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42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四十二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四十二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二

  小兒嗽喘門一

  黃帝素問通評虛實論

  錢乙小兒直訣咳嗽兼變證治

  張從政儒門事親風熱涎嗽

  朱震亨幼科全書哮喘 西江月 咳嗽 西江月

  魯伯嗣學嬰童百問喘急 齁䶎

  虞摶醫學正傳

  薛氏保嬰撮要肺臟 咳嗽 喘

  徐春甫古今醫統咳嗽

  王肯堂證治準繩肺論 咳嗽 百晬內嗽 嗽作呀呷聲 齁䶎 驚膈

  嗽 喘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肺論 肺臟 咳嗽論

  董鳳翀活幼精要肺臟形證論 咳嗽

  東醫寶鑑痰涎喘嗽

  方一竹瀝湯 紫菀湯 五味子湯 地黃門冬湯 射干湯 半夏湯 杏仁圓 半

  夏圓 八味生薑煎 四物圓 菖蒲圓 桂枝湯 麻黃湯 瀉白散 瀉黃散 地黃丸

   阿膠散 百部丸 麻黃湯 葶藶丸 惺惺散 參蘇飲 茯苓半夏湯 甘桔散 桔

  梗湯 人參平肺散 涼膈丸 奪命散 麻黃定喘湯 五聖丹 蘇沉九寶湯 五虎湯

   茅根湯 甘桔湯 久嗽方 天麻散 琥珀散 天麻丸 葛根芩連湯 梅花飲子

  吳子玉方 半夏丸 保壽散 小歸命散 解肌散 白玉丸

藝術典第四百四十二卷

醫部彙考四百二十二

编辑

小兒嗽喘門一

编辑

《黃帝素問》

编辑

《通評虛實論》

编辑

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 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此復論後天所生之宗氣,而亦不可傷也。宗氣者,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宗始,故曰「宗氣。」「肩息」者,呼吸搖肩也。風熱之邪,始傷皮毛,喘鳴肩息,是風熱盛而內干肺氣宗氣,故脈實大也。夫脈之所以和緩者,得陽明之胃氣也,急則胃氣已絕,故死。

《宋錢乙小兒直訣》

编辑

咳嗽兼變證治

编辑

夫嗽者,肺感微寒證也。八九月間,肺氣大旺,咳嗽面 赤,痰盛身熱,當以葶藶丸下之,若久病不可下也。 十一月十二月嗽者,乃傷風嗽也。風從背脊第三椎 肺俞穴而入,當以麻黃湯汗之。有熱證面赤飲水,咽 喉不利者,兼用甘桔湯治之。

若五七月間,身熱甚,唾粘者,以褊銀丸下之。若無熱 證而但嗽者,以葶藶丸主之,後用化痰藥。

咳而後喘面腫者,肺火盛也,用瀉白散瀉之。

咳而哽氣,喉中有聲,或嗽久肺亡津液者,皆肺虛也, 並用阿膠散補之。痰盛者,先實脾土,後用褊銀丸微 下,涎退即補肺。

「嗽而吐青綠水者,百祥丸下之。嗽而吐痰涎,乳食者, 白餅子下之。嗽而咯膿血者,甘桔湯主之。嗽而痰實, 面赤飲水者,褊銀丸」下之。治。初嗽下之,久則補之,更 量虛實,以意增損。

「按前證或兒自因腠理不密,外邪內蘊,或因乳母七情厚味鬱熱。若風邪外傷者,用麻黃湯表散。鬱熱內蘊者,用葶藶丸疏導。鼻流清涕,或頭痛聲重者,用參蘇飲散之,更用四君子以固肺氣。若心火刑肺,用人參平肺散以清肺金,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若嗽而吐青綠水者,用六君子加柴胡、桔梗平肝補脾。若嗽而吐痰乳者,用六君子加桔梗,補土生金。若嗽而吐膿血者,用桔梗湯排膿理肺。」潔古先生云:「嗽而兩脅痛,肝火侮肺也,用小柴胡湯。嗽而嘔苦水,膽汁溢上也,用黃芩半夏生薑湯。嗽而喉中作梗,心火刑金也,用甘桔湯。嗽而下氣,小腸失約也,用芍藥甘草湯。嗽而喘急,風邪傷肺也,用麻黃湯。嗽」而嘔長蟲,胃氣虛也,用烏梅丸。嗽而痰涎壅盛,風傷脾也,用升麻湯。嗽而遺屎,大腸氣虛也,用赤石脂禹餘糧湯,不止豬苓湯。嗽而腰背痛,痛甚則咳涎,風邪傷腎也,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嗽而遺尿,膀胱氣虛也,用茯苓甘草湯。嗽而腹滿,面腫,不食,脾虛氣逆也,用五味異功散。丹溪先生云:「上半日嗽者,胃中有火也。黃昏嗽者,脾肺氣虛也。午後嗽者,腎中陰火也。大抵咳嗽之證,多因肺氣虛,腠理不密,外邪所乘。若風中於衛,則呼氣不出;熱至於榮,則吸氣不入。風熱相搏,血氣稽留於肺。若寸口脈數而虛為肺痿,脈數而實為肺疽。此因汗下過度,重亡津液所致。其麻黃湯,乃發汗解表之劑;葶藶丸」乃內疏通利之劑。《白餅子》亦

疏利之劑,審有是證,方可暫用之。苟泛投施治,重亡津液,必致敗證。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编辑

風熱涎嗽

编辑

小兒風熱涎嗽,可用《通聖》加半夏多煎,少少服之,不 過三五日愈。

《朱震亨幼科全書》

编辑

哮喘

编辑

其證有二,不離痰火,「有卒感風寒而得者,有曾傷鹽 酢湯水而得者。故天陰則病發連綿不已,輕則以五 虎湯一服即止,重則葶藶丸」治之,皆一時解急之法。 若欲斷根,當內服五聖丹,外用灸法,取對心穴,左背 上、足三里,各灸三壯,仍禁酸鹹辛熱之物。

