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若直觀地去想,便可知是一種需要保持輸出的作業,而在長期從事教學工作下,凌性傑與陳允元兩位散文作家,卻依舊各自從自己的視窗裡,編織出了兩幅不同的風景:那些有你的風景,以及明亮的谷地。前者 …
巷口文學院
-
-
廣告文案與文學創作,兩者看來既悖反又曖昧模糊。各自從廣告出走、斜槓至文學,洪茲盈與謝子凡激盪出意外的共鳴與分歧。兩本新作《沐沐泅吧沒關係》、《致白目者》文類不同,字句卻皆輕巧,又每每從罅隙彈 …
-
「移動」的意義是什麼?或許不只為了前往某處,也是為了能夠在每段曾經呼嘯而過的風景中回望過去。本期巷口新書攤,邀請吳億偉與李達達二人,聊聊這幾年來一次次移動中,各自所經歷的空間與時間的變化,而 …
-
我們知道,但我們「記得」解嚴前夕和三一八運動嗎?當集體記憶日漸僵固,如何將「我」從中贖還?本期巷口新書攤,邀請房慧真和許恩恩,聊聊在寫作散文《夜遊:解嚴前夕一個國中女生的身體時代記》和長篇小 …
-
同為水瓶座,同時出版了第三本書,作品皆深深地觸擊異文化與語言議題,白樵與張詩勤,分別帶著散文集《莫斯科的情人》與詩集《森森》,現身本期巷口新書攤,暢聊語言議題與獵奇寫作。讓我們一起收聽這場散 …
-
在漫長光陰裡,個體的存在顯得渺小,難以被特殊記憶。但其中總有寫作者依著自主意向,嘗試捕捉與還原諸物、諸事的模樣。本期巷口新書攤,林妏霜與吳緯婷二人,以細膩而清澈的觀看,拓印下生活與生命的樣貌 …
-
詩的語言多變,且總是藉由一種隱晦的方式接近閱讀的人們,這讓人不禁好奇詩人在寫作的過程中如何思考自己與他者的關聯,或如現象學一般,在某個能夠可被意識到卻難以被言說的事物之前,以獨有的姿態緩緩接 …
-
無論是罪惡現場,或者是災難過後,真相皆無可回返。明知不可而為之,那是創作者在接收到各自的召喚後,所採取的行動。朱和之與胡慕情二人的新作,同樣有著真相的無解,卻使他們往前的動力為何?本期巷口新 …
-
文字作為作者與讀者溝通的橋梁與媒介,是否必須帶著明確的目的?當書寫來自生活的細小發現,或是夜晚如閃電般的靈光,寫作所夾帶的訊息可以是情節、對白,或就是感覺本身。曹馭博與王和平在各自的新書中帶 …
-
創作是可以教的嗎?為什麼要寫作?關於文學,我們總有許多困惑,本次邀請到甫推出新作的崎雲和張馨潔來為大家解惑,請他們從各自的新書《夢中通訊》與《從下筆開始:40則圖破作文難題新方法》出發,聊寫 …
-
李時雍和栩栩的文字彷若有種共通性,都有著智性的關懷,也同樣在詩與散文之間自在遊走。本期巷口文學院,兩位作家帶著各自的新作,一起談談疫情過後的經驗與書寫。 李時雍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