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八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八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六十一
咽喉門二
朱肱活人書〈伏氣之病〉
楊士瀛直指方〈理一分殊 懸癰 梅核氣 尸咽 穀賊 疼痛 生瘡〉
嚴用和濟生方〈論治〉
劉完素六書〈痹腫〉
成無己明理論〈痛癢閉塞〉
張從政儒門事親〈咽喉說〉
朱震亨心法〈痹痛 纏喉風〉
危亦林得效方〈乳蛾 纏喉風 懸癰〉
虞摶醫學正傳〈總論〉
戴思恭證治要訣〈腫痛〉
樓英醫學綱目〈痹痛生瘡諸證〉
李梴醫學入門〈咽喉病皆屬火 火分虛實 繳吐法 火鬱發之 開關法
喉痹失音〉
方賢奇效良方〈總論〉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腫痹〉
薛己醫案〈痹痛諸證〉
龔信古今醫鑑〈梅核氣 痹腫乳蛾〉
王肯堂證治準繩〈夾喉疽 結喉癰〉
趙獻可醫貫〈腫痛論治〉
吳崑醫方考〈喉閉方論〉
陳實功外科正宗〈論證 看法 治法 喉癰〉
張介賓景岳全書〈論證 論治〉
石室祕籙〈腫痛 乳蛾〉
藝術典第一百八十一卷
醫部彙考一百六十一
编辑咽喉門二
编辑《宋朱肱活人書》
编辑
伏氣之病
编辑伏氣之病,謂非時暴寒中人,伏於少陰經,始不覺,旬 月乃發,先發咽痛,次必下利,脈微弱,古謂之腎傷寒, 宜用半夏桂甘湯。
《楊士瀛直指方》
编辑
理一分殊
编辑「咽」者胃之系,喉者肺氣之所通。咽以嚥物,喉以候氣, 理一而分殊也。
懸癰
编辑咽喉懸癰。關要所係。病不急療。皆能殺人。
懸癰生於上齶,又關於咽喉,所以暴腫者,抑亦熱氣 使然也。
梅核氣
编辑七情氣鬱,結成痰涎,隨氣積聚,堅大如塊,在心腹間, 或塞咽喉,如梅核粉絮樣,咯不出,嚥不下,每發欲絕, 逆害飲食,宜「四七湯。」
男女或有胸喉間有梅核之恙者,觸事勿怒,飲食勿 冷。
尸咽
编辑尸咽者,陰陽不和,脾肺壅盛,風熱毒氣,不能宣通,故 令尸蟲發動,上蝕於喉,或痒或疼,如𧏾之候也。與傷 寒狐惑同,當互參之。
穀賊
编辑穀賊者,穀芒強澀,藏於米,而誤食之,滯於咽門,不能 傳化,故風熱併聚,與血氣相搏,遂令腫刺也。不急治, 亦能殺人。
疼痛
编辑咽痛者,風邪客於喉間,氣鬱而熱,故為咽痛。
生瘡
编辑咽瘡者,胃脘實熱熏炙三焦,發為白頭赤根。宜「發聲 散。」
《嚴用和濟生方》
编辑
《論治》
编辑
「夫咽者,嚥也。喉者,候也。咽者,因物以嚥。喉者,以候呼 吸之氣。物之與氣,莫不由於咽喉也。若陰陽和平,榮 衛調攝,氣道無不宣暢矣。攝養乖違,喜餌丹石,多食 炙煿,過飲熱酒,致胸膈壅滯,熱毒之氣,不得宣洩,咽 喉為之病焉。病則為腫為痛,為喉痹,為窒塞不通,為 不利而生瘡,或狀如肉臠,吐不出,嚥不下,皆風熱毒」 氣之所致耳。又有伏熱上衝。乘於懸雍。或長或腫。懸 雍者在乎上齶也。更有腑寒。亦使人喉閉而不能嚥 者。治之當辨明也。
夫咽者,言可以嚥物也,又謂之嗌。氣之流通阨要之 處,胃之所繫,地氣之所主也。喉者,言其中空虛,可以 通氣息呼吸之道路,肺之所候,天氣之所主也。若臟 氣和平,則病不生;臟氣不平,寒熱壅滯,所以生病也。 醫治之要,熱則通之,寒則溫之,不熱不寒,依經調之。
《金劉完素六書》
编辑
痹腫
编辑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閉」,猶閉塞也。火主腫脹。故熱客上焦而咽嗌腫脹也。
《成無己明理論》
编辑
痛癢閉塞
编辑咽喉不利,或痛或癢,不可納食,皆毒氣上衝所致。《經》 曰:「太陽病,下之,脈緊者,必咽痛。」以太陽之邪搏於少 陰也。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少陰咽痛,脈浮遲,厥 冷或吐利,亦屬少陰,並不可汗下,用桔梗湯、猪膚湯, 甚者半夏散、通脈四逆湯去芍藥加桔梗。汗不止,藁 本、溫粉撲之。咽中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 若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遲,尺脈不至,咽喉不 利,唾血膿,手足厥,利不止者,難治,宜麻黃升麻湯。 腎傷寒一證,乃非時暴寒,伏於少陽之經,頭痛腰痛, 脈微弱,初咽痛,以傷寒後必下利。咽痛,半夏桂枝湯, 即半夏散、四逆湯。
咽中閉塞,烏扇湯。口瘡赤爛,蜜浸黃蘗噙咽。痛甚者, 升麻六物湯。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
《咽喉說》
编辑
