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八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八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六十八
外科附骨流注門
黃帝靈樞經〈癰疽篇〉
孫思邈千金方〈附骨疽〉
竇漢卿瘡瘍全書〈流注證治 附骨證治〉
朱震亨心法〈附骨疽〉
齊德之外科精義〈論附骨〉
李梴醫學入門〈附骨疽 流注〉
薛己醫按〈附骨疽 流注〉
王璽醫林集要〈附骨疽〉
王肯堂證治準繩〈附骨疽 流注〉
陳實功外科正宗〈附骨疽 看法 治法〉
張介賓景岳全書〈附骨證論治〉
方〈瘡科流氣飲 敗毒流氣飲 方脈流氣飲 去毒散 丸金六馬散 散血消核湯
二馬散 立效散 浸酒方 續骨散 輕腳散 嗍骨散 蠲脊散 蠲骶散 退創散
釣鉤藤散 馬鞭散 妙草散 二妙散 四七湯 內塞散 黃狗下頦方 三生散 內
托黃芪柴胡湯 內托黃芪酒煎湯 當歸散 漏蘆湯 應痛丸 貫眾湯 密陀僧散
黑丸子〉
單方
鍼灸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八十八卷
醫部彙考三百六十八
编辑外科附骨流注門
编辑《黃帝靈樞經》
编辑
《癰疽篇》
编辑
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不 急治。三十日死矣。
〈注〉此足少陰之毒也。其狀不甚變者。毒附於骨而不外發。故皮膚不甚變為癰毒之狀也。
《唐孫思邈千金方》
编辑
《附骨疽》
编辑
凡附骨疽者,以其無破。〈外臺作故〉「附骨成膿,故名附骨疽」, 喜著大節解中,丈夫產婦喜著䏶中,小兒亦著脊背。 大人急著者,先覺痛不得動搖,按之應骨痛,經日便 覺皮肉漸急,洪腫如肥狀是也。小兒纔手近,便大啼 呼,即是肢節有痛候也。大人緩者,先覺肌烘烘然,經 日便覺痛痹不隨。小兒四肢不能動搖,亦如不隨狀, 看《肢節解》中,若有肌烘烘處,不知是附骨疽,令遍身 或腫,不至潰體,皆有青黯。大人亦有不別,呼為賊風、 風腫,不知是疽也。凡人身體患熱,當風取涼,風入骨 解中,風熱相搏,便成附骨疽。其候嗜眠沉重,忽忽耳 鳴。又秋夏露臥,為冷所折,風熱伏結而作此疾。急者 熱多風少,緩者風多熱少。未知取風冷何故,而有此 疾,由其血盛肌嫩,為風折之,即使凝結故也。凡初得 附骨疽,即須急服漏蘆湯下之,傅小豆散得消,可服 五香連𧄍湯。 有久癰餘瘡敗為深疽者,在腨脛間,喜生瘡,中水惡 露寒凍不瘥,經年成骨疽,亦名「胻瘡」,深爛青黑,四邊 堅強,中央膿血汁出,百藥不瘥,汁潰好肉處皆虛腫, 亦有碎骨出者,可溫赤龍皮湯,夏月日日洗,冬月四 日一洗。青肉多可傅白䕡茹散,蝕去惡肉,可三日傅 之,止。後長傅家豬屎散,得瘥止。取豬屎燒灰作末如 粉,致瘡中令滿白汁出,吮去,隨更傅之,瘥止。若更青 肉,復著白䕡茹散如前法,家豬屎散,取平復。凡骨疽 百療不瘥者,可瘡上以次灸之,三日三夜便瘥。如瘡 不瘥,瘥而復發,骨從孔中出者,名為「骨疽。」取先死烏 雌雞一隻,去肉取骨,熬焦如炭,取三家牛棓木刮取 屑,三家甑箄各一兩,皆燒成灰,合導瘡中,碎骨當出 數片瘥。
《宋竇漢卿瘡瘍全書》
编辑
《流注證治》
编辑
血潰流注證,多生膏粱形重之人。有此疾者,好食煎 炒、炙煿、糖蜜之類。其疽大者如雞卵,形象猶如紫李, 只腫不紅,內串經絡之間,流注骨節之內,遍身痠疼, 百節疼痛。用內托散加木瓜、白芍、連𧄍,再服乳香護 心散、黃礬丸,外敷圍藥。當以意消息,切勿執方也。 小腸流注證,受在心經,伏熱結聚成毒也。當用敗毒 流「氣飲」,再服「清心流氣飲」治之。
冷漏濕毒流注,此毒或因足痒抓破,有傷湯火風氣, 或因寒濕流注於足脛,生瘡形如牛眼,四畔紫色黑 色,常出臭血水。先用三稜針刺周迴,血出盡後,用金 絲膏貼之,呼出毒水腐肉,後以紫金膏貼,看瘡已紅 活,再合隔紙膏貼之。
氣毒流注證,因喜怒不常,飲食失節,氣上停食,或因負重努力,傷其經絡。宜服蠲毒流氣飲、內托千金散、 黃礬丸、護心丹。此證乃乘虛感風,濕熱相結而成。初 生一二,漸至於多,及二三、五十者,或遍體皆生。先發 汗以解風濕,次用參芪之劑補之,圍藥薑汁酢調,次 服「內托千金散」,大加參、芪,《霖雨》加蒼朮、澤瀉。
《附骨證治》
编辑
夫「附骨癰者,即貼骨癰」也,皆附骨貼肉而生,字雖殊 而病則一。此證之發,因盛暑身熱,賊風入於骨節,與 熱相搏,復遇冷濕所折,或居勞太過,兩足下水,或坐 臥濕地,身體虛弱而受寒邪,致風熱伏結壅遏,附骨 成疽,著大骨節間。其急者,身不得動,按之應骨痛,經 日便覺皮肉生急,洪洪如肥狀;其緩者,一點酸疼,漸 覺長大,行步艱難,以致骨肉不相續。若失治,令身成 膿,不潰至死,身變青黯,但痛按之至骨,久則結腫,則 成瘰𤻤。其附骨疽久而即腫結膿,以此為異。若治附 骨疽,係賊風中之,則病深膿多。凡偏枯攣曲之生,乃 附骨疽之漸也。四肢困倦,乍寒乍熱,小便赤,大便澀, 無汗,須用紫蘇、蘄艾、鳳仙草煎湯熱熨之,使腠理開 發,以布拭乾,再用乾被覆之,燒乳香熏之。如虛甚,隨 服「人參膏」,略加附子以助其氣,復以艾火攻之,萬無 不愈者。
《元朱震亨心法》
编辑
《附骨疽》
编辑
環跳穴痛,防生附骨疽,以蒼朮佐黃蘗之辛行;以青 皮冬加桂枝,夏加黃芩,體虛加杜牛膝,以生甘草為 使,大料煎入生薑汁,食前飲之。痛甚者,恐十數貼發 不動,少加麻黃,一二貼又不動,恐疽將成。急掘地成 坎,以火煆紅,沃以小便,赤體坐其中,以席圍下體,使 熱氣熏蒸,腠理開,氣血暢而愈。
附骨癰,熱在血分之極。初發時以青皮、甘草治之,破 後當養血。
《齊德之外科精義》
编辑
《論附骨》
编辑
夫附骨疽者,以其毒氣深沉,附著於骨也。此疾與賊 風相類而不同,人不能辨,治之誤矣。蓋附骨疽者,夏 秋露臥,為冷折之,風熱伏結,附骨成疽。賊風之候,由 風邪之氣搏於骨節,故其痛深骨髓,遇寒則痛甚,附 骨疽痛而不能轉,初按之應骨,皮肉微急,洪洪如肥 狀者是也。其賊風皮骨不甚熱,而索索惡寒,時復汗 出,常欲熱熨痛處,即得少寬。其附骨疽初時但痛無 時,乍寒乍熱而無汗者,經久不消,陰極生陽,寒化為 熱而潰也。賊風不治,久而變為攣曲偏枯,所以不同 也。認是賊風,則服越婢治風之劑,即得差矣。認是附 骨疽,急宜服漏蘆湯,或五香連𧄍散疏下之,次用內 消升麻湯及溻潰膏貼之之類,縱不能消,亦得浮淺, 及有緩疽、石疽,與附骨疽,亦相類而異者,蓋緩疽、石 疽,皆寒氣所作,深伏於骨髓之間,有腫與皮肉相似, 若疼而堅硬如石,故謂之「石疽」、緩疽,其熱緩慢,積日 不潰,久乃亦紫黯色,皮肉俱爛,故名曰「緩疽。」此二者, 其治初覺,便宜補虛托裏,溫熱之劑,以耳消矣。其次 調治,臨疾制宜,故不復具載。
