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
马尼拉(菲律賓語:Maynilà, 发音:[majˈnilaʔ];英語:Manila),又稱岷里拉,馬尼剌(閩南語白話字:Bîn-lí-la),正式名稱為馬尼拉市(Lungsod ng Maynila)是菲律宾的首都,位於菲律宾的最大岛—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其中巴石河流經城市中部,將城市其分為南北兩區。作為全國最重要的經濟、文化、教育、工業、政治及金融中心[1]。截至2020年,馬尼拉都會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市區人口約為1,846,513人,马尼拉也是該國第一個特許城市,由1901年7月31日的菲律賓委員會第183號法案被指定。[2][3]
馬尼拉 Maynilà Manila | |
---|---|
首都、高度城市化的城市 | |
马尼拉市 Lungsod ng Maynilà(他加祿語) City of Manila(英語) | |
綽號:"Perla del Oriente (Pearl of the Orient)"; "Queen of the Orient"; "The City of Our Affections"; "City by the Bay"; "La Insigne y Siempre Leal Ciudad (Distinguished and Ever Loyal City)" | |
格言:Linisin Ikarangal ang Maynila | |
馬尼拉大都會地圖,圖中顯示馬尼拉市位置 | |
坐标:14°35′45″N 120°58′38″E / 14.5958°N 120.9772°E | |
國家 | 菲律賓 |
地區 | 首都區 |
政府 | |
• 市長 | 伊斯科·莫雷诺 |
• 副市長 | 玛丽亚·希拉·拉科纳-潘甘 |
人口(2010年) | |
• 首都、高度城市化的城市 | 1,652,171人 |
• 市区 | 21,951,000 |
• 市区密度 | 15,400人/平方公里(40,000人/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11,855,975 |
• 都會區密度 | 18,567人/平方公里(48,090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菲律賓標準時間(UTC+8) |
網站 | http://www.manila.gov.ph/ |
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马尼拉之名在西班牙殖民時,因雙方語言不通的誤解而命名為:Maynilad,起源於他加祿語:May是這裡有的意思,他加祿語:nilad(瓶花木屬)是一种生长着白豔花朵、可作為染料的湿地树,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开着,便像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兩字合起來為他加祿語:Maynilad,本意為他加祿語的這裡有白色的花。[4][5]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並因應菲律賓國會中的代表權和市議會議員選舉而分為6個政治區。依照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马尼拉被列为属于Alpha−级别的国际都市。[6][7]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將馬尼拉排在世界第79位。[8]
在西班牙入侵之前的呂宋島處在蘇祿王朝的統治下,一個名為Maynilà的古老政體曾在馬尼拉所在的地區發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258年。然而,該政體最後一位罗阇蘇萊曼三世在邦庫賽戰役中被擊敗後,一座名為圣地亚哥堡的堡壘直接建在舊 Maynilà 遺址之上。最終在1571年6月24日,西班牙征服者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建立了馬尼拉,並在隨後成為菲律賓殖民地的行政中心,與宿霧、那牙和伊洛伊洛成為西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的皇家城市之一,今天該城市依然保存許多殖民時期的歷史遺跡。
历史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 |
前西班牙时期
编辑在宋代称为蒲哩噜,最早见宋代《诸番志》:“蒲哩噜与三屿联属,聚落差盛,人多猛悍,好攻劫。海多卤股之石,搓牙如枯木芒刃,銛于剑戟,舟过其侧,预曲折以避之。产青琅玕、珊瑚树,然绝难得。风俗博易,与三屿同”[9]。16世紀中葉,馬尼拉只是一個在帕西河(Pasig River)岸邊、信仰著回教的小漁村。 《岛夷志略》作麻里鲁,《南海志》作麻里芦《东西洋考与《顺风相送》作麻里吕,《粤海关志》作眠唎喇国,海岛逸志作呅哖犖,《吕宋记略》作岷里腊。