喉舌緩急,砭藥不同。咽與喉,會厭與舌,此四者同在 一門,而其用各異。喉以候氣,故喉氣通於天;咽以嚥 物,故咽氣通於地。會厭與喉,上下以司開闔,食下則 吸而掩,氣上則呼而出,是以舌抵上齶,則會厭能閉 其咽矣。四者相交為用,闕一則飲食廢而死矣。此四 者乃氣與食出入之門戶,最急之處,故《難經》言「七衝」 門,而會厭之下為吸門。及其為病也,一言可了。一言 者何?曰:火。《內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太僕註 云:「一陰者,手少陰君火心主之脈氣也;一陽者,手少 陽相火三焦之脈氣也。」二火皆主脈,並絡於喉。氣熱 則內結,結甚則腫脹,腫脹甚則痹,痹甚而不通則死 矣。夫足少陰循喉嚨,俠舌本;手少陰上俠咽,此二者 誠是也。至於足陽明下人迎,循喉嚨;足太陰俠咽連 舌本;手太陽循咽下膈,足厥陰循喉嚨之後,此數經 皆言咽喉,獨少陽不言咽喉,而《內經》言一陰一陽謂 之喉痹,何也?蓋人讀十二經多不讀《靈樞經》中別十 一篇,具載十二經之正,其文云:足少陽之正,繞髀,入 毛際,合於厥陰。別者入季脅間,循胸裏,屬膽,散之上 肝,貫心以上俠咽,出頤頷中,散於面,繫目系,合少陽 於目外眥也。又手心主之正,別下淵液三寸,入胸中, 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是手 少陽三焦之氣,與手心主少陰之氣,相合而行於喉 嚨也。推十二經,惟足太陽別項下,其餘皆湊於喉嚨。 然《內經》何為獨言一陰一陽結為喉痹?蓋君相二火 獨勝,則熱結正絡,故痛且速也。余謂一言可了者,火 是也。故十二經中言嗌乾、嗌痛、咽腫、頷腫、舌本強,皆 君火為之也。唯喉痹急速,相火之所為也。夫君火者, 猶人火也;相火者,猶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 焚木,其勢速。《內經》之言喉痹,則咽與舌在其間耳。以 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後之醫者,各詳其狀,強立八 名,曰單乳蛾。雙乳蛾、單閉喉、子舌脹、木舌脹、纏喉風、 走馬喉閉,熱氣上行,結薄於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 其形似,是謂乳蛾,一為單,二為雙也。其比乳蛾差小 者,名閉喉,熱結於舌下,復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脹。」 熱結於舌中,舌為之腫,名曰「木舌脹。」木者,強而不柔 和也。熱結於咽項,腫遶於外,且痲且癢,腫而大者,名 曰纏喉風。喉痹。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痹。此八種之 名雖詳,若不歸之火,則相去遠矣。其微者可以鹹耎 之,而大者以辛散之。今之醫者,皆有其藥也,如薄荷、 烏頭、殭蠶、白礬、𥐚硝、銅綠之類也。至於走馬喉痹,何 待此乎?其生死人反掌之間耳。其最不誤人者,無如 砭鍼出血,血出則病已。《易》曰:「血去惕出」,良以此夫。昔 余以治一婦人木舌脹,其舌滿口,諸藥不愈。余以䤵 鍼小而銳者砭之,五七度腫減,三日方平,計所出血, 幾至盈斗。又治一男子纏喉風腫,表裏皆作,藥不能 下。余以涼藥灌於鼻中,下十餘行,外以拔毒散敷之。 陽起石燒赤,與伏龍肝各等分,細末,每日以新水掃 百遍,三日熱始退,腫始消。又嘗治一貴婦喉痹,蓋龍 火也,雖用涼藥,而不可使令服為龍火,宜以火逐之。 人火者烹「之火是也。」乃使暴於烈日之中,登於高 堂之上,令侍婢攜火爐,坐藥銚於上,使藥常極熱,不 至大沸,通口時時呷之,百餘次,龍火自散。此法以熱 行寒,不為熱病扞格故也。大抵治喉痹,用鍼出血,最 為上策。但人畏鍼,委曲旁求,瞬息喪命。凡用鍼而有 鍼瘡者,宜搗生薑一塊,調以熱白湯,時時呷之,則瘡 口易合。《銅人》中亦有灸法,然病微者可用,病速者恐 遲則殺人。故治喉痹之火,與救火同,不容少待。《內經》 火鬱發之。發謂發汗,然咽喉中豈能發汗?故出血者, 乃發汗之一端也。後之君子,毋執小方,而曰吾藥不 動臟腑,又妙於出血,若幸遇小疾而獲功,不幸遇大 病而死矣。毋遺後悔可矣。
《朱震亨心法》
编辑
===痹痛===喉痹大概多是痰熱,重者用桐油探吐。
咽喉生瘡痛,是虛熱。血虛,多屬虛火,游行無制,客於 咽喉也。用人參、荊芥、蜜炙黃蘗。
虛火用人參、竹瀝,血虛四物加竹瀝。
「實熱者,黃連、荊芥、薄荷、硝,蜜薑汁調,噙化。」或用倒滴 刺根淨洗,入些少好酒同研,滴入喉中,痛立止。 喉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上必用元參。
咽喉痛,硼砂或和膽礬、白殭蠶、白梅肉和含,又必用 荊芥、元參。
纏喉風
编辑纏喉風屬痰熱,戴思恭謂「其咽喉裏外皆腫者」是也。 纏喉風喉閉之證,皆由膈間素有痰涎,或因酒色七 情不節而作,火動痰上,壅塞咽喉,所以內外腫痛,水 漿不入,可謂危且急矣。
纏喉風之證,先兩日胸膈氣緊,出氣短促,忽然咽喉 腫痛,手足厥冷,氣閉不通,頃刻不治。
《危亦林得效方》
编辑
乳蛾
编辑單蛾風者,其形圓如小筯頭大,生於咽喉關上,或左 或右關下,難治。雙蛾風者,有兩枚,在喉關兩邊,亦圓 如小筯頭大,關下難治。
纏喉風
编辑纏喉風自耳邊過順下赤兔者是也。大概內外皆腫 者。為纏喉風。
凡咽喉閉,毒氣歸心,胸前腫滿,氣煩促,下部洞泄不 止者死。
懸癰
编辑懸癰,謂之帝鍾。懸癰腫而垂下,有長數寸者,謂之「帝 鍾風。」宜用鹽礬散,不可鍼破,鍼則殺人。
《明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總論》
编辑