《明李梴醫學入門》
编辑
《附骨疽》
编辑
「賊風」,因風邪搏於骨髓,故其痛亦徹骨,遇寒則甚。外 證惡寒有汗,痛處常欲熱熨,失治變為攣曲偏枯,宜 越婢湯主之。
緩疽、石疽,皆寒氣伏於骨髓,但緩疽其熱緩慢,色紫 黯,久則皮肉俱爛。石疽,腫與皮肉相似,疼痛堅硬如 石。二者,初起便宜溫熱,托裏補虛,次乃隨證調治。 外感因露臥風冷,寒濕襲深者,初起痛不能轉,寒熱 無汗,經久寒鬱為熱,便祕者,漏蘆飲子主之。有不敢 下者,須分經內托汗散。在尻臀者,內托羌活湯。腿內 近膝股漫腫木硬者,「內托芪柴湯。腿外側者,內托酒 煎湯。」左腿外側漫腫長闊,行步作痛,以手按至骨大 痛者,黃連消毒散。通用「檳蘇散、敗毒散。」
內傷厚味及勞役,與酒後乘涼浴水,邪入髀樞、環跳 穴,左右積痰,瘀血搏成,宜青草蒼蘗湯微汗。服此不 愈,恐疽將成者,急掘地坑,用火燒紅,沃以小便,令患 者赤體坐其上,以被席圍抱下截,使熱氣熏蒸,腠理 開,氣血暢而愈。
內傷生冷飲食,寒涼藥物,血凝於內,飲食如常,「活命 飲食少體倦者,六君子湯加當歸、藿香。如因勞役傷 食,右腿偏腫者,補中益氣湯。」
內傷鬱怒,腫痛如錐,赤暈散漫,先用活命飲,次用八 物湯,加柴胡、牡丹皮、山梔。
內傷勞役,兩腿腫痛,寒熱食少,此濕痰下注也,補中 益氣湯加半夏、茯苓、芍藥。
「內傷房室,兩臀腫硬,二便不通者,腎氣丸料加車前 子、牛膝煎服,兼用十全大補湯。有寒熱者,逍遙散。」 《抑考》附:疽初起,宜青皮、甘草節二味煎服,以行其氣, 或灸熨患處。若膿已成,即用火針,使毒不得內潰,帶生用亦無妨,且不痛又易斂口。
附骨疽,漫腫光色者,用蜂房、蛇退頭髮灰各等分為 末,每三錢酒調服,或神應膏為丸梧子大,每三十丸 溫酒下,外仍貼之。已潰者,用平肌散,或狗頭骨燒煙 熏之。魚眼瘡亦妙。
腿上一切寒濕瘡,用鴿子糞煅過為末,乾糝。如燥痛, 加黃丹少許,桐油調敷。凡癰疽生伏兔穴者,不治。
《流注》
编辑
「流者行也,『注』」者住也。或結塊,或漫腫。皆因素有痰火, 或外感風寒,邪氣流行至其痰注之處而發;或內傷 鬱怒,以致痰火驟發;或內傷房室,陰虛陽氣湊襲,逆 於肉理而成;或內傷勞役,飲食搏動而發;或跌撲閃 挫,一時氣逆血凝而成;或產後惡露未盡,復被感傷 凝注,多生四肢,或胸、腹、腰、臀關節之處。初起宜蔥熨 「法。實者,十六味流氣飲、敗毒散;痰痛便祕者,古半硝 丸;虛者,二陳四物湯、托裏益氣湯、不換金正氣散、六 君子湯加芎歸,補中益氣湯加木香、枳殼選用,令其 自潰自消。若潰久不斂者,縱有表邪,只托裏為主,十 全大補湯、人參養榮湯、補中益氣湯、托裏抑青湯、托 裏益氣湯、八味丸,更佐以豆豉餅、琥」珀膏祛散寒邪。 補接陽氣。膿成以火針破之。內有膿管以藥線腐之。 若過用寒涼者不治。
《薛己醫按》
编辑
《附骨疽》
编辑
附骨疽,有因露臥,風寒深襲於骨者;有因形氣損傷 不能起發者;有因剋伐之劑虧損元氣,不能發出者; 有因外敷寒藥,血凝結於內者。凡此皆宜灸熨患處, 解散毒氣,補接陽氣,溫補脾胃為主。若飲食如常,先 用仙方活命飲解毒散鬱,隨用六君子湯補托榮氣。 若體倦食少,但用前湯培養諸臟,使邪不得勝正。若 膿已成即針之。使毒不得內侵。帶生用針亦無妨。如 用火針亦不痛。且使易斂。其隔蒜灸能解毒行氣。蔥 熨法能助陽氣行壅滯。此雖不見於方書。余嘗用之 大效。其功不能盡述。惟氣血虛脫者不應。
《流注》
编辑
暴怒所致,胸膈不利者,調氣為主。抑鬱所致而不痛 者,宜調經脈,補氣血。腫硬作痛者,行氣和血。潰而不 斂者,益氣血為主。傷寒餘邪未盡者,和而解之。脾氣 虛,濕熱凝滯,肉理而然,健脾除濕為主。閃肭瘀血凝 滯為患者,和氣血,調經絡。寒邪所襲,筋攣骨痛,或遍 身痛,宜溫經絡,養血氣。
流注之證,多因鬱結,或暴怒,或脾氣虛,濕氣逆於肉 理,或腠理不密,寒邪客於經絡,或濕痰,或閃仆,或產 後瘀血流注關節,或傷寒餘邪未盡為患,皆因真氣 不足,邪得乘之,故氣凝血聚為患也。然此證或生於 四肢關節,或生於胸腹腰臀,或結塊,或漫腫,或痛或 不痛,悉宜用蔥熨法及益氣養榮湯固其元氣,則未 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可全愈也。若不補氣血,及節 飲食,慎起居,戒七情,而專用寒涼剋伐者,俱不治。若 久而不斂,瘡口無陽者,宜豆豉餅或附子餅灸之,以 祛散寒邪,接補陽氣,或外用琥珀膏貼之。若內有膿 管,或生瘀肉而不斂者,用《針頭散》腐之自愈,《錠子》尤 效。
流注之證,或因飲食勞倦,脾胃傷損,或因房勞陰虛, 陽氣湊襲,或因營氣不從,逆於肉理,或因腠理不密, 外邪客之,或暴怒傷肝,或鬱結傷脾,或濕痰流注,或 跌撲血滯,或產後惡露,皆因氣血凝滯而成也。或生 於四肢關節,或生於胸腹腰臀,或結塊,或漫腫,或作 痛,皆元氣虧損所致,悉宜蔥熨,及用益氣養榮湯固 其元氣,則未成者自消,已成者自潰。若久而不斂,佐 以豆豉餅、琥珀膏,祛散寒邪,補接陽氣。若內有膿管 而不斂者,用針頭散腐化之。《經》云:「形傷痛,氣傷腫。」又 曰:「真氣奪則虛,邪氣盛則實。」若不補氣血,節飲食,慎 起居,戒七情,而專用寒涼剋伐,其不死者幸耳。
《王璽醫林集要》
编辑
《附骨疽》
编辑
附骨疽,乃流注之敗證也。如用涼藥,則內傷其脾,外 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氣受傷,飲食必減,肌肉不生,血 為脈絡,血受冰則氣血不旺而愈滯。宜用理脾,脾健 則血自生,而氣自運行矣。
又有白虎、飛尸,留連周朞,或展轉數歲,冷毒朽骨,出 盡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骨腐則為終身廢疾矣。 有毒自手足或頭面腫起,或兼疼痛,上至頸項骨節 去處,如瘰𤻤貫珠,此風濕流氣之證也,宜以加減小 續命湯及獨活寄生湯治之。
有兩膝腫痛起,或至遍身骨節疼痛者,此風濕痹,又 名「歷節風」,宜附子八物湯治之。
