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越南民主共和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越南民主共和国
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
越南民主共和
1945年—1976年
国歌:进军歌
  越南民主共和国实际控制区域   宣称主权但未控制的越南共和国
  越南民主共和国实际控制区域
  宣称主权但未控制的越南共和国
首都河内
官方语言越南语
政府社会主义共和国
越南劳动党领导人 
• 1951-1969
胡志明
• 1951-1956
长征
• 1960-1976
黎笋
国家主席 
• 1945-1969
胡志明
• 1969-1976
孙德胜
政府总理 
• 1945-1955
胡志明
• 1955-1976
范文同
立法机构越南国会
历史时期冷战
1945年8月
• 建国
1945年9月2日
1946年-1954年
1959年-1975年
1976年7月2日
面积
1973年158,750平方公里
人口
• 1973年
22,480,000
货币越南盾
前身
继承
越南帝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今属于 越南
北越
国语字 Bắc Việt Nam
喃字 北越南
越南民主共和国
国语字 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
喃字 越南民主共和

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语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越南民主共和[1]),通称北越,是位于东南亚共产主义国家。北越建立于1945年,但直到1954年才开始获得广泛承认[2][3][4][5][6][7][8][9]。1976年7月2日,北越与其主导的越南南方共和国合并,改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完成了越南的统一[10]

1945年八月革命后,在同年9月2日,越南独立同盟会领袖胡志明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越南从法国独立及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11]。但法国仍然想维持在法属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最终与越盟爆发武装冲突,发展成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1951年,在印度支那共产党分裂后,越盟中的共产主义者改组成立了越南劳动党越南语Đảng lao động Việt Nam),并开始在政府中将非共产主义者边缘化。从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后期开始,越南劳动党当局还开展了一系列诸如土地改革等政治运动,造成大量民众被迫害致死或被处决[12][13][14]

1954年,在越盟于奠边府战役中取胜后,法国与越盟达成日内瓦协定,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以法国撤出越南告终,按照协议,越盟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控制北纬十七度线以北的越南地区,因而此后也称为“北越”,而反共的越南国(后来的越南共和国,即南越)则控制北纬十七度线以南的越南[15][16][17]。日内瓦协议规定的300天自由迁徙期中,法国和美国发起了自由之路行动,帮助大量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基督徒和地主、商人等居民逃往南方。这些居民因担心居住在北方会受到越南劳动党主导的北越的迫害而逃离[18]

日内瓦协定后,南越和北越双方武力冲突不断扩大。1959年,北越当局开始放弃和平统一方针,开始谋求武力统一越南。1960年,越南劳动党三大确立加强武力统一越南的方针[19]。北越控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从1960年开始大幅活跃,在南方进行破坏等游击活动。北部湾事件后,美国全力介入越南内战,协助南越对抗北越,但最后却深陷战争泥潭,美国国内反战声浪高涨,最后于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与越共签署巴黎和平协约,军队于同年撤出越南[20]。随后,北越加强对南越攻势,最终在1975年占领西贡,并在1976年与越南南方共和国合并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完成越南统一[21][10]

历史

[编辑]

1945年8月,二次大战终结,印度支那共产党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同盟会(越盟)趁日本投降,而法国尚无力于印度支那之际,发动八月革命。此时越南名义上的君主保大帝首相陈仲金都无法控制局势。保大帝决定让权于越盟。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发表《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越南独立,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

日本二战投降之后,越南南北分别由英军中华民国军队占领。在中国的支持下,越南共产党越南国民党合作组成了北越的第一届内阁。南部的英军则逐步归权与印度支那原有的统治者法国。经交涉,法国同意北越以法兰西联盟的成员身份独立,却不愿意让越南统一。这种对立引发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1946年1月6日,越南全国选民投票选出333名国会代表。1946年3月2日,第一届国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不经选举补充70名海外代表。据此,第一届国会包括403名代表。这是东南亚地区第一个国会,也是殖民地争取独立后的第一个国会。第一届国会第一次会议出常务委员会。其包括15名正式委员,3名候补委员,由阮文素为主任。国会还选出由胡志明为主席、阮海臣为副主席的抗战联合政府。政府的部长其中包括:

1946年3月6日,政府、抗战委员会和国会常委会成员联席会议一致同意胡志明主席率领的越南代表团与法国政府代表签署《“3.6”初步协议》。1946年7月6日至9月13日,由范文同为团长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赴法出席在巴黎枫丹白露召开的越法正式谈判。1946年9月14日,胡志明主席与法国政府代表签署《“9.14”临时协约》。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编辑]
北越军飞弹武器

北越的领导者很早就意识到这场战争会长期化。为了应对法军的武力优势,北越主要采取了游击战方式。法国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采取了扶植傀儡政权的办法。保大帝被迎到越南南方,担任新国家越南国元首。但北越的优势已不可逆转。奠边府战役北越大获全胜,法国宣告失败。日内瓦会议上各方约定很快将在越南全土进行总选举。

就在第一次印支那战争后期及休战期间,北越进行了土地改革等一系列反私有制的运动。地主等成分在北越消失,这也导致开始有大批人员逃亡南方,即自由之路行动

越战

[编辑]

1955年吴廷琰上台担任越南共和国总统。在美国支持下,他拒绝了进行总选举的可能。越南南北分裂的情况似乎将无异于朝鲜半岛。在此情况下越南共产党的南方组织——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立,在越南南方开展各种活动。南越西贡当局虽大力镇压,反而有招架不住的情势。而吴廷琰于1963年被杀。为此美国决定亲自插手越南问题。


越南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时期东山文化
传说时期鸿庞氏瓯貉
第一次北属时期 前207–40
南越西汉东汉
东汉:征氏姐妹 40–43
第二次北属时期 43–544
东汉
吴:赵妪 248
前李朝(万春国)544–602
第三次北属时期 602–905
武周
唐:梅叔鸾冯兴杨清
越南自主时期 905–938
后梁南汉
静海军曲家杨廷艺矫公羡
吴朝十二使君时期 938–967
丁朝 968–980
前黎朝 980–1009
李朝 1009–1226
陈朝 1226–1400
胡朝 1400–1407
第四次北属时期 1407–1427
明:后陈朝 1407–1413
后黎朝前期 1428–1527
莫朝 1527–1592
南北朝
1533–1592
莫朝 后黎朝
后期
后黎朝后期 1533–1789
后黎朝后期
郑阮分治
1627–1672
1774–1775
郑主
1545–1787
阮主
南进
1558–1777
西山朝 1778–1802
阮朝 1802–1945
法属时期 1884–1945
北圻中圻南圻
法属印支:保护国阮朝
日属时期 1940–1945
法属印度支那政府)
日属:保护国阮朝越南帝国 1945
越盟 法属时期 1945–1954
法属印支:南圻国山地国越南临时中央政府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1976
越南国
1949–1955
越南共和国
1955–1975
越南南方共和国1969–1976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6至今
越南主题

1964年北部湾事件发生后,美国向北越宣战。开始对北越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越战全面升级。但北越同时有中国苏联的支持,军队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美国国内和世界上的反越战运动亦风起云涌。最终美国在1973年与北越讲和,决定将军队撤出南越。

美军撤退后战争仍在进行。1975年4月30日,越共攻陷越南共和国首都西贡 ,越南人民军士兵进入总统府独立宫,包括总统杨文明在内的所有内阁成员代表越南共和国投降,越南共和国灭亡。在北越使意下,越共在原南越领土上成立了越南南方共和国。1976年7月2日,在北越主导下越南统一,国名从此改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外交

