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shutterstock)
.
2016 年 5 月,台灣政黨輪替,
當時正值台灣經濟近年來最低迷的時刻,
GDP 成長率一度連三季負成長,
但是 2016 年第二季以後,
台灣經濟成長突然逆勢成長,
好像新政府一上台,台灣經濟立刻好轉,
新政府的經濟政策似乎真的有對症下藥,
台灣經濟終於不再悶下去?
繼續看下去...
(贊助商連結...)
台灣經濟復甦關鍵:
在歐美和中國經濟復甦
其實不然,台灣的經濟
之所以能在 2016 年第二季後逐漸復甦,
關鍵不在於政黨輪替,
而是歐美和中國的經濟復甦。
按照常理推論,
政府各種新實施的經濟政策,
真正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力,會有時間延滯性,
快則一季到半年,慢則一年以上,
所以台灣 2016 年第二季政黨輪替,
立竿見影遇到經濟成長,
絕非新執政黨的功勞,
而是其他諸多因素恰好配合。
對台灣經濟影響最大國家
1.美國 2.歐洲
全球對台灣經濟影響最大的國家,
莫過於美國,其次是歐洲。
雖然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出口額
更勝於台灣出口到歐美地區的出口額,
但是如果沒有歐美的進口訂單,
許多台灣科技業在中國的組裝
和轉口貿易也會驟減。
美國進口進入近年來最谷底
對台灣來說,
出口的終端的歐美市場的景氣好壞影響甚大,
美國經濟在 2014 年下半年以後面臨艱鉅的挑戰,
一來是美國境內頁岩油業者的產能大增,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遲遲沒有凍產行動,
國際油價驟跌,
美國能源業被迫大幅削減投資項目;
二來,聯準會的升息預期引導美元走強,
國際美元出現近十多年來最強漲勢,
美國許多跨國企業面臨強勁的匯兌損失風險,
民間投資驟減和製造業陷入低迷,
眾多因素干擾之下,
美國進口進入近年來最谷底。
出口貿易驟升
經濟自然會好轉
直到 2016 年第一季後,
美國頁岩油產業經過激烈競爭汰弱留強,
原油產能終於有所控制,
隨著能源業最低迷的時刻過去,
美國製造業開始築底反彈,
服務業熱度、製造業訂單和民間薪資
終於再度恢復成長動力,
連帶地拉抬美國的進口動力,
連三季都有較強勁的進口成長,
東亞地區和東南亞地區的出口貿易
幾乎同步恢復正成長,
中國、台灣、香港、印尼、新加坡,甚至是澳洲,
2016 年第一季出口貿易同步落底,全面止跌翻揚。
出口貿易佔 GDP 比重越高的國家,
只要出口貿易驟升,經濟自然會好轉,
台灣也不例外,全球景氣和貿易復甦,
台灣肯定是受惠者,
這也是 GDP 好轉的主要原因。
台灣經濟成長 2 引擎:
出口貿易、民間消費
台灣的經濟成長主要來自兩具引擎,
一項是出口貿易,另一項是民間消費,
近年來,台灣的民間消費大多維持穩定成長,
除了 2015 年第三季數據較差以外,
每季 2.5% 左右的年增率是常態,
不過 2014 年第三季同期的數據基期較高,
所以 2015 年第三季年增率下降也很正常,
2015 年第四季到 2016 年第四季,
連續五季的年增率都恢復到 2.5% 以上的成長,
所以台灣的民間消費沒有大問題。
台灣民間消費成長穩健
跟新政府上台沒有關係
台灣的人口從 2008 年以來
已經持續多年維持在 2300 萬人,
所以民間消費的年增率高於人口年成長率,
這顯示台灣的民間消費仍然熱絡,
台灣穩健的民間消費成長,
長年來都支撐台灣的經濟成長,
這跟台灣新政府上台其實沒有關係
全文未完,想看更精彩內容
歡迎點閱下面原文連結!
歡迎按讚:
加入Line好友,即時追蹤更多理財好文!
本文由 MoneyDJ理財網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