又有結核在項腋,或兩乳旁,或兩胯軟肉處,名曰「𤷍 𤻤癰」,屬冷證也。 又有小兒宿痰失道,致結核於頸項臀膊胸背之處, 亦冷證也。俱宜熱藥敷貼已上諸證,皆緣於腎,腎主骨,腎虛則骨冷而為患也。 所謂骨疽,皆起於腎,亦以其根於此也。故用大附子 以補腎氣,腎實則骨有生氣,而疽不附骨矣。
《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
《附骨疽》
编辑
或問「附骨疽何以別之?」曰:「凡患流注,表未盡,則餘毒 附骨而為疽。在股外,屬足太陽、陽明經;在股內,屬足 厥陰、足少陰經。又云:風濕折熱,熱結而附骨成疽。蓋 骨者腎之餘,腎虛則骨冷,而遂附著於骨也,骨冷則 氣愈滯而愈積,但能為腫,不能為膿。流注者,傷寒之 餘毒;骨疽者,流注之壞證也。流注非傷寒之罪,乃醫 者表之未盡也。骨疽非流注之過,乃庸醫涼藥之誤 也。」又云:「久得厚味,及醉後涉水,或履冰霜雪,寒入髀 樞,積痰瘀血相搏而成疽。初時暫痛無時,乍寒乍熱 而無汗,久則痛深入骨而不移,按之痛不止者是也。 初覺即隔蒜灸之,以多為上,宜勝金丹、烏金散汗之。 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或八陣散。久」則極陰生陽,寒 化為熱,肉腐而成膿,膿成則宜烙,十全大補湯加牛 膝、木瓜補之。有久潰毒結,留連展轉,經歲不已,腐出 朽骨者,骨雖出而不愈,有終身之咎。視其白膿清稀 者,碎骨初脫,肉深難取;膿白而稠者,碎骨將出,肉淺 可取。大扺久腐出骨,不論強弱老幼,必須補益,使氣 血和暢,正氣漸復,邪氣漸退,自然收斂,「十全大補湯」、 人參養榮湯,在所當用。未成膿者,以沖和膏貼之,蓋 有獨活能動盪氣血也。已潰者,宜服「何首烏散」,此藥 能調和陰陽也。
《流注》
编辑
色黃不串流者,俗曰「馬𤷍」;串流者,名曰「走散流注」,俗 曰「瓜藤馬𤷍。」外形微腫,骨節內疼甚,名曰「嗍骨」馬𤷍。 若遍身骨節內疼痛,不能起坐,無堆,作熱不退者,亦 曰「嗍骨馬𤷍。」若脊背及髀骨上起堆,或一二箇,或三 五箇,名曰「過脊馬𤷍。」若尾骶上起堆作熱者,名曰「殺 著馬𤷍。」若髁骨下痛甚,無堆但腫者,名曰「鎖腳馬𤷍。」 若骨相交接之處,疼痛無堆微腫,名曰接骨馬𤷍。此 證因風熱走散四肢,治當疏風散熱。初起不可用火 針烙之。腫勢盛者,只宜刺以稜針,久熟者可火針烙 之。流注入股者死。 傷寒餘邪未盡者,和解之,以人 參敗毒散,次以小柴胡合二陳湯,加羌活、川芎、枳殼、 當歸、白朮。 暴怒所致,胸膈不利者,調氣「為主,宜方 脈流氣飲。」 抑鬱所致而不痛者,宜調經脈,補氣血, 益氣養榮湯。 腫硬作痛者,行氣和血,宜「瘡科流氣 飲。 潰而不斂者,益氣血,宜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 湯。」 脾氣虛,濕熱凝滯肉理而致者,但腫一塊不痛, 肉色不變,飲食少思,宜健脾除濕,六君子湯加芎、歸、 黃芪、白芍、肉桂。 閃朒瘀血凝滯為患者,和氣血,調 經絡,宜方脈流氣飲,次以二陳合四物,加香附、烏藥、 桔梗。 寒邪所襲,筋攣骨痛,或遍身痛,宜溫經絡,養 氣血,宜大防風湯及五積散合敗毒散,加川牛膝、杜 仲,或獨活寄生湯,次以四物湯加黃芪、羌活、杜仲。 病尚有潮熱者,裏有寒邪未盡散,宜榮衛返魂湯,加 乾葛、升麻、紫蘇、川芎、獨活,薑水煎服。 如無潮熱,用 「榮衛返魂湯」加獨活,酒水各半煎服。 接骨馬𤷍,用 穿山蜈蚣、白田柯、石楠藤、山良薑、九節杳、紫金皮、含 笑葉煎水,時時熱淋洗之,卻服「續骨散、九金六馬散。」
起堆核數枚,但小些,名馬疔,又名「馬鈴」 ,用紫金鍾。
紫金皮、紫河車、天南星,磨酢煖塗。又用紫金皮、紫金 藤、紅內消、馬蹄香、馬蹄藤,煎酒服。 鎖腳馬𤷍:用野 芋子根、馬藍草、藜蘆子、紫河車、山枇杷根皮、山布瓜 根、紫金皮,搗爛鹽糟炒敷;又以煎水熱淋洗之,卻服 「輕腳散」、「九金六馬散。」 嗍骨馬𤷍:用穿山蜈蚣、紫金 皮、石楠藤、白田柯、溪楓根、九節香、對節金驚,煎水淋 洗,卻服嗍骨散、九金六馬散,四味浸酒方。 過脊馬 𤷍:用山枇杷根皮、藜蘆子、小樟子根皮、天門冬、天南 星仙人掌根、山布瓜根、赤牛膝半夏凌霄根皮、佛桑 花馬藍草、野芋子根、天銅柯普營子根皮、赤毛桃根 皮、赤芎根皮,搗爛,半泔半酢,調煖刷查封瓜藤馬𤷍 並效。卻服蠲脊散、九金六馬散。 瓜藤馬𤷍:用「山布 瓜根多赤葛子根皮樟柳根紫金皮紫金鍾落鴉鎗 根七葉楊香天花粉真珠簾根白芙蓉葉霄凌根皮 溪楓根皮赤毛桃根皮,搗爛鹽糟炒,敷之。」「又方」:「山布 瓜根葛合根紫河車藜蘆子馬鞭穢紫金皮山枇杷 根皮凌霄根皮佛桑花落鴉鎗根白田柯,搗爛鹽糟 炒,敷之。」「又方」:「山布瓜根紫金皮」溪楓根皮,搗爛酒炒 敷之。此方馬𤷍並大效。卻服九金六馬散,四味浸酒 方,又用洗腫方,熱淋之, 殺著馬𤷍,用紫河車、山枇 杷根皮、藜蘆子、山布根、凌霄根皮、佛桑花、葛合根、石 萍,搗爛酢調,刷查封,用《洗腫方》淋洗,卻以九金六馬 散,蠲骶散服之。 諸馬𤷍有熱者,用去熱散,有表者, 用荊防敗毒散,有裏者。用「內疏黃連湯。」有表復有裏 者。用「追疔奪命湯。」卻用水金鳳搗爛。敷堆核上。即效。
馬𤷍有熱未成。服藥即能退之。若已成者。但要出
膿。其熱即退。若生堆核四五箇。只一二箇未成膿。餘者皆已出膿。其熱亦不能退。要五箇盡出膿。熱方退 也。 若潰爛者。即係潰瘍。宜查本門治之。
流注起於傷寒,傷寒表未盡,餘毒流於四肢經絡,澀 於所滯,而後為流注也。如病尚有潮熱,則裏有寒邪 未盡散,榮衛返魂湯方中可加升麻、蘇葉。如服此而 熱不退,可加乾葛。如有頭疼,加川芎,並用薑水煎。如 無潮熱,可用水酒相半煎酒大能行血生氣故也。氣 生血行,病愈可必。然流注須表者何也?所以推其因, 究其源,不忘病之根本也。寒邪既盡,表之太過,則為 冷,流注尤為難治,故宜略表為妙。表後第二節,宜服 溫平之藥,乃十宣內補是也。如不效,第三節宜加附 子,或服四柱散,數服即止。溫藥亦不可多用,恐增痛 苦,反成膿血不乾,第四節仍歸本方收效。然表未盡, 則餘毒附骨而為骨癰。夫流注者,傷寒之餘毒。骨癰 者,又流注之敗證也。流注非傷寒之罪,乃醫者表之 未盡也。骨癰非流注之過,又庸醫涼藥之過也。庸醫 無識,心盲志聾,妄稱明見,雖知為骨癰,而治之無法, 又復托之涼藥,烈之毒刃,則毒氣滯,涼藥觸鐵器則 愈,附骨而不能愈矣。不然,則人之骨何以有癰?骨而 成癰,非藥所治,故名「附骨疽」,又名「白虎飛尸」,留連周 朞,展轉數歲,冷毒朽骨,出盡自愈。其不愈者,至於終 身有之,此皆失於初也。其骨腐者,多為副骨,猶或可 痊;正骨腐則終身廢疾。故膿白而清者,碎骨初脫,肉 深難取;膿黃而稠者,碎骨將出,肉淺可取,宜以利刃 取之。