西江月

编辑

哮喘多成宿疾,天陰欲雨纏綿,治法發表又行痰,九 寶時常靈驗。表邪未除五虎,裡實葶藶為先。不宜砒 石作成丸,悮了孩兒命短。

咳嗽

编辑

治法有三:有發汗者,有下瀉者,有清補者。如初起挾 風寒外感者,輕則「蘇沉九寶湯,重則五虎湯」,一服有 神。

如咳久身熱而喘急者,此肺中伏火也,以葶藶丸利 之。

如咳久肺虛,連綿不已者,即當補肺,治法以阿膠丸 主之。

如咳久連聲不已,且口鼻俱出血者,治法以茅根湯 主之,甚效。

如夏月得咳嗽者,以加味白虎湯治之,不可汗下。 如咳喘盛者,以利痰丸主之。

如咳嗽而嘔吐者,以二陳湯加薑汁治之。

如咳久而成龜胸者,治以「葶藶丸」主之。

如咳嗽咽痛聲嗄者,治以「甘桔湯主之。」

《祖傳》治咳嗽只用「玉液丸」,細茶湯下。

凡咳嗽日久,面色恍白,目無神彩,氣急痰壅,一連百 十聲不止,晝夜如是,人事虛弱作熱者,不治。

面青而光,其氣喘促哽氣,又時常脣白如練,此肝氣 旺而肺氣絕,不治。

一、胸高而喘。肩動胸脅動,更加驚搐者不治。

一、潮熱喘急,咳之時,面青黑,目上攛,血從口鼻出者, 此木火旺盛,而肺已絕,不治。

一、面白或青,脣白,目閉悶亂,頭搖手擺,此肺將絕也, 不治。

一喉舌生痰,其聲嗄者不治。俱日久論。

西江月

编辑

肺乃五臟華蓋,皮毛易感風寒,初醫發汗最為先。麻 黃杏仁靈驗,草菓黃芩桔梗,石膏,薄荷人參,前胡枳 殼臘茶煎,一服風寒發散。

久咳不宜發散,化痰順氣為宜,潤下玉液有神奇,不 效再行湯劑。貝母陳皮枳殼,茯苓甘桔芩梔,前胡薄 荷杏仁泥,有熱石膏堪取。

久咳痰壅發熱,看他二便何如?若還清利是中虛,只 用抱龍醫處。如果結閉實熱,或因日久肺虛,要分虛 實不須拘,此是嬰兒命主。

久咳連聲血出,清金降火為佳。芩梔甘梗款冬花,知 母二冬多下去白,陳皮枳殼前胡地骨蔞霜茯苓元 參麥芽,加此個方兒無價。

大凡咳嗽治法,必須清化痰涎,化痰順氣最為先。氣 順痰行,喘減順氣,陳皮、枳殼化痰,半夏、天南、黃芩、梔 子火邪,干桔梗、茯苓開滲。

久咳連聲不止。面青目攛長吁。胸高眉顖汗如珠。臉 白脣青背曲。骨瘦如柴。潮熱鼻高髮燥神虛。啞嗄驚 搐不堪除。縱有靈丹無處。

虛咳時常作熱,面黃氣短無神當歸陳皮白茯苓梔 子黃芩桔梗知貝前胡天麥甘草枳殼人參再加黃 蘗妙如神,前胡、生薑作引。

《明魯伯嗣學嬰童百問》

编辑

喘急

编辑

議曰:「小兒有因驚暴觸心肺,氣虛發喘者。有傷寒肺 氣壅盛發喘者;有感風咳嗽,肺虛發喘者;有因食鹹 鹹鹺傷肺氣,發虛痰作喘者;有食熱物毒物,冒觸三 焦積熱,熏蒸清道,肺肝氣逆作喘者。喘與氣急,有輕 重之別,耳喘即口開,欲言,不能隘於胸臆,息短促急, 心神迷悶。其因驚發喘逆觸心肺,暴急張口,虛煩神」 困者,大效,雄硃化痰定喘丸主之,佐以天麻定喘飲 乃效。其傷寒肺氣壅盛發喘者,是表不解,以小青龍 湯、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辨其冷熱而施治焉。其感 風咳嗽,肺虛發喘者,則三拗湯加減治之。其食鹹鹺 而喘者,啗以生腐,有熱,治之以涼肺定喘之劑。又有 哮喘者,以許叔徵《十六般哮喘》之法治之無不愈。又 有汗下之後而喘急者,葛根黃連、黃芩主之。喘甚者, 加葶藶子。又有藶葶丸,寬氣進食。《千金》射干湯,治咳逆喘急大效。

齁䶎

编辑

《經濟論》:「齁䶎證,肺經受風寒,因咳嗽,肺停冷血生痰, 致使腑臟有熱,睡臥不安,故成齁䶎,咽喉間如拽鋸 之聲。小兒若有此候,可服通關梅花飲子并半夏丸 及保壽散、小歸命散、解肌散,三兩服自安。」若齁䶎如 瘕證,喉間若拽鋸聲者,乃肺感風邪,上氣喘急,面脣 青色,項下有深凹陷坑,痰涎粘如膠漆,口生腥臭,惡 氣。舌縮者。皆不可治也。

《虞摶醫學正傳》

编辑

或問:「小兒氣喘,世俗例以為犯土,謂犯其土皇也。或 安碓,或作竈,或浚井填塞,開通溝渠等事,適遇小兒 氣喘,遂云犯土無疑矣。」信聽術士退土,或書符命貼 於動土之處,或咒法水焚符調服,或按家之九宮,謂 土皇居於何宮,太陽落在何宮,當取太陽之土與兒 飲之,能釋土皇之厄而喘定,間亦有驗者。夫歷代醫 書,汗牛充棟,何不該載,而遺此證,為黃冠之流醫治 歟?請明以告我曰:「夫小兒發喘,多由風寒外束,腠理 壅遏,而肺氣不得宣通而為病耳。治法當用錢氏瀉 白散,或三拗湯等劑,使腠理開通,肺氣舒暢,而喘息 定矣。或因吐瀉之後,而中氣不足,亦使氣短而喘,治 用錢氏益黃散、東垣補中益氣湯,或」用伏龍肝湯泡 放溫飲之,其喘立定者有之。蓋脾土大虛,必借土氣 以培益之。術士窺竊此意,而巧立名色,謂太陽之土 能安土也。夫小兒之證不一,或慢驚直視而喘,或肺 脹氣促而喘,縱取太陽土盈盎以沃之,亦莫能救其 萬一。醫者自宜檢方按法調治,毋聽末流之俗,以致 惑焉。

