛我」
成見三:「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成見四:「我應該做得更好」
成見五:「我永遠無法決定」
成見六:「我總是擔心這個擔心那個」
成見七:「我無法信賴別人,我應該提防別人」
負面的成見,貶抑自我形象,壓制你的行動力,破壞你和別人的關係。
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敢說、敢做、敢做自己?這一切都要靠我們內在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一切都可能。沒有自信心,一切都是痛苦與自我懷疑。
自信心是心理機制的中心點,也是人格最重要的基礎元件。
但要怎樣才能有自信?該怎麼做才能不再靠別人來肯定我們?要怎樣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我們對自己可以不再那麼苛求嗎?我們要如何認可自己的能力?
自信心,可以醫治,可以無中生有,可以改變。
即使我們從小就對自己沒信心,也一樣可以翻轉命運。作者菲德瑞克.馮傑憑藉著多年對沒自信的人進行心理治療的經驗,以及經過科學認證的有效療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 醫治自信心的自救法 。他透過人人可以實行的三大要訣 :【多愛自己一點】【勇於行動】【在別人面前做自己】,以18個循環圖、60個圖表解析數十個個案,讓讀者感受實例的改變,同時激勵自己跨出,實現自信的第一步。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馮冠維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