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香阁
39°59′56″N 116°16′26″E / 39.998956°N 116.273959°E
佛香阁是北京颐和园中的主体建筑物。位于万寿山前山正中位置,为铁力木修建的八角形四重檐三层楼阁,高41米,上覆绿剪边黄琉璃瓦,是颐和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
佛香阁原为九层佛塔延寿塔,修筑到第八层时乾隆帝下令拆減,仿武昌黄鹤楼改建阁楼。1860年(咸豐十年)毀於英法聯軍,光緒時(1875一1908)在原址依樣重建,供奉佛像。佛香阁正面挂三块金字牌匾,每层一块,自上而下:“式扬风教”,“气象昭回”,“云外天香”。阁内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烧香礼佛。
1900年,马来亚“锡矿大王”胡子春祖母病逝,胡子春返回中国奔丧,到达广州,慈禧立即来电召见。慈禧接见赐宴后,胡子春捐献白银八十万两给朝廷加强海军实力,以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光绪帝授予他“荣禄大夫”称号,赏赐花翎顶戴。不料,慈禧太后却将这笔钱用来建造颐和园里最迷人的“佛香阁”了。[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颐和园管理局,曾在佛香阁正面悬挂大幅毛泽东像,防止佛香阁遭红卫兵破坏。
如今佛香阁一层供奉有一尊“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像,为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所铸,高5米,重5吨,铜胎鎏金。该像原来供奉在万寿弥陀寺大悲殿内,文化大革命期间,鸦儿胡同小学教师陈长庚等人冒着危险将该像完好保存下来。1988年,遵照北京市领导指示,在北京市副市长何鲁丽的协调之下,颐和园300多位职工徒手将该像自万寿弥陀寺大悲殿内迁移出来,安放在佛香阁内。1989年10月2日,佛香阁正式向游人开放,这是1924年颐和园对外开放以来,佛香阁第一次向游人开放。[1]
2006年9月23日,颐和园佛香阁、排云殿、长廊重新修缮完毕,金碧辉煌,重现光绪时慈禧大寿庆典的盛况,准备迎接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佛香阁连同排云殿是颐和园中一景区,另收门票。
图片
[编辑]-
昆明湖上看佛香阁
-
佛香阁斜廊
-
佛香阁背面
-
云外天香
-
佛香阁鸟覽
-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佛香阁
-
文革中的佛香阁
-
佛香阁中的观音像
-
佛香阁排云殿
参考资料
[编辑]- ^ 颐和园佛香阁修复,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于2013-02-25查阅. [2013-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0).