《薛氏保嬰撮要》

编辑

肺臟

编辑

小兒腠理不密,外邪所感而肺病者,用清肺丸。若脾 胃氣虛,不能相生而肺病者,用六君子湯。若脾胃氣 實,大腸不利而肺病者,用瀉黃散。若心火炎爍肺金 而肺病者,用地黃丸。

咳嗽

编辑

錢仲陽云:「嗽者,肺感微寒,八九月間,肺氣正旺。若面 赤身熱,其病為實,當用葶藶丸下之。久嗽者,不宜下。 若在冬月,乃傷風嗽,當用麻黃湯汗之。面赤飲水,咳 嗽吐膿痰,咽喉不利者,以甘桔湯清之。先咳後喘,面 腫身熱,肺氣盛也,以瀉白散平之。嗽而唾痰涎乳者, 以白餅子下之。」潔古云:「嗽而兩脅痛者,屬肝經,用小」 柴胡湯。咳而嘔苦水者,屬膽經,用黃芩半夏生薑湯。 咳而喉中如梗者,屬心經,用甘桔湯。咳而失氣者,屬 小腸,用芍藥甘草湯。咳而右脅痛者,屬脾經,用升麻 湯。咳而嘔長蟲者,屬胃經,用烏梅丸。咳而喘息吐血 者,屬肺經,用麻黃湯。咳而遺屎者,屬大腸,用赤石脂 湯。咳而要背痛,甚則咳涎者,屬腎經,「用麻黃附子細 辛湯。咳而遺尿者,屬膀胱,用茯苓甘草湯。咳而腹滿 不欲食,面腫氣逆者,屬三焦,用異功散。」若咳嗽流涕, 外邪傷肺也,先用參蘇飲。喘嗽面赤,心火刑肺也,用 人參平肺散,及六味地黃丸。嗽而吐青綠水,肝木乘 脾也,用異功散加柴胡、桔梗。嗽而吐痰乳,脾肺氣傷 也,用六君子加桔梗。若嗽吐膿痰者,熱蘊於肺而成 肺癰也,用桔梗湯。凡風邪外傷,法當表散而實腠理。 其用下藥,非邪傳於內,及胃有實熱者,不宜輕用。面 色白,脈短濇者,肺之本證也,易治。面色赤,脈洪數者, 火刑金也,難治。

喘急之證,多因脾肺氣虛,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氣 虛而邪氣實者為多。若已發則散邪為主,未發則補 脾為主。設概攻其邪,則損真氣,逕補其肺,則益其邪。 凡喘嗽之證,若小便不利,則必生脹,脹則生喘,要分 標本先後,「先喘而後脹者,主於肺;先脹而後喘者,主 於脾。蓋肺金司降,外主皮毛,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 輸膀胱,肺既受邪,則失降下之令,故小便漸短,致水 溢皮膚而生脹滿。此則喘為本而脹為標也。治當清 金降火為主,而行水次之。脾土惡濕而主肌肉,土能 尅水,若脾土受傷,不能制水,則水濕妄行,浸潰肌肉, 水既上溢,則邪反侵肺,氣不能降而生喘矣。此則脹 為本而喘為標也,治當實脾行水為主,而清金次之。」 苟肺證而用燥脾之藥,則金燥而喘愈甚,脾病而用 清金之藥,則脾寒而脹益增。觀其證,若中氣虛弱者, 用六君子湯;中氣虛寒者,前方加炮薑。鬱結氣滯者, 用歸脾湯加柴胡、山梔。肝木尅脾土者,用六君、柴胡、 山梔。肺氣壅滯者,用紫蘇飲加白朮。食鬱壅滯者,用 養胃湯加木香。肺中伏熱,水不能生而喘者,用黃芩 清肺飲,及五淋散。脾肺虛弱,不能通調水道者,用補 中益氣湯,及六味丸。膏粱厚味,脾肺積熱而喘者,用 清胃散及滋腎丸。心火刑金,不能生水者,用人參平 肺散,亦用滋腎丸。腎水虧虛,火鑠金,小便不利者,用六味丸,及補中益氣湯。肝木乘脾,不能相制而喘者, 用六君、柴胡、升麻。脾胃虛寒,臍突腹脹者,用八味地 黃丸。脾腎虛寒,不能攝水,如蠱脹者,用「加減腎氣丸。」 凡虧損足三陰而致喘脹,或二便不調,及牽引作痛 者,俱用六味、八味加減腎氣等丸治之,仍參傷風咳 嗽證。

愚按:《活人方》云:「喘者,肺氣盛而有餘。」 然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蓋肺氣盛者,肺中之火盛也;有餘者,肺中之邪有餘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右頰色赤,用瀉白散以瀉之。前證若乳母感冒風寒,肺經蘊熱,致兒為患,用參蘇飲。若乳母膏粱醇酒積熱,致兒是病,用清胃散。

《徐春甫古今醫統》

编辑

欬嗽

编辑

小兒初生百日內欬嗽,肺葉脆弱,最為難治。平常冷 熱,邪入肺中,無能得出,又不堪吐利,必明病源,清解 風寒,化痰順氣,益肺生津,胃開氣壯,嗽即漸減,不可 強攻。

冷嗽鼻流清涕,面白痰薄,日輕夜重,或微有邪熱。 熱嗽,面微紅,鼻乾熱,痰稠,脈浮數。

胃熱不因風寒而得。以兒啼便乳壅結心肺不散。即 嗽而逆。以玉餅子下。《錢氏》治嗽之法先實脾。脾母得 實肺則和平。

小兒咳嗽者,腠理受風邪感激,臉紅喘促,辨虛實。若 見脣縮胸前陷,鼻枯乾黑,皆為不治。

《王肯堂證治準繩》

编辑

肺論

编辑

肺主喘。

實則悶亂喘促。有飲水者,有不飲水者。

虛則哽氣長出氣。

肺病悶亂哽氣,長出氣。氣短喘急。

肺熱。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湯主之。

肺盛復有風冷,胸滿短氣,氣急喘嗽上氣,當先散肺, 後發散風冷。散肺瀉白散,大青膏主之。肺只傷寒,則 不胸滿。

肺虛熱,脣深紅色,治之散。肺虛熱,少服「瀉白散。」 肺臟怯,脣白色,當補肺,阿膠散主之。若悶亂氣粗,喘 促哽氣者,難治,肺虛損故也。

脾肺病久則虛而脣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虛,不 能相營,故名曰「怯。」肺主脣。白而澤者吉。白如枯骨者 死。

