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國史館

根據國史館解密的海巡署文件檔案,20餘年前署部督導南巡局時,指責轄區守望哨勤務是以反長官督導優先。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記者洪哲政/攝影 軍武

國史館揭海巡祕辛 守望哨勤務被評「反長官督導」優先

海巡署2000年成立,被形容是第二海軍。但是,由軍方海巡部改編,整合軍、警效果有限。國史館解密檔案當中,揭露海巡署短短20餘年的歷史,竟是反督導心態普遍。 縱使大家關心海巡部隊從頭至今獲得了檞樹飛彈之外還有哪些武器,如果必須靠上頭宣示「同心專案」才能警覺任務之重要,再厲害的武器,又如何?

1954年時任參謀總長的桂永清(座排左二)出席校閱年度暑期青年戰鬥訓練軍中服務示範演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武

上將鬥太子/揭桂永清遭解職內幕 槓上蔣經國成導火線

國共內戰之後,國軍引進政戰制度,並在蔣經國的強力主導下,曾經引發諸多將領不滿。但海軍內部本就派系林立,政府遷台後的台美關係與軍中派系相結合後,複雜性更高。 資深記者高凌雲從國史館公開的許多國防部機密檔案當中,有一份關於海軍遷台初期的人事分析報告,揭露了當年的許多內幕。...

1978年12月27日,中美即將斷交,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率領中美關係諮詢代表團抵華談判,遭激動的民眾包圍,並向其座車丟擲雞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武

中美斷交副國務卿抵台 群眾抗議楊西崑認與宋美齡有關

1978年12月16日美國宣布1979年1月1日起將與北京關係正常化,與台北斷交,隨後美國指派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到台北協商斷交後的相關事宜,克里斯多福在台北遭遇激烈群眾抗議示威,這起抗議活動從何而來?國史館出版當時的外交部次長楊西崑訪談錄,楊西崑在書中點名宋美齡及當時同為外交部次長的錢復,但根據錢復回憶錄,楊西崑認為錢復是官邸夫人派的說法,可能是片面之見。 資深記者高凌雲爬梳史料,為讀者回顧這段歷史……

數年前曾有人宣稱,宋美齡(左)生前曾經批評蔣經國(右)是賣國賊,國史館出版楊西崑訪談錄,還原當年事件原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武

中美斷交引發宋美齡批蔣經國賣國賊?楊西崑:罵的是我

數年前曾有特定立場人士宣稱,宋美齡生前曾經批評蔣經國是賣國賊,但這個賣國賊說法是無中生有。2024年9月,國史館將1992年楊西崑訪談紀錄出版,楊西崑還原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對美交涉的過程,以及當時國民黨高層之間的恩怨糾葛。楊西崑表示,當年宋美齡批評的其實是他,而不是蔣經國。...

中華民國海軍輕巡洋艦平海號,抗戰時遭日軍炸沉,日軍將艦上3座聯裝砲劫走,戰後由我國政府向日本追討回來。圖/翻攝自網路 軍武

抗戰勝利80年/日軍劫我平海艦主砲 戰後追回下落成謎

民國114(202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海軍司令部印製桌曆使用甯海軍艦圖片,紀念海軍官兵抗戰期間不畏犧牲。海艦與姊妹艦平海軍艦,都在抗戰初期在長江水域,遭日本海軍戰機轟炸沉沒,而日軍擄獲2艦後,拆下了平海艦主砲, 保存在日本廣島附近的江田島,戰後由中華民國政府追回。...

中情局駐台官員克萊恩(左一)與蔣經國(中)兩人私交甚篤,兩家是通家之好,蔣經國為克萊恩介紹他的長子蔣孝文。圖/國史館提供 軍武

與蔣經國私交甚篤 CIA卸任副局長當兩岸密使求見卻遭拒

兩岸間,長久以來有類似外交的關係,也有和談的場景,1980年代甚至還討論過以邦聯(confederate)方式統一。而這些,都需要有人「穿針引線」,也就是「密使」。 蔣經國與美國中情局副局長退休的克萊恩,兩位忘年之交在1983年再次會面前,曾有一段未成功的兩岸搭橋史。蔣經國當時為何對兩岸問題採取了謹慎保守態度,避之唯恐不及?隨國史館的解密資料公開,終於可以看清謎團。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美國恢復對中華民國軍事援助,時任總統蔣中正(中)所思所念,仍是如何整軍經武,早日反攻大陸。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武

