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今年6月,曾銘宗以富邦金控副董事長身分,首次代董事長蔡明興主持股東會。在鏡頭聚焦下侃侃而談,「我們看好全球經濟漸入佳境,富邦金控對可能的參股、併購機會都會考量評估,伺機擴大富邦金控版圖,朝亞洲一流金融機構目標邁進!」
「房市黑天鵝已經飛來了嗎?」最近,受到銀行不動產貸款逼近銀行法規範30%上限滿水位、中央銀行邀34家銀行希望針對房貸進行總量管制、新青安房貸也採精進措施,政策壓抑房市一波波,令不動產業者對房市起了疑慮,有業者直言,第四季是多空決戰時刻。
最近全球一度發生股災,固然是多重負面訊息造成,但其中最關鍵的無疑是各界對美國可能陷入經濟衰退的疑慮日深,投資人覺得股市多頭派對恐怕即將結束,掀起逃亡潮。國際各大預測機構對明年主要國家經濟預測也不樂觀,形成今年比去年差,明年又比今年趨緩的連兩年下滑走勢。未來的經濟黑天鵝、灰犀牛會是哪些?
英國國會下議院選舉工黨斬獲412席贏得壓倒性勝利,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5日就任首相;而保守黨則一如預期慘敗,僅保住121席創下黨史新低,黯然退場。本集郭崇倫會客室邀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黃琛瑜,來談為何選民對執政14年的保守黨不滿,以及工黨上任後的頭號挑戰與未來可能危機。
當氣溫升高時,經濟會發生什麼事?過去幾年,全球氣溫屢創新高。不少證據都顯示,熱浪會抑制經濟產出,造成國內生產毛額損失並進一步加劇全球不平等。同樣,對美國經濟的預測證明,氣溫上升可能會使下個世紀的經濟成長減少多達三分之一。 不少數據已證明:坐視氣候變遷不是一個全球負擔得起的選擇。
「過了七一開三中」。今年「七一」是中共建黨103周年,「三中」說的是中共定下7月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時值內外變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又延擱近一年,其召開自然備受關注。會議前夕已見中共領導層掄起了兩大板斧,預見會中將主要辦三件事,其中包括要對中國經濟發展給個說法,而從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誌中一則關於習近平的22條語錄,可看出北京對於未來經濟發展,已經定調。
全世界每一種主要貨幣今年兌美元匯率都在下跌,強勢美元襲擊全球,對各國經濟可能造成嚴重影響,也讓決策者陷入「救匯率或拉經濟」兩難。
中共中央政治局確定7月召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傳統上中共三中全會都要解決重大問題或作出重要決定,今次中共三中決意重塑改革開放形象,學界直白說法,則是7月中共三中要在最高政治層面,解決最複雜的經濟問題。 近期北京各智庫紛紛推出報告,可視為中共三中前的建言獻策潮,其中有三份智庫報告,可能觸及中共三中三個待議之題…
財政部近日公布4月海關出口統計,4月出口雖較去年同期仍連六紅,卻低於3月預估的數字,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以「綠肥紅瘦」描述景氣,意指出口像「春天忽冷忽熱」。但這個說法忽略背後主因仍是台灣產業結構失衡、兩岸經貿急凍、區域經濟仍未有進展等因素導致。
即將離任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是在2004年8月12日宣誓就任第三任總理,他開創了創新和變革的文化,為新加坡開創了經濟復興的時代。在他領導下,新加坡的GDP從2004年的1940億星元成長到2023年的6000億星元以上,成長了三倍多。 如今將接下新加坡總理一職的黃循財,現年51歲,他可能會像李顯龍一樣,必須在一個不同的、更具挑戰性的環境中為這個城邦找到一條成長道路。他在2月有關預算的演說中,將這個環境描述為一個「非常麻煩的世界」。 現在的問題是,新加坡是否已準備好迎接「後李氏家族」的時代?