此以脣診肺之法也。「脣白色者,肺臟怯也,阿膠散主之。若手尋衣領,及亂捻物者,肝熱也,宜瀉青丸。手掐眉目鼻面者,肺熱也,宜甘桔湯之類是也。」

肺病見春,金旺,肺勝肝也,當瀉肺。輕者肺病退,重者 目淡青,必發驚,更有赤者當搐。《海藏》云:「為肝怯,故目 淡青也。」

肺主燥,自病則喘嗽,燥則潤之。

實則喘而氣盛。瀉白散主之。

虛則喘而少氣。先益黃散。後阿膠散主之。

心乘肺。賊邪熱喘嗽。先地黃丸中「導赤散。後阿膠散」 主之。

肝乘肺。微邪惡風,眩冒昏憒嗽。羌活膏主之。

「腎乘肺。實邪憎寒嗽。清利。百部丸」主之。

「脾乘肺虛邪,體重,吐痰,泄瀉嗽,人參白朮散主之。」 凡肺之得病,必先觀心脾二臟之虛實。若心火爍金, 即當先抑心氣,後喫肺藥。若心氣和,即便看脾脈。若 脾氣虛冷,即不能相生,而肺家生氣不足,則風邪易 感,故患肺寒者,皆脾虛得之。若脾氣盛實,則亦痞隔 中焦,而大腸與肺,表裡不能相通。夫中焦熱隔,則肺 與大腸不通,其熱毒之氣,必上蒸於肺而生痰,故「患 肺熱者,多脾實得之。心氣盛者瀉之,脾氣虛者益之, 脾氣實者通之」,然後隨其肺之寒熱以治之,故有抑 心氣、益脾氣、通肺氣三藥。若診其脈氣,心脾兩臟俱 和,而肺自生疾,則但察肺家虛實而治之。

肺經鬱熱,用瀉白散。肺氣自虛,用四君子湯。外邪所 乘,用參蘇飲。心火炎燥,用人參平肺散。中焦實痞,用 大承氣湯。脾不能生肺,用異功散。夫肺氣盛者,肺中 之邪氣盛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宜用瀉白散以 瀉之。若肺虛而有熱者,執「肺熱還傷肺」之說,而不用 人參,則誤矣,仍參其證治之。

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訶子皮。一作黃芩。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

以酸補之。五味子。

以辛瀉之。桑白皮。

肺虛以五味子補之。如無他證。錢氏補肺阿膠散主 之。虛則補其母。脾乃肺之母。以甘草補脾。

肺實以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以瀉白散主之。實則 瀉其子,腎乃肺之子,以澤瀉瀉腎。

咳嗽

编辑

《內經》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舍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聽從其令也。五臟之咳,久 乃移於六腑。」又《病機式要》云:「咳,謂無痰而有聲,肺氣 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咳 嗽,謂有聲有痰也。因傷肺氣,動於脾濕,故咳而嗽也。」 又《生氣通天論》云:「秋傷於濕,冬必咳嗽。」大扺素秋之 氣,宜清而肅,反動之,則氣上衝而為咳嗽,甚則動於 脾濕而為痰也。蓋風乘肺者,日夜無度,汗出頭痛,痰 涎不利;熱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熱,手足寒冷,小 兒多有之;火乘肺者,咳嗽上壅。請幫助識別此字。唾出血甚者,七竅 血溢。燥乘肺者,氣壅不利,百節內痛,頭面汗出,寒熱 往來,皮膚乾燥,細瘡燥癢,大便祕澀,涕唾稠粘。寒乘 肺者,或因形寒飲冷,冬月坐臥濕地,或受冷風,春秋 之氣,或因外感。夏是火氣炎上最重,秋是濕熱傷肺, 冬是風寒外來也,各宜隨其證而治之。

潔古曰:「肺之生病而成嗽,大扺秋冬則實,春夏則虛, 更詳五臟兼見之證,以辨虛實。若實則面赤飲水,身 熱,痰涎盛,涕唾稠粘,咽乾不利,喘嗽面腫,吐食,皆當 先補脾,益黃散,後瀉肝,瀉青丸。若咯膿血,是肺痿也, 用清肺散治之。若虛則面白脫色,氣少不語,喉中有 聲,唾痰清利,法當阿膠散補之。若亡津液,用白朮散」 主之。

曾氏曰:咳嗽者,固有數類,但分冷熱虛實,隨證疏解。 初中時未有不因感冒而傷於肺。「《內經》曰:『肺之令人 咳,何也』?」岐伯曰:「皮毛者,肺之舍也。皮毛先受邪氣,邪 氣得從其令,故《難經》云:『形寒飲冷則傷肺,使氣上而 不下,逆而不收,衝壅咽膈,淫淫如痒,習習如梗』」,是令 嗽也。乍暖脫著,暴熱遇風,邪氣侵於皮膚,肺先受之, 而為咳嗽。若初得時,面赤脣紅,氣粗發熱,嗽來痰鳴, 此是傷風壅痰作嗽,用清肺飲、五拗湯及小柴胡湯、 羌活散,皆可解表,次青木香湯。

有小兒汗出未乾,遽爾戲水,亦致傷風咳嗽。外證眼 泡微浮,額汗痰鳴,亦宜清肺飲、瀉肺湯與之,疏風化 痰,解利邪熱,小柴胡湯亦可。

若嗽日久,津液枯耗,肺經虛矣。肺為諸臟華蓋,臥開 而坐合,所以臥則氣促,坐則稍寬。乃因攻肺下痰之 過,名為「虛嗽。」聲連不斷,喉中痰鳴,氣息欲絕,嗽罷則 吐白沫,欲乾嘔,此肺虛而氣不順也。面脣皆白而慘, 嗽過額上多汗,哽氣長出,乳食減少,致脾虛胃亦虛。 宜其有吐,投茯苓厚朴湯及藿香飲,次溫脾潤肺理 中湯,加杏仁、北五味子,水煎服。蓋此藥補而益肺,藉 土氣以生金,則自愈矣。或嗽而頰紅有紫黯色,理中 湯再加乾薑為用,亦良法也。

