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博士班

台大社會學系徵聘「全英語授課」教師,排除現任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申請,引發本土博士無奈感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徵才爭議/應徵升等英語遊戲 價值矛盾讓土博自我懷疑

台大社會學系徵聘「全英語授課」教師,排除現任大專校院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申請,頂大本土博士無奈表示,應徵、升等都要全英語,英文期刊分數也較高,那何不就從博士班就「催到底」?有學者表示,這個問題在日本就不會出現,因為他們認為學術知識的本質高於語言;反觀台灣,雙語政策已經讓本土博士價值混淆,甚至自我懷疑。

前檢察總長陳聰明公職退休後,2年前重返淡江大學母校攻讀博士,年過80歲的他最近更忙著博士論文。記者曾原信/攝影 生活

二度退休拚博士 84歲前檢察總長陳聰明念書心態已不同

熟齡學習的方法和管道多元,不論社區大學、社區據點,不少線上平台也沒有年齡限制,更可以重回校園,前檢察總長陳聰明公職退休後,2年前重返淡江大學母校攻讀博士,年過80歲的他即使最近忙著博士論文,但他說,身心很愉快,以前考試有目的,但現在思維已大不同。 事實上,若熟齡群眾想像陳聰明一樣重新考研究所念碩、博士,卻覺得難度太高,教育部114學年也將啟動「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提供55歲以上族群重回校園,雖然修課學生仍須繳學分費,但有學籍,也可享有多項學生優待,招生簡章將於5月起陸續出爐。...

台大有不少博士班要求學生要發表一定質量的期刊文章,成為影響畢業年限的最大變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荒解方/期刊延長畢業 台大教授:沒發表難覓教職

台大不少博士班要求學生要發表一定質量的期刊文章,成為影響畢業年限的最大變數。有教授直言,博士生若無任何論文發表,將牽涉指導教授的升等和計畫申請。不過台大管理學院長胡星陽說,管理領域尋找教職的競爭非常激烈,累積好的文章發表記錄,對職場非常重要。清大教授建議可用資格預審先「刷」不適合的人。

台大各學院博士畢業生平均修業時間(含休學)卻要7年。學位取得時間長,成了不少國內碩士生不想攻讀博士的原因。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荒解方/台大啟動標竿計畫 縮減博班7年修業時間

台灣博士荒原因之一是取得學位時間長,像台大博士平均修業7年,有些系還會要求發表期刊論文才能畢業。台大教務處正研擬博士班標竿計畫,欲訂定建議修業時程表。但有台大院長認為「博士雙學位」更能增加競爭力,真是如此?

網路輿情數據分析,北檢起訴柯文哲後,網友們熱烈討論柯文哲案進度,負面聲量2.5萬則遠超正面聲量的1.2萬則。圖為今天柯文哲3千萬交保獲釋。記者葉信菉/攝影 政治

柯文哲案輿情調查:4成質疑司法公正、檢找嘸1500萬挨批

.台北地檢署偵辦京華城、政治獻金案,26日以涉嫌收賄、圖利、侵占、背信等罪起訴台北市前市長柯文哲,求處28年6月徒刑。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11月27日至12月26日之間柯文哲的網路輿情數據,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個月與柯文哲相關的每日平均聲量均超過萬則,近4成聲量質疑司法公正性。

一名年輕大學助理教授從老牌私校轉至「中字輩」大學,跳槽後短短2年半,即以超過門檻點數兩倍的高水準,順利升等副教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升副祕訣/副教授標準做助理教授的事 私轉公2年半升等

升等副教授,是學術生涯最關鍵時刻之一。一名年輕大學助理教授從老牌私校轉至「中字輩」大學,跳槽後短短2年半,即以超過門檻點數兩倍的高水準,順利升等副教授;從私立轉公立,他是如何做到這麼有效率地「升副」?

