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就業市場續強 上周初領失業金人數降至4月來最低

12強賽/不是林昱珉!陳柏清對美國 對壘與悍將無緣的柴戈

北分署霸凌案沸沸揚揚…傳謝宜容昨已失聯 勞部:她明不會出面道歉

別忽略憲法法庭該有的審判秩序

憲法法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藍營立委提案修改《憲法訴訟法》,擬將憲法法庭審判額數,從「現有」改為「法定」總額,執政黨與司法院同聲抗拒,甚至律師團體上街以「癱瘓憲法法庭」理由反對!究竟,憲法法庭是否擁有審判職權?若還是依據目前憲法訴訟法規定,那該有怎樣的審判秩序才符合憲法目的?

憲法增修條文規定大法官人數為十五人,這是明定總數而且是固定不變;然而首要問題在憲法訴訟法第一條毫無立法依據,大法官原本以「會議形式」釋憲及統一解釋法令,但因憲法訴訟法竟將釋憲程序轉變為「審判形式」,但並非是憲法規定的範圍!

因為憲法第七十七條規定,司法院掌理審判及公務員之懲戒。又第七十八條「司法院解釋憲法,並有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顯然大法官只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令」之權,不能擴張到第七十七條的「審判權」!即使從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檢視「憲法法庭」職權,也僅僅只有審理「總統、副總統之彈劾」及「政黨違憲之解散事項」。

憲法訴訟法規定的憲法法庭就是「法庭」而不是「會議」,法庭就必須要有合憲、合法的審判秩序,因此, 修正案擬改為憲法所列大法官的「法定總額」,就必須從「法院審判」角度出發,亦即審判法官是固定的,不像會議可以計算出席比例;換言之,法庭必須多少法官在場,不是由法官隨意、隨機決定,否則怎會有法官迴避制度!

既然憲法規定十五位大法官,憲法法庭的審理人數便是不能改變,否則法官必須候補,這也是《國民法官法》嚴格需要國民法官定額與候補的原因。同樣,憲法訴訟法還規定比照一般性法院程序,偏偏第卅條卻錯誤規定「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此條條文形成對於法庭合議判決最大誤解。

因為地方或高等法院三人合議,或最高法院五人合議。三人或五人不能隨意請假,當然更需合於《法院組織法》第一○五條第一項「評議以過半數之意見決定之。」但實際上三人合議或五人合議的過半數,在議事學上都是額數三分之二之特別多數,因此目前憲法法庭以現有大法官過半數之裁判,此門檻數額之規定草率、不合理及不合邏輯。

憲法訴訟法第五條還規定,憲法法庭審理案件準用法院組織法。那麼法院尚有三級三審定讞,何以憲法法庭僅是一審宣判就具執行力?更何況法院組織法所定義的「法官」,參與大法官之組成並不足半數,是否有違法院組織法?若學者專家充任的大法官可做審判官就是改變「法官獨立」體制;相同之理,豈不是各級法院法官半數也應由學者專家擔任?

目前最大問題應是怎麼解決司法院大法官七位人選,亦即總統提名的名單如何通過立法院的同意權,當然立法院基於憲政規定應要進行審查,可以「嚴審」而不能「不審」,但可全案退回總統,更甚者得修法請求總統依照最近一次中央民意代表選票比例加倍提名!換言之,總統也有其憲政責任與立法院良性溝通,不能讓大法官過度傾向某一特定意識形態,更不容任由律師團體影響穩定中的憲政秩序。

司法院 大法官 憲法法庭

延伸閱讀

男法官涉性騷 司法院:不寬貸及宣導性平

【重磅快評】猛打翁曉玲 綠營暴露大法官武器化的心虛

民團要求翁曉玲撤回憲訴法 號召人民上街守護憲法

民調/國會改革釋憲案遇民意挑戰 43%國人拒埋單

相關新聞

被霸凌者聲音 政府聽到嗎

台灣社會繼校園霸凌議題之後,職場霸凌也逐漸受台灣社會的重視,代表台灣逐漸融入國際人權保障的意識領域。但我國發展霸凌防制至...

遇官場潛規則 我選擇辭職重考

見勞動部公務員遭霸凌輕生案,筆者想起自身類似經驗,只是結果不同,我選擇辭職重考。

政治酬庸惡果 睜眼瞎話官相護

日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一名公務員疑似因職場霸凌輕生,震驚各界;在外界壓力與議論聲中,勞動部調查後公布報告,但報告同...

別忽略憲法法庭該有的審判秩序

藍營立委提案修改《憲法訴訟法》,擬將憲法法庭審判額數,從「現有」改為「法定」總額,執政黨與司法院同聲抗拒,甚至律師團體上...

「目的良善」 過勞霸凌藉口

近期,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一名員工,疑因遭受分署長謝宜容的職場霸凌而輕生。該部的調查報告指出,雖然謝宜容的管理方式過...

靠山變壞山 千萬勞工誰來照顧

勞動部因勞動力發展署分署長謝宜容涉霸凌員工,造成吳姓職員死亡事件,加上調查報告稱謝在工作上的要求非霸凌,是「目的良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