《內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注謂:一陰即厥陰, 肝與包絡是也;一陽即少陽,膽與三焦是也。四經皆 有相火存焉。叔和曰:「膽與三焦尋火治,肝和包絡都 無異。」東垣曰:「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蓋元氣 一虛,則相火隨起,而喉痹等病暴作矣。夫喉之為會 厭者,經謂之吸門是也,以其司呼吸升降,為人身緊 關之橐籥門戶也。若夫卒然腫痛,水漿不入,言語不 通,死在須臾,誠可驚駭。其會厭之兩旁腫者,俗謂之 雙乳蛾,易治;會厭之一邊腫者,俗謂之單乳蛾,難治。 古方通謂之喉痹,皆相火之所衝逆耳。《經》曰:「一水不 能勝二火,又二水不能勝五火。」甚言其真水之易虧, 而相火之易動也。如大怒則火起於「肝,房勞則火起 於腎,飲食失節則火起於脾胃」之類。是故知火者痰 之本,痰者火之標。火性急速,故病發則暴悍。治之之 法,必先大湧其痰,或以金鍼刺其腫處,此急則治標 之法也。用藥必須以《內經》從治之法,而以桔梗、甘草、 元參、升麻、防風、羌活、荊芥、人參、白朮、茯苓之類,少加 乾薑、附子等藥為嚮「導,徐徐頻與,不可頓服,此為治 之大法也。切不可驟服寒涼之藥,非徒無益,而且促 其死耳。俗人未諳此理,而峻用黃芩、黃連、梔子、黃蘗 之類而正治之。又甚者,雜進以大苦寒等劑,頻與頓 服,但覺腫勢稍退,語言略通,而醫者病者皆為獲效 而喜。」殊不知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其毒氣乘虛而入 腹中,漸而至於發喘不休,不可治矣。良可歎哉。外有 天行一種,名曰「大頭病」,俗呼為「揑頭瘟。」其證甚為凶 惡。染此證者十死八九。宜推運氣治之,治法亦不甚 相遠也。《東垣普濟》消毒飲子甚妙。實為百中之劑。學 者再宜詳究而擴充之。務活人於斯世也。幸甚。
《戴思恭證治要訣》
编辑
腫痛
编辑咽痛宜甘桔湯。熱毒上攻,或有瘡,或無瘡,服甘桔湯 不效者,宜甘桔湯中加荊芥一錢半,名如聖湯。或如 聖湯中更加連𧄍一分,防風半分,或甘露飲,仍用碧 雲散旋旋煎點,間用鹽水吞養正丹,兼以薄荷兼雞 蘇丸含化。
有咽疼,服冷劑反甚者,宜用薑汁。
有內熱,熱形於上焦,以致咽疼,宜用黃蘗皮、黃連、大 黃研末,水調塗在足心與患處。此出於《葉氏方書》。 熱壅咽痛,或嗽中帶血者,宜金沸草散,佐以辰砂化 痰丸。咽喉痛,用諸冷藥不效者,宜枳南湯。
喉痹作痛,腫滿不能言,咽中生物,名喉風,宜甘桔湯。 若熱壅上焦,咽喉疼痛,而吞嚥乾物,不若常時之潤, 睡覺口舌全無津液者,如聖湯加人參半錢,元參七 分,或佐以碧雲散、雞蘇丸。有上證兼心頭煩躁,辰砂 五苓散。凡上壅,竝宜縮砂殼燒灰存性,研末,水調服 之。
《樓英醫學綱目》
编辑
痹痛生瘡諸證
编辑《凡經》云:「喉痹」者,謂喉中呼吸不通,言語不出,而天氣 閉塞也。云「咽痛」云「嗌痛」者,謂咽喉不能納唾與食,而地氣閉塞也。云「喉痹咽嗌痛」者,謂咽喉俱病,天地之 氣並閉塞也。蓋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 不能兼喉痹也。
喉痹惡寒,及寸脈小弱於關尺者,皆為表證,宜甘桔 湯、半夏桂枝甘草湯,詳寒熱發散之。若水漿不得入 口者,用解毒雄黃丸四五粒,以極酸酢磨化,灌入口 內,吐出濃痰,卻服之,間以生薑自然汁一蜆殼噙下 之,神效。
按:喉痹惡寒者,皆是寒折熱,寒閉於外,熱鬱於內,薑 汁散其外寒,則內熱得伸而愈矣。切忌膽礬酸寒等 劑點喉,反使其陽鬱結不伸。又忌硝、黃等寒劑下之, 反使其陽下陷入裏,則禍不旋踵矣。韓祗和云:「寸脈 弱小於關尺者,宜消陰助陽。」東垣云:「兩寸脈不足,乃 陽氣不足,故用表藥提其氣,升以助陽也。」或三部俱 小弱。亦可用其法也。
「喉痹」「鄉村」病皆相似者,屬天行運氣之邪,治必先表 散之,亦大忌酸藥點之,寒藥下之,鬱其邪於內,不得 出也。其病有二。
其一屬火。《經》云:「少陽所至為喉痹。」又云:「少陽司天之 政,三之氣,炎暑至,民病喉痹」,治宜仲景桔梗湯。或面 赤斑者,屬陽毒,宜陽毒諸方汗之。
其二屬濕。《經》云:太陰之勝,火氣內鬱,喉痹。又云:太陰 在泉,濕淫所勝,病嗌腫喉痹,治宜《活人》半夏桂枝甘 草湯。或面青黑者,屬陰毒,宜陰毒諸方汗之。
洪武戊辰春,鄉村病喉痹者甚眾,蓋前年終之氣,及 當年初之氣,二火之邪也。予累用甘桔湯加黃連、半 夏、殭蠶、鼠黏子根等劑發之,挾虛者加參、芪、歸輩。水 漿不入者,先用解毒雄黃丸,酢磨化之,灌喉痰出,更 用生薑汁灌之,卻用上項藥,無不神驗。若用瞻礬等 酸寒點過者,皆不治,蓋邪鬱不出故也。
喉痹不惡寒者,及寸脈大滑,實於關尺者,皆屬下證, 宜硝石、青黛等寒藥降之,或白礬等酸劑收之也。韓 祗和云:「寸脈大於關尺者,宜消陽助陰。」東垣云:「兩寸 脈實,為陰盛陽虛,下之則愈。」故予每用此法治急喉 痹,如鼓應桴,或三部俱實,亦可用其法也。
急喉痹,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響者,此為肺絕之候, 速宜參膏救之,用薑汁、竹瀝放開服。如未得參膏,或 先煎獨參湯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 遲則十不全一也。
咽痛有陰氣大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遂成咽痛。脈 必浮大,重取必濇,去死為近,宜補陰陽,人參一味濃 煎湯,細細飲之。
咽瘡多虛火,游行無制,客於咽喉。宜用人參、蜜炙黃 蘗、荊芥治之。
《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
咽喉病皆屬火
