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閱讀3天,可領驚喜好禮。
歡迎加入聯合報數位版!這是專屬於你的閱讀任務。
首次訂閱30天內,連續3天登入網站閱讀報導,即可獲得 Line Points 5點。
每天更新,總編輯、主筆群親自點評國內外重大議題,帶來深度觀點。
周一至周五傍晚,犀利點評當日新聞。
更多精彩報導,明天等你回來!
您已完成任務,獲得LINE POINTS 5點!得獎訊息將在30天內通知。
連續閱讀3天報導
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曾多次宣稱將站在勞工一方,強調保障勞工權益、改善工作環境。然而,現實卻一再打臉這些政治承諾,從當年一例一休政策的爭議,到近日勞動部內爆發的職場霸凌事件,民進黨政府是否真正與勞工站在一起,同理勞工所面臨的職場狀況?令人質疑。...
少子化造成的缺工,成為企業用人的最大困擾。主計總處針對企業僱用狀況調查顯示,受僱員工流動率2022年2.36%,是近7年最高,即使去年下降到2.28%,也是近5年次高,其中25歲以下流動率是全體三倍以上。另外去年離開現有工作者以年資未滿3年的年輕人占7成3最多。人力銀行也觀察到,年輕人到職不到半年的「閃辭族」變多,到底是不適應環境,還是缺工讓年輕人更大膽跳槽?
短短7年,台灣即將從高齡社會步入「超高齡社會」,明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已經達20%,每5人就有1人是老年人口。超高齡社會來臨,首當其衝的就是勞動人口愈來愈少,還不包括其他衍生的扶養負擔加重、社會福利網是否接得住這些人口等諸多問題...
日本「膝附製菓株式會社」位於東京以北的栃木縣多山鄉村地區,自1923年創立以來,一直在製作米果。如今,這間百年企業第三代社長膝附武男,面臨父親和爺爺從未遇過的生存挑戰,他們找不到足夠的日本員工。4年前,膝附製菓雇用首批外籍移工,這些外援將成為這家老牌企業持續營運的關鍵。
一項新研究指出,英國疫後因為長期生病而沒去工作,也沒去找工作的人,比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激增90萬人,這些人不計入失業率,卻使國家每年減少50億英鎊稅收,英國成了名副其實的「歐洲病夫」。究竟英國為什麼有這麼多正值工作年齡的人生病?該如何改善?
大缺工年代,政府積極開發高齡勞動力,勞動部推動「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計畫」,鼓勵企業繼續僱用屆臨65歲退休年紀的勞工,卻遭質疑補助高度集中清潔、保全等原本就大量進用高齡者的支援服務業,且根據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部分續雇補助資源較多的業者,僱用高齡者情形卻落後同業,甚至有業者的高齡僱用比率不升反降。
高教職場從講師升等到教授過程,呈現職級愈高、女性占比愈低的「管漏現象」;聯合國則指女性領導者占逾3成的「臨界規模」意味組織初步實現性別平等,但我國大學女校長卻僅約1成。 聯合報數位版採訪數名現任大學女校長及專家學者,她們認為社會賦予女性責任的刻板印象,限制了女性自我期待;台灣性平有進步,但高教環境「表面公平」,社會深層就難說了,仍是男性主導。
台灣高齡者勞動參與率多年來在世界各國敬陪末座,但數據顯示,65歲以上高齡者勞參率在2023年11月終於衝破10%,首見10.05%。2024年6月,65歲以上銀髮族就業人數更來到42.8萬人高峰。愈來愈多高齡者「老而不休」,銀髮大軍投入職場,背後代表的意義為何? 勞參率衝高的背後,究竟是老人們樂活勞動?還是與日韓有相同趨勢,銀髮族是因為退休保障不足,而被迫返重職場?
高齡化且勞動力不足的日本迫切需要外籍勞工,但日本仍不願放寬法規讓外籍勞工長期居留,即使這些勞工許多都擁有大學學歷,且願意...
近5年因違反就業服務法、中高齡專法開罰件數僅22件,是台灣職場夠友善了嗎?當然不是,而是年齡歧視很難認定。曾有一名年近半百勞工,到科技公司求職沒應徵上,但最後他靠一招申訴成功。學者指出,相較不少歐美國家訂有就業歧視專法,台灣的裁罰力道仍太弱,難怪有些大企業罰不怕。...
