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post
有素的讀者除私相傳閱《深深》(2012),該也曾耳聞《小寧》、《野狗與青空》(2019)原自同一批詩稿輯出。那麼,甫獲楊牧詩獎的《第一事物》(2024),可謂楊智傑的第三部詩集。既然第四本書起,作者將每每由自我轉向宇宙,Alfred Singer言猶在耳,這兒不妨稍稍總結智傑最童騃的自我。
比起詩,《第一事物》或許更像詩的零件。〈詩〉寫道:
是那世界最小的投石車
把你送來
白腳狗、藍月光
金蟾蜍、綠櫻花
送來你全部經驗
全部武裝
又一首詩──
飛石寂靜,輕輕敲響
在「白腳狗」等四項物事,智傑從須臾攫取萬有,有別進步的命題作文,大約是個例子。儘管讀者難免要暗暗比較起顧城在「頌歌世界」的短詩,如〈來源〉「一節又一節陽光的鐵鍊/小木盒帶來的空氣/魚和鳥的姿勢/我低聲說了你的名字」。新裁許是智傑譬詩為一陣響鳴的飛石,清峻幽怪,乃顧城這一類「元素的詩」所無;雖然,那四樣物事的地位從不多於過場,智傑看來更想談詩的投石車(許就是靈感吧),投擲經驗,予詩人全副武裝。
究是何等武裝?正在這兒智傑轉向了飛石之譬,而非任何思辨性的解答。稍加推敲,《第一事物》囊括許多詩的零件,若非一詞一行、三四行一段,便是藉排偶句疊加許多物事,怕就因為實質的串接與發展不易追索,字面或許如此。〈詩〉比喻靈感為投石車,而詩為飛石,兩個比喻都建立在概念的通約性,與細察「白腳狗」四項物事,寫作策略並不相同;甚至兩個比喻都也停留在最起步──「投石車」旋即轉向了四項物事,「飛石」已到了全詩終點。
如上推敲,智傑作詩的長短可謂一體兩面。智傑擁有孩童清朗的目光,凡所瞥見,物物各歸其所;卻未必擁有智人的思辨,予以推敲與發展。智傑作詩,比起歸檔更像命名,比起細作更像火耕,借馬太福音第十二章二十四節,就是那些詞死了,尚且沒生出千千萬萬來,且名為「童語的專政」。
撰文|廖啟余
一九八三年生於台灣打狗。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候選人。著有詩集《解蔽》(2012)、小品文集《別裁》(2017),作品散見國內外副刊、雜誌與選集。二〇〇二年,畢業於高師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