又有流注,大如匏瓠,覆椀,見於胸背,其證類發而甚, 用榮衛返魂湯之後,形勢一有微動,即非發矣。宜以 內補十宣,與此方隨證通變用之,可以內消。大抵流 注皆原於冷,故為痛者,骨痛也,骨者腎之餘,腎虛則 骨冷,骨冷所以痛。所謂骨疽,皆起腎者,亦以其根於 此也。故補腎必須大附子,方能作效,腎實則骨有生 氣,疽不附骨矣。凡用藥不可執一,貴乎通變。
流注冷證多附骨,內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縮不伸。若 輕用刀針,並無膿血。若止有乳汁清流,或有瘀血,宜 用此藥敷之。若稍緩止,以軍薑、白芷、肉桂、草烏等分, 熱酒調敷,骨寒除而痛止,則氣溫和而筋自伸,肉硬 自消矣。然治流注,不可無木蠟,以破積滯之氣,消堅 硬之腫最妙。又不可多,多則能解藥性,蓋此證主於 溫藥故也。
或問「足脛之間生瘡,狀如牛眼,或紫或黑,膿水淋漓, 止處即潰爛,久而不斂,何如?」曰:「此名濕毒流注,暴風 疾雨,寒濕暑氣,侵入腠理而成,宜防風通聖散加木 瓜、牛膝、防己之類,或當歸拈痛湯加牛膝。」
或問「腳膝間膿水不絕,連年不愈,何如?」曰:「此名下注 瘡,亦名濕毒瘡。」因脾胃濕熱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 成瘡也。在外屬足太陽少陽經,在內屬足厥陰、足太 陰經,宜服防風通聖散加木瓜、防己、牛膝之類,外用 祛風等湯藥,洗製女貞葉貼之。
《陳實功外科正宗》
编辑
《附骨疽》
编辑
夫附骨疽者,乃陰寒入骨之病也。但人之氣血,生平 壯實,雖遇寒冷,則邪不入骨。凡入者,皆由體虛之人, 夏秋露臥,寒濕內襲,或房慾之後,蓋覆單薄,寒氣乘 虛入裏,遂成斯疾也。初起則寒熱交作,稍似風邪,隨 後臀腿筋骨作痛,不熱不紅,疼至徹骨,甚者屈伸不 能轉側。日久陰變為陽,寒化為熱,熱甚而腐肉為膿, 此疽已成也。凡治此證,初起寒熱作痛時,便用五積 散加牛膝、紅花,發汗散寒,通行經絡;或萬靈丹發汗 亦可。次以大防風湯行經活血,滲濕補虛。又有生於 尻臀部位,漫腫作疼者,內托羌活湯。腿內近膝股漫 腫木痛者,內托芪柴湯。腿外側者,內托酒煎湯。初起 通用人參敗毒散加木瓜、牛膝、蘇木、「紅花;虛者,十全 大補湯,加羌活、防己、牛膝;已成欲作膿者,附子八珍 湯;膿成脹痛者,即針之;膿稠而黃,體實者,十全大補 湯;膿清色白,體虛者,保元大成湯;食少體倦者,香砂 六君子湯;脾虛寒熱者,補中益氣湯」,以此調理可也。 又有風濕相成之證,初起寒熱交作,次傳腿腫作痛, 其形光亮,微紅發熱「腫痛,按之如泥,不便起者,宜當 歸拈痛湯,或茯苓佐經湯,間服萬靈丹和之。」已上之 證,皆由元氣不足中來,不可悮用損脾泄氣敗毒等 藥,外禁寒涼等法。如悮用之,必致氣血冰凝,內肉瘀 腐,日久化為污水敗膿,流而不禁者,終死。又有房慾 勞傷,寒熱互變,氣血乖違,經脈橫解,受病日深,以成 斯疾者,其患大腿漸漸腫如冬瓜,上過胯腹,下連足 底,牽連漫腫,皮色不紅,日久潰膿,色白腥穢,腫仍不 消,痛仍不減,元氣日衰,身體縮小,脣舌乾焦,二便枯 祕,諸藥不效,飲食不進者,終為不治。
《看法》
编辑
初起,身微寒熱,飲食如常,結腫微紅,疼不附骨者順。 已成,舉動自便,結腫成囊,疼痛有時,膿易成者為吉已潰,膿稠腫消,痛減,身體,輕便甦醒,睡穩不熱者吉。 潰後,元氣易復,飲食易進,內肉易實,膿水易乾者吉。 初起,身發寒熱,漫腫色白,肢體牽強,疼痛附骨者險。 已成,舉動不便,通腿漫腫,不熱不紅,不作膿者為險。 已潰膿水清稀,氣穢腥臭,腫痛不消,形體日削者死。 潰後脾胃虛弱,飲食無味,口渴不止,脣白皮枯者死。
《治法》
编辑
初起發熱惡寒,身體拘急,腿腳腫痛,脈浮緊者,宜散 之。已成腿腳腫痛,皮色不變,上下通腫者,宜散寒溫 經絡。「寒熱作腫,色白光亮,按之如泥不起者,宜健脾 滲濕。」「身體無熱惡寒,脈遲而濇,腿腫不熱者,宜養血、 溫經絡。暑中三陰,脈洪而數,腿腳焮腫,口乾便燥者, 宜下之。」已潰膿水清稀,飲食減少,形體消瘦者,宜補 中健脾胃。潰後腫痛不減,膿水不止,虛熱不退者,宜 溫中養氣血。愈後筋骨牽強,曲伸不便者,宜滋養氣 血,通利關節。
《景岳全書》〈臣張介賓著〉
编辑
《附骨證論治》
编辑
附骨疽一證,近俗呼為「貼骨癰。」凡疽毒最深而結聚 於骨際者,皆可謂之附骨疽。然尤惟兩股間肉厚處, 乃多此證。蓋此證之因,有勞傷筋骨而殘損其脈者; 有恃酒力房而因爍其陰者;有憂思鬱怒而留結其 氣者;有風邪寒濕而湊滯其經者。凡人於環跳穴處, 無故酸痛,久而不愈者,便是此證之兆。速當因證調 「治,不可遲也。蓋其初起,不過少陽經一點逆滯,逆而 不散,則以漸而壅,壅則腫,腫則潰,至其延漫,則三陰 三陽無不連及,而全腿俱潰。」然此證無非元氣大虧, 不能運行,故致留滯不散,而後致決裂,誠危證也。若 潰後脈和,雖見困弱之甚,只以大補氣血為主,皆可 保全。若潰後脈反洪芤,而煩躁不寧,發熱口渴,則必 不可治。至若治此之法,凡以勞傷筋骨而致者,宜大 營煎兼大防風湯治之。若酒色傷陰者,宜八味丸、六 味丸,或右歸丸,兼大防風湯主之。若憂思鬱怒結氣 者,宜瘡科流氣飲,或五香連𧄍湯,兼大防風湯主之。 若風寒外襲者,宜五積散兼大防風湯主之。大扺!此 證初起,即宜用大營「煎溫補氣血,或兼仙方活命飲 通行毒氣。」有火者,宜速用連𧄍歸尾煎,以解散其毒, 仍宜速用隔蒜灸,或豆豉餅尋頭灸之,以速散其毒, 最為捷法。其有濕熱痰飲等證,當並求後法以治之, 庶免大害也。若環跳久痛不已,或見臀股微腫,度其 已成,勢不能散,只宜速用托補,專固根本,使其速起 速潰,則根本既實,雖凶亦無大害,必且易潰易斂而 易愈也。若脈見滑數,按之軟熟,膿已成也,速宜針之, 無使久留,以防深入之患。其有不明利害,苟圖目前, 或用剋伐消散,再傷元氣;或用寒涼敷藥,以遏其毒 氣,必致日延日甚,而元氣日敗,則一潰不可收拾矣。 考諸方書,俱未詳及此證,故悉其所因,并附治案。
方
编辑瘡科流氣飲
编辑治「陰發流注,恚怒,氣結堆核,腫硬作痛,或胸膈痞悶,或風寒濕毒搏於經絡,或血不和結成腫塊,肉色不變,或漫腫木悶無頭,或陰發乳岩等證。未成速散,已成速潰,敗膿自出,惡肉自去,非常之驗。」