编辑咽喉,氣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門戶也。後世有 一十八種之名,其類雖繁,同歸於火。蓋少陰君火,少 陽相火二脈,並絡於咽喉。君火勢緩,則熱結而為疼 為腫;相火勢速,則腫甚不仁而為痹,痹甚不通,而痰 塞以死矣。故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一陰肝與心 包,一陽少陽三焦,四經皆有相火。火者痰之本,痰者 火之標。故言火則痰在其中矣。言咽喉。則牙舌亦包 在其中矣。
火分虛實
编辑實火,因過食煎炒,蘊熱積毒煩渴,二便閉澀,風痰上 壅,將發喉痹,必先三日胸膈不利,脈弦而數。治宜先 去風痰,而後解熱毒,涼膈散加黃連、荊芥、石膏,或古 荊黃湯、防風通聖散、三黃丸含化。又風燥咽喉乾枯, 常如毛刺,吞嚥有礙,敗毒散加黃芩、半夏,倍桔梗、薄 荷、生薑煎服。痰盛加石膏。凡服此藥,子服午攻,午服 子攻。如嘔吐咯傷,因食熱物,及穀芒刺澀,風熱併與 血氣相搏,腫痛者,消風散加薄荷、元參、全蠍,或射干 湯、牛蒡子湯。木舌重舌者,如聖勝金錠。舌根腫者,麝 香硃砂丸。時行咽痛者,普濟消毒飲子。
虛火,因飲酒則動脾火,忿怒則動肝火,色慾則動腎 火,火炎上攻,咽膈乾燥,必二便如常,少陰脈微,治宜 補虛降火。血虛者,四物湯加桔梗、荊芥、知母、黃蘗。氣 虛者,四君子湯加甘草、桔梗、元參、升麻,甚則乾薑、附 子以為向導,徐徐服之。如痰盛者,二陳湯料入青魚 膽一箇,其膽先以糯米入內,陰乾為末,薑汁調服,亦 可探吐,或千緡湯。曾服涼藥自利,或聲音有壞者,「《祕 傳》降氣湯救之。」
暴感風寒,則咽喉緊縮妨礙者,紫梗半夏湯、猪膚湯。 腎傷寒及陰證者,半桂湯、蜜附子。
《通用》甘桔湯、利膈湯、冰梅丸、犀角琥珀膏,或單百草 霜為末,蜜丸彈子大。每三丸,新汲水化服。凡咽喉不 可純用涼藥取效,目前上熱未除,中寒復起,毒氣乘 虛入腹,胸前高腫,上喘下泄,手足指甲青紫,七日以 後全不入食,口如魚口者死。
===繳吐法===繳法用青魚膽末,繳三次,紅腫即散。
吐法,用冬月青魚膽,以枯礬入內,臨用加百草霜、炒 鹽少許,酢調,以鵝毛蘸藥,引吐痰盡。如無魚膽,用白 礬半斤,巴豆肉十枚,同枯過,去巴,用引吐痰,神效。吐 後用金鎖匙吹之。常服甘桔湯最妙。如牙關緊者,用 後開關藥,或「二仙散。」不省人事者,一字散。
火鬱發之
编辑火鬱發之,謂發汗也。咽瘡忌汗,最不誤人,惟砭針出 血,即汗之之義也,血出多則愈。有針瘡者,薑汁調熟 水,時時呷之。畏針者,委曲針之。凡關上血泡最重,關 下不見者,令病人含水一口,用蘆管削尖入鼻孔刺 出血妙。惟腎傷寒及帝鍾腫者忌針,用蛇牀子於瓶 中燒煙,令病人吸入喉中即愈。
開關法
编辑雄黃解毒丸龍腦破毒散玉鑰匙或用巴豆壓油紙 上,取油紙撚成條子,點燈吹滅,以煙熏入鼻中,一時 口鼻涎流,牙關自開。一方用巴豆肉以緜裹定,隨左 右塞於鼻中,左右俱有,左右俱塞,立透。蓋方中以巴 豆治走馬喉痹者,以熱攻熱,熱則流通之意也。
喉痹失音
编辑喉痹失音者,祕傳降氣湯去陳皮加黃芩。風寒失音 者,甘桔湯加訶子、木通,入生地汁潤之,或訶子散。血 虛受熱,咳嗽聲嘶者,用青黛、蛤粉,蜜調含化,或潤肺 丸、蜜脂煎。尋常聲音不清者,加味固本丸。內傷虛損, 咽瘡失音者,無治法。
《方賢奇效良方》
编辑
《總論》
编辑
戴人云:「咽與喉,會厭與舌,此四者同在一門,而其因 各異。咽以納氣,故咽氣通於天;喉以納食,故喉氣通 於地;會厭與喉上下,以司開闔,食下則吸而掩,氣上 則呼而出,是以舌抵上齶,則會厭能閉其咽矣。四者 相交為用,缺一則飲食廢而死矣。此四者,乃氣與食 出入之門戶,最急之處,故為病也。」為咽痛、喉痹之證, 是以難治。輕者或治而愈,甚者雖治必殆矣。《內經》曰: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王注曰:「一陰者,手少陰君火 心主之脈也。一陽者,手少陽相火三焦之脈也。」二火 皆主脈,竝絡於喉,氣熱則內結,甚則腫脹,腫脹則甚, 甚則痹,痹甚而不通則死矣。非惟二脈繫此為病,以 十二經推之,惟足太陽別下項,其餘皆湊於喉嚨。惟 君相二火獨勝,則熱結正絡,故痛且速也。故《十二經》 中言「嗌痛、咽腫、頷腫、舌本強」,皆君火為之也。惟喉閉 急速,相火之所為也。夫君火者,猶人火也,相火者,猶 龍火也。人火焚木,其勢緩,龍火焚木,其勢速。經言喉 痹,則咽與舌在其中矣。以其病同是火,故不分也。後 之學者,各詳其狀。今列咽喉一十八證:一曰單蛾風, 其形如圖,小筯頭,生於咽喉關上,或左或右,可治;生 於關下者難治。二曰雙蛾風,生兩箇,在喉關兩邊,亦 圓如小筯頭大,或生關下者,難治。三曰蟬舌風,又名 「子舌」,自舌下再生重舌者是也。四曰牙蜞風,牙齦上 腫盛,聚毒成瘡者是。五曰木舌風,其舌漸漸長大相 似,煑熟猪舌不能轉動;六曰舌黃風,自舌上腫痛,黃 色;七曰咬牙噤風,牙盡頭作臖,口噤不開;八曰魚口 風,如魚吸水者,不治。九曰聚毒塞喉風,喉關聚毒,涎 唾稠實,發寒熱,仍分上下。關上者依法治療,關下者 難治。十曰懸蜞蠱毒風,上眶腫,食而不能掩水,外形 腫如雞卵。十一曰嗆食風,又名「飛絲毒」,口中或食腥 膾之惡物,發泡者。十二曰獵頰風,腮頰結腫者是,牙 盡處腫破。十三曰纏喉風,風自頤邊過頤下,赤色者 是。亦有寒熱,甚者危殆。十四曰松子風。口內滿喉赤 如猪肝,張口吞物,則氣逆關閉,飲食不能者,用吹喉 藥,或絳雪點腫處,輕者退,甚者喉關響急不治。十五 曰崩砂甘口風,自舌下牙齦上下腫赤,口內作臖,如 湯熱,牙齦漸甚爛者,亦能脫齒。十六曰連珠風。自舌 下起,初起一箇,又起一箇,甚者三五、七九箇,連珠者 是也。十七曰「蜂子毒」,或在腮臉洋爛,或在喉關舌下 作臖,其色黃如蜂者是。十八曰走疰。