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約有3,500人罹患淋巴癌,為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九名。淋巴癌又稱作「沉默的癌症」,原因在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像是發燒、咳嗽等,而容易讓人輕忽。
然而,目前淋巴癌常見的治療方式為化學治療(含rituximab藥物),如果患者為B型肝炎帶原者(血液檢查表面抗原陽性),則需同時接受預防性抗病毒治療,來避免因為
如果這些淋巴癌患者曾感染過B型肝炎,但目前已非帶原者(血液檢查表面抗原陰性、anti-HBc抗體為陽性),約有10%~30%的比例,在淋巴癌的治療過程中會導致B型肝炎再次復發,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肝功能失代償(即肝臟失去代償功能而無法發揮作用),進而造成患者死亡。
也就是說,患者在治療淋巴癌的過程中,雖然癌細胞被抑制了,反而因為誘發B型肝炎病毒而造成肝臟病變。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灣全民接種B型肝炎疫苗之前(1985年出生者),約一半以上成年人過去曾感染過B型肝炎。由於B型肝炎在我國的盛行率相當高,大約60%的成人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因此,淋巴癌與B型肝炎之間的關係相當值得關注。就目前的治療方式,這些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但目前已非帶原者的淋巴癌患者,在淋巴癌的療程結束後,並不會特別注意到B型肝炎是否有復發的情形,也沒有持續的監測或治療。
為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癌症研究所及臺大醫院研究團隊共同合作,針對曾感染過B型肝炎的淋巴癌患者,依據現行做法遇到的困境提出兩種改善策略─「常規B型肝炎病毒量檢測」及「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研究發現,若在淋巴癌治療初期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既能降低B型肝炎復發的機率,且更具成本效益。
鄒小蕙博士表示,定期監測B型肝炎病毒量的治療策略相對被動,如果能採取主動的預防策略,及早進行預防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就能讓淋巴癌患者免受B型肝炎復發之苦。
延伸閱讀:
B肝患者熬夜真會爆肝
正確認知、態度積極,淋巴癌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