有脾虛亦能作嗽,當投補劑,用醒脾散、茯苓厚朴湯, 令脾氣實,然後間以清肺飲煎服,疏解肺經風寒,及 藿香飲助脾養胃,亦救子益母之法也。

有一證,咳嗽至極,時頓嘔吐,乳食與痰俱出,盡方少 定。此名風痰壅盛,肝木尅脾土,宜以白附飲投之,即 效。

百晬內嗽

编辑

此名乳嗽,實難調理,亦惡證也,當審虛實而施治焉。 實者散之,虛者補之。其證氣粗痰盛,口瘡眼熱,發散 後可利之,比金圓等藥主之,散其實也。其證嘔吐,嗽 後驚悸,困倦,自汗者,當用補肺散、益黃散、天麻散,補 其虛也。《大扺》治驚嗽,琥珀散主之,天麻圓乃要藥也, 治未滿百晬,咳嗽不止,遠勝諸藥。

百日內嬰孩偶咳嗽痰壅,睡中不寧,亦因產後感風 而得,但不可過用發散之劑,先以解表散一二服,次 投貝母湯及惺惺散治之。

脾胃內熱者,用抱龍丸。風邪外感者,用惺惺散。痰熱 既去,而氣粗痰盛,或流涎者,脾肺氣虛也,用異功散 加桔梗。口瘡眼熱,大便堅實者,用三黃丸。大便不實 者,用白朮散。若嘔吐不乳,困倦自汗,或自利腹脹者, 脾胃氣虛也,用六君子加柴胡。若驚悸困倦,痰盛不 乳者,心脾血虛也,四君加芎、歸、酸棗仁。或因乳母食 五辛厚味。致兒為患者。仍參喘嗽諸證。

嗽作呀呷聲

编辑

《聖惠》云:「夫小兒嗽而呀呷作聲者,由胸膈痰多,嗽動 於痰上,搏於咽喉之間,痰與氣相擊,隨嗽動息,呀呷 有聲。其咳嗽本體雖同,至於治療,則加消痰破飲之 藥,以此為異耳。」

齁䶎

编辑

郭氏曰:「小兒此疾,本因暑濕所侵,未經發散,邪傳心 肺,變而為熱,有熱生風,有風生痰,痰實不化,因循日 久,結為頑塊,圓如豆粒,遂成痰母。推本其原,或啼哭 未休,遽與乳食;或飼以酸鹹,氣鬱不利,致令生痰;或 節令變遷,風寒暑濕侵襲;或墮水中,水入口鼻,傳之 於肺,故痰母發動,而風隨之,風痰潮緊,氣促而喘,乃」 成痼疾,宜急去風化痰。先以五苓散同寬氣飲、寬熱 飲,用少薑汁和勻,沸湯調服,次進知母湯、雄黃散、如 意膏、半夏丸。

===驚膈嗽===小兒患驚風,驚止而嗽作,謂之「驚膈嗽。」茅先生下金 杏丸夾勻氣散與服。

曾氏云:「小兒喘疾,重於咳嗽,然有虛實冷熱之分,不 可概舉。實熱者,投清肺飲加五和湯,水薑蔥煎,及瀉 肺湯、碧玉丸為治。《經》云:『喘急多因氣有餘,蓋肺主氣 故也。虛冷者,投枳實湯,水薑煎,并如意膏、補肺散、坎 離湯自效。此肺虛感風,氣不升降所致,及用定喘飲 常驗,不拘冷熱皆可服。涎壅失音,二聖散主之』。」 雲岐云。「小兒結熱上氣喘者。四順清涼飲子。」

《丹溪》云:「痰嗽痰喘,並用涌法吐之,重劑瓜蔕散,輕劑 苦參、赤小豆末,須鹹虀汁調服。」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编辑

肺論

编辑

肺氣盛者,肌膚瑩白滑膩,髮細黑淺,肺氣怯則肌膚 沮敗,若無皮而血凝,故《寶鑑》亦名血凝。孫真人言:小 兒出腹,肌肉猶是血也,漸漸堅化。肺主皮膚,肺氣不 充,則血沮敗不成肌膚,故若無皮毛而血凝。面目繞 鼻口悉黃,閉目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哭無 聲,不吮乳,此皮毛不斂也,多是不育。《千金》治以龍膽 湯方。

肺臟

编辑

肺候應白色,莫使見絕形。鼻青孔燥黑,腹脹眼眶傾。

肺主鼻。絕則肺逆乘之而色青。又肺絕則無涕。故孔黑燥也。肺主眼泡。絕則陷之。

項直喘氣急,胸凸沒迴聲。

肺主氣絕,則喘急項直以引氣也。氣絕則胸中滿凸,但有出氣而無迴氣也。

秋間逢此候,四方別托生。

咳嗽論

编辑

治嗽大法,盛則下之,久則補之,風則散之,更量大小 虛實,意以施治。是以慎護小兒,須素著夾背心,雖夏 月熱時,於單背心上,當背更添襯一重。蓋肺俞在背 上,恐風寒傷而為嗽,嗽久不止,亦令生驚。若百晬內 兒病嗽者,十中一二得全,亦非小疾也。

又有停飲作痰者,由兒乳飲失宜,致脾胃不和,停滯 其飲不散,留結成痰,隨氣上干於肺而嗽者,此為痰 嗽。若不嗽者,則肺壅不利,咽塞唾涎,脅腹鬲滯。

《董鳳翀活幼精要》

编辑

《肺臟形證論》

编辑

《肺臟形證》「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人為肺,在時為秋。 脾土為母,腎水為子,尅制肝木,主氣藏魂。聲則為哭, 液則為涕,其味好辛,鼻為其竅,外應皮毛。其色主白。 白喜光澤,不欲灰色。形寒體冷,則傷肺經;面白則病, 面赤則逆。肺經若虛,鼻涕嗌乾,喘乏咳血。肺經若實, 乾嗽鼻寒。肺經若絕,汗出如雨,發喘不休。秋脈應時」, 輕虛以浮。若是賊脈。浮大而牢。若是危脈。毛如風吹。 肺實瀉腎。肺虛補脾。

肺部所主:鼻尖準頭,孔名「井竈」,不宜翻露。鼻孔黑陷, 如煤焦黑。肺家已絕,其候難治。鼻中赤癢,蛔長疳盛。 或瀉白涕。腦寒喜困,時或流涕,傷風喜睡。鼻下生瘡, 潰爛生疳。鼻中常息,積熱為殃。