瘰𤻤風。頸項結 核五七箇,皮膚赤腫,作寒熱者。惟木舌者,木強而不 柔和也。熱「結於喉,腫遶於外,且痲且痒,腫而大者,名 曰纏喉風喉痹;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痹。」於十八證 之名雖別,而為治若不歸之於火,則相去遠矣。其微 者,可以鹹耎之;其大者,可以辛散之。治此疾者,世之 有方,如薄荷、烏頭、殭蠶、白礬、𥐚硝、銅綠之類。至如走 馬喉痹,何待此乎?其死生如人一反掌之間耳。其最 不誤人者,無如砭針出血,血出則病已。但人畏針,委 曲旁求,若執不從,瞬息喪命。凡用針時,喉中嗆者,宜 搗生薑一塊,入熱白湯,時時呷之,則嗆隨止。治喉痹 之疾,如救火之法同,豈可容易哉。《諸書治驗》,木舌脹 者,急以䤵針小而銳者,砭之五七度,出所藏血而愈。 纏喉風腫,藥不能下者,以涼藥灌鼻中吐之,外以拔 毒散之劑敷之,熱退腫消而已。喉痹,龍火也,雖用涼
劑,常令煎極熱,時時呷之,此藥以熱行寒,不為熱病扞格故也。又常以䤵針刺少商穴,出血而愈。後之業醫者,須分人火、龍火之病,用藥無不取效矣。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编辑
腫痹
编辑咽以嚥物,喉以候氣,其體清虛,不容一毫濁物。《難經》 曰:「三焦之氣通於喉,喉嚨之聲則發矣。」然三焦屬相 火,火為病最速,故卒然喉中腫塞,古謂之喉痹是也。 亦有胃中痰火泛上,腫塞為患者。大抵暴起必是痰 火,取吐為急,惟針刺去毒血為妙。昧者不知,畏首畏 尾,多致悮事,是不明正理也。
《薛己醫案》
编辑
痹痛諸證
编辑丹溪先生云:「咽痛屬血虛,用四物加竹瀝。陰虛火上 炎者,必用元參;氣虛,加人參、竹瀝。」又云:「咽喉腫痛,有 陰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者,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去 死為近。宜人參一味,濃煎,細細飲之。如作實證治之, 禍在反掌。」此發前人未發,救無窮之夭枉。余更以上 焦風熱、積熱,及膀胱陰虛等證,一二於後。
疼痛或寒熱者。邪在表也。宜發散。
腫痛。痰涎壅盛者,邪在上也。
痛而「脈數無力者,屬陰虛,宜滋陰降火。」
腫痛發熱便閉者。表裏俱實病也。宜解表攻裏。如證 緊急。更刺患處。或刺少商穴。
蕭山先生云:「喉痹不惡寒,及寸脈洪大滑實於關尺 者,皆屬下證,宜硝石、青黛等寒藥降之,或膽礬等酸 劑收之。」韓祗和先生云:「寸脈大於關尺者,宜消陽助 陰。」東垣先生云:「兩寸脈實,為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故 余尊此法以治前證,如鼓應桴也。
陳藏器每治臟寒咽閉,吞吐不利。用附子去皮臍炮 製,以蜜塗炙,令蜜入內,噙之勿嚥,云「甚效。」
《龔信古今醫鑑》
编辑
梅核氣
编辑梅核氣者,窒礙於咽喉之間,咯不出,嚥不下,如梅核 之狀是也。始因喜怒太過,積熱蘊釀,乃成痰涎鬱結, 致斯疾耳。宜加味四七湯、加味二陳湯。
痹腫乳蛾
编辑熱結咽喉,腫遶於外,且痲且痒,腫而大者,名「纏喉風。」 喉閉而暴發暴死者,名「走馬喉痹。」
乳蛾乃熱氣上行,摶於喉之兩旁,近外腫作。以其形 似乳蛾,一為單,二為雙。又其乳蛾之差小者,名喉閉。
《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
夾喉疽
编辑或問:喉之兩旁生疽何如?曰:此名夾疽,屬手少陰心 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火熱毒上攻而然。宜琥珀 犀角膏、犀角散、黃連消毒飲、活命飲加元參、桔梗、黃 連。內潰者,難治。虛火上升,痰壅飲食不進者死。
結喉癰
编辑或問:「當結喉生癰何如?」曰:「是名喉癰,又名猛疽,以其 勢毒猛烈可畏也。屬任脈及手太陽、手少陰經,積熱 憂憤所致。急宜清熱攻毒,用琥珀犀角膏,及黃連消 毒飲、紫金丹、烏金散選用。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若 過時不治,潰穿咽嗌者死。」
《趙獻可醫貫》
编辑
《腫痛論治》
编辑
喉與咽不同。喉者,肺脘呼吸之門戶,主出而不納;咽 者,胃脘水穀之道路,主納而不出。蓋喉咽司呼吸,主 升降,此一身之緊關櫜籥也。經曰:足少陰所生病者, 口渴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素問》云:「邪客於足少 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納食。」又曰:「足少陰之絡,循喉 嚨,通舌本。」凡喉痛者,皆少陰之病,但有寒熱虛實之 分。少陰之火,直如奔馬,逆衝於上,到此咽喉緊鎖處, 氣鬱結而不得舒,故或腫或痛也。其證必內熱口乾 面赤,痰涎湧上,其尺脈必數而無力,蓋緣腎水虧損, 相火無制而然,須用六味地黃、門冬五味大劑,作湯 服之。又有色慾過度,元陽虧損,無根之火遊行無制, 客於咽喉者,須八味腎氣丸大劑,煎成。冰冷與飲。使 引火歸原。庶幾可救。此論陰虛咽痛者如此。治法正。 氏所謂「上病療下」也。人之喉咽如曲突,曲突火炎, 若以水自上灌下,曲突立爆烈矣。惟竈牀下以盆水 映之,上炎即熄,此上病療下之一驗也。其間有乳蛾 纏喉,二名不同。腫於咽喉兩旁者,為雙蛾;腫於一邊 者為單蛾。治法用鵝翎蘸米酢攪喉中,去盡痰涎,復 以鵝翎探吐之,令著實一欬,欬出蛾中紫血即潰。或 紫金錠磨下即愈。不散者,以小刀刺出紫血即愈。古 方有刺少商穴法甚好,刀針刺血,急則用之,然亦有 不宜用者。《薛案》云:「一人年五十,咽喉腫痛,或針去血, 神思雖清,尺脈洪數而無倫次,按之微細如無,曰有 形而無痛,陽之類也,當峻補其陰,今反傷陰血必死, 已而果歿。」引此一案,為粗工輕用刀針之戒。纏喉風 者,腫透達於外,且痲且癢且痛,可用解毒雄黃丸。 古方有用巴豆油染紙作撚子,點火吹滅,以煙熏鼻中,即時口鼻流涎,牙關自開,即用此㗜患處,即愈。 陽虛咽痛者,口舌生瘡,遇勞益甚,其脈必浮大,此脾 肺氣虛,膀胱虛熱,須以理中湯加山藥、山茱萸乃痊。 上焦風熱者,用荊防敗毒散。