尖端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爆發,全球對高階人才展開激烈爭奪,博士招生在陽明交大、清大迎來驚人增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博士「冷門」正逆轉 科技巨頭高薪搶研發人才高教難敵

博士生的「冷門」正在逆轉!隨著尖端科技與半導體產業爆發,全球對高階人才展開激烈爭奪。「博士招生」在交大、清大迎來驚人增長,但這只是開始,企業以高薪和強大研發資源拉攏博士生,大學如何守住科研命脈?博士生又要如何在高教和企業競爭中找到最佳歸屬?都是考驗。

儘管大陸在校博士生十年間暴增一倍,但在中共中央看來,中國的博士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新華社 國際

大陸博士生10年暴增一倍因失業率高?學者:與美國有關

這個學期,中國大陸高教一個引發關注的話題是「本研倒掛」現象,指的是大學研究生人數竟比本科生(大學部學生)還多。例如北京大學今年迎來4408名本科新生、碩博士生1萬803人,研本比達2.45。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人將2024年稱為「博士學歷斷崖式貶值元年」。 不少分析將「本研倒掛」的主因歸咎於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然而大陸在校博士生人數10年內暴增一倍,有學者分析,這與美國有關。...

東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蕭皓文,當初赴日讀博,也是因為台灣高教現況,更傾向具有海外學歷的候選人,沒有海外學歷或背景比較吃虧。圖/蕭皓文提供 教育

學術貧民/人才快流光!赴港日讀博士 獎學金、出路豐滿

「每個老師都勸我不要留在台灣讀博士...」正在香港念博士班的吳宜蒨感嘆,在台灣讀博士薪水低,但香港開出很大方的條件,每月發放的獎學金折合台幣約10萬元;東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蕭皓文正著手準備找台灣教職,他說,當初之所以赴日讀博,就是明白台灣高教沒有海外學歷或背景比較吃虧。

目前台成清交等頂尖大學專任教授的最高學歷,國外博士約六、七成,本土博士約三、四成,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學術貧民/頂大教授6成洋博士 院士提土博3痛點3升級法

國立大學偏愛海歸博士,台灣訓練出來的博士出路雪上加霜。聯合報數位版調查,目前台成清交等頂尖大學專任教授的最高學歷,國外博士約六、七成,本土博士約三、四成。台大教授分析,本土博士申請不到教職有三大「痛點」。中央研究院院士葉均蔚坦言,要改變教評委員對洋博士的偏好不太可能,他傳授土博「快速升級」三大法門。

有私大哲學系博士,拿到博士學位後近10年,做了三份正職工作,臨時工則多到數不清。目前他是旅館房務員,同時兼在診所當清潔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學術貧民/土博士兼兩職月入3萬 培育過剩該「結紮」?

「都讀到博士了,怎沒去教書?」這是私大哲學博士「城市遊俠」(化名),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兼做旅館房務和清潔兩份工作的他,月入約3萬元,最慘時月收入8000元;台大社會科學領域博士觀察,高教生存環境水位越淹越高,洋博士在求職上比土博士有優勢。一名美國長春藤名校博士建議,博士過剩應該盡早「結紮」。

中國大陸的大學校園近日再度掀起一波「MeToo」風波,引發外界對校園狼師的關注。路透 國際

陸大學校園頻現狼師 受害者卻只能上網實名舉報來發聲

「此刻,我忍無可忍,退無可退,因此發聲。」7月21日,中國人民大學女博士生王迪在微博發布影片,指控其指導教授、該校文學院副院長王貴元對她性騷擾、強制猥褻,並要求與其發生性關係。王迪說,在她反抗後,王貴元就對她展開一系列打擊報復,並以「不能畢業」作為威脅,迫使她不得不在事發2年後出面發聲。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火速於次日發表聲明,並宣布開除王貴元黨籍、撤銷教授職稱。而許多大陸網友紛紛指出,類似事情在大陸的大學校園已司空見慣,甚至有人表示曾遭遇過和類似情況,但出於種種原因,至今只能選擇保持沉默。...

卸下國中教師身分的彭珮慈,目前英文家教,也持續在創作音樂,一首首的好歌都會分享在彭珮慈的YT頻道。圖/彭珮慈提供、覺元宏攝影 教育

離職師告白/教職穩定卻讓她徬徨 公費英語師出走追夢

29歲的公費英語資優班國中教師彭珮慈,今年從體制內出走,她坦言有過許多「掙扎」,因為幸運擁有公費生資格,卻6年就辭職,不過她自認問心無愧「配得上公費資格」;34歲、曾在高中教體育的賴泓廷,拿過7面競技啦啦隊世界賽獎牌和4枚國光獎章,無奈大學講師一職難求,本土碩士拚不過海歸碩博士,改當保險業務。