咳嗽

编辑

小兒咳嗽,乳母之過;丸散狼虎,醫士之過。凡見咳嗽, 須究表裡,有熱解表,溫平順氣,和順三焦,滋潤肺經, 化痰退熱,避風慎冷。不可妄汗,不可妄下。鼻流清涕, 面白痰薄,日輕夜重,微有邪熱,冷嗽之因;鼻熱面赤, 痰稠脈數,日重夜輕,熱嗽之源。治嗽之法,先實脾土。 脾土得實,肺自和平。脣縮胸陷,鼻塞不治;失聲喘急, 神仙難醫。

《東醫寶鑑》

编辑

痰涎喘嗽

编辑

痰乃風苗,火靜則伏於脾,火動則壅於肺,痰火交作, 則咳嗽喘急,宜瀉白散合導痰湯。脾肺,母子也,二臟 俱虛,則生頑涎。頑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則流溢在於 咽喉,如水雞之聲,喘嗽煩悶,宜抱龍丸、奪命散。 馬脾風,宜用馬脾風散、牛黃奪命散、保命丹。

方一

编辑

竹瀝湯千金方下同

编辑

治「小兒出胎二百許日,頭身患小小瘡,治護小瘥復發。五月中忽小小咳嗽,微溫和治之,因變癇,一日二十過,發四肢,發動背脊。」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眼反,須臾氣絕,良久復蘇,已與常治癇湯,得快吐下,經日不間,爾後單與竹瀝汁稍進,一日一夕中合進一升許,發時小疏,明日與此竹瀝湯吐下,發便大折,其間猶稍稍與竹瀝汁

竹瀝五合, 黃芩三十銖, 木防己、 羚羊角、

白朮各六銖,一作「白」鮮 大黃二兩, 茵芋三銖, 麻黃、 白薇、 桑寄生、 萆薢、 甘草各半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藥,減半,內竹瀝,煎取一升。分服二合,相去一食久,進一服。

一方無萆薢

紫菀湯

编辑

治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或鼻塞清水出。

紫菀、 杏仁, 黃芩, 當歸, 甘草, 橘皮。

青木香、 麻黃、 桂心各六銖, 大黃一兩

右十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

五味子湯

编辑

治「小兒風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咳嗽,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

五味子 當歸各半兩 麻黃 乾薑 桂心 人參 紫菀 甘草各六兩 白朮 款冬花 細辛各二銖 大黃一兩半。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一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其大黃別浸一宿下。」

一方無款冬花、大黃,有大棗三枚。

地黃門冬湯

编辑

治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癖乳,吐不欲食。

乾地黃四兩 麥門冬、 五味子、 蜜各半兩 大黃、 硝石各二兩

右六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硝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有宿乳汁一升許出,大者服五合。

射干湯

编辑

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

射干 麻黃 紫菀 甘草、 生薑各一兩

半夏五枚, 桂心五十寸, 大棗二十枚。

右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內蜜五合,煎一沸。分溫服二合,日三。

《嬰童百問》加細辛、阿膠。

半夏湯

编辑

半夏四兩, 紫菀, 桂心, 生薑、 細辛, 阿膠, 甘草各二兩, 款冬花二合, 蜜一合

右九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半夏取六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五合,「五歲兒服一升,二歲服六合,量大小多少加減服之,立效。」

杏仁圓

编辑

治小兒咳逆上氣

杏仁三升,熟搗如膏。

右蜜一升,為三分,以一分內杏仁,搗令強,更內一分,搗之如膏,又內一分,搗熟止。先食已,含嚥之,多少自在,日三。每服不得過半方寸匕則利。

半夏圓

编辑

半夏二斤,去皮,河水洗六七度 白礬一斤,為末 丁香 甘草 草荳蔻 升麻 縮砂各四兩

右七味,以好酒一斗,與半夏拌和勻同浸,春冬三七日,夏秋七日。密封口,日足取出,用冷水急洗,風吹乾。每服一粒,嚼破,用薑湯下,或乾喫,候六十日乾,方得服。

八味生薑煎

编辑

治少小嗽

生薑七兩, 乾薑四兩, 桂心二兩, 甘草

款冬花、 紫菀各三兩, 杏仁、 蜜各一升。

右合諸藥為末,微火上煎取如飴餔,量其大小多少,與兒含嚥之,百日小兒如棗核許,日四五服,甚有驗。

四物圓

编辑

治小兒嗽,晝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復啼。

款冬花 紫菀各一兩五錢, 伏龍肝六銖。

桂心半兩。

右為末,蜜和如泥,取如棗核大傅乳頭,令兒飲之,日三傅之,漸漸令兒飲之。

菖蒲圓

编辑

治小兒暴冷嗽,及積風冷嗽,兼氣逆鳴。

石菖蒲、 烏頭、 杏仁、 白礬、石 北、細辛。

《豬牙皂》各六銖 款冬花、 乾生薑 桂心

《紫菀》各十八銖, 《蜀椒》五銖, 《吳茱萸》六合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梧子。「三歲兒飲服五丸,加至十丸,日三。兒小,以意減之;兒大,以意加之。暴嗽,數服便瘥。」

桂枝湯

编辑

治「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謦欬,吐乳,嘔逆暴嗽,晝夜不得息。」

桂枝半兩, 《甘草》二兩五錢, 《紫菀》十八銖。

麥門冬一兩十八銖。

右四味,㕮咀,以水二升,煮取半升,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與之節乳哺。

麻黃湯

编辑

治少小卒肩息。上氣不得安。此惡風入肺。

麻黃四兩, 甘草一兩, 桂心五寸, 《半夏》

生薑各二兩, 《五味子》半升。

右六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百日兒服一合,大小節度服之,便愈。」

瀉白散錢氏直訣下同

编辑

治肺經實熱,咳嗽痰喘。

桑根白皮炒,瀉肺氣之有餘。有餘者,邪有餘也。 地骨皮各一兩 炙甘草五錢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入粳米百粒,水煎。