AI和ESG已成今年全球大廠發展關鍵目標,說明台灣科技業追逐技術優勢之餘,也面臨推動零碳排挑戰。但俄烏戰爭衝擊全球經濟持續處於高通膨、高利率環境,再生能源投資成本大幅增加;台廠不只投入成本高昂,還得在各產品發展與海內外布局上,面對海外大廠直球對決。 「這就像是一個投手,後面總有一名主審,會決定你投的是好球還是壞球,所以投手需要先投幾個球,來判斷主審的好球帶在哪裡?」台達能源總經理張立業解釋,「放在企業ESG專案上,就是必須確認利益關係人是否認為你的專案是好球帶。企業是減碳優先,還是建立形象和技術優先?」
財政部昨(8)日公布2月進出口調查, 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形容,目前出口還是呈現資通訊與視聽產品一枝獨秀,「繁花」盛開仍須等待,除了引用的是近期在大陸爆紅的電視劇「繁花」,還對外強調「2月出口連4紅,年增1.3%創歷年單月次高」之餘,但是,台灣進出口調查中,在出口金額的增減幅度、出口市占變化等數據上,卻暗藏危機。
受貨幣緊縮政策、中美兩大經濟體的經濟成長轉疲拖累,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恐進一步放緩。難怪國際貨幣基金(IMF)在「世界經濟展望」最新報告預估,2024年全球經濟將成長2.9%,較2023年的3%成長率小幅放緩。 面對仍然欲振乏力的全球經濟,正蓄勢待發,準備接棒的台灣新政府,又應該有什麼樣的準備與產業政策因應?
農曆年後中國大陸官方公布2023年外國直接投資,讓人大吃一驚,跌至3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去年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只有330億美元,和2022年相比,竟然暴跌82%。同樣糟的,還有大陸國家統計局1月公布的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為5.2%,雖然高於官方設定5%左右的目標,但是除去3年新冠疫情時期,是中國經濟自1990年以來最慢的增速。 去年年初開始,大家都觀察到中國大陸在疫情之後,並沒有強勢反彈,如果中國經濟已經恢復不到從前榮景,有些人開始思考中國的成長與影響力,是否已經觸頂?
台灣經濟去年陰霾的一年,全年經濟成長率1.4%左右,創下14年最差紀錄。今年初始,各方都釋出樂觀訊息,認為今年經濟表現有望回春,經濟成長率升到3%以上。果真如此,相較各國都在1、2%,台灣將再重展雄風。只是前景充滿挑戰,俄烏、以哈戰事沒有停歇跡象,紅海緊張情勢讓通膨陰影再起,還有美國撲朔迷離的降息時間表,台灣今年經濟仍不容太樂觀。
龍年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小年夜在春節團拜會上總結過去一年中國經濟表現時表示,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人民幣126兆元,糧食總產再創新高,就業、物價總體平穩,「放眼全球仍然是『風景這邊獨好』」。 習近平這番話基本上是在附和自己所倡議的「共同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然而當前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卻是,中國獨好的風景,外人卻似乎越來越不懂得欣賞了。
2月2日,紅海危機開始導致歐元區與英國製造業者一年來首度遭遇供應鏈惡化,元月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標一下子降到50以下,多數製造業者表示供應商交貨到工廠的時間拉長,除了進一步加重歐洲通膨壓力,還讓全球製造業雪上加霜。 同一天,全球航運第三大巨頭法國貨櫃航運巨頭達飛集團(CMA CGM SA)因安全風險暫停船隻通過紅海南部。 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已經接連就紅海危機發出新一輪警告。另一方面,有跡象顯示,中國大陸已非完全袖手旁觀,開始派軍艦為中國大陸貨船提供護航。 紅海危機看起來欲罷不能,我們應該怎麼分析解讀此事?全球政經狀況又會怎麼發展?
1月10日,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報告,預估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連續第三年放緩。接著1月11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報告,今年全球貿易額將比去年減少約5%,主因利率居高,美中緊張逼得供應鏈轉向。 1月17日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Blinken)表示,台海若出現干擾將產生世界影響。這一次,以往論壇的焦點譬如利率、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全都讓位給烏克蘭和中東的熱戰、地緣政治的新冷戰。最特別的是,今年邀請的中國大陸總理李強和阿根廷總統米萊講,更加凸顯今夕是何夕的錯亂感覺。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WEF)本周在瑞士滑雪觀光勝地達沃斯舉行,議程重點在討論2024年及以後人類面臨的挑戰。然而,這場大拜拜式的精英集會所討論的這些挑戰主題,大多是從全球資本家的角度來看,任何政策解決方案都是以維持世界資本主義秩序為目標。 世界經濟論壇年度「全球風險報告」就揭示這一點:「探討了在技術快速變革、經濟不確定性、地球暖化和衝突的背景下,未來10年可能面臨的一些最嚴重的風險。隨著合作面臨壓力,被削弱的經濟和社會可能只需要最小的衝擊就可以突破臨界點。」
2024年將至,民眾在進行未來一年的理財規畫投資布局之前,都必須要了解全世界的整個總體經濟環境的變化,那麼明年到底有哪些不可不知道的黑天鵝會干擾全球經濟環境?美國總統大選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另外民眾最關心的美元跟日圓兩種貨幣走勢明年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本集帶您一起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