桔梗 人參 當歸 桂 甘草 黃芪鹽水炒 厚朴薑製 紫蘇 白芍藥 烏藥 防風。
枳殼、 檳榔、 南木香、 川芎、 白芷。
右生薑煎服
疼痛加乳香沒藥
瘡乾加知母貝母
瘡不乾加炒皂角剌
「流注。」 加羌活、獨活。
氣滯加香附
胃虛加陳皮。此乃行氣散血之劑。若服之過度。則氣血虛耗。何以為膿。學者知之。
敗毒流氣飲
编辑治流注初發,堆核硬痛不可忍,用此疏邪流氣。
羌活 獨活 青木香 赤芍藥 當歸 紫蘇 陳皮 香附 白芷 三稜 蓬莪朮 枳殼 川芎 桔梗 柴胡 半夏薑製 赤茯苓
甘草。
右,生薑煎服。熱加大黃、黃芩,虛加人參、黃芪。
方脈流氣飲
编辑治「陰發流注瘰𤻤,及鬱結腫聚結塊,或走注疼痛,或心胸痞悶,脅腹脹滿,嘔吐不食,上氣喘急,欬嗽。」
痰盛。或面目四肢浮腫。大小便祕者。
紫蘇 青皮 白芍藥 當歸 白茯苓 烏藥 桔梗炒 半夏薑製 黃芪炒 川芎 枳實炒 陳皮 防風 南木香 大腹皮 甘草 檳榔 枳殼
右生薑煎服
流注。加羌活獨活白芷梢。
「小便不通」 ,加木通、梔子。
浮腫加豬苓澤瀉
氣滯加香附
血滯加肉桂
嘔吐加藿香
瘰𤻤加夏枯草。此行氣耗血之劑。不過二三劑止之。不可多服。
去毒散
编辑治馬𤷍發熱者,此藥退熱,腫瘍亦效。
吉面消 山烏豆、 《雞屎子》、 雞。根 水:子: 「過山龍」、 《金涼傘》,大葉 白根子, 「紫金藤。」
《九牛》天竹。 臭木待根, 連叉大青 落鴉瓜藤。
右水煎服
九金六馬散
编辑治馬𤷍流注馬。馬面、馬腿、馬挪、癰疽、腫瘍、乳癰、脅癰、便毒、頭風、風核等發者。
鐵馬鞭 白馬骨 地馬梢 紫金藤 馬蹄藤 金星草, 金驚根 金銀花, 馬蹄金, 紫金皮, 山紅花根 金涼傘根 金腦香, 山烏豆。
《雞屎子》 「毛裏金釵」, 《水滾子》 「穿山蜈蚣。」
右水煎入酒和服
散血消核湯
编辑治前證
紫金皮。 「大薊根。」 「山蘇木。」 「溪楓根。」 山烏豆。 雞屎子。 赤牛膝。 馬蹄金。 馬蹄藤。 鐵馬鞭。 白馬骨。 馬蹄香。 穿山蜈蚣。
右水煎入酒和服
二馬散
编辑治前證
《馬蹄金 鐵》,馬鞭 撥雪根。
右水煎入少酒和服
立效散
编辑治前證
水滾子根。〈多〉 淡茶。根。〈中〉 晚祥《西根》。〈少〉
右水煎,入酒和服,或合《六馬散》亦效。
浸酒方
编辑治馬𤷍創人,此藥退創。
「老公鬚。」根 毛裏。金釵根。 狗骨子。根 大葉毛《吹 曲》。
右浸酒煖服不可煎
續骨散
编辑治接骨證
天燈心、 《紫背草》 《赤牛膝》、 山蘇木、 《釣鉤藤》 《馬蹄香》 《馬蹄金》 《紫金皮》 《天花粉》 《白馬骨》 《鐵馬鞭》 《臭木待》根、 《酒罎子》根。
右酒水各半煎服
輕腳散
编辑治鎖腳證
天燈心 《紫背草》 赤牛膝 釣藤根 「山蘇木」 《酒罎根》 《白馬骨》 《馬蹄金》、 鐵馬鞭 穿山蜈蚣
右酒水各半煎服
嗍骨散
编辑治嗍骨證
馬蹄金 馬蹄藤, 白馬骨, 紫金皮, 釣鉤藤, 鐵馬鞭, 「酒罎根, 馬蹄香, 天燈心, 山蘇木, 赤牛膝, 地茄根, 紫金藤, 李子根, 烏苞子」, 「臭木待根」, 穿山蜈蚣。
右水酒各半煎服
蠲脊散
编辑治過脊證
紫金皮。 天燈心。 酒罎根。 馬蹄香 馬蹄金。 《紫背草》。 狗骨根。 地茄根。 山蘇木。 白馬骨。 鐵馬鞭。 《臭木待》根。
右,生地黃酒水各半煎服。
蠲骶散
编辑治殺著證
「溪楓根。」 《白田柯》。 《赤牛膝》。 《白馬骨》。 「《撥雪》根。」 《馬蹄藤》。 《馬蹄香》。 地馬梢根。 《穿山。蜈蚣》。
馬蹄金。 金腦香。
右水酒各半煎服
退創散
编辑治馬𤷍滿身創人。轉動不便。
地馬梢根 白馬骨 鐵馬鞭 頭形花根
雞屎子。 「詐死子。」 馬蹄金。 山茄根。 狗骨根「對節金。驚根。」
右水煎入酒和服
釣鉤藤散
编辑治馬𤷍腫瘍。病後筋脈拘急。
石楠藤、 羊帶歸根、 天燈心、 《狗骨子》根。
真珠簾根。 《豨薟草》根。 釣鉤藤。 伸筋藤。
右水煎入酒和服
馬鞭散
编辑治馬。
《石楠藤》, 涼藤子。 晚祥西 雪裏開。 《馬蹄金》, 鐵馬鞭 鬼,腰帶根。
右,水前入酒和服。又用《雪裏開》搗糟炒敷之。又用樟樹根皮、山枇杷根皮,搗糟炒敷之。
妙草散
编辑治前證
白根子、 赤芎根皮。
右搗,糟炒敷之,又用「七層樓」 煎酒服之。
二妙散
编辑治滿身起堆。是馬𤷍。
《馬蹄香》: 香圓《橘葉》。
右搗,糟炒敷之,又用秦椒酒煎。
四七湯
编辑治「七情鬱結,狀如破絮,或如梅核,骾在咽間,或中脘痞滿,痰涎壅盛,或喘惡心少食。」
厚朴一錢五分 半夏薑製,七分 紫蘇葉
茯苓各一錢。
右作一劑,水一鍾,薑三片,棗二枚,煎六分,食遠服。
內塞散
编辑治陰虛陽氣腠襲患腫,或潰而不斂,或風寒襲於患處,致氣血不能運,至久不愈,遂成漏證。
「附子用童便數椀浸三日夜,切作四塊,再浸數日夜, 童便一日一換」,炮 桂心 赤小豆 甘草炙 黃芪鹽水浸炒 當歸酒拌 茯苓 白芷 桔梗炒 川芎藭 遠志去心 厚朴薑製
人參各一兩, 防風四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或酒糊為丸,鹽湯下亦可;或煉蜜為丸服亦可。
黃狗下頦方
编辑治肚癰、少腹癰及腿上貼骨癰,神效。又云「可治發背。」 大抵此方治下部癰疽妙。
黃狗下頦,連舌連皮毛,劈下入罐,鹽泥封固,鐵盞蓋 口,煅一炷香,覺煙清即止。務宜存性,不可過,過則無 用矣。視其骨灰正黑色者為妙,若帶白色,其性已過, 勿用。用時研極細 白蘞末, 生豌豆粉。
右三味等分,以各五錢為率,酒調,空腹服。外又以三味等分為敷藥,香油調敷患處。其驗以服藥後出臭汗及熟睡為準。史鶴亭太史親見顧天宇室人驗過。
按:此方世多用之,《萬氏家抄》亦已收載,然但知其可為敷藥散腫止痛,而不知其可以內服,為下部癰疽內消之聖藥也。予有轎夫環跳穴,痛甚,如雞啄火灼,適製有藥,以酒調三錢飲之,未愈,更進一服,霍然如失,明日舁轎如故,了無苦矣。
三生散
编辑治諸瘡大痛,不辨肉色,漫腫光色,名「附骨癰」 ,如神。
《露蜂房》 蛇退 頭髮洗淨,各等分
右燒灰存性,研細,酒下三錢。
內托黃芪柴胡湯
编辑治附骨癰
黃芪二錢 柴胡 土瓜根酒洗淨,各一錢 羌活半錢 連𧄍一錢三分 官桂 黃蘗 生地黃各二分 當歸七分半
右㕮咀,作一服,水一盞,酒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熱服。宿食消盡,一服而愈。昔賈德茂男,年十歲,丁未四月十一日,於左腿近膝股內,出附骨癰,不辨肉色漫腫,皮澤木硬,瘡勢甚大,其左腳乃肝之脾土也。更在足厥陰肝經之分,少侵足太陰脾經之分。其脈左部細而弦,按之緩而微有力。為製此方主治,一方無黃蘗。