有咽喉腫痛,作渴飲冷,大便祕結,六脈俱實,下之則 愈,可用防風通聖散。世間虛熱者多,實熱者少,如此 證不多得,此法不可輕用。
有急喉痹,聲如鼾呼,痰如拽鋸,此為肺絕之候,速宜 人參膏,用薑汁、竹瀝放開服。如未得膏,先煎獨參湯 救之。服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四五,遲則不救。丹 溪云:咽喉腫痛,有陰虛陽氣飛越,痰結在上者,脈必 浮大,重取必澀,去死為近,宜人參一味,濃煎,細細飲 之。如作實證治之,禍在反掌。仲景云:「少陰客熱咽痛」, 甘草湯。少陰寒熱相搏,桔梗湯。少陰客寒咽痛,半夏 散及湯。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 酒湯。少陰陰虛客熱,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猪膚湯。 世人但知熱咽痛,不知有寒咽痛。《經》曰:「太陽在泉,寒 淫所勝,民病咽痛頷腫。」陳藏器用附子去皮臍,炮裂 切片,以蜜塗炙,令蜜入內,噙嚥甘味盡更易之。冬月 伏寒於腎經,發則咽痛下利,附子湯溫其經則愈。 又有司天運氣,其年鄉村相染,若惡寒者,多是暴寒 折熱,寒閉於外,熱鬱於內,切忌膽礬酸寒之劑,點喉 反使陽鬱結不伸。又忌硝黃等寒劑下之,反使寒下 陷入裏,則禍不旋踵矣。須用表散之劑,若仲景甘桔 湯之類。
又有陽毒咽痛,用升麻湯;陰毒咽痛,用甘草湯。 咽痛用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 線如髮懸一黑泡,大如櫻珠,垂挂到咽門,而口中飲 食不入,須用牛膝根直而獨條者,洗淨,入好酢三五 滴同研細,就鼻孔滴二三點入去,則線斷珠破,其病 立安。又有喉間作痛潰爛,久而不愈,此必楊梅瘡毒, 須以「萆薢湯為主。」
《吳崑醫方考》
编辑
《喉閉方論》
编辑
夫喉者,氣之關隘也,通則利,塞則害,無問其標本,而 當急治焉者也。今考八方,皆古人已試之程規,觸類 而通之,則活人之機亹亹矣。
「纏喉急閉者,雄黃解毒丸主之。」蓋纏喉急閉,軀命之 所關也。急治則生,緩治則死。是方也,雄黃能破結氣, 巴豆能下稠涎,鬱金能散惡血,能此三者閉通矣。丹 溪翁生平不用厲藥,而此方其不得已而用之乎! 喉閉數日不能食者,稀涎散吐之,涎盡病除。夫皂角 之辛利,能破結氣;白礬之鹹苦,能涌稠涎,數數涌之, 涎去而病已矣。
「咽痛者,甘桔防風湯主之。」夫甘草之甘,能緩喉中之 急。桔梗之苦,能下喉中之氣。防風之辛,能散喉中之 壅。
纏喉風用巴豆油塗紙上,撚成條子,以火點著,纔煙 起即吹滅之。令患人張口,帶火刺於喉間,俄頃吐出 紫血半合,即時氣寬能言,及啖粥飲。蓋火氣熱處,巴 油皆到,火以散之,巴以瀉之,煙以吐之,乃「一舉而三 善」之方也。
《陳實功外科正宗》
编辑
《論證》
编辑
問曰:咽痛屬肺,然所致有不同者,自由虛火實火之 分,緊喉慢喉之說。又咽為心肺肝腎呼吸之門,飲食 聲音吐納之道,此關係一身,害人迅速,故曰「走馬看 咽喉,不待少頃」也。假如虛火者,色淡微腫,脈亦細微, 小便清白,大便自利,此思慮過多,中氣不足,脾氣不 能中護,虛火易至上炎,此恙先從咽嗌乾燥,飲食妨 「礙,欬吐痰涎,呼吸不利,斑生苔蘚,壘若蝦皮,有如毛 草,常刺喉中,又如硬物,嗌於咽下,嘔吐酸水,噦出甜 涎,甚則舌上白胎,脣生礬色,聲音雌啞,喘急多痰。以 上等證,皆出於虛火元氣不足中來,治此不可悮投 涼藥。上午痛者屬氣虛,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 牛蒡、元參。午後痛者,屬陰虛,四物湯」加黃蘗、知母、桔 梗、元參。如服不效者,必加薑、附,以為引導之用,亦為 佐治之法也。實火者過飲醇酒,縱食膏粱,疊褥重衾, 哺餐辛烈,多致熱積於中,久則火動痰生,發為咽腫。 甚者風痰上壅,咽門閉塞,少頃湯水不入,聲音不出, 此為喉閉緊喉風是也。用藥不及事,先用針刺喉間, 發泄毒血,隨用桐油餞鷄翎探吐稠痰,務使痰毒出 盡,咽門得鬆,湯藥可入,語聲得出乃止。內服清咽利 膈湯疏利餘毒。如牙關緊閉難入,必當急刺少商出 血,其閉自開。如針刺,探吐無痰,聲如拽鋸,鼻掀痰喘, 湯水不入,語聲不出者,真死候也。又有喉癰、喉痹、乳 蛾、上齶癰等證,其患雖腫,而咽門半塞半開,其病雖 凶,而喉道又寬又緊,此皆標病,雖重無妨。當用「金鎖 匙」吐出痰涎,利膈湯推動積熱。膿脹者開之,損而痛 者益之,其患自安。凡喉閉不刺血,喉風不倒痰,喉癰 不放膿,喉痹乳蛾不針烙,此皆非法。又有痰火勞嗽欬傷咽痛者,無法可治。
《看法》
编辑