薛己曰:「按《活人方》云:『喘者,肺氣有餘也。氣盛當認作氣衰,有餘當認作不足。肺氣盛者,乃肺中之火盛也;有餘者,肺中之邪有餘也,故用前藥以瀉之。若土虛不能生肺,用補中益氣湯。火來尅金,用人參平肺散。腎水奪母之氣,或陰火上炎,用地黃丸。若肺虛肝木乘侮,先用阿膠散,後用瀉青丸。若因乳母肺經受證』」 ,致兒為患,母服前散。若因乳母感冒風寒,肺經鬱熱,致兒為患,用十味參蘇飲。若因乳母膏粱,醇酒積熱,致兒為患,用「加味清胃散。」

瀉黃散

编辑

治脾胃氣實,大腸不利,致令肺病。

藿香 甘草各七錢五分 山梔仁炒,一兩。

石膏五錢, 《防風》二兩。

右蜜酒微炒為末,水煎服。

地黃丸

编辑

治心火炎爍肺經。致令肺病。

熟地黃八錢,杵膏 山茱萸肉 乾山藥各四錢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錢

右為末,用地黃膏量加,米糊丸,桐子大,空心白湯化下。其地黃用生者自製杵膏。

阿膠散

编辑

治肺虛肺疳,咳嗽痰吐稠粘,口乾作渴。《幼科全書》云:「此補肺之藥。」

明阿膠一兩,麩炒,能補氣不足 炙甘草一錢 馬兜鈴五錢。主肺熱咳嗽,清肺補肺 糯米一兩 杏仁七箇,去皮尖,下喘治氣 鼠粘子二錢五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

薛己曰:「按前證若因脾胃弱而肺氣虛者,宜用補中益氣湯。若肺金自虛者,宜用四君子湯。」

百部丸

编辑

治肺寒壅嗽微喘

杏仁去皮尖,四十箇,微炒,水煮三五沸, 百部炒 麻黃去節,各三錢

右研如泥,用煉蜜丸皂子大,每服一二丸,薑湯化下。

一方加松子仁五十箇,蜜丸,更加胡桃含化大妙。《一方》加甘草二錢。

麻黃湯

编辑

治傷風。發熱無汗。咳嗽喘急。

麻黃去節,三錢,水煮去沫,漉出曬乾 肉桂二錢 炙甘草一錢 杏仁七箇,去皮尖,麩炒黃,研膏

每服一錢,水煎服,以汗出為度。自汗者不宜服。薛己曰:「按前方乃發表出汗之劑,審其寒邪在表宜用。若邪既去,宜補脾肺以實其表,庶風邪不能再入。往往表散之後,熱嗽不退,復行發表,多變壞證。」

葶藶丸

编辑

治傷風咳嗽。面赤身熱。痰盛喘促。

甜葶藶隔紙略炒 黑牽牛炒 杏仁炒黃研膏 漢防己各一兩

右為末,入「杏膏蒸棗肉搗丸麻子大」 ,每服十丸,薑湯下。

薛己曰:「按前方行氣導濕之峻劑。若脾肺虛熱而致諸證者,當調補中氣為主。若果係前證,宜用惺惺散、參蘇飲、清肺丸、茯苓半夏湯選用之。」

惺惺散

编辑

治「傷寒時氣。風熱痰壅咳嗽。」

桔梗 細莘 人參 炙草 白茯苓 白朮炒 瓜蔞根各等分。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薄荷五葉,水煎。

參蘇飲

编辑

治「感冒風寒。或腹脹少食。泄瀉嘔吐。或手足並冷。喘促痰涎。」

人參, 紫蘇, 陳皮, 前胡, 半夏, 茯苓。

枳殼麩炒、 桔梗炒 乾葛 甘草炒,各五分 木香三分

右為末,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服。

茯苓半夏湯

编辑

治胃氣虛弱,痰涎惡心,或飲食不化,嘔吐發搐,或睡臥不寧,口流痰涎,或乳母脾胃虛弱,飲食不節,以致兒患前證,亦宜用此藥主之。

白朮土炒 茯苓 半夏 神麴炒,各一錢

大麥炒,五錢 陳皮、 天麻各三錢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甘桔散

编辑

治咳吐熱涎。咽喉不利。小兒肺熱。手掐眉目鼻面。

甘草炒,二兩 桔梗一兩,米泔浸,焙

右為末,每服二錢,入炮阿膠半片,水煎服。

薛己曰:「按前證若風熱蘊於肺而咳膿血,用桔梗湯。若心尅於肺而吐痰涎,用人參平肺散。」

桔梗湯

编辑

治咳嗽吐膿,痰中有血,已成肺癰證。

桔梗炒 貝母 當歸酒浸 薏苡仁 瓜蔞仁 枳殼麩炒 桑白皮炒 百合蒸,各一錢五分 五味子炒 甜葶藶炒 地骨皮 知母炒

甘草節、 防己、 黃芪炒 杏仁各五分。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人參平肺散

编辑

治「心火尅肺,咳嗽喘嘔,痰涎壅盛,胸膈痞滿。」

人參、 廣橘紅、 炙甘草、 地骨皮各五分。

茯苓 知母炒,各七分 五味子炒 青皮

天門冬各四分 桑白皮炒,一錢

右每服一二錢水煎

涼膈丸聖惠方

编辑

治小兒熱嗽

甘草二兩,豬膽浸五宿,炙,研末。

右,蜜丸菉荳大,食後薄荷湯下十丸。

奪命散儒門事親

编辑

治小兒胸膈喘滿

《黑牽牛》、 白牽牛,皆當各半,生、熟用之。 檳榔、 大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蜜水調服之。

麻黃定喘湯東垣

编辑

治「小兒寒鬱而喘,喉鳴,腹內鳴堅滿,鼻流清涕,脈沉急而數。」

麻黃、 草荳蔻各一錢, 益智仁一分半, 厚朴、 吳茱萸各二分, 甘草、 柴胡、 生黃芩各一分, 歸尾、 蘇木、 升麻、 神麴各半分, 紅花少許, 全蠍一枚

右分二服,水一大盞,煎七分,稍熱服,食遠。忌風寒微汗效。

五聖丹幼科全書下同

编辑

南星煨 陳皮鹽水炒,各一兩 半夏炮,二兩 杏仁另研,四十九粒 甘草五錢

先以南星、半夏二味另研,同薑汁、皂角汁拌勻,合作麵,取出,再用甘草、陳皮研為細末,別取竹瀝一椀,將前末捏成餅子,焙乾,又浸又焙,瀝盡為度,再研,入杏泥蒸蜜和丸,臨臥噙一丸,薄荷湯嚥下。