西班牙殖民地时期
编辑1570年,西班牙人抵達馬尼拉。1595年,西班牙人公告馬尼拉成為菲律賓群島的首都。1789年,西班牙允許外国商船运载亚洲的商品到马尼拉,此前西班牙不准外国人在菲居留与经商。1834年9月6日,西班牙宣布开放马尼拉为国际自由商港,並逐步取消排外条例。此後外商纷纷進入马尼拉[10]。1898年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馬尼拉改由美國治理。
二战时期
编辑1942年1月2日,馬尼拉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日軍所據。1945年2月23日美軍奪回了這座城市,不過未能阻止馬尼拉大屠殺。在二次大戰攻防期間,菲律賓大部份的城市都被摧毀,但戰後也大部份迅速被重建。
当前
编辑1975年,馬尼拉和周圍城市組成馬尼拉大都會。今日的马尼拉被「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小组与网络」评为世界级城市,并且是全球第二十四大消费都市。
地理
编辑氣候
编辑馬尼拉被歸類於柯本氣候分類法下的熱帶乾濕季氣候。和菲律賓的其他地區一樣,馬尼拉全境位於熱帶,四季如夏。由於其緯度接近赤道,氣溫的變化範圍相當狹小,鮮少到達20 °C(68 °F)以下或38 °C(100 °F)以上。然而其溼度相當高。在十二月下旬至五月有顯著的旱季,其餘時間則為較為氣溫較為溫和的雨季。在雨季時每天的降雨量常大量集中於短暫的時間內,鮮少下一整天的雨。颱風在六月到九月的期間來襲,並會在城市的部分地區造成水災。[11]
馬尼拉 | ||||||||||||||||||||||||||||||||||||||||||||||||||||||||||||
---|---|---|---|---|---|---|---|---|---|---|---|---|---|---|---|---|---|---|---|---|---|---|---|---|---|---|---|---|---|---|---|---|---|---|---|---|---|---|---|---|---|---|---|---|---|---|---|---|---|---|---|---|---|---|---|---|---|---|---|---|
氣候圖表 | ||||||||||||||||||||||||||||||||||||||||||||||||||||||||||||
| ||||||||||||||||||||||||||||||||||||||||||||||||||||||||||||
|
馬尼拉 (1971-200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C(°F) | 29.5 (85.1) |
30.5 (86.9) |
32.1 (89.8) |
33.5 (92.3) |
33.2 (91.8) |
32.2 (90.0) |
31.1 (88.0) |
30.6 (87.1) |
30.9 (87.6) |
30.9 (87.6) |
30.7 (87.3) |
29.7 (85.5) |
31.2 (88.3) |
日均气温 °C(°F) | 26.5 (79.7) |
27.2 (81.0) |
28.5 (83.3) |
29.9 (85.8) |
30.0 (86.0) |
29.2 (84.6) |
28.5 (83.3) |
28.1 (82.6) |
28.2 (82.8) |
28.2 (82.8) |
27.1 (80.8) |
26.2 (79.2) |
28.1 (82.7) |
平均低温 °C(°F) | 18.5 (65.3) |
20.8 (69.4) |
25.9 (78.6) |
26.2 (79.2) |
26.7 (80.1) |
26.2 (79.2) |
25.8 (78.4) |
25.5 (77.9) |
25.5 (77.9) |
25.5 (77.9) |
24.9 (76.8) |
23.9 (75.0) |
24.6 (76.3)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20.3 (0.80) |
9.1 (0.36) |
12.5 (0.49) |
22.7 (0.89) |
165.2 (6.50) |
267.0 (10.51) |
433.5 (17.07) |
491.7 (19.36) |
330.3 (13.00) |
270.9 (10.67) |
130.3 (5.13) |
75.4 (2.97) |
2,228.9 (87.75) |
平均降雨天数 | 3 | 2 | 1 | 3 | 7 | 15 | 17 | 20 | 18 | 14 | 10 | 6 | 116 |
月均日照時數 | 186.0 | 223.8 | 217.0 | 270.0 | 217.0 | 150.0 | 124.0 | 124.0 | 120.0 | 155.0 | 150.0 | 155.0 | 2,091.8 |
数据来源1: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12] | |||||||||||||
数据来源2:Hong Kong Observatory,[13]BBC Weather (sunshine data)[14] |