初起紅色腫痛,語聲清朗,亦無表裏之證,相兼者輕。 已成腫痛,咽喉半閉半開,咯吐痰涎,飲食稍進者順。 咽喉腫閉,牙關緊急,言語不清,痰壅氣急,聲小者險。 咽喉驟閉,痰涎壅塞,口噤不開,探吐不出,聲喘者死。 時瘡之後,毒結咽間,腫痛腐爛,吐納不堪,聲啞者重。 久嗽痰火,虛陽上攻,欬傷咽痛,但見聲嘶而色紅者 死。
《治法》
编辑
「初起腫痛,寒熱交作,頭眩拘急者,邪在表也,宜發散。 初起腫痛發熱,脈有力而便祕者,邪在內也,宜下之。 腫痛寒熱,口乾作渴,脈洪大而有力者,宜發表攻裏。」 「咽喉腫痛,痰涎壅甚,面紅口乾,邪在上也,宜探吐之。 喉閉,痰涎壅塞,氣急口噤難開,先刺少商,後行吐法。 已成脹痛,咽喉壅塞,湯水不入,膿已成也,宜急針之。」 腫痛微紅,脈虛無力,午後痛者屬陰虛,宜滋陰降火。 腫痛色白,咯吐多涎,上午痛者屬陽虛,治宜補中健 脾。
喉癰
编辑喉癰生於咽外,正中腫痛,妨礙飲食,紅腫發熱,必欲 潰膿,軟而脹痛者鍼之,內服補托之藥,玉紅膏搽貼 長肌完口。又有腐潰內通,湯水隨孔出者,曾治數人, 俱亦無妨。
《景岳全書》〈臣張介賓著〉
编辑
《論證》
编辑
喉痹一證,在古方書雖有十八證之辨,而古人悉指 為相火。然此證雖多由火,而復有非火證者,不可不 詳察也。蓋火有真假,凡實火可清者,即真火證也;虛 火不宜清者,即水虧證也。且復有陰盛格陽者,即真 寒證也。故《內經》曰:「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嗌痛頷 腫。」其義即此,何後人之弗究也。
「喉痹所屬諸經,凡少陽陽明、厥陰、少陰,皆有此證,但 其中虛實各有不同。蓋少陽厥陰木火之臟,熱證固 多;陽明為水穀之海,而胃氣直透咽喉,故又惟陽明 之火為最盛。欲辨此者,但察其以情志鬱怒而起者, 多屬少陽、厥陰;以口腹肥甘,辛熱太過而起者,多屬 陽明。凡患此者,多宜以實火論治。至若少陰之候,則 非此之比。蓋少陰之脈,絡於橫骨,終於會厭,繫於舌 本。」凡陰火逆衝於上,多為喉痹。但少陰之火,有虛有 實,不得類從火斷。若果因實火,自有火證,火脈,亦易 知也。若因酒色過度,以致真陰虧損者,此腎中之虛 火證也,非壯水不可。又有火虛於下,而格陽於上,此 無根之火,即腎中之真寒證也,非溫補命門不可。凡 此諸經不同。而虛實大異。皆後人所罕知者。獨褚氏 遺書。有上病察下之說。誠見道之言也。
咽喉證,總謂之火,則名目雖多,似有不必盡辨者,然 亦有不可不辨者,如單乳蛾、雙乳蛾及纏喉風之有 不同也。蓋腫於咽之兩旁者為雙蛾,腫於一邊者為 單蛾,此其形必圓突如珠,乃癰癤之類,結於喉間,故 多致出毒,或宜刺出其血而愈者。若纏喉風則滿片 紅腫,多不成膿,亦不必出血,但使火降其腫自消,此 其所以有異。而治之當有法也。
龐氏曰:「伏氣之病,古方謂之腎傷寒,謂非時有暴寒 中人,毒氣伏於少陰經,始初不病,旬月乃發,脈微弱, 法當以傷寒治之,非喉痹之病也,次必下利。」愚按此 證亦所常有,是必以少陰少陽之火令,太陽之寒令, 太陰之濕令,而復兼風寒之邪者,皆有此證。故治此 者,不必治喉痹,但治外邪,其喉自愈。即如《新方》諸柴 胡飲及散陣諸方。皆可隨宜酌用。
《論治》
编辑
火證喉痹,悉宜以抽薪飲主之。火不甚者,宜徙薪飲 主之。凡肝膽之火盛者,宜以芍藥、梔子、草龍膽為主。 陽明胃火盛者,宜以生石膏為主。若大便祕結不通, 則宜加大黃、芒硝之屬,通其便而火自降。如火浮於 上,而熱結於頭面咽喉者,最宜清降,切不可用散風 升陽等劑。蓋此火由中,得升愈熾。《經》曰:「高者抑之」,正 此之謂,非火鬱宜發,及升陽散火之義,學者於此最 當體察,勿得誤認其面目也。至於外治火證腫痛之 法,宜以木𪔀子磨酢,用鵝翎蘸攪喉中,引去其痰,或 少和清水,免其太酸,時時呷漱喉中,不可嚥下,引吐 其痰為更善。漱後以代匙散吹之,仍內服煎藥,自無 不愈。若火壅於上,而食物之治,最宜「雪梨漿」、菉豆飲 之屬為妙。若南方少梨之處,或以好蘿蔔杵汁,和以 清泉,少加元明粉攪勻,徐徐飲之,既可消痰,亦可清 火。其單雙乳蛾,若毒未甚,膿未成者,治之自可消散。 若勢甚而危者,必須砭出其血,庶可速退,此因其急, 亦不得已而用之也。又古法用三稜鍼刺少商穴出 血,云治喉痹立愈。
陰虛喉痹,其證亦內熱口渴喉乾,或脣紅頰赤,痰涎 壅盛,然必尺脈無神,或六脈雖數,而浮軟無力,但察其過於酒色,或素稟陰氣不足,多倦少力者,是皆腎 陰虧損,水不制火而然。火甚者,宜滋陰,八味煎、加減 一陰煎之類主之。如火微而不喜冷物,及大便不堅, 小便不熱者,宜六味地黃湯、一陰煎之類主之。若因 思慮焦勞。兼動心火者。宜二陰煎主之。
格陽喉痹,由火不歸原,則無根之火,客於咽喉而然。 其證則上熱下寒,全非火證。凡察此者,但診其六脈 微弱,全無滑大之意,且下體絕無火證,腹不喜冷,即 其候也。蓋此證必得於色慾傷精,或泄瀉傷腎,或本 無實火,而過服寒涼以傷陽氣者,皆有此證。速宜用 鎮陰煎為上,八味地黃湯次之,或用蜜附子含嚥亦 妙,若再用寒涼,必致不救。
「陽虛喉痹」,非喉痹因於陽虛,乃陽虛因而喉痹也。蓋 有因喉痹而過於攻擊,致傷胃氣者,有艱於食飲,倉 廩空虛,亦傷胃氣者。又有氣體素弱,不耐勞倦,而傷 胃氣者。凡中氣內虛,疼痛外逼,多致元陽飛越,脈浮 而散,或弱而澀,以致聲如鼾睡,痰如拽鋸者,此肺胃 隨絕之候。速宜挽回元氣,以人參一味濃煎,放心徐 徐飲之。如痰多者。或加竹瀝、薑汁亦可。如遲多致不 救。如作實火治之。則禍如反掌。
喉癬證,凡陰虛勞損之人,多有此病。其證則滿喉生 瘡紅腫,久不能愈,此實水虧虛火證也。宜用前陰虛 喉痹之法治之。若多咳嗽肺熱,宜以四陰煎之類主 之。若滿喉生瘡,破爛而痛者,宜用牛黃益金散吹敷 之,仍內服滋補真陰之劑,自可全愈。