中共第二十屆三中全會結束後,一則「90後無論男女都得65歲以後退休」的消息就在大陸網上流傳,有「90後」(1990年後出生者)網友哀怨地表示,「生我時嫌我多,我生時嫌我少,找工作嫌我老,等退休嫌我小」。但大陸悲摧「90後」最該擔心的還不是延後退休的問題,而是未來退休後到底領不領得到養老金。...
住宿業真的加薪了。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23年全體受僱員工薪資成長全被通膨吃掉,但住宿業受僱員工每月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高達6.49%,總薪資成長幅度更飆上9.98%,2項增幅在各行業中都高居第二名,總薪資增幅比全體1.42%高出7倍。 住宿業以往被認為低薪,薪資不動如山,以致缺工嚴重,業者不斷疾呼要求引進移工,官方以業者薪資水準偏低,頻頻打臉,如今數據顯示住宿業去年有感加薪,榮登加薪幅度第二名,但這樣住宿業就可解決缺工問題嗎?
不只晶圓廠前往印度協助設廠,台灣還將引進印度勞工,政府的盤算是一方面既可補足台灣勞工缺口,又有助台印關係。但引進印度移工真能解決台灣的缺工問題?台灣社會做好準備了嗎?
「缺」,獲選為台灣2023年代表字,反映各行業在大缺工時代下的苦。無論旅館、餐飲、客運、物流業,都在這波缺工洪流中,希望擺脫有生意卻無人可接的困境,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提供AI與數位科技浪潮下,改善餐廳等缺工的新方法,鼓舞業者從數位科技端找答案,這些與數位科技共舞的工具與方式,能成為缺工業者抓到浮木、成功轉型契機嗎?
台灣身處大缺工時代,人力與人才短缺,但ChatGPT等生成式AI及各種數位工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衝擊各行各業,人力資源公司提醒企業,將面臨4大挑戰;研究勞動政策的勞安所也不約而同提醒企業、雇主,得運用數位科技,重組工作,才能因應人才荒的挑戰與困境。
台灣即將邁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化社會,學者指出,在此當口,政府再談搶救生育率等已緩不濟急,最該做的應是立即放寬移民政策,趕上其他國家爭取移民、救勞動力的行列,「勞動力不足比少子化問題更嚴重」。
2025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預計每5位當中就有一人是65歲長者;到了2030年,人口中位數更恐從現今的44.4歲來到48.4歲。屆時,25到44歲勞動力最佳的青壯年族群將少了上百萬,只剩下582萬,而45歲到64歲的人口則會來到722萬。熟齡就業成趨勢,「2023退休力大調查」系列報導數位版第三篇「退休,開始新工作」,就要來帶讀者看看個人如何實踐、企業又該怎麼因應...
56歲的林淑梅,一張圓臉、俐落短髮,受訪時語氣激動,「我卡在年齡,現在應徵都踢到鐵板!」 11月的一個冷天,她在人聲喧嘩的求職現場,跟著其他銀髮族一同填寫履歷,應徵某大餐飲集團員工,受訪時用急促口吻描述自己的人生上半場:曾在某知名相機集團做內勤,也曾到門市做銷售,卻因景氣關係,「公司把營業處收了,我只能另找工作」,但年逾50的她這才驚覺求職不利,「不少企業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覺得56歲已經到了快退休門檻,不通知面試、直接刷掉,我們要重返職場,真的很受限。」
與歐洲許多國家一樣,丹麥正面臨人才短缺的情況,為因應勞動力市場需求,今年6月丹麥政府宣布推動名為「為未來做準備」(Prepared for the Future I)的高教改革計畫,包括削減大學部招生人數、增加特殊專業領域的英語授課碩士學位數量等,而其中最具爭議的莫過於多達3分之1碩士學位將被縮短或重組,掀起質疑聲浪,擔心此舉恐導致教育水準下降,進而影響勞動品質。
今年迎來的史上最大缺工潮,各行各業都抱怨找不到人。但是對於想要找工作或是重返職場的中高齡,非但沒有感受到缺工,在求職過程還常因年齡歧視處處碰壁。 在勞動力短缺的壓力下,任用中高齡已成為必然,國發會推估,2030年55歲以上的勞動力比率將來到23.8%。為此,中高齡勞參率遠低於世界各國的台灣,該如何提高中高齡的勞參率?面對有照顧需求的中高齡員工,企業又該如何提供協助,避免員工為了照顧家人而離職?聯合報數位版《橘世代》推出「中高齡就業」系列文,從中高齡可以繼續在職場工作的兩個要素:一是續留職場、一是重返職場,分成上下兩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