美援兩難/軍隊規模按美軍建議 蔣中正拿人手短的委屈

冷戰期間的台美外交混雜著蔣中正反攻大陸的意志,但在現實下不得不低頭。蔣中正曾向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抱怨,美軍顧問團要求整編部隊,本來38個師整編,減少到只有21個師,無論官兵與人民,都很難理解。 資深記者高凌雲由國史館史料中盤點美援期間,政府種種「拿人手短」的委屈,其中也包括,蔣中正在美國不支持的情況下,仍自行推動義務役徵兵,組成60萬部隊的始末。...

根據國史館解密檔案,冷戰時期在台美軍顧問團什麼事情都要過問,就連中華民國政府舉辦雙十國慶閱兵遊行都有意見。圖為1954年雙十國慶,美軍顧問團團長蔡斯(左)致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武

美援兩難/冷戰時國慶閱兵派戰車火砲 竟需獲美軍同意

冷戰時期台灣接受大量美國軍事援助,拿人手短,在台美軍顧問團什麼事情都要過問,就連中華民國政府舉辦雙十國慶閱兵遊行、光復節慶祝遊行,美軍顧問團都有意見。究竟美軍顧問團為何不准美軍軍援的吉普車,參加光復節遊行?部隊出動戰車與火砲參加國慶閱兵遊行,為何也必須事先向美軍顧問團徵得同意,才可以實施?

人權運動家艾琳達曾經是浪漫嚮往東方的美國女孩,因緣際會成了台灣民主運動要角。記者林伯東/攝影 生活

人生逆轉學/因越戰反美 施明德前妻艾琳達贖罪留台奉獻

人生必有風雨,端看個人所遇風雨大小,又如何承受面對。聯合報數位版推出「人生逆轉學」專欄,邀請各行各業知名人士分享他們曾遇的人生逆境,看他們曾流過的淚,又如何在黑暗中找光亮,把風雨化甘霖。歡迎訂閱。 從國史館走到總統府,艾琳達一直被人群簇擁,完全是迎接地位崇隆的大人物陣仗。在總統府民主運動常設展牆上,歌頌著她與熟悉戰友的奮鬥史,周遭觀眾敬佩地觀看並聆聽介紹;然而離開這些風華,她回到深坑那僅有兩房的工寮鐵皮租屋。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認為台灣有做歷屆總統口述歷史的必要,可惜他向前總統蔡英文(圖)提出口述歷史邀訪已遭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國史館想做總統口述歷史 為何蔡英文、馬英九婉拒?

不少先進國家設有總統博物館或總統圖書館,詳盡收集歷任總統的口述歷史、錄音錄影及文物。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深感台灣雖尚未有類似硬體機構,但可先做軟體口述歷史,「把歷任總統資料研究清楚,就是台灣政治史的軸線」,可惜他向前總統蔡英文提出口述歷史邀訪已遭拒,馬英九口述歷史也至今未成。

前總統李登輝(前排左)曾讚前總統蔣經國(前排右)「偉大領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生活

國史館解密李登輝訪談 曾為何事讚蔣經國偉大領袖?

國史館前館長張炎憲曾於2002年起以兩年訪談前總統李登輝近60次,並於2008年出版4冊訪談錄,但許多內容被認為太敏感或不易整理未被收入。國史館館長陳儀深上任後為彌補此缺憾,在建構李登輝總統資料庫時納入相關影音及訪談,發現李在蔣經國執政時擔任副總統的筆記曾讚蔣是「偉大領袖」,也認定蔣於解嚴有功。

蔣中正總統心臟病去世,遺體安放台北國父紀念館,蔣宋美齡由蔣經國(前右)、孔令偉(前左)攙扶下,神情哀戚步入靈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武