內托黃芪酒煎湯
编辑黃芪 當歸尾各二錢 柴胡一錢半 連𧄍 肉桂、 鼠黏子炒,各一錢 升麻七分 黃蘗、 炙甘草各半錢
右㕮咀,好糯米酒一盞,水一大盞半,同煎至一大盞,去滓,空心宿食消盡,溫服,待少時早膳壓之,使不令大熱上攻中上二焦也。「丁未季春,蒲度主老年七十,因寒濕地氣得附骨疽於左腿外側,足少陽膽經之分,微侵足陽明分,闊六七寸,長一尺,堅硬漫腫,不辨肉色,皮澤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 ,與藥一服立止。再服堅硬腫消。
===當歸散===
治「附骨癰。」 及一切惡瘡。
當歸半兩 山梔子十二枚 木𪔀子一枚,去殼 甘草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三錢,冷酒調服。
漏蘆湯
编辑治附骨疽
漏蘆去蘆 升麻 連𧄍 麻黃去根節,各一兩 防己 木香 白蘞 沉香各半兩 大黃剉炒,一 兩半
右剉碎,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七分,入芒硝一錢,攪勻,去滓,空心溫服,取利三二行,未利再服。
應痛丸
编辑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蒼朮去皮 當歸 黑牽牛 草烏頭炮,各一兩
右為細末,酢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酢湯下。
貫眾湯
编辑治附骨癰。生股上伏肉間。淋渫。
貫眾 地骨皮 穀精草 枇杷葉拭去毛刷炙 荊芥去梗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各一兩
右搗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和滓淋渫,蘸布帛搨之。
密陀僧散
编辑杏仁去皮尖及雙仁者,二七枚 自然銅酢淬 密陀僧各半兩
右用苦竹筒一枚,入藥在內,紙封筒口,慢火煨,候筒黃色,取出研極細,看瘡大小,用藥以新汲水調勻,用雞翎掃塗癰上,甚者不過二七日效。
黑丸子
编辑治「風寒襲於經絡,腫痛或不痛;或打撲跌墜,筋骨疼痛,瘀血不散,遂成腫毒,及風濕四肢疼痛,或手足緩弱,行步不前,并婦人血風勞損。」
百草霜 芍藥各一兩 當歸 白芨各四錢 赤小豆 白蘞各一兩六錢 骨碎補焙,八錢 川烏炮,二錢 南星焙,三錢 牛膝焙,六錢
右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鹽湯或酒下。風疾哽吃,煨蔥一莖,溫酒下。孕婦勿服。
單方
编辑環跳穴痛,防生附骨癰,以蒼朮佐黃蘗之辛行,以青 皮,冬月加桂枝,夏月加條子黃芩,體虛者加土牛膝, 以生甘草為使,大料煎入生薑汁,帶辣食前飲之。病 甚者,恐朮蘗桂枝十數貼發不動,少加麻黃一兩貼 又不動者,恐癰將成矣。急撅地成坑,以火煅紅,沃以 小便,赤體坐其上,以被席圍抱下體,仗熱氣熏蒸,腠 理開。血氣暢而愈。
久癰瘡敗壞成骨疽,以龍骨末粉瘡四面厚二分,以 膏著瘡中,日二易,蟲出如髮盡愈。「《膏方》用大蝦蟆一 枚自死者亂髮一塊雞子大豬脂一斤取上二味內 脂中煎略消盡下待冷,更內鹽一合攪和前藥用。」〈千金 下同〉
又方槲皮燒末,飲服方寸匕。
又方新剝鼠皮如錢孔大,貼腫上即膿出。已潰者,取 脊上脂貼之。
附骨疽漏:蜣蜋七枚,同大麥搗敷。〈劉涓子〉
附骨壞瘡久不瘥,膿汗不已,或骨從瘡孔中出。「用蝦 蟆一箇,亂頭髮一雞子大,豬油四兩,煎枯去滓,待凝 如膏。」先以桑根皮、烏頭煎湯洗,拭乾,煅龍骨末摻四 邊,以前膏貼之。〈錦囊〉
積年骨疽,一捏一汁出者,熬飴糖勃瘡上,仍破生鯉 魚潝之,頃時刮視,蟲出更洗傅藥,蟲盡則愈。〈肘後〉 骨疽膿出黑色鯽魚一箇,去腸,入白鹽令滿紮定,以 水一盞,石器內煮至乾焦為末,豬油調搽,少痛勿怪。 〈危氏方〉
附骨疽瘡:狗頭骨燒煙,日熏之。〈聖惠〉
香附餅:治瘰𤻤流注腫塊,或風寒襲於經絡,結腫或 痛。用香附為末,酒和,量大小做餅,覆患處,以熱熨斗 熨之,未成者內消,已成者自潰。若風寒濕毒,宜用薑 汁作餅
鍼灸
编辑《千金方》曰:「附骨疽,灸間使後一寸,隨年壯,立瘥。」
醫案
编辑李杲《十書》曰:「蒲津王世祥,年七十,感寒濕地氣,二月 間,得附骨癰於左腿外側,足少陽之分,少侵足陽明 分,闊六、七寸,長一小尺,堅硬漫腫,不辨肉色,皮澤深 以指按至骨,大痛,又行步作痛。與柴胡、鼠黏子各一 錢半,連𧄍、肉桂各一錢,黃芪、歸梢各二錢,黃蘗、甘草 各五分,升麻七分,酒煎服,少時以早膳壓之,藥下咽」, 疼痛立止。二日後柔軟而腫消矣。
賈德茂男,十歲,四月天氣大熱於左足大腿近膝股 內,足厥陰肝之經,少侵足太陰脾之經分出附骨疽, 不辨肉色漫腫,皮澤木硬,病勢甚大。其脈在三部細 弦,按之洪緩,略有力。用黃芪二錢,柴胡梢、生地各一 錢,連𧄍一錢二分,肉桂、土瓜根各三分,酒黃蘗二分, 歸尾七分半,酒水煎,空心服,一劑愈。
朱震亨《心法》曰:「朱紹八官,右腿腫,生附骨癰,喫草藥 酒,多生膈痰,熱壅無力。予用人參、黃連、茯苓各一錢, 䒷蔞子四十九粒,分二貼,入竹瀝熱飲而愈。」 《衛生實鑑》曰:「至元壬午,有王伯祿者,年五十七,右臂 膊腫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變,皮膚涼,六脈沉細而 微,脈證俱寒。瘍醫孫彥和視之曰:『此乃附骨癰,開發 已遲,以』」燔針起之,膿清稀,次日再開之,加吃逆不絕。 彥和與丁香柿蔕湯兩服,稍緩,待日吃逆尤甚,自利, 臍腹冷痛,腹滿,飲食減少,時發昏憒,於左乳下黑盡 處,灸之二七壯,又處以乾薑、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 活數藥,㕮咀一兩半,欲與服。或者曰:「諸痛痒瘡,皆屬 心火,又當盛暑之時,用乾薑、附子可乎?」予應之曰:「理 所當然,不得不然。《內經》曰:『脈細皮寒,瀉利前後,飲食 不入,此謂五虛。吃逆者,胃中虛極也。諸腫瘡瘍,皆屬 心火,是定理也。此證內外相反,須當捨時從證,非大 方辛熱之劑急治之,則不能愈也』。」遂投之,諸證悉去, 飲食進,瘡勢溫,膿色正。彥和又與五香湯數服,月餘 平復。噫!守常者,眾人之見;知變者,大人之事。知常而 不知變,細事因而取敗者亦多矣。兄醫乎。守常知變, 豈可同日而語哉。