33歲的隋奇融,今年「登出」7年的國中資優班教職,朝夢想的學術之路邁進。圖/隋奇融提供 教育

離職師告白/熱愛研究轉戰高教教職 土博士直球對決

過勞的教育現場,讓不少教師「安靜離職」,甚至「勇敢裸辭」。聯合報數位版「離職師告白」系列報導引發回響,讓許多離職師浮出水面。這次採訪的3人「告別教職」的原因很不一樣,33歲隋奇融,今年「登出」7年的國中資優班正式教職,剛拿到博士學位的他,從國教圈轉戰到高教圈,希望能再次「上岸」。

台大107至111學年博士畢業生平均修業全校平均值為7.1年,修業時間最長的是法律學院的10.3年,圖為台大法律學院萬才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灣博士荒/台大法律博士要讀10年?環境讓求學變副業

台大調查,打算攻讀博士的碩士生中,四成多要攻讀台大,五成多要到國外大學就讀,主要關鍵是在台灣念博士取得學位時間太長,就業出路也是問題。台大法律學院博士畢業平均值要10.3年,台大法律學院院長王皇玉分析,擔任律師的誘惑更甚念碩士,要3年取得學位勢必得「少賺很多錢」,她以自身求學經驗,認為對於有學術能力與潛力的人,提供其出國留學獎學金,比較實在。

台大調查,碩士生放棄或考慮放棄「攻讀博士」的原因之一,是讀碩士後失去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圖為台大畢業典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灣博士荒/提升讀博士意願 先從避免碩士班濫招開始

台大調查,碩士生放棄或考慮放棄「攻讀博士」的原因之一,是讀碩士後失去對學術研究的興趣;也有學界分析,指導教授的教學方式或人際互動問題,讓碩士生感到壓力或失望,也是其一。有人希望減少指導教授的控制權,也有人建議改善高等教育環境和資源。究竟避免碩士班「濫招」,嚴篩只想「洗學歷」的人,會是提升整體學術環境的好方法嗎?

現今社會瀰漫唱衰博士氛圍,也反映在博士班報名人數上。圖為大學校園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台灣博士荒/讀博士低薪?台大調查有7成碩士不願簽下去

「簽下去啦!」這句當兵時常用的調侃話,竟成為碩士生之間要不要繼續攻讀博士的玩笑話。台大日前調查指出,碩士班學生從未想要攻讀博士、放棄或考慮放棄攻讀博士,占比高達7成5,現今社會瀰漫唱衰博士氛圍,不過台大教授認為,年輕人對教授低薪和工作辛苦有很大的誤解。

私校以不合理聘約綁教師現象多年未解。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黑心聘約/私校綁師變本加厲 念博士簽8年離職遭索280萬違約金

私校惡質聘約坑殺年輕教師現象多年未解,少子化後更是變本加厲。南部某私立專科教師,想進修讀博士班得先綁8年約,後來他離職,遭索賠違約金280萬元;近日一名教師與中部某私中簽下聘約後一周內退聘,被要求付20萬元違約金。令人難過的是,很多私校老師擔憂訴訟,可能被迫負債賠錢了事。

台灣現在相當需要基礎科學的人才,且產業遇到的問題都是前瞻的研究性問題。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血汗產學/業界的難題都是前瞻性問題 教授為何說現在讀博班出路好

接產學合作除了有經費挹注,許多教授也會考慮學生出路,因為產學合作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業界工程師和主管,畢業之後無縫接軌進入公司。有頂大教授觀察到,以前的學生對半導體產業趨之若鶩,但這三、四年,越來越多人畢業後選擇新興科技,年薪多少已不是就業的唯一選項。

學者指出,國際近年開始做論文引用數的統計,代表這是一個重要的世界學術趨勢,但台灣高教仍停留在衝刺論文數的階段,不看重影響力。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

科學家排名/大學過度追求論文發表數成陋習 政府期刊獎勵淪「三流台灣清單」

「台灣投入的高教資源淪落為算論文篇數,而不是看引用數、影響力。」有台大資深教授直言,政府會列一些獎勵的期刊清單,但這些清單有很多是台灣清單,往往夾帶很多二、三流期刊,跟國際認可的頂尖期刊清單有很大落差。研究型大學不應以學校論文產出為KPI,而應以畢業的博士生能夠在國際學術市場具有競爭力為指標。然而,相較國外大學,國內博士生素質不夠好,讓指導教授很吃力,最悲慘的下場是,還要幫博士生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