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剛洗過熱水澡,或是接觸到冰塊,也有可能是剛吃完某種食物;雖然每天都一樣,但卻莫名出現像是被蚊子叮咬的塊狀,嚴重的話會有片狀突起,有時伴隨著發癢的感覺。」 你曾有過類似經驗嗎?這很可能就是蕁麻疹。
蕁麻疹 兩種表現方式
皮膚科醫師陳建宇表示,由症狀來定義蕁麻疹,可以分為兩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民間常稱為「風疹」或「膨疹」,身體皮膚會出現像是被蚊子叮咬過、有些突起,這些突起可能是小小的點狀,也有可能成片,有時突起的外圍會帶點紅腫,或是伴隨程度不一的搔癢症狀, 有可能也會伴隨患部發熱或刺痛的情形。
這類蕁麻疹不論是何種原因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特色,是每一個患部的突起通常會在24小時內不見,屬於短暫的變化,雖然突起的位置並不固定,有可能A處的突起才褪去、B處卻又冒出來。
第二種:表現形式是血管神經性水腫,這類蕁麻疹與前者的最大差異,在於持續時間會比較久,有可能持續72小時,變化也較為深層,而且不太會出現患部搔癢的情形,而是會有刺痛、灼熱感。
一般來說,膨疹有可能發生在全身上下的皮膚,而血神經性水腫型的蕁麻疹,則容易發生在黏膜,以及皮膚較薄的地方,像是在臉部, 若發生在黏膜如喉嚨處,有可能影響呼吸,出現胸悶的現象。
膨疹最為困擾 推測與季節交替有關
以比例來說,膨疹的病患較多,而最令患者與醫師困擾的,在於蕁麻疹的成因相當多。陳建宇說,目前臨床上尚未有研究,確定蕁麻疹好發於特定季節好發,不過,臨床上發現,在季節交換例如春夏、秋冬交替時,前來問診的病患比較多,因為有少部分的病患,蕁麻疹發作 的原因是溫度,因此,季節交換較容易發病。
依症狀持續時間 分辨急性與慢性
除了蕁麻疹持續的時間,依照連續症狀是否超過6星期,也分為急性與慢性蕁麻疹兩種,陳建宇指出,當症狀持續時間超過6週,就屬於慢性蕁麻疹,而過敏反應造成蕁麻疹的比例很高,將過敏原移除,再輔以藥物,通常蕁麻疹的狀況就會解除。
物理性蕁麻疹 溫度、食物、陽光皆可能是病因
物理性的蕁麻疹也有可能是因為接觸到冷、冰的東西,像是冰塊、冷空氣,而膽鹼性的蕁麻疹,患者多半在運動、流汗或洗熱水澡,遇到偏熱的物質,就會出現蕁麻疹的症狀;有些患者皮膚出現畫紋現象,可能是因為對某個特定光線的波長發生陽光過敏症狀所致。
陳建宇提及,目前對於皮膚科醫師而言最難解的,是自發性、原因不明的慢性蕁 麻疹,其好發於中年女性,比例較男性高出兩倍以上,有人認為與情緒有關,至於是情緒引發蕁麻診,或因蕁麻疹造成的不適而影響情緒,目前則尚無定論。
服用抗組織胺治療 切勿聽信偏方
治療蕁麻疹,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醫師另外會開立抗組織胺讓患者服用,然而,慢性蕁麻疹有可能在症狀緩解之後再度反覆發作,此時,醫師就會調整藥物。
由於蕁麻疹的比例高達2成,不分年齡與性別,陳建宇建議,身體出現風疹塊,若知道可能自己的過敏原因,應趕快停止接觸過敏原,也許不用看醫師就好轉,但若狀況持續都沒有好轉,則建議要趕快求診,不要忍耐,或在家嘗試採取的民間療法,敷薑片、擦米酒等,都可能延遲治療時間。
慢性蕁麻疹難根治 要做好心理健設
得過蕁麻疹的人,當中有4分之1的人會變成慢性蕁麻疹。面對慢性蕁麻疹患者,陳建宇認為,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心理衛教,因為慢性蕁麻疹常是無法根治的,也有可能找不到成因,當病患來時,醫師必須讓病患了解,盡管無法根治,但適度的控制,不適症狀是可以完全消失的。
此外,要注意切勿不斷地更換醫師,避免造成降階治療,讓治療重新來過。
延伸閱讀:
·換季就牙起來!蕁麻疹全身癢爆怎辦? 皮膚科醫認證「7大止癢攻略」
·蕁麻疹來得也去得快! 發病期注意這8點即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