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兒子考上國立大學卻想休學到國外 吳若權看親子教養送金剛經這句勉勵
父母對自己親生小孩控制欲很強
敏敏非常熱心公益,長期資助國際組織的孩童認養計畫,十幾年來不間斷提供很多弱勢家庭的學生經濟援助,而且還以固定持續的贊助方式,幫三位學生完成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業。
原本按照組織的規定,每年要輪替不同的孩童接受贊助,但在因緣際會之下,敏敏不但定期捐款給其他孩童,還能很幸運和這幾位學生保持書信連絡,一路見證他們的成長。
先後收到這幾位學生的大學畢業照片,敏敏感慨萬千地對我說:「好像隔著地理和血緣的距離,我比較可以更客觀的了解他們的需要,給予他們必要的幫忙和鼓勵。反而在自己親生孩子身上,父母的控制欲都比較強。」
善用減法的付出,讓彼此相處更自在
其實我滿佩服敏敏,能夠如此理性而平靜地覺察自己,並且更中立地審視她和孩子的關係。她的兒子,今年剛考上公立大學,但不是喜歡的科系,才剛入學就吵著要休學,想中斷學業到國外去看看。
敏敏希望孩子能先在本地完成大學的學業,她認為四年很快就會過去,將來用這張公立大學的文憑,比較容易申請到海外名學校,繼續碩士的學程。
親子見解不一,溝通常卡關。敏敏深自反省,知道自己潛意識中,存在「錢都是老娘出的,你還敢這麼不尊重我」的陷阱,但一時之間就是很難跳脫。
她問我該怎麼辦?我即興發揮,脫口而出:「真正的愛,是成全對方可以無條件做自己。」她乍聽之下皺眉,我知道她對心靈雞湯免疫,於是搬出佛陀的教誨,翻到《金剛經》裡的這一句:「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與她互勉。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如果菩薩的心裡,還執著有一個可布施的法,並依此來行布施,就像一個人陷入黑暗中,什麼也看不見。如果菩薩的心能夠不執著於固定的形式而布施,就像人有雙明亮的眼睛,在光天化日下,就可以清晰洞察一切萬物。
敏敏聽完這段解釋,瞬間點頭稱是,願意回家好好傾聽孩子的心聲。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差別就在於前者「有我」,後者「無我」
無論對於陌生人或熟悉的親友,我們付出的時候,都是以「加法」思考出發的,也就是:「我能給他什麼?」我們比較少從「減法」的方向去設想,也就是:「我該怎麼做,才能降低自己的貪執、減少對方的煩惱?」越是親近的人,越想要給他飽滿的愛,深怕付出得不夠,自己就顯得失職。直到對方喘不過氣來,彼此關係變得緊張,還會怨嘆:「好心被雷親!」
這往往是因為我們對親近的人付出,比較容易站在自己主觀的想法思考。連「害怕自己失職」這個立場,都是很「自我」呢!也就是把自己放得比對方更前面、更重要。
一旦有了「我覺得這樣付出,才是對的!」就陷入「心住於法,而行布施」的模式,便會心生煩惱。因為自己把心給蒙蔽住,不見天日,所有的決策就變成在黑暗中瞎搞。
當「自我」存在的時候,所有的利害得失都是片面的觀點,無法看清大局,也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所以充滿智慧的佛陀,才用《金剛經》來勉勵大家,在付出的時候,一定要放下自我,以獲得真正的知見,猶如「旁觀者清」。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譯】如果菩薩的心念,不執著於法相,而進行布施,就像一個人張開眼睛,在日光照射之下,可以洞察萬事萬物的種種現象。
(本文出自《捨得自己:金剛經的日常實踐》作者:吳若權)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