市區簡介
编辑马尼拉位于吕宋岛西部,马尼拉湾东岸、帕西河的入海口,帕西河横贯全城;位于纳沃塔斯市、加洛坎市之南;奎松市之西南;仙范、曼达路永市之西;马卡迪市之西北;巴萨市之北。
除了港區(Port Area)地区外,馬尼拉每一個市辖区均有教堂,其中有些教堂已成为区內市民的專属禮拜教堂;和马尼拉大都会內眾城比鄰。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亦位於馬尼拉市,發揮著總統辦公室和總統官邸的中樞功能。
马尼拉市辖16区,僅港區早期非歸於本市轄境;市內的帕西河南北兩岸各劃8个市轄區:
帕西河以北的辖区
- 岷倫洛區:全境皆為唐人街的範圍(民族英雄黎剎、前總統羅慕斯皆出生於此[15]);
- 奎阿坡區:消費電子產品、自行車、手工藝品商店集中
- 三巴洛區:教育機構林立
- 聖米格爾區:菲國中央部會和各國駐菲使館和辦事處所在地
- 聖尼古拉斯區:
- 聖塔克魯茲區:衛生署所在地
- 聖塔梅莎區:
- 湯都區:人口密度最大、地域大、犯罪率高,人口中有高比例為貧民,市政府在此推動建設有相當難度,是市內最落後的一區
帕西河以南的辖区
- 王城區:马尼拉市中心以王城區為核心向外擴張發展
- 艾米塔區:酒吧、沙龍、豪华饭店及大型购物商场等雲集,素受國際觀光客青睐
- 馬拉提區:酒吧、沙龍、豪华饭店及大型购物商场等雲集,素受國際觀光客青睐
- 帕可區:
- 潘達坎區:菲國中央部會和各國駐菲使館和辦事處集中區
- 港區:
- 聖安禮布基區:
- 聖塔安娜區:
大型購物中心
编辑- Ayala Center
- GreenBelt
- Market! Market!
- SM Mall of Asia
- Robinsons Place
- Harrison Plaza
- Trinoma Mall
- SM City Manila
- SM City North EDSA
- SM City San Lazaro
- SM City St.Mesa
- Gateway
- Ali Mall
- Rockwell
- SM MegaMall
- Tutuban
- Farmer's Plaza
- Shangri-La Plaza
- 168
- 999
- 1188
- Lucky China Town
賭場兼度假村
编辑- 马尼拉 OKADA
- 馬尼拉「晨麗」(Solaire)
- 馬尼拉灣金沙度假村
- COD City of Dreams 新濠天地
- 馬尼拉 雲頂世界 Resorts world
- 太陽城集團 Sun City
- SM超级购物广场
友好城市
编辑政治
编辑市長列表
编辑官派
编辑- Arsenio Cruz-Herrera(1901年-1905年)
- Félix Roxas(1905年 - 1917年)
- Justo Lukban(1917年-1920年)
- Ramón Fernández(1920年-1924年)
- 米格爾·羅穆爾茲(1924年-1927年)
- Tomás Earnshaw(1927年-1935年)
- Valeriano Fugoso(1935年-1941年)
- Jorge B. Vargas(1941年-1942年)
- León G. Guinto, Sr.(1942年-1945年)
- Juan L. Nolasco(1945年-1948年)
- Manuel de la Fuente(1948年-1952年)
民選後
编辑姓名 | 政黨 | 就任 | 離任 | |
---|---|---|---|---|
Arsenio Lacson | Nacionalista | 1952年1月1日 | 1962年4月15日 | |
自由黨 | ||||
Antonio Villegas | 自由黨 | 1962年4月15日 | 1971年12月30日 | |
Nacionalista | ||||
Ramon Bagatsing | 自由黨 | 1971年12月30日 | 1986年5月[a] | |
KBL | ||||
Mel Lopez | UNIDO | 1986年5月 | 1992年6月30日 | |
林雯洛 | PRP | 1992年6月30日 | 1998年6月30日 | |
Lito Atienza | 自由黨 | 1998年6月30日 | 2007年6月30日 | |
林雯洛 | PMP | 2007年6月30日 | 2013年6月30日 | |
自由黨 | ||||
埃斯特拉達 | PMP | 2013年6月30日 | 2019年6月30日 | |
Isko Moreno | NUP | 2019年6月30日 | 2022年6月30日 | |
Aksyon | ||||
Honey Lacuna | Aksyon | 2022年6月30日 | ||
Lakas–CMD |
參見
编辑参阅
编辑參考書目
编辑- Bayor, Ronald H, The Columbi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Race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4-06-23 [2009-05-14], ISBN 0-231-11994-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2).