瘟毒喉痹,乃天行瘟疫之氣,其證則咽痛項腫,甚有 頸面頭項俱腫者,北方尤多此病,俗人呼為蝦蟆瘟, 又名鸕鶿瘟,亦名大頭瘟,此濕熱壅盛最凶之候。宜 清諸經之火,或瀉陽明之熱,當察緩急而治之。《東垣》 有「普濟消毒飲」,專治瘟毒喉痹,百發百中。
鎖喉風證時人以咽喉腫痛,飲食難入,或痰氣壅塞 不通者,皆稱為「鎖喉風」,而不知有真正鎖喉風者,甚 奇甚急,而人所未知也。余在燕都,嘗見一女子,年已 及笄,忽一日於仲秋時無病,而喉竅緊澀,息難出入, 不半日而緊澀愈甚,及延余治,診其脈,無火也;問其 喉,則無腫無痛也;觀其貌,則面青瞠目不能語也;聽 其聲,則喉竅之細如鍼,探息之窘如線,伸頸掙命,求 救不堪之狀,甚可憐也。余見而疑之,不得解,然意謂 風邪閉塞喉竅,非用辛溫不能解散,遂以二陳湯加 生薑煎而與之,毫忽無效。意復用獨參湯以救其肺, 然見其勢危若此,恐滋怨謗,終亦未敢下手。他醫見 之,亦但束手而已。如此者一日夜而歿,後又一人,亦 如此而歿。若此二人者,余至今莫識其所以病此終 身之疑竇,殊自媿也。然意必肺氣竭絕而然,倘再有 值此者,恐非獨參湯決不能救,故筆諸此,以俟後之 君子虛心詳酌焉。
楊梅結毒,有喉間潰爛作痛,久而不愈者,此非喉痹 之屬,乃楊梅瘡毒也。宜仙遺糧湯,甚者宜以土茯苓 煎湯,吞五寶丹。
《石室祕籙》〈臣陳士鐸著〉
编辑
腫痛
编辑人有喉患大腫,又非癭瘤,忽痛忽不痛,外現五色之 紋,中按之半空半實,此乃痰病結成,似瘤非瘤,似癭 非癭也。方用海藻、半夏、白芥子、貝母、人參、桔梗、南星 各三錢,茯苓五錢,昆布、甘草各一錢,附子一分,水煎 服。此方乃消上焦之痰聖藥也。又有海藻、昆布以去 其癭瘤之外象,消其五色之奇紋。妙在消痰而仍不 「損氣,則胃氣健而痰易化也。」一劑知,二劑消大半,三 劑則全消,四劑永不再發。此方兼可治癭證,神效。 凡人有咽喉忽腫作痛,生雙蛾者,飲食不能下,五日 不食即死矣。但此證實火易治,而虛火難醫。《實火方》 如用山豆根、芩、連、半夏、柴胡、甘草、桔梗、天花粉治之 立消。惟虛火乃腎火不藏於命門,浮游「於咽喉之間。」 其證亦如實火,惟夜重於日,清晨反覺少輕。若實火, 清晨反重,夜間反輕。實火口燥熱,乾而開裂;虛火口 不甚渴,舌滑而不裂也。以此辨證,斷不差錯。此等虛 痛,若亦以治實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 石也。故不特不可用寒涼,併不可用發散,蓋虛火必 須補也。然徒補腎水,雖「水能制火,可以少差,而火熱 太盛,未易制伏,又宜於水中補火,則引火歸原,而火 勢頓消亡於頃刻矣。」方用引火湯:熟地、元參各一兩, 白芥子三錢,山茱萸、山藥各四錢,北五味、肉桂各二 錢,茯苓五錢,水煎服。一劑而痰聲靜,痛頓除,腫亦盡 消,二劑全愈。蓋熟地、山茱萸、五味之類,純是補腎水 聖藥,茯苓、山藥又益精而利水,助肉桂之下行,元參 以消在上之浮火,白芥子以消壅塞之痰。上焦既寬, 而下焦又得肉桂之熱,則龍雷之火,有不歸根於命 門者乎!一劑便生,真有鬼神莫測之機,又勝於八味 地黃湯也。倘喉腫閉塞,勺水不能下,此方將安施乎? 更有一法,用附子一箇,破故紙五錢,各研末,調如糊, 作膏,布攤如膏藥,大如茶鍾,貼腳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時辰,喉即寬,而開一線路,可以服藥矣。
乳蛾
编辑更有人病雙蛾者,人以為熱也,喉門腫痛,痰如鋸不 絕,茶水一滴,不能下嚥,豈非熱證?然而痛雖甚,至早 少輕,喉雖腫,舌必不燥,痰雖多,必不黃而成塊,此乃 假熱之證也。若以寒涼之藥急救之,下喉非不暫快, 少頃而熱轉甚,人以為涼藥之少也,再加寒涼之品, 服之更甚,急須刺其少商之穴,出血少許,喉門必有 「一線之路開矣。」急以附子一錢,熟地一兩,山茱萸四 錢,麥冬、北五味、牛膝各三錢,茯苓五錢,煎服。下喉一 聲響喨,其火勢熱證立時消散。蓋少陰之火,直如奔 馬。凡人腎水大耗者,腎中元陽不能下藏。蓋無水以 養火,而火必上越也。日日衝上,而咽喉口小,不能任 其出入,乃結成腫痛,狀似雙蛾,實非雙蛾也。方中妙 在用附子辛熱之藥,引龍雷之火下藏於窟宅。夫龍 雷之火,乃相火也,喜水而不喜火,故藥中熟地、山茱 之類,純是補陰之味,使火有所歸而不再沸,此因其 逆勢而逆導之。然喜水者,喜真陰之水也,而非寒涼 之水;不喜火者,不喜邪氣之火也,而非辛熱之火。至 若日重夜輕,治之最易。用山豆根、桔梗各三錢,半夏、 甘草各一錢治之,一劑立愈,而非逆證可比耳。 陰虛雙蛾之證,更有治法,用附子一錢,鹽水炒成片, 用一片含在口中,立時有路,可以用湯藥矣。後以八 味丸一兩,白滾水送下,亦立時而愈。
又雙蛾陰證,最難治而最易治也,不知其竅而最難, 知其法而最易。予常為人治此病,用附子一枚,以鹽 一合,水煑透,令其口含一片,而火勢立止,然後以六 味湯大劑飲之,不再發,神方也。
陰蛾之證,乃腎水虧乏,火不能藏於下,乃飛越於上, 而喉中關狹,火不得直泄,乃結成蛾,似蛾而非蛾也。 早晨痛輕,下午痛重,至黃昏而痛更甚,得熱則快,得 涼則加,其證之重者,滴水不能下喉。若作外感陽證 治之,用山豆根、芩、連、梔子之類,則痛益甚而關不開, 有不盡命而死者矣。惟補陰虛,用引火歸原之法,而 痛頓失也。方名「化蛾丹。」熟地、山茱萸、麥冬各一兩,附 子一錢,車前子三錢,北五味二錢,水煎服。此方大補 腎之水,不治蛾之痛,壯水則火息,引火則痛消,故一 劑即可收功,奇絕之法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