兩蔣日記/對蔣宋美齡尊而不親 蔣經國日記曾批「她」是妖怪

國史館去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首批時間是1970至1979年。這是蔣經國日記最後幾本,1980年後,他未再留下日記,學者多半認為,最後這十年日記,能忠實反映蔣經國當時心中所想。這批日記可以看出蔣經國與蔣宋美齡尊而不親的關係。他提及只大自己12歲的繼母,言詞客氣,但對宋美齡姐姐宋靄齡的子女孔令侃、孔令偉兄妹,毫不掩飾極度厭惡,批評孔宋害慘蔣家,對於慣常女扮男裝的「孔二小姐」孔令偉,形容為「妖怪」。

1961年轟動社會的瑠公圳分屍案,柳哲生少將一度被列為重大嫌疑人,圖為當時他的空軍眷舍住宅,警總派員以雷達偵測器探測金屬凶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武

瑠公圳命案/媒體捕風捉影殃及無辜少將 警總早排除他的嫌疑卻不敢公開

1961年2月台北市發生瑠公圳分屍案,當時台灣內外情勢嚴峻,人們生活苦悶,這起社會案件很快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而媒體追逐報導,捕風捉影,警方偵辦遲無進展之際,警備總部奉命接手偵辦,與媒體大鬥法,警總人員出動查案,車輛車牌全改為保密車牌,避免遭媒體發現。案情陷入膠著,警總為轉移社會焦點,不得已只好犧牲幾位陸軍與空軍將領,將共諜與他們接觸的案件釋出...

1961年,正當蔣中正全心投入籌備反攻大陸之際,瑠公圳的分屍命案卻讓他不得不分心,當時空軍柳哲生少將一度被當成重大嫌疑人。圖為警總派員在柳哲生的空軍眷舍住宅中,以雷達偵測器探測金屬凶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軍武

瑠公圳命案/1961年分屍案涉空軍將領 蔣中正焦頭爛額 白團、中情局也協助調查

1961年2月蔣中正總統正忙著秘密籌畫軍事反攻大陸,他頻繁前往偏遠三峽郊區,進行所謂的「國光計畫」。然而就在那時,台北市台灣大學旁瑠公圳卻發生了一起分屍命案,還一度涉及空軍將領,造成全台轟動。蔣中正不得不挪出時間,5度召見警備總司令黃杰了解案情,2度主持情報會議討論命案偵辦進度,批評辦案人員無能。 這起戰後台灣第3件分屍案,因受害婦女身分不明,偵辦進度遲無進展。當時在台灣的美國中情局官員、日本白團也都對偵辦命案提供了協助。而分屍命案不免有神鬼之說,同年3月28日,有民間人士在屏東求神問卜,神明指示3周內可破案,不料全案就在這時突然峰迴路轉...

國史館臉書編輯近日重新貼文,內容「『中華民國』已經由北京政府代表、繼承」引發軒然大波。國史館長陳儀深連忙解釋,每周都會邀請學者演講,不代表館方立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觀點

國史館貼文惹議 是忤逆蔡總統,還是替她說了心裡話?

國史館上月中邀請台灣憲法學會前理事長許慶雄演講「民主國家與憲法」,國史館臉書編輯近日重新貼文,並引述文章內容,「『中華民國』是什麼,聯合國與國際社會都認定『中華民國』已經由北京政府代表、繼承,為何台灣各界人士都不知道?」「台灣維持現狀是自己否定是國家,甚至自願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只有制定憲法才能使台灣成為國家」引發軒然大波。這件事情到底暴露了哪些問題?

副總統賴清德賴清德是民進黨內角逐2024年總統的熱門人選,兩岸、主權論述動見觀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焦點

不只賴神 民進黨籍正副總統都曾陷「台灣主權未定論」風暴

一紙70年前的舊金山和約,因國史館、副總統賴清德與立法院長游錫堃公開宣稱「台灣主權未定論」,再掀政治波瀾。了解賴清德思維的綠營人士則說,賴清德很清楚自己是中華民國副總統,沒有所謂台灣主權未定,賴僅單純就舊金山和約的史實論述,旨在強調中共不得藉此宣稱對台擁有主權。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昨也「澄清」,台灣地位到現在未定,是誤解,「台灣地位曾經未定、現在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