薛己《醫按》曰:「大尹都成慶患附骨疽,內痛如錐,外色 不變,勢不可消。喜其未用寒劑,祇因痛傷胃氣而不 思飲食,用六君子湯治之,飲食少進。更以十全大補 二十餘劑而膿成。針去仍以大補湯,倍用參、芪、歸、朮, 加麥門、五味、遠志、貝母,數服膿漸止而瘡亦愈。」按二 證蓋因濕熱滯於肉理,真氣不能運化,其始治宜實 脾土。和氣血。隔蒜灸而疽自消矣。
李戶部孟卿,環跳穴患附骨疽,彼謂小瘡,遂服敗毒 之劑,更用寒涼藥敷之,因痛極,刺之,膿瘀大泄,方知 為癰也。請予治。診其脈右關浮大,此胃氣已傷,故瘡 口開張,肉紫下陷,捫之不熱。彼云:「瘡內更覺微冷」,自 意必成漏矣。遂以豆豉餅灸之,飲以六君子湯加藿 香、砂仁、炮薑,數劑胃氣漸醒,飲食漸進,患處漸煖,肌 肉漸生。再以「十全大補湯」而愈。
王時亨室,產後腰間腫痛,兩腿尤甚,此由瘀血滯於 經絡而然也,不早治,必作骨疽。遂與桃仁湯二劑稍 愈,更以沒藥丸數服而痊。亦有惡血未盡,臍腹刺痛, 或流注於四肢,或注股內疼痛如錐,或兩股腫痛,此 由冷熱不調,或思慮動作,氣所壅遏,血畜經絡而然, 宜沒藥丸治之。亦有經血不行,流注四肢,或股內痛 如錐,或因水濕所觸,經水不行而腫痛者,宜當歸丸 治之。凡惡血停滯,為患匪輕,治之稍緩,則流注而為 骨疽,多致不救。
一婦人患「附骨癰,久而不斂,致腿細短軟,脈來遲緩, 以十全大補湯加牛膝、杜仲及附子餅灸之,兩月餘 而愈。凡膿潰之後,脈澀遲緩者易愈,以其有胃氣故 也。脈來細而沉,時直者,裏虛而欲變證也。若煩痛尚 未痊也,洪滑粗散者難療,以其正氣虛而邪氣實也。 一男子腰中患此,發而不潰,其氣血止能起發,不能 培養為膿也。」投大補藥數劑而潰,又數劑,膿出尚清, 乃服參芪歸朮膏斤餘,膿少稠;數斤膿漸稠,肌肉頓 生。大凡癰疽藉氣血為主,若患而不起,或潰而不腐, 或不收斂,及膿少或清,皆氣血之虛也,宜大補之,最 忌攻伐之劑。亦有膿反多者,乃氣血虛而不能禁止 也。若潰後發熱作渴,脈大而膿愈多,屬真氣虛而邪 氣實也,俱不治。常見氣血充實之人患瘡,皆腫高色 赤,易腐潰而膿且稠,又易於收斂。怯弱之人,多不起 發,不腐潰,及難於收斂。若不審察而妄投攻劑,虛虛之禍不免矣。及患後,當調養。若瘰𤻤流注之證,尤當 補益,否則更患他證,必難措置,慎之。
一女髀樞穴生附骨疽,在外側廉,少陽經分始末,用 五香湯、十宣散,一日惡寒發熱,膈滿猶大,服五香湯, 一夕喘死。此升散太過,孤陽發越於上也。
一人年踰四十,夏患附骨疽,予以火針刺去瘀血,更 服托裏藥而愈。至秋忽不飲食,痰氣壅甚,勞則口舌 生瘡,服寒藥腹痛。彼疑為瘡,脾胃脈輕取似大,按之 無力,此真氣不足,虛火炎上也,治以八味丸。彼不信, 自服二陳、四物幾殆,復請,予仍以前丸治之而愈。 一人附骨癰,畏針不開,臀膝通潰,脈數發渴,煩躁時 嗽,飲食少思。齊氏曰:「瘡瘍煩躁時嗽,腹痛渴甚,或泄 利無度,或小便如淋,此惡證也。膿出之後,若脈洪數, 難治;微濇遲緩,易治。刺之膿出四五椀,即服參、芪歸 朮大劑,翼日脈稍斂,更服八珍湯加五味子、麥門冬、 肉桂、白蘞三十餘貼,脈緩膿稠,三月乃愈。」
一老人腿患附骨疽,腫硬大,按方痛,口乾脈弱,腫聚 不潰,飲食少思。予謂:「腫下而堅者,發於筋骨;肉色不 變者,發於骨髓。」遂托以參芪等藥,三十餘劑,膿雖熟 不穿。予謂藥力難達,必須針刺,不聽。至旬日方刺,湧 出清膿五六椀。然衰老氣血不足,養毒又久,竟不救。 大抵瘡瘍旬日不退,宜托之,有膿,刺之,有腐肉取之, 虛則補之。此十全之功也。
一人患貼骨疽,腿細短輭,瘡口不合。以十全大補湯, 外灸附子餅,貼補藥膏,調護得宜,百貼而愈。
一後生叉骨痛,以風藥飲酒一年,予以防風通聖散 去硝、黃,加生犀角、浮萍,百餘帖,成一疽,得皮革膿出 而愈。後五六年,其處再痛。予曰:「舊病作,無能為矣。」蓋 發於新娶之後,多得香辣肉味,若能茹淡,遠房勞,猶 可生也。出膿血四五年,延及腰背皆空,又三年而死。 此純乎病熱者。
一婦年四十餘,近環跳生疽,尺脈沉緊,腿不能伸。《經》 曰:「脾移寒於肝,癰腫筋攣。」蓋脾主肉,肝主筋,肉溫則 筋舒,肉冷則筋急。遂與乳香定痛丸,少愈。更以助胃 壯氣血藥二十餘劑而消。
一少年天寒極,勞叉骨痛,兩月後生疽,深入骨邊,臥 二年,取剩骨而安。此寒搏熱者也。取久疽及痔漏中 朽骨,用烏雞脛骨,以砒實之,鹽泥固濟,火煅紅,地上 出火毒,去泥用骨研細,飯丸如粟米大,以紙撚送入 竅內,更以膏貼之。
一婦人因怒,脅下腫痛,胸膈不利,脈沉遲,以《方脈》流 氣飲數劑少愈。以小柴胡湯對二陳,加青皮、桔梗、貝 母,數劑頓退。更以小柴胡湯對四物,二十餘劑而痊。 一男子腿患潰而不斂,用人參養榮湯及附子餅,更 以補劑煎膏藥貼之,兩月餘而愈。
一男子腿患腫,肉色不變,不痛,脈浮而滑,以補中益 氣湯加半夏、茯苓、枳殼、木香飲之,以香附餅熨之。彼 謂氣無補法,乃服方脈流氣飲,愈虛。復求治,以六君 子湯加芎、歸數劑,飲食少進,再用補劑,月餘而消。夫 氣無補法,俗論也。以其為病,痞悶壅塞,似難於補,殊 不知正氣虛而不能運行,則邪氣滯而為病。《經》云:「壯 者氣行則愈。怯者則著而為病。」苟不用補法。氣何由 而行乎。
一男子臂腫,筋攣骨痛,年餘方潰不斂,診其脈更虛, 以內塞散一料少愈,以十全大補湯及附子餅灸之 而愈。《精要》云:「留積經久,極陰生陽,寒化為熱,以此潰 多成瘻,宜早月內塞散排之。」 一男子腿患,久而不斂,飲大補藥及灸附子餅,更用 鍼頭散絍之而愈。 一男子臂患,年餘尚硬,飲食少思,朝寒暮熱,以八珍 湯加柴胡、地骨皮、牡丹皮,月餘寒熱少止,繼以益氣 養榮湯及附子餅灸之,兩月餘膿成,針之,更服人參 養榮湯,半載而痊。
一婦人膿潰清稀,脈弱惡寒,久而不愈,服「內塞散」,灸 以附子餅而瘳。
一婦人久而不斂,忽發寒熱,予決其氣血俱虛,彼反 服表散之劑,果大熱而死。大抵流注之證,多因鬱結, 或暴怒,或脾氣虛,濕氣逆於肉理,或腠理不密,寒邪 客於經絡,或閃仆,或產後瘀血流注關節,或傷寒餘 邪未盡為患,皆因真氣不足,邪得以乘之。常治鬱者 開之,怒者平之,閃仆及產後瘀血者散之,脾虛及腠 理不密者,除而補之。傷寒餘邪者,調而解之。大要以 固元氣為主,佐以見證之藥。如久而瘡口寒者,更用 豆豉餅或附子餅灸之。有膿管或瘀肉者,用《針頭散》 腐之自愈,《錠子》尤效。若不補血氣,及不慎飲食起居 七情,俱不治。