[编辑]
1957年,胡志明与东德少先队员在一起,摄于东柏林地区

北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几乎受到所有西方国家以及反共政权的外交隔离,这些国家都只承认南越为代表越南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几乎所有的共产主义国家,包括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德古巴等,则是承认北越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50-1957年间,北越拒绝与铁托南斯拉夫建交,有观点认为这是受到苏联的影响。在与南斯拉夫建交后,北越当局仍然对铁托的政策进行批评。一些参与不结盟运动的国家,亦承认北越,但大都只是像印度尼西亚那样给予事实上的承认而不是正式承认。1969年,瑞典成为第一个承认北越并与其建交的西方国家,随后,许多西方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陆续与北越建交[22][23][24][2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953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所发行的纸币,上印有「越南民主共和」字样。. [201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4). 
  2. ^ Nuechterlein, Donald E. America Recommitted: A Superpower Assesses Its Role in a Turbulent World. Lexington, KY, USA: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1: 73. ISBN 0813127491. 
  3. ^ Woolley, Peter J. Geography and Japan's Strategic Choices: From Seclusion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Potomac Books, Inc. 2005: 125. ISBN 1574886673. 
  4. ^ Dunstan, Simon. Vietnam Tracks: Armor in Battle 1945-75. Oxford, England: Osprey Publishing. 2004: 181. ISBN 1841768332. 
  5. ^ Bauer, P. T. Reality and Rhetoric: Studies in the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10. ISBN 0674749472. 
  6. ^ Hoffmann, Joyce. On Their Own: Women Journalists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Vietnam. Cambridge, MA: Da Capo Press. 2008: 307. ISBN 0786721669. 
  7. ^ Tucker, Spencer C. The Encyclopedia of the Vietnam War: A Political, Social, and Military History: A Political, Social, and Military History. ABC-CLIO. 2011: 155, 594, 1160. ISBN 1851099611. 
  8. ^ Eidelberg, Paul. On the Silence of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mherst, MA: Univ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76: 44. ISBN 0870232169. 
  9. ^ Ladley, Eric. Balancing Act. iUniverse. 2007: 52, 241, 298, 197. ISBN 0595887570. 
  10. ^ 10.0 10.1 Robbers, Gerhard. Encyclopedia of world constitutions. Infobase Publishing. 30 January 2007: 1021 [1 July 2011]. ISBN 978-0-8160-607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2). 
  11. ^ William 1983,第39页.
  12. ^ 程映虹. 越南土改中的阮氏南悲剧. 凤凰周刊. 2014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3). 
  13. ^ ' Ho Chi Minh and the Communist Movement in Indochina, A Study in the Exploitation of Nationalis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53), Folder 11, Box 02, Douglas Pike Collection: Unit 13 - The Early History of Vietnam, The Vietnam Center and Archive, Texas Tech University.'
  14. ^ 程映虹. 1956~1957:越南“双百”运动人物素描. 炎黄春秋.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4). 
  15. ^ 周恩来与1954年印支问题日内瓦会议——从多边外交视角进行的研究.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7). 
  16. ^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进行的努力 (PDF). 当代中国研究所. [2018-05-1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0-13). 
  17. ^ 袁文靖. 越南戰爭史. 国际现势周刊社. 1977: 4. 
  18. ^ Jacobs, Seth. Cold War Mandarin: Ngo Dinh Diem and the Origins of America's War in Vietnam, 1950–1963.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43–44. ISBN 0-7425-4447-8. 
  19. ^ 牛军著. 冷战与中国外交决策. 九州社 崧博出版社. 2013: 57–58. ISBN 978-7-5108-1709-0. 
  20. ^ 1969: Millions march in US Vietnam Moratoriu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On This Day.
  21. ^ Oliver, Myrna. Duong Van Minh; Last President of S. Vietnam. Los Angeles Times. 8 August 2001 [11 October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4). 
  22. ^ Turner, Robert F. Myths and Realities in the Vietnam Debate. The Vietnam Debate: A Fresh Look at the Arguments.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0 [2018-05-13]. ISBN 97808191741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23. ^ Morris, Stephen J. Why Vietnam Invaded Cambodia: Political Culture and the Causes of Wa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128. ISBN 9780804730495. 
  24. ^ SarDesai, D. R. (1968), Indian Foreign Policy in Cambodia, Laos and Vietnam, 1947-1964,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194
  25. ^ Gardner, Lloyd C. and Gittinger, Ted, Eds. (2004), "The Search for Peace in Vietnam, 1964-1968," Bryan, TX: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p. 194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