蘇沉九寶湯

编辑

此發散之輕藥也

桑白皮去赤 甘草 大腹皮 官桂 薄荷葉 蘇葉 麻黃不去根節 陳皮 杏仁不去皮尖。

右加烏梅,薑一片,煎服微汗。

五虎湯

编辑

此發散之重藥也

麻黃七分, 《杏仁》一錢, 甘草四分, 《細茶》八分, 《白石膏》錢半。

右水煎服取汗禁風

茅根湯

编辑

陳皮去白 半夏、製 茯苓 甘草 天冬

片芩 梔仁 貝母 知母 石膏 生大黃 桔梗 杏仁泥 瓜蔞霜。

右,水一盞,以茅根搗取自然汁和之,煎服。

甘桔湯

编辑

桔梗 甘草 杏仁泥。

右水煎服,同竹瀝半鍾和之,細細嚥下。

久嗽方醫貫

编辑

治小兒食積嗽

陳皮 枳殼各四分 半夏麴 甘草 桔梗 黃連薑炒,各三分 茯苓 地骨皮 麥冬

山樝肉各八分, 黃芩、 蔞實各六分, 知母、 白皮、 葛粉各五分。

水薑煎服

天麻散嬰童百問下同

编辑

治嬰兒百晬內,咳嗽有痰,氣壅面紅。

南星春秋浸五日,冬七夏三半兩 天麻三錢 硃砂一錢 麝香一字

右為末,每服一字,用杏仁湯調下,《人參湯》亦可。

琥珀散

编辑

治小兒急慢驚風,涎潮昏冒,目瞪搐搦,驚弔肚疼,及和順痘瘡,小可驚哭,眠臥不安。

辰砂一錢半 琥珀 牛黃 殭蠶炒,去絲嘴 全蠍去毒 白附子 乳香另研 蟬蛻去土 代赭石煅,酢淬七次 牛膽南星各一錢 麝香 冰片各一字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

《證治準繩》有「天麻。」

慢驚加附子

天麻丸

编辑

治小兒未滿百晬,咳嗽不止,名曰「乳嗽。」

川芎一兩半 生甘草二兩 硼砂半兩 天麻 蟬蛻 殭蠶 人參 辰砂 天竺黃 雄黃 白附子 坯各一兩 金箔五片

右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金箔為衣。每服一丸,薄荷湯下。

《證治準繩》加牛膽、南星。

葛根芩連湯

编辑

治太陽病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喘而汗出。

葛根二兩, 黃芩、 黃連各七錢半, 生甘草半兩

右㕮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加減服。喘甚加葶藶子。

梅花飲子

编辑

治嬰孩驚熱,潮熱,虛熱積熱,五臟蘊熱,上焦壅熱,手足心熱,喉中多痰,面色或紅或白,變蒸嗞呀,鼻流清涕,氣急,肝肺壅熱,目赤咳嗽,或被人物所驚,夜啼睡臥不安,心中驚怖,情緒不快,或傷寒漸安,尚有餘熱未除,亦宜進此三兩服。常服鎮心壓驚,化痰退熱安神,可除未來之患。

硼砂 馬牙硝 硭硝,俱另研 甘草炙,各半兩 人參一兩 辰砂二錢半 片腦 麝香各一字

右八味,為末,以磁器收之。遇有此證,服一匙,麥門冬湯調下。

氣喘咳嗽,桑白皮湯調下,常服薄荷湯下。

吳子玉方

编辑

治證同前

白色信石一字,并下豆粉,研,泡過用 生南星 枯礬各一錢 鵝管石 硼砂各半錢 菉豆粉 雄黃各一錢半

右為末,糊丸如蘿蔔子大,臨臥用冷茶清吞下五丸。

半夏丸

编辑

治肺氣不調,咳嗽喘滿,痰涎壅塞,心下堅滿,短氣煩悶,風壅痰實,頭目昏眩,咽膈不利,嘔吐惡心,神思昏憒,心忪面熱,涕唾稠粘,並皆治之。

枯礬二兩五錢, 半夏三兩,湯洗去滑,薑汁浸一宿。

右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或二十丸,食後臥時生薑湯下,小兒丸如麻子大。

保壽散

编辑

白茯苓 人參 川雄 牙硝 甘草炙,各一兩 片腦四字 麝香一字 牛黃少許,無亦得

右八味,細研,入錫合內收之,湯使如《金粉散》。

小歸命散

编辑

治「小兒變蒸,傷寒潮熱,驚熱嗞呀,鼻流清涕,咳嗽,渾身溫壯,咽喉有涎,兼前項傷寒等證,及退驚熱,墜涎安神,百病不生。」

白茯苓、 人參、 白朮各半兩, 甘草三錢。

辰砂二錢, 片腦、 麝香各少許。

右七味,為末。每服半錢,薄荷湯調下。

解肌散

编辑

治嬰孩傷寒傷風,面部紅赤嗞呀,渾身壯熱,有前項等形證,兼服人參散後,得熱退,可觀患勢輕重。若患稍輕,脈候不洪數,面不大赤,不加煩躁,然須呻吟讝語,此為輕可之候,但只進此。

人參、 釣藤、 桔梗、 甘草、 川芎各三錢。

葶藶一錢,炒 白茯苓二錢 杏仁四十九箇 石膏煅 麻黃去節,各四兩

右剉散,每服二錢,棗一枚,水一盞,煎半盞服。如初中傷寒,先下此藥,是須要仔細辨認形證,若是痳痘瘡疹,便不得下此藥。蓋痳痘之證,則面青白,耳珠腳膝尻骨俱冷如冰,身體溫壯,亦狂躁讝語,夢中驚笑,乃是此候也。若小兒傷寒等,服此解肌散,漸得熱退,次第可服大歸命散、保壽散、輕粉白朮散等調理。

白玉丸

编辑

利膈下痰涎,去心胸噎塞不止。并咳嗽多痰。

南星、 半夏、 殭蠶、 白礬生熟各二錢半

右為末,「杏仁七箇去皮尖,巴豆一粒,同研勻,再用去皮生薑汁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一二十丸,薑湯

送下不拘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