一男子元氣素弱,將欲患此,胸膈不利,飲食少思,予 欲治以「健脾胃,解鬱結,養血氣。」彼不從,乃服辛香流 利之劑,致腹脹,又服三稜、蓬朮、厚朴之類,飲食愈少, 四肢微腫,兼腰腫一塊,不潰而歿。蓋此證本虛痞,今 用剋伐之劑,何以不死?況辛香燥熱之劑,但能劫滯氣衝快於一時,若不佐制過服,則益增鬱火,煎熬氣 液而為痰。日久不散。愈成流注之證。
一男子臂患出腐骨三塊,尚不斂,發熱作渴,脈浮大 而澀,乃氣血俱損,須多服生血氣之劑,庶可保全。彼 惑於火尚未盡,仍用涼藥,內服外敷,幾危。始求治,其 形甚瘁,其脈愈虛。先以六君子湯加芎、歸,月餘飲食 漸進。以八珍湯加肉桂,三十餘劑,瘡色乃赤。更以十 全大補湯,外以附子餅灸之,僅年而瘥。
通府李廷儀患流注,吐痰氣促,自恃知醫,用化痰理 氣等劑,半載而潰;用托裏等劑,膿水淋漓,腫硬不消, 寒熱往來,飲食少思,肌肉消瘦,大便不實,手足時冷, 兩尺脈浮大,按之微細。余曰:「此屬命門火衰,當用八 味丸。」不信,乃服參、芪、歸、朮之類,更加痰喘泄瀉。服八 味丸、益氣湯,年餘而痊。
一婦人背患流注,內潰脹痛,服「流氣化痰之劑,自汗 盜汗,脈大而弱,此元氣虧損之證也。」與參、芪各一兩, 歸、朮各五錢,肉桂二錢,服而針之,至夜半始出稀膿 二椀許,翼日大汗倦甚,煩熱作渴,揚手氣促,脈洪大 而數,仍用前藥,加附子一錢、炙甘草二錢,二劑脈證 悉退;又以六君子加薑、桂二十餘劑,始離牀褥。後因 勞復寒熱,作渴汗出。時仲冬寢幃,氣出如霧,用「十全 大補」加桂、附,二劑而痊。
一婦人久患流注,脾胃虛弱,忽痰壅氣喘,頭搖目劄, 手揚足擲,難以候脈。視其面,黃中見青,此肝木乘脾 土也,用六君加柴胡、升麻治之而甦,更以補中益氣 加半夏、茯苓而安。
一弱人,流注內潰出敗膿五六椀,是時口眼歪斜,以 獨參湯加附子二錢,二劑少愈。更以十全大補之劑, 月餘而痊。大抵瘡瘍膿血既泄,當大補氣皿為先,雖 有他證,當以末治之。
一儒者,患流注,發熱作渴,頭痛自汗,脈洪大,按之無 力,此氣血虛寒也。用十全大補加麥門、五味治之,其 證益甚。仍用前藥加附子一錢,四劑諸證悉退。卻去 附子,加肉桂,二十餘劑,氣血漸復。又因勞心,發熱惡 寒,飲食減少,此脾胃復傷,元氣下陷,用補中益氣加 附子一錢,二劑熱止食進,仍用大補元氣而安。後因 考試不利,懷抱不舒,更兼勞役,飲食日少,形氣日衰, 吐痰作渴,頭痛惡寒,或熱來復去,或不時而動,仍用 補中益氣數劑,諸證漸愈,元氣漸復。乃去附子,再加 肉桂五分,百餘劑而愈。
《外科正宗》曰:「一男子中寒,發散未盡,大腿腫痛,脈浮 數而無力,此風寒未盡,內虛故也。以五積散去麻黃 加牛膝,二服疼痛稍減;又以內托黃芪酒煎湯,四服 痛腫俱消。惟腿外側結腫一塊不退,此瘀血凝滯,欲 作膿也,以托裏藥,候膿熟針之,更以十全大補湯而 斂。」
一男子勞碌遇寒,每發腿疼,發則寒熱嘔吐,胸痞不 食。此因氣惱飲食不節,脾胃受傷,故脾氣有虧。飲食 不能運化,痰滯中脘,濕熱動而下流,注為腳氣。以「開 結導引丸」二服,行去停痰;又以半夏佐經湯數服,嘔 止膈利;更以附子六物湯數劑,消而不發。
一老人年六旬,過慾腎虛,致筋攣痹縮,腳膝無力,不 能步履,外貼祛風逐濕膏,內服《三因》勝駿丸而愈。 一男子右腿腫痛兩月餘,昏沉危篤。余曰:「膿已成久。」 強開之,出膿盆許。以獨參湯連進二服而甦。以十全 大補湯調理百日外而安。
一男子房事後陰寒,大腿無形作痛,至夜尤甚,不能 步履。醫以散寒除濕、消痰止痛藥治之,其痛益增。診 之,脈細濇而無力,此氣血不足,寒氣所乘之證。當以 「大防風湯」,二劑,疼痛頓減,又四劑其疾痊安。
一男子暑月慾後當風睡臥,致寒氣襲於左腿,遂成 腫痛,寒熱交作,胸痞不食。以「《保安》萬靈丹」蔥湯化服, 洗浴發汗,以散骨髓寒毒;後以大防風湯去羌活,加 紅花、破故紙,溫暖腎經,通行經絡,腫痛漸消,血脈漸 和。後以《三因》勝駿丸間服,調理兩月而愈。
一監生以慾後受寒,致成腿痛,予以暖腎氣、溫經絡、 散寒邪藥治之。彼以為緩,請內醫日服表散之劑,外 邪雖散,其內必虛,又以小柴胡湯等藥調理,致虛熱 發作,口燥咽乾,煩渴不已。又以「如母石膏湯」清其上, 防風、木瓜、威靈仙等劑攻其下,眾議紛紛,雜藥妄進, 致病愈劇。仍復請治,其時腿患愈腫,其形縮小,此必 「死之證也。況此證原從腎經受寒,非附子、破故紙,不 能通達關節;非羌活、防風、牛膝,不能通行閉滯;非人 參、白朮、炙甘草,不能使脾氣行達四肢;非川芎、當歸、 白芍、熟地、紅花,不能養血活血。凡病從虛而入者,先 補其虛,後攻其病。況治此證,不加溫補,而反用發散 解肌以正風寒有餘之法,治之,不死」何可得也。後果 死。
《景岳全書》曰:「有魏生者,年三十餘,素多勞碌,忽患環 跳酸痛,數月後,大股漸腫。延予視之,曰:『此附骨疽也, 速當治之』。與以活命飲二劑,未及奏效,而腫益甚。因慌張亂投,或清火,或解毒,遂致嘔吐發熱,飲食不進, 其勢甚危。然後懇求相救,遂以參芪內托散,大加炮 薑,數劑而嘔止食進。其腫軟熟,知其膿成,即為針之」, 針處出膿不多,復以「九味異功煎」與之,遂得大潰,且 瓣瓣出膿,潰者五六處,而腿肉盡去,止剩皮骨矣。潰 後復嘔惡,發熱不食,遂以「十全大補湯及九味異功 煎」相間與之,然後熱漸退,食漸進,稍有生色,然足筋 短縮,但可膝仰臥,左右挨緊,毫不能動,動則極痛, 自分已成廢物,此後凡用十全大補湯八十餘劑,人 參三斤,而腿肉漸生,筋舒如故,後成一精壯男子,此 全得救本之功也。
一男子陳姓者,年近三旬,素不節慾,忽見環跳酸痛, 月餘不愈。予曰:「此最可畏,恐生癰毒之患。」彼不信,又 謀之一庸醫,反被其詬曰:「此等胡說,真可笑也。筋骨 之痛,亦常事耳,不過風熱使然,何言癰毒?」遂用散風 清火等藥,至半年後,果見微腫,復來求治。予曰:「速用 托補以救根本,尚不遲也。」彼又不信,而謀之瘍醫曰: 「豈有腫瘍未潰,而遽可溫補耶?」復用清火消毒之劑, 及其大潰而危。再延余視,則證脈俱敗,方信予言,而 痛悔前失,已無及矣。
一膏粱子茅姓者,年未三旬,素以酒色為事,亦患此 證。早令服藥,執拗不從,及其腫而膿成,令速針之,亦 畏痛不從,而偏聽庸流,敷以苦寒解毒之藥。不知膿 既已成,尤不可解,但有愈久愈深,直待自潰,而元氣 盡去,不可收拾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