- Blair, Emma Helen (编), The Philippine Islands, 1493-1803, 1911 [2009-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Vol. 1, no. 3).
- Boot, Max, The Savage Wars of Peace: Small Wars and the Rise of American Power, Basic Books, 2002-04-01 [2009-05-14], ISBN 0-465-007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2).
- Fish, Shirley, When Britain Ruled the Philippines 1762-1764, Bloomington, Ind.: 1st Book Library, 2003 [2009-10-20], ISBN 1-4107-106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2).
- Kumar, Amitava, Poetics/Politics: Radical Aesthetics for the Classroom, Palgrave, 1999-10-29 [2009-05-14], ISBN 0-312-21866-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2).
- Painter, Nell Irvin, Standing at Armageddon: The United States, 1877–1919, W. W. Norton & Company, 1989-05-01 [2009-05-14], ISBN 0-393-30588-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6).
- Tracy, Nicholas, Manila Ransomed: The British Assault on Manila in the Seven Years War,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 1995 [2009-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ISBN 0-85989-426-6, ISBN 978-0-85989-426-5
參考文獻
编辑- ^ Manila—the world's most densely-populated cit.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2018-10-07 [2022-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8).
- ^ Annual Audit Report: City of Manila (PDF). Commission on Audit. 2014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 ^ Lozada, Bong. Metro Manila is world's second riskiest capital to live in–poll.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2014-03-27 [2014-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 文、攝影/林行健. 馬尼拉牆中城 尋百年遺跡. 中央通訊社. 2015-09-16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臺灣)).
- ^ 異國情調 馬尼拉採擷 - 副刊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自由時報. 2006-01-11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臺灣)).
- ^ GaWC – The World According to GaWC 2018. www.lboro.ac.uk. [2020-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 ^ Brookings – Global Metro Monitor 2018. www.brookings.edu. 2001-11-30 [2020-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8).
- ^ The 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 27 (PDF). Long Finance. March 2020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28).
- ^ 宋《諸番志·三嶼蒲哩嚕》
- ^ 马尼拉开港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zgbk.com. 2022-12-23 [2023-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0).
- ^ Manila. Jeepneyguide. [3-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21).
-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 Manila.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2013-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5).
- ^ Climatological Information for Manila, Philippines. Hong Kong Observatory. [201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Average Conditions — Manila. BBC. [201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8).
- ^ a, Rizal's Roots in Lingayen, The Manila Time, Aug. 21, 2004
- ^ Sister Cities. Beij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200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17).
- ^ Allison Lopez, Manila mayor flies to ‘sister city’ for Beijing Olympics,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2008-08-07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30)
- ^ Sister Cities of Guangzhou[永久失效連結] GZFAO
- ^ Twin City acitivities. Haifa Municipality. [200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9).
- ^ Mapa Mundi de las ciudades hermanadas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6 (Spanish), Madrid.es.
- ^ Manila-Montreal Sister City Agreement Holds Potential for Better Cooperation : Philippines : Gov.Ph : News
- ^ The 45 Sister Cities of taipei, taipei.gov,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 ^ Sister Cities, New Winnipeg, [2008-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28) (archived from on 2005-12-28)
- ^ Eight Cities/Six Ports: Yokohama's Sister Cities/Sister Ports. Yokohama Convention & Visitiors Bureau. [200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5).
- ^ 橫濱市的國際交流. [2018-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2) (中文(臺灣)).
- 陈佳荣,谢方,陆俊玲 《古代南海地名》 中华书局 1986年版994页 MANILA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